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16、P21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保国  杨建民  黎君  施英瑛 《武警医学》2007,18(11):838-840
 目的 研究P16、P21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46例HCC组织与38例癌旁组织P16、P2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HCC(41.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5.8%)(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在术后3年复发组(17.4%)显著低于无复发组(73.7%)(P<0.01),在3年存活组(64%)显著高于死亡组(11.8%,P<0.01).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HCC(19.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52.6%)(P<0.01),P21蛋白阳性表达在术后3年复发与无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年存活组与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16、P21蛋白的表达缺失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且P16蛋白表达缺失与HCC的预后相关.P16蛋白的表达缺失是HCC预后的一个可靠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肝癌根治切除术后短期(≤6个月)内复发与肝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根治切除小肝癌38例病理标本中P5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秩和检验(a=0.0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z=-1.519,P>0.05);而PCNA的表达差异显著(z=3.783,P<0.05).结论 P53与小肝癌根治术后的短期复发无关,而PCNA的表达与小肝癌根治术后的短期复发存在相关性,此研究判断小肝癌预后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研究其与HCC侵袭,特别是复发转移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对30例HCC患者分别于术前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定量测量血清VEGF水平,于TACE术后3个月评估患者肝癌复发转移发生情况,同时以2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予以对照. 结果 (1)对照组20例血清VEGF水平为22.82±10.95ng/L;(2)30例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为154.47±90.17ng/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转移肝癌组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为211.06±112.11ng/L,显著高于非转移肝癌组患者(135.79±49.82ng/L,P<0.05).追踪半年期间,血清VEGF高水平组(>100ng/L)患者中74%再发;而血清VEGF低水平组(<100ng/L)的患者中无1例再发. 结论血清VEGF高水平是对应的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与TACE术后HCC复发转移发生有关,HCC患者在TACE术前的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预测HCC患者介入后复发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周围深层蔓延和预后与P53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的CT影像所表现的深层蔓延程度、预后与P53的关系,更全面的认识NP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放疗前进行过CT检查并有详细临床记录的NPC活检标本70例,采用S-P法进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详细分析P53蛋白表达与NPC局部蔓延情况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NPC,P53阳性表达率68.57%,其与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无关;Ⅱ型和Ⅲ型NPC的P53阳性率高于Ⅰ型NPC;P53的表达与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转移颈淋巴结大小有关,即<4cm者的P53阳性率高于≥4cm者;P53表达与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关。结论随肿瘤向鼻咽深层蔓延,P53阳性表达率增高,恶性程度加大,按CT影像所分3种类型,反映了NPC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夏兆云  马秦岭  曹士兵  蒋华平 《武警医学》2006,17(7):500-504,F000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关系,从影像学角度评价VEGF在HCC表达的意义与特点.方法 50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HCC患者,术前均作肝脏的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依据肿瘤的强化方式分为四型:动脉期强化型、门静脉期强化型、双期强化型及双期不强化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手术标本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央区及肿瘤临界区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 ①HCC肿块边缘区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肿瘤中央区和临界区(P<0.01).②VEGF的表达水平与HCC分级存在正相关性(P<0.01).③HCC分型与VEGF表达水平相关(P<0.05).4、HCC动脉期肿块强化CT值与VEGF表达水平正相关(P<0.01).5、HCC肿块的大小与VEGF表达水平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病例其VEGF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病例.(P<0.01,P<0.05).结论 HCC肿瘤动脉期强化值与VEGF表达水平均值呈线性相关(r=0.713),且VEGF表达水平与HCC分型、分级、肿瘤的强化方式及肿瘤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增强表现特征与TP、TGF-β1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SCT表现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强化类型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TP、TGF-β1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评价SCT表现特征与3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TP及MVD与SCT图像上的高侵袭性、包膜有关(P<0.05).TGF-β1与高侵袭性有关(P<0.05).3种因子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强化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可在-定程度上反映HCC微血管生成以及TP、TGF-β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体外实验评价热损伤对肝细胞肝癌(HCC)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及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等特性的影响,探索热消融与HCC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体外加热构建McA-RH7777 HCC细胞热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热损伤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Transwell实验研究热损伤对HCC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热损伤对HCC细胞侵袭及EMT相关分子标志物VEGF、MMP-9、Nm23、E-cadherin、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cA-RH7777 HCC细胞热处理条件为43.5C水浴30 min.热处理后2~5 d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处理48 h及72 h后处于G1期细胞比例降低,S+G2期细胞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热处理后24 h后HCC细胞侵袭能力差异不明显,而热处理72 h后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加(22.3±2.46对14.2±1.82,P<0.001).RT-PCR和蛋白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热处理72 h后HCC细胞VEGF、MMP-9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增加,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致死量热损伤诱导McA-RH7777 HCC细胞发生EMT并增加其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表现出更高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8.
