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水平,探讨其在pS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pSS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BLyS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水平。对照组30名为我院门诊的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构成与pSS患者组匹配。分析BLyS在pS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RF、免疫球蛋白、补体、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相关性。结果血清BLyS平均水平在pSS患者组为(560±380)pg/ml,在对照组为(195±93)pg/ml,pSS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BLyS水平与RF、IgG、丙种球蛋白呈正相关(r=0.598,P<0.01;r=0.522,P<0.01;r=0.547,P<0.01),与IgA、IgM、C3、C4无明显相关性。ANA和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者血清BLyS水平高于上述指标正常者。结论pSS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升高,且与免疫球蛋白定量、自身抗体表达有相关性。BLys的异常表达可能是pSS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70例SLE患者(SLE组)和63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RNA和IL-10mRNA表达情况;采用凝胶图像扫描系统对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密度扫描.结果SLE组IL-10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IFN-γ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SLE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10分者IFN-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10分者,IL-10 mRNA表达在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时存在Th1细胞向Th2细胞漂移现象;IFN-γ表达增高与SE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表达,探讨其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56例SLE患者(SLE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2组受试者PBMCs中LC3 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PBMCs自噬发生情况,进一步分析LC3 mRNA表达水平与自噬发生、SLE患者临床特点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PBMCs中LC3 mRNA表达水平为1.30±0.10,低于对照组(1.35 ±0.09;P =0.029).SLE患者PBMCs自噬发生率为(2.21±1.07)%,显著低于对照组[(9.91±4.01)%;P=0.047].PBMCs中LC3 mRNA表达水平与PBMCs自噬发生率存在相关性(r=0.735,P=0.003).PBMCs中LC3 mRNA表达水平<1.351者SLE疾病活动指数为10.7±2.8,85.2%(23/27)的患者出现肾脏受累,而关节炎、浆膜炎和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PBMCs中LC3 mRNA表达减少,导致自噬形成障碍,致使不能有效清除衰老、变性的生物分子,提示自噬在SLE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mRNA的表达情况,研究HMGB1在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对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PBMCs HMGB1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毒素(LPS)水平,比较各组HMGB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 TNF-α、LPS、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结果:PBMCs 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组分别高于慢性肝炎组(0.89± 0.06 vs 0.70±0.10,P<0.01)和正常对照组 (0.89±0.06 vs 0.58±0.08,P<0.01),慢性肝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0.70±0.10 vs 0.58±0.08. P<0.01).在2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11例未恢复患者PBMCs HMG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2例恢复的患者(0.93±0.04 vs 0.85± 0.05,P<0.01).其中12例已恢复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患者恢复期PBMCs HMGB1 mRNA 的表达水平较发病期明显下降(0.72±0.07 vs 0.85±0.05,P<0.01).HMGB1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浆LPS、TNF-α及TBIL均呈显著正相关(r=0.74,0.64,0.71,均P<0.01),与PTA呈负相关(r=-0.82.P<0.01).结论:HMGB1在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α干扰素(IFN-α)、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98例SLE患者(SLE组)及5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IFN-α、IL-10、TGF-β,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IFN-α、IL-10、TGF-β mRNA.结果 SLE组血清中的IFN-α、IL-10及PBMCs中的IFN-α、IL-10 mRNA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5);SLE组血清中的TGF-β及PBMCs中的TGF-β mRNA低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低于稳定期(P<0.05);SLE组血清及PBMCs中的IFN-α、IL-10及其mRNA呈正相关(r=0.80、0.75,P均<0.05),IL-10、TGF-β及其mRNA呈负相关(r=-0.45、-0.25,P均<0.05),IFN-α、TGF-β及其mRNA无相关性.SLE组血清及PBMCs中IFN-α、IL-10、TGF-β与其相应的mRNA呈正相关(r=0.90、0.82、0.91,P均<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IFN-α、IL-10高表达,TGF-β低表达;三者相互作用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A(Cs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γ干扰素诱生肽(IP)-10和IL-12分泌水平和T亚群细胞的影响。方法 16例不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SLE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的PBMCs分空白孔、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孔、PHA CsA孔、CsA孔、PHA CTX孔、CTX孔行体外细胞培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PBMCs培养上清IFN-γ、IL-10、IL-12 P40 P70和IP-10分泌水平。