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采用美国制造的第二代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MDETRX,MED)对 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切除术 ,在切开后纵韧带时 ,用环钻替带鞘尖刀 ,操作简便。手术满意 ,无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1 器械结构与操作方法1.1 器械结构 环钻柄长 10 0 mm,杆长 2 0 0 mm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99年引进美国枢法模中国丹历有限公司Ⅱ型椎间盘镜 ,在临床上开展了 88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 ,其中应用自制三样六件配套器械 (专利号ZL0 0 2 2 172 5 2 )治疗椎间盘突出同时伴有黄韧带肥厚、骨化和骨赘形成计 5 3例病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椎间盘镜配套器械介绍1 1 配套器械主要有环切刀、冲击器、钩刀三样器械。每样器械分别有柄部、杆部及头部三部分组成 ,共计六件。1 2 结构特点 环切刀头部有环形刃切口 ,其直径为 5mm、 4mm、 3mm三个不同型号 ,其头体为一中空的筒体 ,壁上有贯通豁口 ;冲击…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采用美国制造的第二代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 (METRX,MED)对 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切除术 ,疗效满意。在切开后纵韧带时 ,用环钻替代带鞘尖刀 ,操作简便 ,手术满意 ,无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器械结构与操作方法一、器械结构 环钻柄长 10 0 mm,杆长 2 0 0 m m,空心 ,尖端分为锐利刀刃和斜向内锯齿两种 ,外径 5 .5 m m,内径5 mm ,前端刻有每 5 m m一格 ,一共长 5 0 mm的深度标记 ,手柄上端有冲洗孔道 ,用特制不锈钢制成 ,表面作亚光处理。二、操作方法 单次硬膜外麻醉或椎板局部麻醉 ,俯卧矫形手术架上 ,C臂 …  相似文献   

4.
环钻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环钻替代带鞘尖刀。方法:应用MED系统暴露突出物后,环钻沿通道插入,在监视器下对准突出物垂直旋转向下,切割突出物。结果:本组82例,随访6-12个月,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优58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环钻使该手术简便易操作,突出物摘除时间缩短,出血少,安全系数高,对骨化后纵韧带及钙化椎间盘切割彻底,值得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行椎间盘切除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对102例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病例之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手术所见进行分析。结果 微创椎间盘摘除所致28例,定位不准致突出椎间盘未能摘除5例,多椎间隙突出仅摘除1个间隙者11例,术中显露不充分致突出椎间盘组织未能完整摘除或残留对侧椎间盘22例,游离椎管内或突入硬膜下8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12例,神经根粘连或神经根通道继发性狭窄16例。经术后1~10年随访,优良92例、可7例,差3例。结论 详细分析影像学改变,方能给椎间盘突出切除提供较佳的手术模式,而娴熟的手术技巧、扎实的局部解剖知识是椎间盘完整切除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皮颈椎腰椎间盘摘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涛  赵永强 《颈腰痛杂志》2000,21(3):249-251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是将器械穿刺进入突出椎间盘内部进行核摘除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不经椎管、不破坏小关节及韧带结构等特点,可以保持脊柱稳定性,鐾避免硬膜外出血、椎管周围组织纤维化缩窄等情况发生,且纤维环钻孔呆保持长期减压,能防止再突出。与传统手术相比,患者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严格的病例选择,术者熟悉解剖,正确使用器械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6月~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20~67岁。病程15d~15年,平均1年2月。术中证实突出部位:L_(3、4)5例,L_(4、5)58例,L_5S_122例,L_(4、5)及L_5S_1双间隙中央型突出2例,L_(4、5)中央突出伴L_(3、4)旁侧型突出1例。突出类型:纤维环尚未完全破裂者即突出型46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脱出于纤维环裂口之外即脱出型28例;碎裂型髓核完全脱离原椎间盘或游离于椎管内者即游离型14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14例,侧隐窝狭窄48例,椎间孔狭窄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88例均行后路显露。全椎板切除28例,其中经硬膜外双侧髓核摘除25例,硬膜正中髓核摘除3例;半椎板切除50例,椎间扩大开窗术10例。椎间盘突出物的处理:显露神经根,确定其与突出物的关系,如硬膜囊及椎间盘突出物易于显露,且突出物表面纤维环未完全破裂,则于突出物的“顶部”环形切开纤维环,用直髓核钳和角度髓核钳取净髓核组织;若纤维环完全破裂,变性髓核部分游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和退行性变比较常见,保守或手术治疗效果不一定满意。为缓解腰痛症状,避免手术治疗,1975年作者设计了经皮髓核切除术。通过经皮纤维环钻孔,部分切除髓核组织,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减轻对神经根或周围疼痛感受器的刺激。手术方法:患者侧卧,躯干轻度屈曲。侧位X线透视下,在脊柱中线旁8~12cm处选择进针点。在局麻下用19号套管针穿刺椎间盘,针尖抵达椎间盘后,作椎间盘造影,如X线片显示穿刺准确,即在进针处作一5mm皮肤切口,先将最长最细的导管沿套管针一直送到椎间盘边缘,再依次插入2、3号和最大导管。最后在外层插入套管。随后,退出套管内的所有导管,再把环形切割器插入套管内,在椎间盘边缘钻孔。退出切割器后,再插入活检钳,咬取椎间盘组织。在取出1~3g椎  相似文献   

