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农村计划免疫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评价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次研究采用了卫生经济学效益分析方法,从1991~1993年完成。以北京市昌平等5个县(245万人口)为样本,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计划免疫工作资金投入、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回顾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计划免疫工作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四种疫苗抽样调查接种率达到了98%以上,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大幅度下降,脊髓灰质炎、白喉基本消灭。1981~1990年10年期间计免相应传染病比预防接种前期和计划免疫初期分别减少380242人和32748人,绝对效益达1.5亿元和1041万元,效益比值为1:16.7和1:4.3。用经济学和管理学原则衡量,计划免疫经费投入是保护劳动力的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龙游县1953-1998年免疫接种与6种急性传染病(白喉、脊灰、麻疹、百日咳、乙脑、流脑)发病情况作了分析,其结果免疫接种与发病关系,按不同年代划分免疫接种后的发病率,20世纪60、70、80、90年代分别下降为26.78%、16.19%、91.88%、83.94%。其健康保护率达97.21% ,由此获得总效益达3829.595万元。按20年计算(1978-1998年)获得纯经济效益达3581.84万元(总效益3829.595万元-总支出247-76万元),平均每年可获得纯效益为179.09万元,成本——效益比值为1:15.46,由此结果表明效益远大于支出,计划免疫所取得的间接经济效益确实可观,其社会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3.
我区计划免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经过艰苦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从经济效益性、可行住、持久性进行对策分析。一、计免效益计划免疫是控制以致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它的效益如何?尤其在该项目中投入大量的卫生资源是否值得,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纵观全程,我们对全区计免费用、发病、死亡、保偿等进行为期五年的调查、分析。1、费用分析:“七五”期间疫苗费用、冷链设备、器械培训、工资补贴费分别为55.15万元、29.40万元、10.75万元、48.42万元,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10周年的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效益,进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合理使用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分析石家庄市2006—2015年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脑脊髓膜炎四种重点传染病的投入和回收效益。结果:2006—2015年四种重点传染病的发病人数较前10年共减少10 200例,死亡病例减少17例。10年中四种重点传染病总投入成本494.58万元,因减少发病死亡人数取得的经济效益达12 915.77万元,总投资与总回收效益比值为1∶26.11。结论: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10年以来,四种重点传染病防控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费用--效益分析(CBA),对忻州市忻府区实施计划免疫前后20年,预防4种传染病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提示:实施计划免疫后20年,总投资费用73.26万元,20年4种传染病减少发病24579例,减少死亡320例,节约费用2096.7万元,(NB)为1:28.62,净效益(CBA)为2023.44万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卫生资源投入与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本一效果分析、成本一效用分析、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资金的投入与效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2005—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DOTS策略后共挽回DALY1555672.3年,共获得22003个完整生命;减少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73805110708例,避免了新发病例DALY损失777836.16~1166751.61年。DOTS策略每治愈1例结核病人需花费1825.72元,节省费用4574.28元,总计节省费用67521.28万元。结论DOTS策略减轻了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高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事业费增减变动情况,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窍不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财政拨款仍然是卫生事业补偿的主渠道,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山东省省委、省政府的《贯彻意见》,以及淄博市委、市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逐年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投入的增长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各类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给予安排,据此,2000年淄博市卫生、中医事业费增加到10331.6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11.8%,其中,卫生事业费为9433.0万元,中医事业费为898.6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3%、17.2%;卫生专项经费由939.0万元增长到1227.3万元,增长了30.7%。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石门县艾滋病防治效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 方法 用卫生经济学方法,结合国内相关研究资料,对2003-2012年石门县艾滋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石门县艾滋病项目投入资金462.9万元,国家与县级财政投入之比为2.86:1,近5年的投入低于工作需求,投入产出的间接效益(CBA间接)为1:4.60,投入产出的直接效益(CBA直接)为1:11.24,项目成本效用(CUA)为847.1元/1人年,即挽救1个DALY为847.1元,项目避免264人感染HIV,避免了母婴感染,挽救病人的平均生存年为3.4年. 结论 以项目管理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控制模式,它将艾滋病工作分开目标化,整合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益.石门县2003-2012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表明,艾滋病防治投入产生了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广西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广西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策略的成本投入和产出的效益,为维护无脊髓类质炎状态以及控制、消除其它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对广西1991年实施消灭脊灰策略后所取得效果同之前进行对比,结果:广西消灭脊灰灰策略总共避免了脊灰发病19768例,避免死亡l955例,避免残疾21723例,产出效益44.43亿元,项目总投入2.153亿元,BCR为1:20.64,按照各年银行利率贴现后的BCR为1:22.38。结论:消灭脊灰策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可以应用于控制麻疹等其它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计划免疫的防病效益分析张凤岐1陆子俊1何庆有2(1来安县卫生防疫站2392002来安县半塔镇防保分站)1994年是我县实施计划免疫10周年,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百日咳四种传染病发病率从1984年计免初期204.05/10万,降到2.60/10万,...  相似文献   

11.
宁德市实施计划免疫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宁德市实施计划免疫的成果。方法:采用决策树法比较不同方案的人群发病情况,用残疾标化寿命年(DALY)作为疾病负担指标,并以货币形式分析计划免疫的成本效益。结果:宁德市实施计划免疫18年,共减少相应4种传染病404730例、死亡3166例、残疾1070例,减少因发病损失标准期望寿命136745.6DALY,年均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191.2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4987.2万元,产生总效益6178.49万元,计划免疫成本与效益比值为1:32.1。结论:计划免疫是一项投资少、产出多、效益高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相似文献   