聂伟  周洪伟  易永芬  刘丹丹 《武警医学》2006,17(10):736-740,F0003
 目的 了解Skp2和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Skp2、P27kip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中,Skp2表达逐渐增强,P27kip1表达逐渐减弱;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浸润程度加深、病理分期延迟及伴有淋巴结的转移,P27kip1表达率降低,Skp2表达率升高(P<0.05);二者的表达均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r=-0.747,P<0.01).结论 大肠癌中Skp2和P27kip1分别扮演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的作用;过表达的Skp2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7kip1的降解而共同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二者的表达可为判断大肠癌恶性进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和Fas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光动力学疗法(PDT)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PDT治疗前后的早期食管癌及51例癌前病变P53和Fas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蛋白表达与PDT疗效的关系.结果 P53蛋白表达与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PDT疗效关系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53蛋白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比较无差异,Fas蛋白表达阳性者PDT早期食管癌疗效(CR)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Fas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PDT早期食管癌疗效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0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恶性生物学程度以及手术前TNM分期相同,术后1年内出现或未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cadherin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T-cadher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达46.7%(28/60),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6.7%(4/6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55,P=0.000).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0.0%(6/20)和35.0%(7/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4,P=0.736).在出现转移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75%(15/20)]明显升高,与未出现转移的HCC患者[32.5%(13/4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676,P=0.002).T-cadherin mRNA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T-cadherin表达缺失(高度异常表达),癌旁组织在多数患者中呈正常表达(T-cadherin阳性).结论 T-cadherin基因在HCC中异常表达,且与肝细胞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HCC预后的预测指标和药物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1.
黄芩甙对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及其亚家族的诱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及其亚家族的影响,深入探讨黄芩甙保肝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b5含量及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D)、苯并芘羟化酶(AHH)。采用蛋白印迹杂交技术鉴定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结果:给小鼠黄芩甙(100mg.kg^-1.d^-1)灌胃,连续7d,可使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蛋白与P21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P53蛋白与P21蛋白的表达。结果:30例翼状胬肉中P53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平均秩次分别为45.12和15.50;30例正常结膜中P53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平均秩次分别为15.88和45.50。P53蛋白与P21蛋白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中与正常结膜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蛋白与P21蛋白在翼状胬肉及正常结膜中均有阳性表达,且P53蛋白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P21蛋白在翼状胬肉中低表达,说明翼状胬肉是一种组织增殖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和比较不同剂量给予左旋氧氟沙星后对大鼠肝重、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采用连续给予不同剂量左旋氧氟沙星后,测定大鼠的肝重、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给药方案为每组80、160、240mg@kg-1,腹腔注射给药,qd,连续给药7d.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不同剂量的左旋氧氟沙星后,大鼠的肝重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均明显降低,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微粒体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的这种作用可能引起肝药酶对某些药物代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几种主流知识共享模式,提出了一种符合机构知识共享需求的P2P和C/S相集成的模式,并对利用Java语言实现的机构知识共享平台原型系统进行了介绍。随后对该平台的概念模型和系统架构进行了说明,论述了网络拓扑、全文检索、知识管理规则、导航方法等平台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实际使用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机构内部各类知识的深度和准确的共享,并能将机构内的知识合理、有序地展示给机构内用户。  相似文献   

15.