同时,对10例重度活动的SLE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的PBMCs,采用上述给药方案体外培养后,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 IFN-γ-IL-10 T细胞、CD4 IFN-γ IL-10-T细胞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血清及PBMCs培养中IFN-γ、IL-10、IL-12和IP-10水平不同程度增高,同时PBMCs中表达CD4 IFN-γ-IL-10 T细胞、CD4 IFN-γ IL-10-T细胞和CD4 IFN-γ IL 10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 0.05),CsA及CTX均能抑制SLE PBMCs培养中IL-10水平,并对PHA刺激下的IFN-γ、IP-10和IL-12 分泌增高有抑制作用,且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同时CsA还能显著抑制活化状态下PBMCs中表达 CD4 IFN-γ-IL-10 T细胞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比例增高(P<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存在Th1 和Th2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衡。CsA与CTX均能干扰SLE细胞因子网络失调的免疫病理过程,且CsA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与CTX相比,应用CsA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趋化因子及受体与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初发SLE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的巨噬细胞炎症蛋白-la (MIP-1α)、MIP-1β、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以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 (IL-4)的血清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18例初发SLE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3、CCR5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初发SLE血清MIP-1α、MIP-1β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P<0.01),MIP-1α和MIP-1β呈显著正相关(r=0.609,P<0.01);初发SLE组的CD4~ CCR1~ 、CD4~ CCR5~ 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CD4~ CCR1~ 细胞百分率与血清MIP-1α、IFN-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17;r=-0.442,P=0.045);CD4~ CCR5~ 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FN-γ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45,P=0.001);CD4~ CCR3~ /CD4~ CCR5~ 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细胞因子间相互影响,它们的异常改变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参与SLE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巨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标志性分子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基因表达,探讨其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88例SLE患者(SLE),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患者PBMCs中LC3和LAMP-2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判断疾病活动度,分析LC3和LAMP-2表达与SLE患者临床特点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同期纳入年龄匹配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正常对照组受检者PBMCs中LC3 mRNA和LA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021±0. 551和1. 015±0. 667,SLE组患者分别为0. 783±0. 435和2. 402±2. 2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20、0. 000)。SLE患者PBMCs中LAMP-2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明显正相关(rs=0. 312,P=0. 003),LC3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无明显相关性(rs=-0. 175,P=0. 103)。LAMP-2 mRNA表达量升高患者肾脏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升高患者(40. 7%vs. 16. 3%),LC3 mRNA表达量降低患者的血液系统受累率明显高于无LC3 mRNA表达降低患者(65. 2%vs. 32.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3、0. 006)。不同LC3 mRNA和LAMP-2 mRNA表达水平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治疗效果的患者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SLE患者LC3 mRNA表达水平下调,LAM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提示SLE患者存在巨自噬功能不足。SLE患者CMA功能增强,并且与肾脏和血液系统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kit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PBMC的c-kit受体蛋白(CD117)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别与正常人比较。结果:SLE患者PBMC中c-kit受体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相比显著增高(P<0.05),非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P>0.05),PBMC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与其SLEDAI显著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PBMC c-kit受体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c-kit受体可能在SLE的病程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FN)-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IFN-α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探讨IFN-α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YBR green dye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IFN-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FN-α的表达。结果SLE患者外周血IFNA1 mRNA的表达(2.8±3.5)显著低于对照组(12.7±10.7,P=0.000);未用激素治疗的患者(1.9±1.8)与已经用激素治疗的SLE患者IFNA1表达量(2.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FN-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3);血清IFN-α水平与SLEDAI积分和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和白细胞数量呈负相关:血清IFN-α水平与患者发热和面部红斑有关。