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乳腺癌恶性病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疑似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DWI、DCE-MRI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DCE-MRI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乳腺癌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并通过DWI检查比较良、恶性乳腺癌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经DWI检查,阳性119例;经DCE-MRI检查,阳性121例;经联合检查,阳性136例;与DWI、DCE-MRI单独检查相比,联合检查灵敏度、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P<0.05);与DWI、DCE-MRI单独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对于微浸润癌检出率较高(P<0.05);与良性病灶相比,当b=800s?mm-2、b=1000s?mm-2时恶性病灶ADC值较小(P<0.05).结论:DWI+DCE-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乳腺病变检出率,对临床早期筛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宫颈脱落细胞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宫颈刮片(CS)检查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对已婚健康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的资料,其中TCT(TCT组) 787例,CS检查(CS组)11 543例,采用宫颈细胞学诊断报告方式(TBS)作出细胞学诊断,对检查结果异常者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S组11 543例,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阳性105例,阳性检出率0.91%(105/11 543)。TCT组787例,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阳性23例,阳性检出率2.92%(23/787)。TCT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56, P<0.01)。两组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结果阳性者共128例,其中41例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41例中,CS组2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11例(44.0%);TCT组16例,与病理诊断符合9例(56.3%);两组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的筛查中,T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S检查。在技术设备和经济条件许可的地区,宫颈癌筛查首选TCT;而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CS检查仍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CTV)联合超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106例行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评估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组56例(单纯行超声检查)和CTV组50例(同时行超声及CTV检查)。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及CTV影像表现,对比分析CTV组内2种检查方法术前筛选的差异,比较2组间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术后1个月内瘘成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TV组内2种检查方法对近心端深静脉狭窄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V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V组与超声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TV组与超声组内瘘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V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超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CTV检查能够对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做出良好的术前评估,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尿毒症血透患者心脏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分别进行ECG与DCG检查,另外对28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进行DCG检查,分析比较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同时比较尿毒症血透患者、健康体检者DCG中HRV观察指标。结果:尿毒症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常规心电图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房扑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尿毒症患者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检查,特别是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了解尿毒症患者心脏状态,对临床尿毒症患者及时诊断治疗心脏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癫痫患者与其配偶的生存质量状况并比较其差异。方法以同质性的145例隐源性癫痫为对照,使用信效度均公认良好的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145例外伤后癫痫患者与其配偶进行调查。结果①WHOQOL-BREF:外伤后癫痫配偶的总体生存质量(t=3.928,P<0.01)、心理(t=5.334,P<0.01)、社会关系(t=9.654,P<0.01)和环境领域(t=4.337,P<0.01)得分均显著性低于患者,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t=5.334,P<0.01)以及生理领域(t=4.876,P<0.01)得分均显著低于配偶。外伤后癫痫患者在总体健康状况(t=3.809,P<0.01)以及生理(t=2.376,P<0.05)、心理(t=2.959,P<0.01)、社会关系(t=5.309,P<0.01)、环境(t=3.745,P<0.01)4个领域得分上均显著性低于隐源性癫痫患者,外伤后癫痫配偶的总体生存质量(t=4.036,P<0.01)、总体健康状况(t=2.807,P<0.01)以及社会关系(t=2.203,P<0.05)和环境(t=3.536,P<0.01)领域得分均显著性低于隐源性癫痫配偶;②QOLIE-31:外伤后癫痫患者在发作担忧(t=3.767,P<0.01)、生活满意度(t=5.051,P<0.01)、情绪(t=3.819,P<0.01)、精力/疲劳(t=3.517,P<0.01)、社会功能(t=4.136,P<0.01)和总体得分(t=2.925,P<0.01)均显著低于隐源性癫痫患者。结论较之隐源性癫痫,外伤后癫痫患者及其配偶的生存质量更低,但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分析本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以及不同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户籍地患者之间评分的差别。结果①本组患者SCL-90评分,除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t=3.785,2.013,2.281,2.632,3.333,2.586,4.173;P<0.01或P<0.05);②年龄≥40岁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5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40岁组(t=2.255,2.079,2.112,2.383,2.077,2.538;P均<0.05);③病程≥5年组躯体化、抑郁2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5年组(t=2.335,2.121,2.273;P均<0.05);④除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4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和阳性项目数,文化程度≥高中组高于文化程度<高中组(t=2.235,2.381,2.612,2.228,2.478,2.823;P<0.01或P<0.05),城镇组高于农村组(t=2.472,2.915,2.500,2.326,2.881,2.248;P<0.01或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抗HpAb、胃泌素-17和MG7-Ag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普外科就诊的20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来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抗HpAb、G-17和MG7-Ag检测及染色内镜检查。结果胃癌组抗Hp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胃良性疾病组(P <0. 