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和病情程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70例对照组Hey及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ey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重型脑梗死组的血浆Hcy表现为逐渐对应升高(P〈0.05)。部分脑梗死合并高Hey血症的患者接受了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血浆Hey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血浆Hcy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查及诊治观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例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治疗4周后复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有显著差异,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叶酸和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予以补充叶酸和甲钴胺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补充叶酸、B12制剂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转归。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张宗玉 《海南医学》2010,21(7):9-10,8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6和甲钴铵联合治疗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青年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200例青年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和维生素B6、甲钴铵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叶酸5mgqd、维生素B610mgqd、甲钴铵500μgqd,连续用药4周,对照组不予叶酸和维生素B6、甲钴铵。治疗前后检查血浆Hcy浓度,治疗后血浆Hcy浓度〈15μmol/L为有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Hcy浓度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在降低血Hcy浓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神经功能康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叶酸和维生素玩、甲钴铵联合治疗青年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明显疗效,无不良反应,但对神经功能康复元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性痴呆(AD)的关系。方法:利用FPLA方法测定51例AD患者、5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和50例健康老年人(HOP)血清的Hcy水平。并通过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观察降低Hcy对AD病情的影响。结果:AD、VD组Hcy水平明显高于HOP组(P〈0.01)。AD组用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半年后,Hcy明显下降(P〈0.001)。结论:AD病人的血清Hcy水平较高,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助于降低Hcy,可能对预防、减少AD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与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Hcy、E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性(P〈0.01);NO、FA、Vit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高血压患者Hcy高于血压正常患者。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浆Hcy、ET浓度升高,检测血浆Hcy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并观察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Hcv的影响.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3例(其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7例,脑梗死76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Hcy浓度,并对高Hcy的58例患者进行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2周后和6周后复查血浆Hcv浓度. 结果①脑梗死及TIA组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浆Hcv浓度显著高于TIA组(P<0.01).②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与Hcy水平无明显相关.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和血压呈正相关(r=0.44,P<0.05).④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6周后血浆Hcy水平有明显下降.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遗传和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可能是其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95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并与96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19.5±4.8)u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2±3.8)umol/L,P〈0.01];脑梗死组的血浆叶酸[(4.5±2.0)ug/L]、维生素B12水平[(239±71)u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9±2.0)ug/L、(387±66)ug/L,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水平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3例血清Hcy水平增高患者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30例):不服用叶酸等影响Hcy的药物;(2)干预组(33例):每天口服叶酸、维生素B嗡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所有数据以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Hcy水平与服药前相比降低(P〈0.01);干预组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升高(P〈0.01):对照组Hcy及N0水平亦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经治疗后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均较治疗前升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12显著降低了高Hcy血症患者的空腹Hcy水平,升高NO水平,使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同时提高HRV,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干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男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及维生素B12临床剂量干预后,观察Hcy变化。结果叶酸及维生素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重要特征之一,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60例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12水平。结果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有显著差异,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叶酸和维生素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予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12(甲钴胺)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制剂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47例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FA、VitB12、Hcy,可作为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指标,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特点及其与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北方汉族人,包括无血缘关系的70例DM+CHD患者、71例DM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组。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水平,应用微粒子酶免分析免疫法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同时测定血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DM+CHD组Hcy平均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1)。DM+CHD组叶酸、维生素B12明显低于DM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DM+CHD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M组、对照组(P〈0.01)。DM+CHD组中MTHFR TT基因型Hcy明显高于CT基因型以及CC基因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Hcy血症(HHcy)的OR值为4.085(95%CI 1.983~8.415)(P〈0.01);MTHFR携带T基因的OR值为2.264(95%CI 1.115-4.594)(P〈0.05)。结论:HHcy、MTHFR677携带T基因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2型DM合并C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作用。方法 86例45岁以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ey;其中急性脑梗死组筛选出高Hey血症患者49例,再随机分为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组25例及非治疗组24例作对照研究,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Hcy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叶酸及维生素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e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升高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青年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基础疾病的年轻化以及人们普遍寿命的延长,器质性ED,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阴茎勃起有着十分复杂的机制,是在神经、内分泌、及心理效应等综合调控下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方中经2号方;康复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综合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方中经2号方并配合康复训练。4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4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DS)及临床疗效。结果:4组治疗后Hcy、CNDS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综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中药组和康复组(P〈0.05),综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康复能降低血中Hcy的浓度,提高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观察甲钴胺、叶酸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Hey水平的干预作用及意义。方法(1)DN与血浆Hey水平的关系研究:对照组30例;T2DM患者60例(其中DN组20例,非DN组40例)。测定血脂、肝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Hey、尿白蛋白等,Hey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测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DN危险因素。(2)甲钴胺、叶酸治疗对T2DM患者血浆Hey水平的影响: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例,未予干预;叶酸组20例,予叶酸5mg口服,每日1次;甲钴胺组20例,予甲钴胺500μg口服,每日3次;叶酸+甲钴胺组20例,予上述剂量的叶酸和甲钴胺联合服用。干预时间均为8周。结果(1)血浆Hcy水平非DN组和DN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DN组高于非DN组(P〈0.05)。(2)收缩压、Hcy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3)T2DM患者血浆Hcy与维生素B12呈显著负相关(P〈0.05)。(4)叶酸组、甲钴胺组、叶酸+甲钴胺组血浆Hcy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比较各干预组治疗后血浆Hey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ey可能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DN的发生发展。(2)叶酸治疗、甲钴胺治疗及叶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均可降低DM患者血中Hcy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高血压脑出血组,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血浆He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正常Hey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CSS)恢复状况.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高Hcy者神经功能恢复比正常Hey者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浆Hcy水平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的轻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迟林  胡晓蕾  齐旭  刚宝芝  魏成群  赵庆杰 《医学综述》2014,20(19):3630-363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43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叶酸、VitB12、Hcy水平,并根据叶酸水平将Hcy分为低于正常组(A组)、正常偏低组(B组)和偏高组(C组),比较叶酸与Hcy的相关性;同样,根据VitB12水平再将Hcy分为A、B、C三组,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叶酸A、B、C三组之间Hcy水平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VitB12三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叶酸和VitB12相关系数rs分别为-0.560,P=0.00和-0.302,P=0.00。149例高Hcy(>16 mmol/L)患者中,叶酸和VitB12水平都在A组和B组的占73%(108例),都在C组的占4%(6例)。叶酸水平在A组和B组,而VitB12在C组的占11%(17例);VitB12水平在A组和B组,而叶酸在C组的占12%(18例)。结论叶酸或VitB12的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是高Hcy血症的重要原因。叶酸和VitB12水平与Hcy水平均呈负相关,且与叶酸的相关性强于VitB12,但在部分人群中其相关性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CI)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认知功能障碍和血浆Hcy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脑梗死后MCI患者76例(MCI组),同期收集单纯脑梗死患者45例(CI组),并设健康对照35例(对照组)。检测入选对象的Hcy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血肌酐(Scr)、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 FA、VitB12、UA均为Hcy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4、0.86、0.53,P〈0.05)。MCI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为(17.65±5.6)μmol/L,明显高于CI组的(10.75±3.5)μmol/L和对照组的(6.23±1.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对预测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MCI有一定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为0.758~0.8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血浆CRP、UA、LDL-C、FA、VitB12、Hcy均是老年脑梗死后MCI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65、1.25、1.11、1.40、0.84、0.98、3.58,P〈0.05或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后MCI形成有多种影响因素,其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