结论SLE患者IFN-α水平与疾病活动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IFN-α可能在SLE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蛋白和mRNA水平、辅助T细胞(Th17)细胞表达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LE患者及对照者血浆中IL-17的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组外周血中IL-17 mRNA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比例,进一步分析IL-17/Th17细胞与SLE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血浆IL-17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LE组患者外周血IL-17 mRNA表达水平[(28.3±11.7)×10-5]高于对照组[(9.8±2.2)×10-5](P均<0.01).SLE患者PBMCs中Th17细胞比例(2.5±1.5)%及IL-17荧光强度(1937±1022)显著高于对照组[(1.5±0.7)%,(1245±413)],且SLE活动期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非活动组,SLE肾病组Th17细胞比例较无肾病组明显升高(P均<0.05).SLE患者血浆IL-17水平、Th17细胞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681,P<0.01;r=0.426,P=0.034).结论 SLE患者体内IL-17蛋白分泌及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亦显著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明显相关,提示IL-17/Th17细胞可能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ax、p53、C-myc蛋白表达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0例活动期SLE患者(SLE组)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PBMCs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ax、p53、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水平,并分析SLE组PBMCs细胞凋亡率与C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LE组PBMCs细胞凋亡率及Bax、p53、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SLE组血清补体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SLE组PBMCs细胞凋亡率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高度负相关(P均〈0.01)。结论Bax、p53、C-myc蛋白表达在SLE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机制为诱发PBMCs细胞凋亡失衡及反馈性降低血清补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亚砷酸(As_2O_3)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5~(INK4B)(p1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终浓度2μmol/L的As_2O_3加入食管癌EC109细胞系,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食管癌EC109细胞系中p15基因甲基化,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s_2O_3处理前后p15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用Scion Image软件测量条带灰度值,P15蛋白与ACTB条带的灰度比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EC109细胞p15基因发生高甲基化,p15基因不表达.As_2O_3作用后p15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下降,As_2O_3作用72,48,24 h组和未加药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11±3.62,50.92±5.47,72.07±7.53 vs 97.23±9.80,P<0.05).As_2O_3作用24 h后出现p15 mRNA表达,随As_2O_3作用时间延p15 mRNA表达逐渐增强,各个时间组之间比较,除了未加药组和加药24 h组之间及加药24 h组和加药48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个时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0.07 vs 0.58±0.06 vs 0.48±0.07 vs 0.41±0.08,P<0.05).As_2O_3作用24 h后P15蛋白出现表达,2μmol/L作用24-72 h中P15蛋白条带灰度逐渐增强,As_2O_3作用72,48,24 h组和未加药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1±0.02 vs 0.21±0.01 vs 0.16±0.02 vs 0.06±0.01,P<0.05),说明其表达随As_2O_3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As_2O_3可使食管癌EC109细胞p15基因去甲基化,使p15基因表达上调,从而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PBMC)微小RNA-206(microRNA-206,miRNA-206)表达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沭阳县人民医院确诊的SLE患者,SLE活动性判断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所纳入SLE患者分为非活动组(SLEDAI≤9分)和活动组(SLEDAI9分)。采集SLE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BMC中miRNA-206及锌指样转录因子4(Kruppel-like factor 4,KLF4)和孤儿核受体γt(orphan nuclear receptorγt,RORγt)mRNA相对表达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27例SLE患者(非活动组12例,活动组15例)和20名健康对照者。SLE患者PBMC中miRNA-20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6±0.021)vs.(0.143±0.059),P0.01];SLE活动组(0.034±0.015)显著低于非活动组(0.125±0.038)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LE患者KLF4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637±0.186)vs.(0.104±0.028),P0.01;(0.575±0.263)vs.(0.065±0.014),P0.01]。SLE活动组KLF4 mRNA(0.973±0.231)显著高于非活动组(0.131±0.056)与健康对照组,且RORγt mRNA(0.968±0.316)显著高于非活动组(0.094±0.019)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iRNA-206与SLEDAI呈负相关(r=-0.654,P0.01),KLF4 mRNA与SLEDAI呈正相关(r=0.673,P0.01),RORγt mRNA与SLEDAI呈正相关(r=0.719,P0.01);SLE患者miRNA-206与KLF4、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0.627,P0.01;r=-0.853,P0.01),KLF4与RORγt mRNA呈正相关(r=0.684,P0.01)。