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应用胃镜活检钳行腹透管复位疏通 18例次 ,均获得成功 ,且均无术后脏器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认为应用此法进行腹透管复位疏通 ,解决了网膜包裹、网膜组织嵌入管腔、纤维蛋白铸型堵管及导管飘移扭曲所致的引流不畅 ,使患者避免了再次手术 ,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解决腹透管引流不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透液流出不畅的常见原因并讨论对策。方法调查本中心30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透液流出不畅的情况,探讨防治腹透液流出不畅的措施。结果腹膜透析液流出不畅常均为功能性原因。常见的原因有:透析管打折、体位不当、开关或兰夹子使用不当、便秘等,该类原因常常容易解决。另一类是临床上解决比较困难的原因有:腹膜炎、纤维蛋白堵塞、大网膜包裹、漂管、腹内管移位或脱落等;该类原因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腹膜透析的正常进行,甚至需要再置管,增加患者各种负担。结论查找腹膜透析液流出不畅的常见原因并给于及时处置,可以保证腹膜透析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腹透管不通畅是影响腹透正常进行的常见原因。据文献报道和我们的观察,大网膜自腹透管侧孔钻入是引起腹透管不通畅的常见原因,表现为进或出液受阻,或进出均受阻(下称堵管)。为了防止大网膜钻入腹透管而引起堵管,我们设计了大网膜部分切除术,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7年2月~1996年2月,在尿毒症腹膜透析的患者中,有30例病人进行了多次重置腹透管,现对重置管的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均采用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双环金属头腹透管和Y型双套腹透管。女18例,男12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2岁,植管次数26例2次,4例3次。原因和分析我们分析了30例腹膜透析病人重置腹透管原因如下:l大网膜包绕6例可能与腹透管相容性差,大网膜对异物(腹透管)趋向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因大网膜过长,导致包统。我们采用部分切除大网膜2例和改用进口管4例后才纠正。2植管位置不当4例我们认为,一般…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在腹透植管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膜透析植管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9例曾腹部多次手术、2例腹膜透析后因反复感染致腹透管拔除、3例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在腹腔镜引导下行腹膜透析植管术或再植管术和将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末端重新植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结果18例患者腹透管均放植成功,手术时间30 ̄45min,均成功进行了腹膜透析,患者术后1周内出院。结论腹腔镜引导下放植和复位移位的Tenckhoff卷曲腹透管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及大网膜情况了解清楚、腹透管放置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2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进行腹膜透析(PD)152例次,发生主要并发症有引流不畅、腹膜透析管堵管、腹痛、腹膜炎及腹胀,分析原因有纤维蛋白及血块堵塞、腹透管移位、受压、扭曲、大网膜粘连、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渗透压过高、酸碱度不当以及感染、肠蠕动减少等多种因素.经合理对症处理后均好转,顺利完成PD治疗.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PD导管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透析液可以无障碍地持续双向流动,临床上因大网膜包裹,腹透管移位,腹膜炎后堵管,造成PD管路障碍,透析液引流不畅,不能进行腹透治疗[1],而重置导管,这样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使病死率升高。重视导管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腹膜透析再次置管。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3~2008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的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17)岁,腹透时间6~54个月。患者均采取手术切开法放置腹透管,腹部切口选择在旁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12 cm,切口长  相似文献   