05);胃癌组G-17、MG7-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胃良性疾病组(P <0.05);对照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单项血清抗HpAb、G-17和MG7-Ag检测(P <0.05);胃良性疾病患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项血清抗HpAb、G-17和MG7-Ag检测(P<0.05);胃癌患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项血清抗HpAb、G-17和MG7-Ag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单项血清抗HpAb、G-17、MG7-Ag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抗HpAb、胃泌素-17和MG7-Ag对胃癌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胃癌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胃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HPV-DNA以及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宫颈癌筛查价值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行宫颈防癌筛查的19347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筛查方法可知其中14547例行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LCT)筛查,4800例行HPV-DNA筛查,对于LCT和HPV筛查阳性者再给予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LCT、HPV的检出率及符合率,比较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LCT筛查中阳性检出率为7.86%,HPV-DNA阳性检出率为11.6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T与阴道镜病理检查符合率为52.01%,HPV-DNA符合率为45.7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T与HPV-DNA筛查存在各自优、缺点,LCT联合HPV-DNA筛查为最佳组合方案,二者可以互补,明显减少漏诊率,提高宫颈癌病变检出率,在宫颈癌病变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LCT、HPV阳性筛查结果需经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以指导病人的随访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血流显像在卵巢肿瘤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卵巢肿瘤女性患者,均于术前行腹部彩超、经阴道超声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超声显像对卵巢瘤的诊断价值,绘制工作特征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分析超声血流显像的预测卵巢恶性肿瘤价值.结果:本组80例卵巢肿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30例为卵巢恶性肿瘤,50例为卵巢良性肿瘤;经阴道超声诊断卵巢肿瘤的灵敏度86.67%、特异度94.00%及准确度91.25%;腹部彩超诊断卵巢肿瘤的灵敏度76.67%、特异度82.00%及准确度80.00%;经阴道超声准确度高于腹部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血流显像参数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表明,采用血流量,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联合指标预测卵巢恶性肿瘤有较好价值(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血流显像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较腹部彩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偏头痛伴癫患者和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EEG)α波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对39例成人伴癫的偏头痛患者和32例成人偏头痛患者进行脑电图和TCD检测。结果:伴癫偏头痛的TCD显示所检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较偏头痛患者快(P0.01);EEGα波波幅明显较偏头痛患者高(P0.01);偏头痛伴癫患者的TCD平均血流速度与EEGα波波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CD血流速度和EEGα波共同检测对了解单纯的偏头痛,偏头痛和癫共患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胆囊癌组织中P6 2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 ,以及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4 1例胆囊癌和 2 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 ,P6 2蛋白和bFGF的表达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检测。胆囊癌组织中MVD用抗CD34单抗 (mAb)做SP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检测。结果 :4 1例胆囊癌组织中 ,P6 2和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3.4 %和 75 .6 % ,均高于 2 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 (P <0 .0 1)。P6 2的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与癌组织的分级、临床分期无显著关系。bFGF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 (P <0 .0 5 ) ,而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系。P6 2表达率与bFGF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 (r=0 .5 2 1;P <0 .0 1)。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种类、是否伴有胆囊结石无关。胆囊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 (P <0 .0 1)。P6 2及bFGF表达阳性组织MVD高于表达阴性组织 (分别P <0 .0 5和P <0 .0 1)。MVD与胆囊癌的Nevi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1) ,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种类、分化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胆囊结石无关。结论 :P6 2蛋白及bFGF的表达与胆囊癌组织中血管的生成相关 ,在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转移抑制基因KAI1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AI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4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中KAI1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1)和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P<0.01)。KAI1蛋白的表达随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P<0.01),肌层浸润深度(P<0.01)及手术-病理分期(P<0.05)的增高而降低,并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织(P<0.01)。KAI1阴性的患者总的生存率低于阳性者(P<0.01,<0.01)。结论KAI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表达下调,有望成为内膜癌恶性程度评估,转移预测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IgG4、CA19-9 及自身抗体对IgG4 相关性胆管炎(IgG4-SC)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选取41例IgG4-SC 患者、162 例非IgG4-SC 患者及40 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IgG4 和CA19-9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IgG4-SC 患者的ANA、ANCA、SMA 和AMA 阳性率分别为41.46%、7.32%、0 和2.44%。其中,ANA 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ANCA 阳性率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SMA 和AMA 阳性率与非IgG4-SC组均存在差异,且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于血清IgG4(n =36/41)和CA19-9(n =21/41)升高情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9 和0.646,P<0.05。