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耳鸣、耳聋在临床属于多发病之一。肾开窍于耳,心也寄于耳,胆络于耳,所以体虚失聪的施治就在于心肾;邪干窍闭,则治在胆经。因耳是空灵之窍,为清阳交会之所在,凡是外因感受风热火郁,与内因水衰火实,肾虚气厥者都能失聪。因此,治疗方法,就不外乎通阳镇阴和益肾补心清胆等,使宁静清明之气可上达清窍,耳听就能聪明了。肾是肝之母,肝是肾之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有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得肝血化生之精填养,故精血同源、肝肾同源。在病理上,肾精肝血的病变亦相互影响,精亏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可导致肾精亏损,肾阴不足可引起肝阴不足,而导致肝阳亢…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耳鸣是临床运动性疾病的疑难杂病,属于耳鸣的一种,蓝肇熙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之理论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四川盆地一年的运气,认为耳鸣应遵循"肝寄窍于耳,心开窍于耳,肾在窍为耳,取决于胆也"之理论,治宜疏肝气、泻心火、滋肾阴及利胆气的原则,处以四逆散、小柴胡汤、柴芩连温胆汤、逍遥散与地黄汤加减,疏肝泻心、健脾补肾,临床上效如桴鼓,故现将其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中医认为心藏神、心寄窍于耳、心气通于耳、心与耳在经络上关联密切;肝主疏泄,调畅耳窍气机,肝主藏血,耳受血而能听;耳为肾之窍、肾主髓藏精、肾为先天之本。通过中医理论来认识耳窍与心肝肾的功能关系,详细分析了心肝肾影响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4.
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出发,认为肺胃之气失于清降敛藏,肝脾之气失于温升健运,导致滞气、浊痰、瘀血壅遏颈前,是为瘿病之源,法当培中气以调升降,使肺胃右行以潜藏相火、肝脾左升以行散气血,方选黄氏"柴胡芍药汤"。然瘿病又有气瘿、肉瘿、石瘿等区别,故论治时应在此方基础上各有侧重,如气瘿侧重温升肝脾、行散气血,肉瘿侧重温健脾肾、降泄浊阴,石瘿侧重清上温下、培中补虚。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全局出发,准确判断气机郁滞的环节,从而采取标本兼顾的诊治之法,可为临床防治瘿病提供新的思路,所以具有较为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主纳气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纳气”的说法最先见于《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以后医家也有论及,到清·林珮琴在《类证治裁》上提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后一直沿用至今。新版中医教科书的定义是“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  相似文献   

6.
魏莉 《中医杂志》2003,44(7):492-492
重用防风治疗耳鸣,系刘强副主任医师的经验。笔者随师应诊,每用多获佳效。耳鸣之作,多责之于肝肾,因肝经循行于耳,肾开窍于耳。故治耳病多以清肝泻火,或滋阴补肾。耳鸣虽为肝肾之病,但因脾虚而浊阴上逆蒙蔽清窍而致者亦属多见。刘师认为其治用防风乃为理想之品,因防风味甘,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泄湿,达乙木而息风。李东垣谓其“土中泻木”;陈修园谓其“禀春和之气入肝治风,尤妙在甘以入牌,以和木气”;王好古谓其“搜肝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观点,强调肝脏在女性特殊的生理病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女子经、孕、产、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生理特点及经、带、胎、产、杂的病理变化均与肝主疏泄、肝主藏血等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傅青主女科》中尤其重视肝、脾、肾三者在妇人病中的关系,如在“经水先后元定期”中指出“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直”。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学里,肾开窍于耳,足少阳胆经入耳,手太阳小肠路过耳……耳朵这个部位可以说是多条经络及脏腑之气都在这里交汇。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的气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让耳朵正常地工作。但是,如果有某种诱因把这个平衡状态打破了,那么耳朵上的毛病也就来了。耳朵和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肝主升发,也就是说肝的功能特  相似文献   

9.
卒中,当为猝中,指急性脑血管病变.明清以前医家皆将其病因病机、病位与心、肾、肝、脾等脏腑密切相关,明清以后定于脑.由于心、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卒中,属气的中介作用,即通过中介作用,导致脑功能失调,出现脑病症状,此即"病因→中介作用→脑"轴系统.例举晚清及民国医家三张"内风脑病"学说,乃卒中"脑病"学说之端始.  相似文献   

10.
李振华教授在研究脏躁病的过程中,认为该病病因缘于精神受到刺激,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火过盛则耗伤肾阴,肾水不能正常抑制心火,水火不济,肝火、心火旺盛出现神经失控和思维混乱;肝失疏泄、肝气横逆又可损伤脾胃,水湿运化失常,湿遇火而成痰,痰随肝气上逆蒙蔽清窍则思维更加混乱不能自主,因此肝、脾、心、肾是本病的主要病位,其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治疗以"通"字为先,宜疏通肝气,气行则湿行,健脾化痰,清心豁痰,痰湿消失,痰热成无根之火,痰火便自行消散。依照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清心豁痰安神的治法,李振华教授研制出"清心豁痰汤"治疗脏躁病。  相似文献   

