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免疫炎症细胞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术前外周血炎症免疫细胞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与患者AFP相关(P=0.022),与余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NLR及PLR亦与各个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生存分析发现,淋巴细胞高值组和低值组之间总体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AFP值、血管侵犯、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及巴塞罗那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将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函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HR=0.576, 95%CI:0.343~0.967)是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7)。结论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高值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低值组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肝切除术后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A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比较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手术切除后行TACE与单纯手术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文献,限定检索时间为199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使用Stata 15.0软件和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符合标准文献,总计1809例患者,其中TACE组815例,单纯手术组994例。荟萃分析显示,TACE组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4,95%CZ:O.65~0.85,P<0.05)。TACE组总体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4,95%CI:0.62-0.89,P<0.05)。亚组分析(4篇)显示术后辅助性TACE可提高肿瘤直径>5 cm患者无瘤生存率(HR=0.72,95%C/:0.58~0.90,P<0.05),但对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辅助TACE可提高其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但是对于肿瘤直径>5 cm的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其疗效可能并不显著,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出现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3例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膀胱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53例患者术后膀胱复发72例(20.4%),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复发时间2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1.724;95%CI:1.009~2.948;P=0.046)、肿瘤多发(HR=1.852;95%CI:1.043~3.288;P=0.035)和尿脱落细胞阳性(HR=2.075;95%CI:1.225-3.515;P=0.007)是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肿瘤多发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密切随访、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对肝细胞癌肝部分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5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NLR水平与癌栓(P=0.009)有密切关系。单因素分析表明,分化程度(P=0.037)、癌栓(P=0.010)、高NLR(P=0.016)是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高NLR(P=0.023)、癌栓(P=0.014)是影响肝部分切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可能是反映全身炎症状态的良好指标,可作为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指标。相比于其他截值,NLR≥2.81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截值。当甲胎蛋白不高时NLR可作为一项提供预后信息的替代指标。由于目前的分期系统中尚无反映全身炎症状态的指标,可以考虑将NLR纳入新的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有静脉癌栓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联合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2年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伴有静脉癌栓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分析得到总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9例患者,0~Ⅳ级癌栓分别有36例、4例、10例、5例、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事件发生。患者术后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1%、50.1%。单因素Cox分析表明,病理类型(非透明细胞癌)(HR=2.613,95%CI:1.237~5.520,P<0.05)、癌栓分级(HR=2.339,95%CI:0.985~5.557,P<0.05)、M分期(HR=3.114,95%CI:1.474~6.578,P<0.05)、肾周脂肪侵犯(HR=2.986,95%CI:1.360~6.559,P<0.05)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病理类型(非透明细胞癌)(HR=3.326,9...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到2016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以前白蛋白200 mg/L和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量法预测的前白蛋白为界值进行分组,并分别分析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界值水平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前白蛋白与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关系并进行校正;以肝硬化、甲胎蛋白水平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为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分析并分析其与血清前白蛋白的交互作用。结果共纳入2022例患者,其中男性1739例,女性283例,年龄(49.5±11.2)岁冲位随访37.4个月。最大选择秩统计量法预测的前白蛋白最佳界值为166 mg/L。无论以前白蛋白200 mg/L或前白蛋白166 mg/L为界值,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患者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清前白蛋白>200 mg/L(>166 mg/L)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前白蛋白≤200 mg/L(≤166 mg/L)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表明前白蛋白水平与HCC患者预后有关联[界值200 mg/L:HR(95%CI)为1.59(1.35〜1.86),界值166 mg/L:HR(95%CZ)为1.69(1.44^1.98),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前白蛋白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较为稳健。