8.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腹膜透析(腹透)导管功能障碍的患者共36例, 腹透管功能正常的对照组5例。男22例, 女19例, 年龄(45±21)岁。对照组与腹透管功能障碍组快速期引流量分别为(2 086±65)、(1 181±637)ml, 总引流时长分别为(15.2±1.3)、(38.3±14.9)min, 腹透管功能障碍组较对照组的快速期引流量减少、总引流时长延长(均P<0.05)。与腹透管移位组比较, 腹透管堵塞组新一袋灌入时长延长, 快速期引流量减少, 总引流时长延长, 负超量增加(均P<0.05)。快速交换试验可早期诊断腹透导管功能障碍, 鉴别导管功能障碍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网膜悬吊手术在腹膜透析管堵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科32例腹膜透析管堵管后行腹腔镜诊治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网膜包裹粘连腹透管,全部患者顺利施行腹腔镜下粘连网膜松解,再将网膜悬吊于肝圆韧带上,并将Tenckhoff腹透管重新植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粘连网膜松解、悬吊手术,手术时间20~35 min,手术后顺利康复,接受腹膜透析并出院。随访至今没有出现再堵管病例。结论:腹腔镜粘连网膜松解、悬吊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大大减少再堵管发生率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置管经验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腹膜透析置管术是关系到腹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探讨其成败的因素有利腹膜透析的开展。方法 采用Tenckoff管经左或右旁正中的切口进入,在腹直肌后鞘处做一荷包缝合,切开腹膜进入,然后于皮下做一隧道将腹透管引出。结果 术后2周内是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期,其并发症主要有腹透液引流不畅、漏液、隧道口炎、反射性肠梗阻性。结论 分清并发症情况,对应处理是能够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在腹膜透析治疗中 ,腹透管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流通障碍 ,常导致腹透的中止 ,不得不再次植管或退出腹透治疗。本文采用植管时加大网膜部分切除以防止出现腹透管流通障碍 ,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共 5 8例次 :1随机取 42例 ,即在植管术中 ,凡见到大网膜者均予部分切除 ;2 14例为出现大网膜缠绕后 ,再次植管加大网膜部分切除 ;32例为大网膜部分切除后 ,出现大网膜残端缠绕腹透管 ,再次植管加大网膜残端部分切除。男性 38例次 ,女性 2 0例次 ,年龄 13~ 6 0岁 ,平均 38.8岁。急性肾衰 2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 48例 ,高…  相似文献   

12.
安植腹透管术中切除大网膜不可取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肾内科彭罗民在腹膜透析治疗工作中,常发生大网膜堵塞腹透析管这一并发症,使得治疗无法进行,常常不得不再次进行手术植管,给患者身心带来一定的痛苦。为了防止大网膜堵塞腹透管,有的医疗单位采用手术中切除部分大...  相似文献   

13.
11例腹透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透管移位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采用X线临床分析,诱导钢丝矫正及导尿等。结果:285例腹透患者,11例发生腹透管移位,发生率为4%,原因与大网膜包裹、尿潴留、体位及置管方法等有关。11例移位患者10例矫正成功(9例采用诱导钢丝矫正,1例采用导尿),近远期成功率为9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透管移位的原因有多种,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处理,诱导钢丝矫正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慧敏 《中国医刊》2000,35(8):16-18
腹膜透析管的功能状况是决定腹膜透析成功与否的关键 ,它与腹透管的种类、插管的操作技术、病人的营养状况、尿毒症的程度及是否使用激素有关。长期保持腹透管外口干燥及插管早期保持腹透管固定不动是至关重要的。1 腹透管类型根据腹透管使用的期限分为急性腹膜透析管和长期腹膜透析管。急性腹膜透析管为直管 ,较长期腹透管硬 ,置管操作快速简便 ,床旁即可置管 ,能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腹膜透析治疗。因为容易发生漂管、网膜包裹、腹膜炎及肠穿孔 ,不宜长期使用 ,推荐使用期不超过 3天。长期管又有很多类型 ,其共同优点是腹透管移位发…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4岁,主因尿检异常3年,血压升高2年,血肌酐1365.6μmol/L、尿素氮65.6 mmol/L,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于2011年3月30日住院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即腹透管植入术。2012年8月25日患者门诊复诊发现,腹透管外涤纶套体表处有3 cm×2 cm疖肿,皮下波动明显,体温正常,腹透液引流通畅透明,无浑浊。询问病史,2周前患者腹透导管出口处分泌物较多,自行外敷莫匹罗星软膏1次/d,后已自愈。给予疖肿基底处4~5 mm切开引流并挤压排除脓液,腹透导管出口亦有脓液流出,表明疖肿与腹透导管走行的皮下隧道相通。做腹透导管出口及疖肿切口处分泌物培养、腹透引流液常规及腹透引流液培养等,经验给予莫匹罗星软膏在疖肿处外敷1次/d。应用7d后,感染无明显控制。随后到中医外科门诊,应用去腐生肌、消肿止痛的中药外敷治疗。检测腹透引流液常规正常,腹透引流液培养阴性;疖肿处与导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菌球菌,鼻腔拭子金黄色葡萄球菌筛查阴性。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头孢米诺环素片10 mg 2次/d口服,继续辅以中药外敷。治疗3周后疖肿处感染略有好转。为了解腹透导管隧道情况,行隧道 B超,结果显示:右侧腹腹透管周围红肿处皮下可探及范围约2.7 cm×2.0 cm×1.1 cm低回声,近似无回声,该置管向腹腔走行区周围未见明确类似回声。