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了臌胀病中阴虚臌胀的精细辨证,着眼于邪实和正虚的轻重,抓住阴虚、气滞、血瘀、水停四要素的相互关联,在本病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辨证论治,为臌胀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达旭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嘉珍 《山西中医》2000,16(1):40-41
肝硬化腹水,中医称之为臌胀,病情缠绵难愈,为临床顽证。张达旭老中医认为,治疗臌胀辨证要细致,治疗要有针对性,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将其治疗思路和体会简介于次。1 病因病机臌胀的病位在肝。但五脏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在臌胀发展过程中,心、肺、脾、肾都起着一?..  相似文献   

3.
(一)总的原则中医治病,关键问题在于掌握辨证法则,辨证分寒、热、虚、实;治疗有温、清、补、泻,但总的原则是以“扶正被邪”或“却邪扶正”为主,这不仅应用于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而皆准,即对今日的血吸虫病治疗上也不例外。由于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在门脉系统,与中医的臌胀病主要病变在肝脾两经同出一辙。我们知道中医臌胀病含义很广,并不等于血吸虫病,但是广义的臌胀病,很可能包括血吸虫病在内。如郑氏经注:“蛊毒,虫物害也”,理钥骈文:“蛊胀,因其有血或虫,故名蛊”,古人臌蛊相通,因此,我们从臌胀病  相似文献   

4.
门脉性肝硬化腹水,在临床上较为易见。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之“臌胀”范畴。“臌胀”一病自“内经”至近代医家均有论述。其名称,有从因而名之为“气臌”、“血臌”、“水臌”、“虫臌,“食臌”者;有从形而名之为“臌胀”、“蜘蛛蛊”、“单腹胀”者,想是包含现代医学中多种具有腹部胀满症之疾病。本文仅就经西医诊为门脉性肝硬化腹水之臌胀病,作一辨证分型论治,管窥之见,尚需指正。  相似文献   

5.
肝硬变腹水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旭善 《河南中医》2007,27(2):73-74
肝硬变腹水是肝硬变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属中医学“臌胀”范畴,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多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变腹水,采用中药内服外贴等方法,利水效果快,配合缓解期治疗,还可有效地预防腹水的再生,取得了显著疗效。肝硬变腹水应从中医“臌胀”中去辨证,臌胀病虽病情复杂,又有气臌、水臌、血臌之分,而且引起臌胀病的现代医学病因又不同,但是在临床上以湿热致臌、脾虚致臌、阴虚致臌三种类型最为常见,若能认证准确,灵活用药,多能取得满意疗效,下面简单介绍以供同道参考。1湿热致臌臌胀多发于肝病的后期,是由于不同的肝…  相似文献   