11.
答:滑石味甘淡,归肾,膀胱二经.本品气寒味淡,质重而滑,渗淡清降,善利膀胱之热而通淋利尿.<药品化工.云:"滑石体滑主利窍主利窍,味淡主渗利."故为治疗泌尿系病证要药.  相似文献   

12.
“肾开窍于耳”与“心寄窍于耳”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东垣在其所著的<脾胃论>中提出"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灵枢·脉度篇>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另一方面,<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根据前人的论述,肾开窍于耳,心则寄窍于耳.那么,心肾各自与耳的关系是什么,其关系应如何鉴别?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较完善的论述,常常让学医者感到困惑.本文从耳穴定位、功能形态、生理病理、临床报道四个方面阐述心肾寄窍于耳的异同.通过对比研究,为学医者阐明医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赵大华 《光明中医》2022,37(1):137-139
血管形态和功能改变是贯穿高血压病全程的病理变化.血管即中医之"血脉","血脉病"和血管病变有着紧密关联和统一性."脉"为奇恒之腑,其荣衰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血脉理论"以"脉为主体,气血是物质基础""肾虚血脉自病",从而认为高血压病病位在"血脉",存在"初病在肝,病中由肝及脾,病久入肾"的不同阶段规律和初病在气,由气...  相似文献   

14.
眩晕治验2则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体阴而用阳,而肝木之濡养又赖肾水之涵[1]。中医学无高血压之病名,而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归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畴。常采用"酸甘化阴,清金平木,滋水涵木"等治法。  相似文献   

15.
揉耳健身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通于耳”,“肾开窍于耳”,肾与人的生长衰老和寿命有关。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灵枢经》说“耳为宗脉之所聚”;清《杂病源流犀流》说“一身之气贯于耳”,明确指出了耳与全身气血运行的关系。 从上述经典文献中可以看出,耳是全身经络、气血“通达”“汇聚”“贯通”的处所。医学实验研究证实,全身各部在耳朵都有相应的呈现规律性的对应(反应)点,分布规律就像一个倒立的人体:头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内经》述"肾开窍于耳",同时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皆络属于耳,所以历来医家认为耳聋虚证多责之于肾,耳聋实证多从肝胆论治。但是,临床上许多耳聋患者并不具备肝、胆、肾经症状,相反可见一系列诸如鼻塞、恶寒等肺卫表证。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家认为耳聋与肺有关,从肺论治耳聋也取得良效。1耳聋治肺渊源《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到"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曰  相似文献   

17.
老 年 性 耳 聋是 随 着 老 年 的 到 来听 觉 系 统 功 能 衰 退 或 异常 所 致 的 一 种 听 觉 障 碍 症 。 临 床 以 听力 减 退 、重 听 、耳 聋 久 治 不 愈 为 特 征 。祖 国 医 学 认 为 老 年 性 耳 聋 多 由 肝 肾 阴虚 、气 血 亏 虚 及 风 阳 痰 火 上 扰 、耳 窍 失聪 所 致 。 常 用 补 益 肝 肾 、益 气 养 血 、清热 泻 火 、平 肝 熄 风 、化 痰 宣 窍 等 方 法 治疗 。饮 食 疗 法对 本 病 有一 定 辅 助作 用 。 饮食 原 则 1肾气 亏 虚的 耳 聋 患者 ,饮食 宜 多 、样 化 ,并 要 食 富 含 营 养 ,高 质 量 蛋 白 …  相似文献   

18.
膝骨关节炎属"骨痹"范畴,临床上常责之于肾,而笔者认为不仅可以从肾论治,故本文从横向的"肝脾肾"以及纵向的"脏-经-筋-穴"建立起整体观合论膝骨关节炎。首先,从"肾主骨""肝主筋""脾主四肢肌肉",而膝骨关节炎恰恰是下肢关于筋、骨、肉之病变,归其所属;其次,肝脾肾之脏、腑生理特性以及生理功能,对气、血、精、津、液的生成、传输亦可濡养筋、骨、肉;再次,在理论与临床常规操作的基础上,从肝胆脾胃肾膀胱六经之经穴均过"膝府",对膝关节有治疗作用;"膝为筋之府",从经筋理论来看肝脾肾三经筋亦与膝骨关节炎密切相关。因此,从肝脾之"脏-经-筋-穴"论治,体现了标本结合的治疗观以及纵横交织、由内而外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和牙周炎虽在症状表现上大相径庭,但发病机制上皆与T淋巴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有关。支气管哮喘隶属中医"哮病"、"哮喘"范畴,而牙周炎则为"牙宣"、"齿衄"。"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同司气体出纳,而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肾元亏虚则摄纳失常,气不归元,上逆于肺而喘,故有《医学心悟》之"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喘,未有不由于肾者";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故临床上常予玉女煎滋肾水清胃火以治疗牙周炎。由此可见,两者之中医病机、临床辨治、疾病转归皆与肾有密切关系。有鉴于此,笔者基于"从肾论治",试图阐明支气管哮喘与牙周炎两种疾病之间的病治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导师姚乃礼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0余年,得岳美中、方药中、谢海州等名医指导,对痹证、脾胃病、肝病及内科杂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姚师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1调和肝脾法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在生理方面,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肝"主一身之气",《素问·调经论篇》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