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315名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济宁市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WHOQOL-BREF量表,对济宁农村地区315名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和睦程度、子女经济支持、子女回家频率8个因素均能影响生存质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经济收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两项因素对生存质量影响最大。结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重点应放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障身体健康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农村高龄老人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家庭和社会保障、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居住状况的调查,为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给予正确的评估。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奉贤区按东、南、西、北、中各抽取一个镇,共1634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入户问卷式调查。结果 丧偶占69.58%,未上过学的为83.97%,月经济收入低于50元的占52.81%,有17.20%的高龄老人需要有人照料日常生活,对生活总体满意或较满意的占90.33%,家庭和社会保障、孤独寂寞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龄老人生活能力的低下、孤独寂寞、家庭和社会保障得不到满足,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影响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通过心理护理提高妇科癌症患者的生活的质量。方法:对108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对一与患者交谈、心理护理、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满足患者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O)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影响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有恐惧、医疗费用、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疼痛等。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8):1425-1431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地区≥100周岁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崇明地区推动健康养老事业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岛内106名周岁达到百岁的老人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后纳入71名老人作为正式调查对象,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结果:崇明地区百岁老人SF-36健康问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6.35±13.45)、(36.62±38.69)、(62.56±21.57)、(47.04±6.06)、(67.23±18.76)、(71.83±25.85)、(60.09±45.29)、(78.70±22.20),躯体健康总评与心理健康总评得分分别为(181.577±50.271)、(277.855±81.636),综合健康评价得分为(102.208±13.712)。单因素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来源、城区还是农村、保险类别、有无慢性病、育有子女人数、养老模式、偏好的居住形式、子女照顾间隔时间、子女是否同城、家中长寿者≥2位、饮食是否规律、饮食口味、饮酒习惯、饮茶习惯、体检情况、睡眠不足4 h、午睡习惯等因素在SF-36量表不同维度上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显示,相关影响因素分别是养老模式、饮食偏好、所在地区(城区/农村)、是否患慢性病、偏好的居住方式、睡眠不足4 h、文化程度、婚姻状况(P<0.05)。结论:崇明地区百岁老人生命质量评级中等,精神健康总评较高,崇明地区百岁老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百岁老人的生活行为模式值得借鉴,建议推行家庭互助式公益服务项目,缓解高龄老人家庭孤独感问题;建议加强高龄老人的慢病健康管理,鼓励定期体检,推进养老事业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03名高龄老人进行营养情况调查、心理状况调查和体测量,结果表明:高龄老人体质指数大于26者很少,只要老龄人的各种营养素达到供给量标准,心理状态乐观满意,且不吸烟不酗酒者,则可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6.
河北高龄老人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高龄老人健康及健康危害因素,以制定相应对策,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我们于1998年9~10月份对河北省农村及部分城镇高龄老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及研究,现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与方法1.卫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河北省9地区68县市507自然村人群进行调查。被调查区域总人口641 385人;60岁以上人口75 070,占11.7%;80岁以上人口7148入,长寿水平达9.5%。随机抽取1735名≥80岁高龄老人为调查对象,占高龄老人数24.3%。1.2内容: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流行病学组制定的调…  相似文献   

