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清蛋白(UmAlb)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UmAlb排泄率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5例,无糖尿病肾病组(NDN组)30例;健康对照组(HC组)30例。测定并分析hsCRP、UmAl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1c。结果 EDN组hsCRP、UmAlb、HbA1c高于NDN、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65例T2DM患者中,hsCRP、HbA1c与UmAlb呈正相关。结论 hsCRP、Um-Alb和HbA1c是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注射与口服降糖药物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116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诺和锐及诺和灵N注射)、B组(诺和锐30注射)、C组(甘精胰岛素注射)和D组(口服格列奎酮),治疗12周.观察4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 hPG).结果 4组治疗后UAER、HbA1c、FBG、2 hP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A、B、C治疗组疗效优于D组(P均<0.05),A组疗效最好.结论 胰岛素注射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并使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排泄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在原抗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A,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对照组。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白蛋白(ALB)及尿8-OHdG水平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U8CR(尿8-OHdG/Ucr)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相比较,ALA治疗后,观察组FBG和HbA1c无明显变化,UACR及U8CR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U8CR水平与UACR显著正相关(r=0.773,P<0.01)。结论α-硫辛酸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尿8-OHdG排泄,减轻体内氧化应激,该作用可能与其肾脏保护部分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胰岛素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16例行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压、血脂等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且血糖波动较小,而对照组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但波动较大;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2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6个月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开始下降;治疗1 a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8例尿微量白蛋白达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均未恢复正常.结论 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干预治疗可使部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异常逆转,有助于疾病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骨密度(BMD)变化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情况.方法 将93例T2DM患者按其BMD值分为OP组(n=59)及非OP组(n=34),比较2组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P组患者的年龄、BMI、BMD、血钙、血磷、血ALP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非O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ALP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与FBG无相关性.结论 高龄、消瘦、高血碱性磷酸酶、糖尿病肾病均为T2DM合并OP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利拉鲁肽治疗微量白蛋白尿期(Ⅲ期)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 将86例微量蛋白尿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MAER)、血肌酐(SCr)、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FBG、PBG、HbA1c、HOMA IR 、BUN、SCr、UMAER及ACR降低,而FINS及 eGFR水平升高(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观察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拉鲁肽可在降血糖的基础上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且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以及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以及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对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80 mg,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替米沙坦用法用量同对照组。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结果:2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可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尿微量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HbA1c水平分为6.5%≤HbA1c≤7.0%组(42例)和HbA1c≥8.0%组(38例),测定HbA1c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HbA1c≥8.0%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明显高于6.5%≤HbA1c≤7.0%组(P均<0.01)。结论同时测定HbA1c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对血糖监测和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