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较低热量的代谢营养支持在老年ICU病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1年4月~2005年4月入住ICU≥10天且营养支持≥7天的110例老年ICU病人实施代谢营养支持的资料,分析代谢营养支持维持老年ICU病人营养状况的有效性,总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应用比例及其所占比重与各种相关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代谢营养支持的途径:完全肠道营养(TEN)占28.2%,完全肠道外营养(TPN)占23.6%,EN+PN占48.2%;代谢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氮平衡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较支持前升高(P<0.05),而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等有下降趋势(P>0.05);胃肠道及代谢并发症在较低水平(10%左右)。病人的预后与能否较好地应用EN相关,不能耐受EN而行TPN者感染、肝功能损害及多器官衰竭(MOF)的发生率较高(P<0.05或<0.01),住ICU的天数较长且在ICU的病死率较高(P<0.05或<0.01)。结论对老年ICU病人行较低热量的代谢营养支持能在低水平维持氮平衡,且胃肠道及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老年危重病人肠功能维护得好,EN进行得顺利,对病人的预后有积极意义;以EN+PN互为补充的代谢营养支持可能是老年ICU病人最为有效和安全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正常人不需要额外补充氨基酸,那有特殊情况的人呢?例如孕妇、考生、三天两头就感冒的人?  相似文献   
3.
4.
大豆异黄酮对绝经早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效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改善由于雌激素缺失导致的围绝经期症状的生理效应有效剂量,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90例45~60岁的绝经早期妇女,随机单盲分为SI84、126mg/(kgbw·d)两个剂量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30人接受追踪观察24w,每4w要求对象记录1w的潮热、出汗次数,做1次围绝经期症状评分(Kuppermanuscore),并在试验前、12w和24w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浓度。结果在试验期间低、高剂量两组的潮热次数(%)分别为57.8±37.4和56.7±26.7和症状评分的下降率(%)分别为44.3±19.1和48.5±27.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安慰剂组的潮热次数和症状评分下降率仅为(34.6±46.2)%和(27.8±15.5)%,显著低于前两组。血清E2、FSH和LH在试验各期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豆异黄酮84mg/d可以改善各种围绝经期症状,尤其是潮热、出汗症状,此效应与激素的调节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减缓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确定大豆异黄酮减缓绝经后雌激素缺失状态下骨丢失的生理效应及其有效剂量。方法:以骨量正常或低减的绝经后妇女87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单盲分为大豆异黄酮84 mg/d和126 mg/d两个剂量组及安慰剂对照组,另以绝经后妇女10人给予7-炔诺酮2.5 mg/d作为阳性对照组,追踪24 w,测定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试验前后的骨密度值。结果:试验后安慰剂对照组腰椎骨密度较试验前显著下降(P<0.05), 大豆异黄酮两组及雌激素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试验前后无显著变化 (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试验后大豆异黄酮126 mg/d组、和雌激素对照组腰椎部位骨密度均值及其变化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5),回归分析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各部位的骨密度变化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84~126 mg/d可减缓绝经后妇女骨的丢失,维持骨密度的相对稳定,其显效剂量是126 mg/d。  相似文献   
6.
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糖尿病前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94名35~70岁志愿者被纳入研究,其中61名糖尿病前期者和33名正常血糖者。对纳入研究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量;计算BMI、腰臀比;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脂、尿酸、hsCRP、IL-6,TNF-α等。比较糖尿病前期组与正常血糖组hsCRP、IL-6、TNF-α及上述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sCRP、IL-6、TNF-α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前期组hsCRP(2.17±0.39)mg/L、IL-6(3.11±0.66)pg/ml、TNF-α(3.10±0.37)pg/ml,均高于正常血糖组hsCRP(1.99±0.42)mg/L、IL-6(2.82±0.47)pg/ml、TNF-α(3.09±0.28)pg/ml,两组比较hsCRP、IL-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OGTT2h血糖、甘油三酯、尿酸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sCRP(y1)水平的主要因素为腰臀比(a1)、甘油三酯(b1)、收缩压(c1)、舒张压(d1)、肿瘤坏死因子(e1)、OGTT2小时血糖(f1)。回归方程:y1=-5.428+3.507a1+0.068b1-0.009c1+0.009d1+0.211e1+0.033f1。在调整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hsCRP(OR=3.715,P〈0.05)、IL-6(OR=2.647,P〈0.05)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者hsCRP、IL-6水平高于正常血糖者。hsCRP、IL-6、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行开发的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用饮食软件对患者进行饮食治疗及管理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观察饮食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比较饮食治疗前后12周患者的FBG(空腹血浆葡萄糖)、2hPBG(餐后2 h血浆葡萄糖)、TG(总胆固醇)、BMI(体重指数)、HbA1c(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辅助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等代谢指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该软件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移植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管理,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方法:对71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给予适当热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肠内营养,同时加用支链氨基酸(BCAA)和谷氨酰胺(Gln),使病人尽快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同时尽早实施肠内营养,直至全肠内营养. 结果:除5例病人死于呼吸衰竭、2例死于出血性休克外,其余64例病人肝功能逐渐恢复,营养指标明显改善,移植肝功能良好. 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管理十分必要,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移植器官功能的早期恢复和受者营养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对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购于ATCC,体外培养后以C3G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后观察TNF-α的促细胞增殖作用;Dihydroethidium(DHE)荧光染色检测VSMC在TNF-α作用下的活性氧(ROS)生成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NADPH氧化酶活化蛋白1(NoxA1)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oxA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及β-actin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3G预处理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该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联合应用50μmol/L C3G及100μmol/L apocynin显著减少TNF-α诱导ROS的生成。C3G联合apocynin较C3G或apocynin单独孵育更能显著抑制TNF-α处理下VSMC内NoxA1基因的表达及STAT3蛋白的磷酸化。应用ROS清除剂触媒(catalase 2 000 U/mL)能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及STAT3蛋白活化。【结论】C3G对抗TNF-α诱导VSMC增殖的机制很可能是通过削弱NoxA1导致的ROS生成,从而抑制STAT3蛋白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