7.
分析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提出社区医疗护理对策,如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会支持,加强自我心理调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保持与社会接触等方面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右江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右江区8个屯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各56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留守老人与非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结果留守老人躯体功能得分(43.75±13.32)、心理功能得分(52.91±11.03)、社会功能得分(51.80±13.68)、生活质量总得分(51.48±10.57)均低于非留守老人得分(分别为52.63±8.83,61.25±8.62,60.68±8.89,58.95±7.2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物质功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低,社会各界应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庆市农村社区健康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农村老人家庭820户,对符合选取条件的588名健康老年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2.48±6.34)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女性、高龄、低文化、无配偶、无子女、独居、亲子关系差、经济收入低、有慢性病、生活能力差、认知水平较高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较低(P<0.05)。生活能力、家庭因素、经济收入及性格特征是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增加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研究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沈阳市5所公办养老院老年人及居家老年人各160名,对符合入选条件者使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一般情况表和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社会活动参与情况;通过与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比较,发现养老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活动参与情况均低于居家老人。结论:与居家老年人相比,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出了提高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供养老行业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极其影响因素,在贵阳市城区采用标准量表调查966名60名及以上的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老年人群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测评平均发为29.8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依次为健康自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收入、社会支持程度、综合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年龄和慢性病。因此,应从躯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躯体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心理健康状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婚姻状况、体育锻炼等因素相关;并认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干预、预防老年性疾病、加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等措施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尽管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能还有明显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尚未发现,有些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并分析晚期肝癌患者在转化治疗前后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开展心理干预等提供参考,同时为序贯外科手术治疗做好前期准备。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3月的60例进行转化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10个周期后,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其问题列表测定心理痛苦程度变化,采用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测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转化治疗后,患者心理痛苦的分值与转化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转化治疗后心理痛苦情绪因素紧张、担忧、睡眠问题、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因素疼痛、疲乏、进食问题、消化不良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中的身体状况、社交/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肝胆特异板块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痛苦因素主要集中于情绪因素和身体因素,转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39例乳腺癌患者的调查和分析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心理咨询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英  张福杰  金水高 《医学争鸣》2005,26(14):1330-1332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94例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HIV感染者心理咨询后生活质量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躯体功能分(男61.2;女56.3)、社会功能分(男91.6;女89.1)、心理功能分(男60.8;女57.3)和物质生活分(男53.3;女52.4)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心理咨询前躯体功能分(男33.9;女31.3)、社会功能分(男67.0;女68.3)、心理功能分(男45.0;女32.1)和物质生活分(男53.2;女52.3),其中前3个因子分经统计学检验P<0.05;心理咨询后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生了改变.心理咨询后的客观支持分(男4.8;女5.0)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男4.7;女4.4)两个得分高于心理咨询前的客观支持分(男3.6;女3.8)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男3.6;女3.5),并且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对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  相似文献   

16.
影响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综合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长春市两个社区,采用WHOQOL—BrEF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2.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得分呈正相关,与慢性病患病情况、年龄、婚姻家庭得分呈负相关,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慢性病、年龄和家庭结构,因此加强对老午人健康干预措施,倡导全社会敬老尊老意识和行为,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住院宫颈癌患者远期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QLS-CCP)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比较患者一般资料、生命质量各领域评分的差异.以一般资料为自变量,以生命质量各领域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  相似文献   

18.
昆明公安干警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昆明公安干警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昆明市社区警察、狱警和特警中抽取70名被调查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结果 70名警察WHOQOL-BREF量表总分为57.59±10.52,生理领域评分为58.06±14.88,心理领域评分为54.35±14.40,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为60.00±20.29、环境领域评分为47.41±19.61.狱警和特警的总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均好于社区民警(P〈0.05);狱警的心理领域生存质量好于社区民警(P〈0.05).不同性别警察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以下文化程度警察的总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均低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警察.在婚警察的生理领域生存质量高于离婚或丧偶者;在婚警察的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高于未婚、离婚或丧偶者.家庭磨擦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现在是否患病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狱警、特警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狱警、现在是否患病、家庭磨擦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特警.结论昆明公安干警的生存质量不十分理想.不同警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摩擦、现在是否患病是影响干警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迁移老人"迁移后的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便利取样的方法对温州市9个社区301名迁移老人用自行设计的"迁移老人生活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迁移老人迁移后生活满意度较迁移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自感寂寞程度、自评健康状况、自评经济状况、主动与人交往情况,是影响迁移老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随子女迁移养老相对留守故乡空巢养老是一种较好的养老方式,社会、家庭及迁移老人自己应共同努力来提高迁移老人生活满意度,其中迁移老人自身的努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明燕 《医学综述》2014,(3):557-55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70例作为COPD组,另外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受试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SF-36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敌意、恐怖两项目外,COPD组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焦虑、躯体化、抑郁、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6个因子最为显著。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应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