~(31)P磁共振波谱回顾及其在肝脏等脏器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方法检测肝脏ATP需要大量组织标本 ,在同一批动物或人体的重复检测是不可能的 ,并且不能监测早期或可逆性细胞损伤中的轻微新陈代谢变化。3 1PMRS是活体检测高能磷酸盐的唯一手段。无机磷 (Pi)与磷酸单酯 (PME)比率 (细胞生存和代谢的标志 )以及各种ATP可以重复定量检测。在细胞死亡和随后的器官病变之前 ,利用3 1PMRS ,可检测到早期轻微能量变化引起的β ATP明显减少 ,Pi/ β ATP比率减少以及PME/ β ATP比率的显著升高[1] 。在正常肝脏的波谱中 ,含磷总量的PME波峰为 4 .77% (可信区间CI:4 .11~ 5 .4 2 ) ,在轻度肝硬化 [5 .80 % (95 %CI:5 .4 6~ 6 .14 ) ,P =0 0 0 5 1,对正常肝 ]和重度肝硬化 [9.6 4 % (95 %CI:8.71~ 10 .5 7) ,P =0 .0 0 0 2 ,对正常肝和P =0 .0 0 1,对轻度肝硬化 ]明显升高[2 ] 。在对所有原发或继发肿瘤患者的研究中 ,PME/PDE比率是增加的 ,作者认为3 1PMRS是检测肝脏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3 ] 。  相似文献   

16.
中波紫外线照射后HaCaT细胞早衰和P53、P16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早衰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0、20、50、80和100 mJ/cm2UVB分别照射HaCaT细胞,于照射后72 h采用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早衰细胞比例,利用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Lyso-Tracker Red检测照射后24、48、72 h细胞内溶酶体数量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照射后24、48 h细胞迁移能力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早衰相关蛋白P53和P16的表达变化。结果 20、50、80和100 mJ/cm2UVB照射后,HaCaT细胞出现早衰相关表型,照后72 h细胞体积增大(F=115.18,P<0.05),增殖能力降低(F=410.32,P<0.05),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高(F=16.31,P<0.05),照后24、48、72 h溶酶体数量增多(F=17.65、38.36、13.66,P<0.05),照后24、48 h迁移能力降低(F=8.21、11.48,P<0.05)。照后72 h早衰相关蛋白 P53和P16表达增加。结论 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发生早衰,其机制可能通过引起HaCaT细胞P53和P16蛋白表达增加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和反复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大脑ATP受体P2X之三个亚型P2X2、P2X4和P2X6的时相性变化特点。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8只,分为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和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反复力竭组大鼠每日负重3%体重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共训练2周。运动组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4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力竭运动后大鼠P2X2、P2X4和P2X6受体亚型mRNA水平。结果:(1)反复力竭运动后12小时组P2X2相对表达率达到峰值,与反复力竭其它各组及安静对照组、一次力竭12小时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2)一次力竭即刻组P2X4相对表达率与安静对照组、4小时组、12小时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1)。(3)反复力竭运动后12小时组P2X6相对表达率达到峰值。结论:3种受体亚型在一次力竭运动和反复力竭运动后12小时出现峰值或峰值趋势,提示在力竭运动后12小时,这3种P2X受体亚型所参与的中枢神经生理生化活动在此时可能会达到一个活跃期。  相似文献   

18.
增生性瘢痕组织P物质及其受体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P物质(SP)及其受体(SPR)在人皮肤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SP和SPR的分布;并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皮肤及瘢痕组织中均能检测到SP和SPR,增生性瘢痕组织中SP和SPR分布密度显著高于非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SP和SPR在同一部位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结论SP和SPR在增生性瘢痕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