12.
桂林市卫生防疫站于1999年3月由原地、市卫生防疫站合并为新桂林市卫生防疫站。原地区防疫站于1956年7月建站 ,原市防疫站于1953年3月建站。40多年来 ,在原桂林地、市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我站在疾病控制、计划免疫、卫生监督监测、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全市法定传染病的年发病率从建站前 (1955年 )的5478.25/10万 ,下降到1998年的233.30/10万 ,下降了95.74 % ,传染病病死率由1995年的1.17%…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采用了卫生经济学效益分析方法,从1991~1993年完成。以北京市昌平等五个县(245万人口)为样本,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计划免疫工作资金投入、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计划免疫工作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四种疫苗抽样调查接种率达到了98%以上,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大幅度下降,脊髓灰质炎、白喉基本消灭。1981~1990十年期间计免相应传染病比预防接种前期和计划免疫初期分别减少380242人和32748人,绝对效益达1.5亿元和1041万元,效益比值为1:16.7和1:4.3。  相似文献   

14.
郯城县42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郯城县1956~1997年4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急性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3557.30/10万,最高年从灵31769.46/10万,最你分为112.79/10万;发病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由1956~1959年平均发病率2160.49/10万降至1990~1997的128.69/10万,下降了94.04%;曾严重危害全县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如天花、黑热病五十年代即消灭,白喉已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社会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评价四川省世界银行贷款病控制项目的效益与效果。方法 采用社会效益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结果 (1)项目期间保护了160万-240万健康人不受结核菌感染,少发生结核患者16万-24万例;(2)2000年肺结核患病率,涂阳患病率,菌阳患病率,死亡率分别较1990年下降41.8%,35.0%,30.0%和12.0%;(3)项目期间治愈传染性患者143470例,为国家节约卫生资源4.08亿元。(4)治愈肺结核患者每年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6.06亿元,(5)成本效益比值为1:42。(6)结论 项目实施使四川省结核病疫情明显下降,项目单位的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等费用远低于综合医疗机构,节约了大量卫生资源,治愈的肺结核患者重新投入生产工作岗位,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是符合成本-效益,成本-效果原则的结核病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不但卫生资源缺乏,而且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也低,所以,疾病防治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采取综合对策,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卫生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合理使用,从而以有限的卫生投入,获得更大的效益,为实现社会健康目标,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为此,广西选择了桂西南山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事业状况具有代表性的崇左县,进行了以健全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为中心的农村卫生改革试点。  崇左县人口31.67万,81%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均年收入508元。由于…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指标评价分析方法对宜宾县1988-1994年卫生防疫的投入、产出及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县卫生防疫投入远低于1990年全国平均水平,1988年最低(x总=2.0246)。1994年最高(x总=12.6681),产出1988年最高(Y总=56.9223),1990年最低(Y总=24.0178),而卫生防疫综合效益1988年最好(Z=28.1153),1994年最差(Z=3.5498),效益与投入、产出呈无规律变化。提示该县卫生防疫投入不足,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基金、卫生防疫人力资源及其工作运行状态有关。为此,建议合理配置有限的卫生防疫资源,并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对人、财、物,特别是对卫生防疫人力资源的投入,建立良好的常规运行状态,抓好运行状态的转化,加强卫生防疫管理工作,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综合效益,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三明市实施计划免疫20年成本-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科学地评价三明市计划免疫成果。 [方法 ]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研究三明市实施计划免疫的成本效益。 [结果 ]实施计划免疫后 ,年均减少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乙脑和流脑等 6种传染病共 2 42 70例 ,减少死亡 36 5例 ,减少残疾 70例。每年因减少发病、死亡 ,避免医疗费、死亡养育费、陪护误工损失费等直接经济损失5 94.87万元 ;减少陪护误工、病例死亡和残疾 ,避免间接经济损失 2 5 83.5 9万元 ,总效益达 3 178.46万元。计划免疫年均成本投入 15 6 .2 1万元 ,年均获得直接净效益 438.6 6万元 ,成本与直接效益比值 1∶ 3.8;年均获间接净效益 2 42 7.4万元 ,成本与间接效益比值 1∶ 16 .5 ;总净效益为 30 2 2 .2 5万元 ,成本与总效益比值 1∶ 2 0 .4。 [结论 ]计划免疫每投入1元成本可获得 3.8元的效益 ,并为国家创造 16 .5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布病防治项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本—效果(CEA)、成本—效用(CUA)、成本—效益(CBA)三种评价方法对乌兰察布市2008-2013年人间布鲁杆菌病经费投入与产出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门诊平均一例布病患者费用472.52元;住院平均一例布病患者费用2 700.71元。2008-2013年乌兰察布市布病防治项目实施后共挽回DALY127480年,共获得1 803个完整生命。挽回GDP损失586 164.5万元,布病患者及时恢复健康,每年将为国家创造财富1 594.6万元。治愈布病避免了因布病造成的个人损失累计15 954.6万元。结论布病防治项目的实施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高效用、高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西部地区1986~1996年冷链运转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西部地区包括9个区(市)、县,1986年开始开展计划免疫、冷链运转,至1996年,儿童免疫接种率逐年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了以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的目标,计划免疫针对疾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较1978~1985年减少发病76628例,死亡109例,避免各种经济损失417697万元,实施冷链建设和疫苗接种共投入92547万元,费用效益比值(CBR)为1:451元,净效益325149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