6.
臌胀是根据腹部膨胀如鼓而名, 以腹部胀大、面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臌胀属重症, 病情危重, 死亡率高. 若治疗及时, 并加强基础护理, 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我科于1990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178例臌胀患者, 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 结合辨证施治,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主疏泄,能疏通畅达一身之气机。肝气为病,多易波及他脏。臌胀之初多肝气郁滞,郁则盛,脾胃主运化水湿,但脾胃气机的升降必借助肝气的疏达始能调和不病,今肝气不和不能正常疏达反来克伐,则脾失健运,水湿难以运化而停滞腹中形成胀满。臌胀的形成与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臌胀从肝论治是根据肝的升达疏泄作用对气、血、水、脏腑以及情志的影响作用和臌胀与脏腑、气、血、水的密切关系而确定的。临床上通过调肝的方法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水调畅,进而使人体气血恢复调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臌胀早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臌胀中晚期肝郁血瘀水停,宜疏肝活血,化瘀利水;臌胀中晚期肝肾阴虚水停,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臌胀中晚期肝气阳虚水停,宜补肝气,温肝阳。臌胀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辨证施治中的理法方药选择上,均应注重调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治宜健脾益气,化瘀利水,软坚散结,辨证分型施治。[结果]治疗160例,治愈50例,好转96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91.25%。[结论]自拟臌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华荣 《光明中医》2009,24(10):1975-1976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臌胀范畴,病机复杂,病程较长,治疗棘手.近年来,笔者依据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分析李用粹《旧德堂医案》中臌胀重症病案2则,归纳李氏轻可去实法、补肝用法、活血化瘀法等治法,并探讨其用药特点及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1.
温阳化气法治疗鼓胀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胀病位在肝脾肾;腹水是鼓胀的最终病理性产物。温药能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阳气振奋,绝痰饮滋生之源,使饮邪从表从下而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脾、胃、肝、肾是人体代谢生理的重要脏腑,脾胃之受纳运化、肝之疏泄、肾之气化共同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完成体内物质的利用与更新.在饮食、情志、遗传及体质因素影响下,脾胃肝肾系统失调,会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从脾胃肝肾论治代谢性疾病,强调在健脾、清胃、疏肝、益肾等基础治法上,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胃癌裸鼠肝脏和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方法在40只裸小鼠中随机选取30只腋下接种人胃癌SGC一7901细胞株,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脾对照组和补脾抗癌组,每组10只,剩余10只未种瘤裸鼠设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予0.9%NaCl溶液灌胃,补脾对照组予益气健脾中药灌胃,补脾抗癌组予益气健脾合抗癌中药灌胃。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14天,观察动物的肝肾组织大体情况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和肾脏PKC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瘤鼠肝系数、。肾系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脾对照组和补脾抗癌组肝系数、肾系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模型组肝脏和肾脏PKC活性较空白组明显升高,补脾对照组和补脾抗癌组裸鼠肝脏和肾脏中PKC活性较模型组均下降(P〈0.01),其中补脾抗癌组较补脾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胃癌瘤鼠存在脾虚症状,益气健脾和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胃癌裸鼠体质量、肝重、肾重、肝系数、肾系数,以及肝脏和肾脏中PKC活性均具有调节作用,且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PKC的调节作用优于益气健脾中药。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22-1025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不同证型间脑内神经递质的差异。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30名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组,另设3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对各组患者及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证型间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乙酰胆碱受体(AchR)、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强兴奋介质(EXC)、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深抑制介质(INH)9种神经递质及相关递质比值的差异。结果:肝郁化火、肝郁脾虚GABA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其他组Glu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肝肾阴虚AchR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心脾两虚5-HT值显著高于肝肾阴虚(P0.05);脾肾阳虚NE值显著高于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其他、正常组(P0.05);肝郁化火DA值显著高于心脾两虚(P0.05);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其他组DA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5);肝郁化火INH值显著低于肝郁脾虚及正常组(均P0.05)。相关神经递质的比值中,脾肾阳虚组GABA/Glu值显著高于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及正常组(均P0.05);肝郁脾虚5-HT/DA值、NE/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脑内神经递质及其相关比值的差异可为神经症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汪龙德认为脾胃之病发生,无不责之于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及肾中阳气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提出脾胃病的诊断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在治疗脾胃之病时,要注意调理气机,用药也要顺应脏腑升降特点,使脾胃升降如常,注意从肝肾调理,肝脾肾同治,重在健脾运脾;同时运用现代检测手段,重视西医诊断,强调中医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多由肝脾肾三脏脏气虚弱,功能失调所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是其发生的病理基础,脾虚失运,气血两亏是其发展的病理机制,脾肾衰败,浊毒内蕴为其恶化及转归的根本。治疗上应注重预防为主,早期诊断,分期辨证施治,以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阐述肝脾肾三脏生理、病理特点,浅析肝脾肾三脏亏虚与气滞、痰湿、湿热、脂浊、瘀血等实邪的因果关系,说明肝脾肾三脏亏虚与脂肪肝的形成关系密切,是脂肪肝的病机关键,提出从虚论治脂肪肝的观点,即祛邪同时辨证补虚,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中医证候。方法收集140例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资料,建立临床数据库,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临床知识给予解释确定中医证候。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分成17个公因子,进行临床分析合并后,中医证候按照构成比依次为:类脾气虚、类肝胆湿热、类瘀血、类肝脾血瘀、类肾阳虚、类热盛伤阴、类肝肾阴虚。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中医证候为类脾气虚、类肝胆湿热、类瘀血、类肝脾血瘀、类肾阳虚、类热盛伤阴、类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