结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是HC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HC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部分肾切除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对较大肾细胞癌(4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肿瘤临床分期为T_(1b)N_0M_0或T_2N_0M_0期,按照手术方式分为部分肾切除术组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组,病例数1∶1,全部为开放性手术,比较患者术后截至2017年12月的总生存率(OS)、术后1个月内再入院率及术后1、3个月手术相关死亡率。结果:共计118例患者纳入研究,多变量分析显示部分肾切除术组患者中T_(1b)期与较好的总生存预后相关(HR=0.82,95%CI:0.72~0.88,P0.001);T_2期中部分肾切除术组对患者的生存有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4,95%CI:0.70~1.11,P=0.313);部分肾切除术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因出血、尿漏等再入院率显著高于根治性肾切除术组(5.1%vs.3.4%,P0.05),但两组术后1、3个月相关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较大的肾细胞癌,T_(1b)期患者行部分肾切除术较根治性肾切除术更有利于患者的生存预后,但T_2期患者2种手术方式对生存预后无显著性差异,≥T_(1b)期患者部分切除术后1个月内再入院率较根治性手术者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结局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E-788)对本单位2005~2015年间5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7例根治性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有53例出现复发(截至统计时)。复发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3.6月(1~55月)。多因素分析提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载体膜蛋白3(SCAMP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SCAMP3表达和预后。收集2021年1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SCAMP3的表达。基于TCGA数据, 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CAMP3表示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探索SCAMP3的生物学作用。结果 TCGA数据库中, 肝细胞癌组织中SCAMP3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8, P<0.001)。基于SCAMP3表达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n=185)和高表达组(n=185), SCAMP3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更低。手术切除的4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癌组织中SCAMP3 mRNA、蛋白相对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6.24, 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SCAMP3表达越高, 死亡风险越高(HR=1.466, 95%CI:1.143~1.881, P<0.001)。基因集富集分析在SCAMP3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膀胱小细胞癌(SCCB)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以及新辅助治疗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2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收治的47例SCCB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与尿路上皮癌肿瘤对比,探讨SCCB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通过非转移性膀胱小细胞癌队列(37例)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及新辅助治疗在非转移性SCCB治疗中的应用。结果 SCCB基线期肿瘤分期高,易发生肌层浸润(100%)及远处转移(21.3%),总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时间13.1个月,1年生存率53.7%,5年总生存率15.4%)。肿瘤T分期为SCCB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为独立保护因素,能显著降低其复发转移风险(HR=0.189,95%CI:0.051~0.697,P=0.012)及患者死亡风险(HR=0.177,95%CI:0.045~0.698,P=0.013),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时间。此外,相比单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能提高SCCB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结论 SCCB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推荐将新辅助治疗联合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作为SCCB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的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X-Tile软件分别确定NLR和PLR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NLR与PLR均高组(12例)、NLR或PLR高组(33例)和NLR与PLR均低组(53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组患者生存曲线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X-Tile软件得出NLR的最佳临界值为3.3,PLR的最佳临界值为203.3。NLR与PLR均高组、NLR高或PLR高组、NLR与PLR均低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0(95%CI 4.30-7.70)个月、12.0(95%CI9.85-14.15)个月、17.0(95%CI 14.33-19.67)个月,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高NLR(HR=1.792,95%CI 1.058-3.032)、高PLR(HR=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联合标准化残肝体积比(s FLR)在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和普外五科因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ALBI评分、s FLR及ALBI评分×s FLR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72例,均为Child-Pugh分级A级,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7.78%(20/72),其中ALBI-Ⅰ级患者54例,ALBI-Ⅱ级患者18例,ALBI-Ⅰ级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ALBI-Ⅱ级患者[12.96%(7/54)比72.22%(13/18),P0.001]。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OR=0.030,P=0.018)、ALBI分级(OR=11.758,P=0.020)及s FLR(OR=0.839,P=0.003)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ALBI评分×sFLR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其诊断效果好于ALBI评分(AUC=0.799)和s FLR(AUC=0.773)。结论相较于Child-Pugh分级,ALBI分级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效果更准确,且ALBI评分×s FLR预测价值更优于单独ALBI评分或sFL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术中护理对策。方法将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 051例,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术中大出血组(n=170)和非大出血组(n=881)。对两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小板100×10~9/L(OR=1.731)、肿瘤直径5.0 cm(OR=2.454)、合并门静脉血栓(OR=1.492)和大块肝切除术(OR=1.577)是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P0.05,P0.01)。