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术后EEN组51例,全肠外营养(TPN)组51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8天测定病人的体重、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EEN组病人的体重下降明显少于TPN组(P0.05),血清PA水平高于TPN组(P0.05),TBIL、GGT指标低于TPN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于TPN组(P0.05),术后营养相关费用和术后非营养治疗费用少于TPN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TPN组(P0.05)。结论:老年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EEN对肝功能影响小,在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和降低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TPN。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给86例食管癌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治疗,与88例食管癌术后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相比较,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食管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术后感染并发症少,平均住院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皆略有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则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有利于减轻术后的蛋白分解,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EEN组(n=23)和全肠外营养(TPN)组(n=20)。观察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14天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降幅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第21天体重指数(BMI)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TPN组病人恢复BMI时间>21 d,切口感染率、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EEN组(P<0.05)。住院时间和费用、肠蠕动恢复时间亦显著增加(P<0.05),与TPN组比,EEN组病人需氧菌数量显著降低,而肠道有益菌群数量显著增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腹部大手术后经空肠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部大手术患者经空肠造瘘管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78例接受腹部大手术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8例和全肠外营养(TPN)组40例,EEN组于术中施行空肠置管造瘘,手术后实施经空肠造瘘管EEN支持,TPN组行TPN支持.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临床综合指标和营养指标.结果 EEN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P<0.01),肛门排气时间[(52.6±12.2)h]短于TPN组[(77.9±14.9)h](P<0.01),且住院时间[(21.4±5.7)d]和住院费用[(24 725.6±1012.2)元]均少于TPN组[(26.8±6.2)d、(38 169.4±2911.5)元](P<0.01).EEN组术后9 d体重、白蛋白均高于TPN组(P<0.01).结论 腹部大手术后实施经空肠造瘘管EEN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在腹腔联合器官切除术后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将腹腔联合器官切除的28例病人随机分为PN +EN组和TPN组,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N+EN组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PN+ EN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腹腔联合器官切除术后行EEN安全可靠,可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同时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8天各测定安全性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病人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而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肝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观察肝部分切除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治疗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EEN)组35例和对照(TPN)组43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连续给予等热量和等氮营养治疗,共7 d。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肝功能和临床营养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EEN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和前清蛋白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且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TPN组,营养相关并发症的程度轻微。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后EEN支持,有利于促进肝蛋白质合成,改善病人的消化功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4 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 组) 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 组) 各17 例.术前及术后第1、3、7 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并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费用.结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功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性;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恢复基本相似;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而肛门排气时间时间EEN 组快于EN 组(P〈0.05) ;营养费用EEN 组明显低于EN 组(P〈0.01).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周家德 《现代医院》2012,12(5):70-71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体重、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值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呕吐、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淀粉酶下降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时间,降低其医疗费用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teral nutrition TPN)组30例.比较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 EEN组与TPN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消耗值显著减少(P<0.05),营养结束后第2天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鼻肠营养管EEN比TPN优越,简便易行,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SAP患者临床资料,经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TNF-α、CD4/CD8、IgG水平。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5例)。结果 EN组治疗后14d患者血清CD4/CD8及IgG水平比TPN组明显升高(P〈0.05);EN组治疗后7、14d时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与TPN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SA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肠道黏膜屏障,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SA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蔡汉炯 《健康研究》2014,(1):46-48,5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营养指标及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患者59例,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肠外营养组28例,观察上述两组治疗后1、3、7天血清中TNF-α、IL-1β、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并观察两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ammacte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腹腔脓肿及肝功能异常例数,治疗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治疗后3、7天血清TN F-α、IL-1β浓度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 P<0.05),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SIRS、腹腔脓肿及肝功能异常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各系统机能的恢复,是可靠、安全、经济的营养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 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 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他们在获得能量与氮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熏P<0.01),而两组在CD8及CD4/CD8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IgM明显高于TPN组(P<0.05),而两组在IgA、Ig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EN 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由于EEN 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0)。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两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血肌酐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钙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EN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短于TPN组(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肠内与肠外两种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ICU危重症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57例)和肠外营养组(57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各营养指标均有所升高,且肠内营养组比肠外营养组升高更明显[血红蛋白:(120.47±22.46) g/L比(114.83±23.86) g/L,总蛋白:(78.21±8.42) g/L比(70.48±8.21) g/L,白蛋白:(38.21±5.03) g/L比(33.87±5.62) g/L,前清蛋白:(245.57±44.61) mg/L比(182.24±42.7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腹泻、呕吐恶心、感染、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14.04%(8/57)比26.32% (15/57),12.28%(7/57)比17.54%(10/57),3.51%(2/57)比8.77%(5/57),1.75%(1/57)比5.26% (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力都有提升作用,且肠内营养效果更加明显,可更好地提高预后,可能成为危重症患者更佳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内营养(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胃癌术后的病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82例施行EEN,对照组68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其中试验组5例(6.1%),对照组16例(2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在术后第9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减少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