结论:血清IgG4 和CA19-9水平的高表达和自身抗体检测,对于IgG4-SC 的鉴别诊断具有准确性和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与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BEAM总阳性率为66%,EEG总阳性率为30%,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在偏头痛诊断价值方面,BEAM明显优于EEG,并发现在异常脑电波形中,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型偏头痛也有明显波形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的心身症状及与焦虑共病情况。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顿抑郁(HAMD)、汉密顿焦虑(HAMA)量表评定,将SCL-90得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对汉密顿量表焦虑、抑郁得分进行分级,分析共病情况。结果 40例抑郁症SCL-90的9个症状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t=4.91~9.75,P<0.01),HAMD得分分级:重度29例(72.5%)、轻中度11例(27.5%),HAMA得分分级:中度焦虑3例(7.5%)、有肯定焦虑症状30例(75%)、没有明显焦虑7例(17.5%),抑郁焦虑共病率82.5%。结论抑郁症患者心身症状突出,抑郁焦虑共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免疫评分及PD-L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肝癌患者的免疫评分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免疫评分与PD-L1在61例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PD-L1、免疫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肝癌中免疫评分较高的表达率为26.2%,较低的表达率为73.8%。统计分析发现免疫评分与AFP增高(P<0.05)及肝内复发(P>0.05)具有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发现免疫评分较高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无复发生存期显著高于免疫评分较低的患者(χ2=11.39,P<0.01;χ2=14.78,P<0.01)。肝癌组织PD-L1的阳性表达率为44.3%,对应癌旁低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313,P<0.01)。PD-L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无复发生存期低于PD-L1阴性患者(χ2=5.598,P<0.05;χ2=10.90,P<0.01)。肝癌组织中PD-L1与免疫评分间具有负相关性(χ2=12.703,P<0.01)。 结论 免疫评分可作为患者预后的一个标志物,免疫评分高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易早期复发且预后较差;肝癌组织PD-L1与免疫评分之间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观测定制状态音乐对健康人体前额叶(PFC)功能的影响,并从入睡情况和主观感受观测对心理的影响,以此探究定制状态音乐的脑作用机制及对心身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定制状态音乐曲目,收集20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静息状态和聆听音乐状态下20 min内的PFC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 HbO)浓度、入睡情况和主观感受。结果:(1)聆听状态音乐时PFC每分钟HbO浓度有差异(P<0.05),第2分钟达到峰值,第4分钟出现谷值;与静息状态相比,第3分钟聆听音乐时HbO浓度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分钟音乐状态HbO浓度低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聆听状态音乐较静息可以更好的诱导受试者进入睡眠状态(P<0.05);(3)状态音乐带给受试者更好的主观感受(P<0.01)。结论:定制状态音乐产生一定程度的PFC抑制,可诱导人体进入深度放松状态,根据全维医学和仿生健康低耗散优化理论,有助于促进内在自组织康复,为“低耗散优化”脑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chronic hepatic schistosomiasis (CS) was studied by reviewing, 4,886 autopsies in adults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In 229 cases of CS, 59 (25.7%) also had HCC. Among cases without CS, 399 (8.5%) had HCC. The incidence of HCC in patients with C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utopsy cases (p<0.01). Serum HBsAg was positive in 25.7% of 35 HCC cases with CS examined for hepatitis B virus (HBV) markers and anti HBs was positive in 10 of the 12 HBsAg-negative cases associated with CS, and in 62.1% of the other HBsAg-negative cases examined. Thus, most of HCC cases, including those associated with CS, probably had HBV infection at one tim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varying degrees of non-schistosomal hepatic changes, including macronodular or mixed macro-and micronodular cirrhosis, superimposed on schistosomal fibrosis in about two-thirds of the cases of HCC associated with CS. Although conclusive evidence whether or not schistosomal infection had a direct role in hepatocarcinogenesls could not be obtained, it was predicted that the additional non-schistosomal factors, particularly HBV infection, might play a synergistic ro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2例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移植组),201例行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以血管成形组为基准组进行匹配,共67例匹配成功。分析2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ABI、Rutherford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复测量结果显示,以时间因素为作用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ABI均高于术前(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Rutherford分级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成形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旁路移植组(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肢体挽救率、靶血管一期通畅率相当,但腔内血管成形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中叉头框蛋白A1(FOXA1)、BRCA1蛋白、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的标本113例,根据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三阴型(A组)、luminal型(B组)及HER-2过表达型(C组)乳腺癌。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组样本FOXA1、BRCA1、P53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FOXA1总的阳性表达率为63.7%(72/113),A组阳性表达率为45.2%(19/42),B组为88.0%(44/50),C组为42.9%(9/21),FOXA1在3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BRCA1总的阳性表达率为47.8%(54/113),A组阳性表达率为66.7%(28/42),B组为44.0%(22/50),C组为19.0%(4/21),BRCA1在3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FOXA1阳性表达率在Ⅰ~Ⅱ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1~2级中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FOXA1阳性表达率与P53、VEGF表达和复发率呈负相关(P<0.05);BRCA1阳性表达率在Ⅲ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3级中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BRCA1阳性表达率与P53、 VEGF表达和复发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FOXA1和BRCA1在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BRCA1可作为三阴型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