考虑疗程已超过3周,但疗效不佳,为避免隧道炎导致腹透相关腹膜炎发生,故与患者协商,选择再次住院拔出腹透导管同时给予对侧重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PD)置管方法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手术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在2008-12~2010-12入住我科的100例急、慢性肾衰竭病人,在不同手术方法下置入腹膜透析管,回顾总结两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和注意事项。45例病人采取了解剖法置管,其中15例选用卷曲管,30例选用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55例病人采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管,其中20例选用卷曲管,35例使用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术后均使用百特双联系统装置进行腹透。结果:用两种手术方法成功植入腹膜透析管后,术后无论是立即作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是由间歇性腹膜透析(IPD)过渡到CAPD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及隧道口渗液、感染等。除2例病人未到拆线期死亡外,其余98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解剖法置管的45例中,总漂管发生率15.5%,卷曲管1mo内腹透管漂移发生率为13.3%,经胃镜刷及体位变化复位未成功,直型标准管1mo内漂管发生率为16.6%,经胃镜刷及体位变化2例复位成功,3例仍引流缓慢。应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入的55例卷曲管和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均未出现漂管。结论:腹透管的成功置入是腹透病人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置管方法采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入直型管成功率高,术式简单,方法稳定,临床费用下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我们在应用腹膜透析疗法(PeritonealdialysisPD.简称腹透)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过程中,对15例患者的透析切口选择和部分大网膜切除后插植Tenckhoff式管的方法,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P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主要方法之一。腹透管的通畅是PD成功治疗的首要条件,腹膜透析管漂移(又称漂管)是腹膜透析管路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透析效果。护士在监护管路通畅上,如能及时发现漂管及解决,在保证患者的腹透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7—2010年发生的10例腹膜透析漂管应用非手术方法复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2001年~2009年在我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结果管周漏液仅1例患者发生,经封管停透6d后渗漏停止;2例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渗血明显伴血性引流液,经腹带加压,同时应用凝血酶原针渗血停止、引流液转清;引流障碍患者34例,经采用改变体位、尿激酶封管以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或纤维蛋白、铜线疏通导管方法处理后,21例导管再通,13例无效的患者9例位置正常,二次置管术证实其中7例因大网膜包裹堵塞导管侧孔或嵌入导管,2例为纤维蛋白堵塞导管。结论腹膜透析管相关并发症较常见,也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早期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尤其引流障碍是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中最棘手的问题,纠正术前的不利因素,正确掌握腹膜透析置入技术,加强术后教育可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止腹膜透析植管术后一个月内腹透管移位、飘管的技术和措施。方法铜丝引导Tenckhoff卷曲型腹透管,选择耻骨联合上缘腹白线向上9~10cm,左侧旁开1.5cm经腹直肌切口,确定为植管点。术前和术后口服含大黄的中药新清宁胶囊。加强术后护理。采用双联系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结论应用本方法34例病人均一次植管成功。腹膜透析治疗后两周、一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浆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周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有下降趋势,治疗一个月后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服药组术后一个月内腹透管引流完毕所需时间经秩和检验(Wilcoxon法),u=2.71,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提示术前、术后口服新清宁胶囊,可以缩短引流时间,加快引流速度,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