9.
后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操作难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操作的难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2003年10月42例45个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资料. 结果 3例改开放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22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优良率95.2%(40/42).手术操作的难点主要有技术和病因两个方面,包括:通道未对准间隙8例,出血多影响操作5例,器械不配套3例,通道定位错误2例,小关节增生2例,神经根水肿、粘连、撕裂、后纵韧带骨化各1例. 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选择合适的病例和仔细的操作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疗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于术后1周及1年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 scale,VAS)评分及改良的Macnab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有明显好转,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术后1周优良率达93.0%,术后1年优良率达94.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疗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术后1年内疗效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经髂骨钻孔髓核切吸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自动经皮切吸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时切吸器械难以达到该椎间盘的问题,作者自行设计了环钻髂骨钻孔法,对38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穿刺成功率达100%,治疗有效率94.73%,无并发症发生。该方法具有出血少、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不损伤腰椎骨质结构等优点,并扩大了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双开窗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则是不但要彻底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 ,松解神经根 ,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椎体结构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本院采用改良器械的小切口、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男 2 1例 ,  相似文献   

13.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分析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5例,侧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摘除致压物14例,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致压物11例。术后随访1-8年,手术优良率达83.4%。结论:胸椎侧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摘除椎间盘及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后方入路摘除椎间盘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中心摘除后应用“L”型骨刀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心摘除后应用“L”型骨刀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林勇万年宇宋展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后钙化已有报道[1~3],椎间盘钙化后常与硬膜形成粘连,给手术带来困难。近年来,我们采取髓核中心摘除,然后用L”型骨刀将钙化组织推入椎间隙内并取出,对22例钙化型椎间盘...  相似文献   

15.
于珂  于洪文 《中国骨伤》2001,14(5):296-296
本文回顾 2 5年来在腰椎间盘手术中遇到的 7例由于神经根变异或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病人 ,其解剖的变异及椎间盘病变的特殊性给临床诊断与手术带来一定困难 ,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35~ 5 5岁。其中S1,2 椎间盘突出压迫S1神经根 2例 ,L5神经根走行变异 ,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L5神经根 2例。L5神经节位于侧隐窝内被L4 ,5椎间盘隆突压迫 1例。术中错位切除椎间盘隆突 ,而遗漏极外侧椎间盘突出 1例 ,第一次手术仅摘除突入椎管内部分间盘组织 ,而漏切大块游离远处髓核 1例。2 典型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6.
�Ǻ�����θ�������е�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术是指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医疗技术”。医疗器械的进步是手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说没有医疗器械的进步就没有现代外科。在消化道手术方面,吻合器的出现是一个重要进步,不论从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手术规范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吻合器的发展历史1908年匈牙利人HumerHultl制造了世界上第1个缝合器。1950年前苏联国家实验外科器械研究所改良缝合器使之更接近现代器械,他们设计了血管吻合器、胃肠吻合器。1958年,Ravitch将缝合器技术引进美国。此后,1967年在美国首先推出了闭合器,1968年推出了切割缝合器。但当时这些器械都很笨重,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手术 (MicroendoscopicDisectomy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难点及改良方法 ,以更好的发挥该系统的优势 ,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 ,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针对MED术中出现的问题 ,自制了拉钩式辅助通道及L型打入器等器械 ,对处理突出纤维环、钙化、中央型突出等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良 ,使绝大多数适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在镜下完成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 1 1 5例患者 ,近期疗效判定参考MacNab标准 ;优良 1 1 2例、可 2例、差 1例 ,未出现硬脊膜破裂、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结论 运用MED手术系统 ,配合采用拉钩式辅助通道及L型打入器等自制器械及相应方法 ,能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 ,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发性椎间盘突出诊治特点。方法 对 58例多发性椎间盘包括腰椎多发性椎间盘突出 38例、胸腰椎椎间盘突出 1 2例、胸椎椎间盘突出 8例 ,曾有一次手术史 1 1例。从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作分段小切口椎间盘摘除。结果 所有病例经术后 6个月~ 1 0年的随访 ,其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详尽病史采集 ,仔细物理检查 ,针对性MRI、CT检查或椎管造影 ,能使多发性椎间盘突出获得早期正确诊断。节段性小切口 ,开窗式椎间盘组织摘除 ,潜在式椎管扩大 ,可最大限度减少腰背肌损伤 ,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髓核置换7年追踪观察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 41岁 ,中学教师。 1994年 3月因腰痛反复发作 7年 ,加重伴左下肢麻痛一个月、左下肢剧痛乏力 ,平地行走需人扶持 1周入院。查体见腰椎生理前凸变小 ,左坐骨神经径路有压痛 ,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30°阳性 ,左伸长肌肌力Ⅱ 级。CT示L4~ 5椎间盘突出 0 .4cm ,椎管造影示L4~ 5间隙压迹明显。临床诊断 :L4~ 5椎间盘突出症。 1周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4~ 5椎间盘髓核置换术 ,常规椎间盘扩大开窗手术入路 ,术中见椎间盘明显向左右突出 ,但纤维环未破裂。开窗取出髓核后 ,置入一个厚 8mm的椭圆形硅胶块。查无滑出迹象 ,生理…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多因椎间盘退变 ,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并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所致。除手术、放射线下摘除、局部胶原酶注射等方法 ,硬膜外腔或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疗法在疼痛门诊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综合报道如下。石永欣、陈建花等报道了 5 0例 ,18~ 6 2岁经硬膜外注药治疗效果欠佳者 ,在突出椎间盘的上一间隙 1次注入0 5 %布比卡因 5ml、2 5 %硫酸镁 1ml、强的松龙 5 0mg等 ,并随即在病房用体重 1/ 4的骨盆牵引加以配合 ,认为“治愈和有效”达 98%。  洪四民在每组 30例患者比较了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