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93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症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生患者预后具有帮助,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功能监测联合急救护理程序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脑出血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ICU住院的脑出血患者8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脑功能监测联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脑功能监测联合急救护理程序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围急救期相关指标,对比两组干预前后、NIHSS及FIM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施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FIM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监测联合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ICU脑出血患者中可确定较好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及日常功能的改善,并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 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理念的前瞻性护理干预,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比患者促醒效果、Karnofsky预后评分评价两组预后情况,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CS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1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Karnofsky预后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方面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其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促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进行抢救治疗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发病后急诊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及随访至8周后病情恢复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观察组急诊就诊至做CT时间、急救就诊至化验结果出来时间、急诊就诊至神经科会诊时间、接受进一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8周后,两组NFD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至8周后,两组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可以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各项检查及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偰俊平  蔡爱敏 《妇幼护理》2023,3(13):3247-3249
目的 探究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 78 例多发伤 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39)采取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n=39)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 化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创伤程度、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检查、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改善手术指标及创伤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1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 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1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急救效率、预后及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急救效率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致残致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效率, 有效改善预后, 降低神经功能损害,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对患者获取优质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夫妻参与式教育模式在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12月1日接受IVF-ET 204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教育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夫妻参与式教育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婚姻调适度、幸福度[参考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及IVF-ET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MSSNS各方面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婚姻调适测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A、PE、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NA、NE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MUNSH各方面评分及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卵裂率低于对照组(P<0.05),受精率、优胚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夫妻参与式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女性IVF-ET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提升婚姻调适度及幸福度,进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治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血液科收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治化疗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疾病不确定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同组内干预后,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同组内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治化疗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对于疾病不确定感,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性护理干预结合积极心理护理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应对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6例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全程系统性护理干预结合积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应对方式评分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面对评分较干预前升高,回避和屈服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重儿出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妊娠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全程系统性护理干预结合积极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促进患者应对方式的改善,降低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应用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1—8月和实施后(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由我院接治的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纳为研究样本,实施前收治41例患者,实施后收治44例患者,实施前护理对象按多发伤并脊柱损伤常规急救护理方式处理,实施后接受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干预后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实施前低,急救有效率显著较实施前高(P均0. 05)。结论将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实践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之中,可获得显著降低该类患者护理急救危机事件发生率与提升急救有效率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专案突破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2年2月28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案突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水平、运动康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结果:干预后,两组肌力水平、FMA和FIM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NIHSS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LI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案突破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护理在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84例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给予吞咽训练护理,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接诊的84例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病人采取急诊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病人采取急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救护车达到时间、接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缩短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急救时间,提高救护质量,减少二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邢梦 《当代护士》2023,(3):162-165
目的探讨基于MEWS评分系统的急救护理方案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宣城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9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对119例患者进行分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入组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入组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MEWS评分系统的急救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急救成功率和病情恶化程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急救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05%(P<0.05);救治成功后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程度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系统的急救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情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急救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CRAMS评分<9分的重度创伤)多发伤患者80例,依据其他急救分站和本院急救分站所实施的不同的急救创伤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创伤院前院内急救模式,研究组行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天数、入住ICU和受伤至医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和急救满意结果。结果: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研究组受伤到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接警速度、反应时间、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和诊治流程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电话沟通、现场处理、组织协调、院内衔接、收费合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死亡率、入住ICU率和住院前后病死率,提高了急诊救治满意度,对预后效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式急救模式结合全面干预在海水淹溺伤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由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收治的130例海水淹溺伤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急救和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急救方法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损伤控制式急救模式联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1)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急性肺损伤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O2)]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及家属对整体救治水平和护理干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式急救模式结合全面干预能提高海水淹溺伤伴吸入性肺损伤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气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效和抢救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到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第一次CT检查时间、术前抢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相短(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急救护理模式能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士-家属共同照护原则下的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12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士-家属共同照护原则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头痛发作情况、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结果:干预后,两组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CMQ中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LQ-C30中角色、认知、躯体、社会、情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家...  相似文献   

20.
赵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1110-1112
目的探讨时间环节护理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多发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专职化分层护理,观察组使用时间环节护理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统计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和抢救成功率,并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耗时和抢救耗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问卷统计两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诊断符合率和抢救成功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管插管耗时和抢救耗时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PACHEⅡ评分两组护理前无明显差别,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家属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时间环节护理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能有效增加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