大出血组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晶体的量显著高于非大出血组,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显著低于非大出血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大出血组(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大出血的术前危险因素,加强相应的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细胞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提高生存获益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75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20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语言3.3.2版本及Review Manager 5.3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8篇,观察性研究26篇,总计3 264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术后行预防性TACE组与不行预防性TACE组相比可以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与无瘤生存,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65,95%CI=0.59~0.70,I~2=11%;HR=0.71,95%CI=0.66~0.77,I~2=3%)。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肿瘤直径5cm的小肝癌,术后预防性TACE只能改善无瘤生存。而对于肿瘤直径≥5cm的大肝癌以及存在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癌,术后预防性TACE可以改善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结论现有证据显示,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相比不行预防性TACE可以有效改善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尤其是对大肝癌及存在MVI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患者手术切除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乙肝相关cHCC-CCA患者40例。收集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al,RFS)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1年、1.5年、2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7.5%、15.0%和2.5%,无复发生存中位时间为11.4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微血管癌栓分型M2(HR 4.196,95%CI 1.147~15.357,P=0.030)、非解剖性肝切除(HR 2.551,95%CI 1.051~6.193,P=0.039)、术前乙肝病毒载量>100 IU/mL(HR 3.391,95%CI 1.090~10.557,P=0.035),是影响乙肝相关cHCC-CCA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微血管癌栓分型为M2、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前乙肝病毒载量>100 IU/mL可能是影响乙肝相关cHCC-CCA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ü WP  Dong JH  Huang ZQ  Shi S  Guo DY  Liu YS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33-736
目的 明确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1年1月至2002年6月实施根治性肝切除、且随访和临床资料完整的23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VTT形成与18个常见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34例患者的PVTT发生率为15%(35/234),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VTT形成的相关因素为:年龄(P=0.016)、谷氨酰转肽酶(GGT,P=0.003)、侵犯肝段数目(P=0.007)、微血管侵犯(P<0.01)、肿瘤位于S2段(P=0.001)、S3段(P<0.01)、s4段(P=0.004)、S6段(P=0.0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VTT形成独立相关因素为:年龄(RR:0.373;95%CI:0.146~0.954;P=0.040)、肿瘤位于S3段(RR:4.625;95%CI:1.916~11.165;P=0.001)、微血管侵犯(RR:20.912;95%CI:4.745~92.172;P<0.01)、GGT(RR:4.091;95%CI:1.448~11.553;P=0.008).结论 PVTT多发生于年龄<50岁、肿瘤位于第Ⅲ段、GGT升高、显微镜下可见微血管侵犯的HCC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B细胞淋巴瘤7A(BCL7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以及BCL7A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于提取蛋白质,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1例, 年龄(58.5±10.4)岁。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374例肝细胞癌和50例癌旁组织样本信息, 肝癌细胞系Hep3B、SMMC-7721分别转染过表达BCL7A质粒及空载体质粒(阴性对照)。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BCL7A表达, Western印迹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神经钙黏素、上皮钙黏素、锌指转录因子)。Transwell以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TCGA中50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匹配), 与癌旁组织相比, 癌组织中BCL7A的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8, P<0.001)。依据BCL7A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374例患者分为BCL7A高表达组(n=187)和低表达组(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糖类抗原199(CA199)在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为ICC患者68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其术前血清γ-GT及CA199值的高低,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γ-GT组及高/低CA199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评估血清CA199及γ-GT是否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术前高γ-GT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低γ-GT组(16.0个月vs 25.3个月,P<0.01)。术前高CA199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低CA199组(13.0个月vs 20.5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γ-GT(RR=6.741,95%CI3.129-14.520,P<0.01)及CA199(RR=5.015,95%CI 2.595-9.692,P<0.01)是影响ICC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血清γ-GT及CA1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卡汀在肝细胞癌术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了55例术后行利卡汀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选取55例未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的COX回归、生存曲线法及log-rank检验来研究两组预后的差别。结果经χ2检验,两组患者临床参数无差别,而多因素的COX回顾结果表明,利卡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复发(HR,0.604;95%CI,0.424~0.860,P=0.005)并延长生存时间(HR,0.586;95%CI 0.358-0.960,P=0.034),生存曲线也证实此结果。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利卡汀治疗能够预防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并延长生存。此预防作用需随机对照结果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