结论:SLE患者PBMC中miRNA-206表达水平下降,KLF4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提示miRNA-206可能在SLE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Hax-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运用GLGI技术对SLE患者CD4~ T细胞Long SAGE文库中单一匹配标签T4Y7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进一步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5名正常人PBMC中Hax-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组Hax-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56,P<0.01);中度及重度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Hax-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活动组,两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Hax-1 mRNA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且与SEE的疾病活动性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17A对pSS患者炎性因子和PBMCs自噬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符合pSS诊断的患者30例, 抽取20 ml外周血, 分离PBMCs, 分为PBMCs组、IL-17A刺激剂组和IL-17A抑制剂组, 温育48 h后, 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LC3)自噬小体, 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4、IFN-γ、IL-13的表达,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自噬诱导基因Ambra-1、Bif-1和凋亡基因Bcl-2、Bcl-XL mRNA的表达, 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苄氯素1(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与IL-17A刺激剂组比较, IL-17A抑制组LC3自噬小体明显增多。ELISA结果显示, 与PBMCs组[IL-4分泌量(13.39±0.32)pg/ml, IFN-γ分泌量(14.4±0.4)pg/ml, IL-13分泌量(854±36)pg/ml]比较, IL-17A刺激组IL-4分泌量(11.54±0.30)下降(t=12.83, P=0.024), IFN-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颗粒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表达状态.方法 对比分析SLE PBMCs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文库的高表达标签,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表达的神经颗粒素在SLE患者PBMC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对比分析SLE PBMCs和正常人各类淋巴细胞SAGE文库显示:神经颗粒素标签仅异位高表达于SLE患者,而几乎不表达于正常人各类淋巴细胞.RT-PCR检测证实:活动组SLE患者神经颗粒素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加(P<O.001),而缓解组SLE患者其表达水平仅稍有增加(P>O.05).结论 神经颗粒素作为一种前凋亡因子,高表达于SLE PBMCs,可能介导或参与SLE异常的免疫调节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在慢性HBV感染后诱导的IFN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选取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8例,健康对照者27例,经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CS)法获得纯化的CD14+单核细胞,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hIL-4诱导单核细胞成为未成熟的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加入Poly I∶C 25 mg/L刺激后,获得成熟mDC.在PolyI∶C刺激后分别于0、12、24、48 h收集培养上清液及细胞,用实时PCR法检测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IFN-γ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mDC细胞上清液中IFN-β的变化.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HB组与健康对照组mDC上TBK1 mRNA 0 h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mDC经Poly I∶C刺激后12 h TBKl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24 h、48 h逐渐下降.而患者组mI)C刺激后12、24、48 h TBK1 mRNA的表达上升不明显(P>0.05).与TBK1 mRNA的表达一致,健康对照组mDC 12 h IRF3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患者组mDC中IRF3 mRNA的表达未随时间变化.同样两组mDC上0 hIFN-β mRNA的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液中IFN-β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miX;在12 h IFN-β mRNA的表达水平及IFN-β的浓度与0 h相比显著升高(P<0.05),较患者组0、12、24、48 h IFN-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患者组miX;刺激后12、24和48 h IFN-βmRNA及IFN-β表达水平与0 h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 mDC表面的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宿主抗病毒信号通路转导可能存在障碍.HBV慢性感染患者在感染病毒后不能分泌足够的IFN-β,可能是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α干扰素(IFN-α)、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B(TGF-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98例SLE患者(SLE组)及5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IFN—α、IL-10、TGF—β,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IFN—α、IL-10、TGF-β mRNA。结果SLE组血清中的IFN-α、IL-10及PBMCs中的IFN—α、IL-10 mRNA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5);SLE组血清中的TCF—β及PBMCs中的TGF-β mRNA低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低于稳定期(P〈0.05);SLE组血清及PBMCs中的IFN-α、IL-10及其mRNA呈正相关(r=0.80、0.75,P均〈0.05),IL-10、TGF-β及其mRNA呈负相关(r=-0.45、-0.25,P均〈0.05),IFN-α、TCF-β及其mRNA无相关性。SLE组血清及PBMCs中IFN—α、IL-10、TGF-β与其相应的mRNA呈正相关(r=0.90、0.82、0.91,P均〈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FN-α、IL-10高表达,TGF—β低表达;三者相互作用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efactor 3, IRF3)在HBV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健康对照者27例,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CS)法获得纯化的CD14 单核细胞,RPMI1640培养基培养,用hGM-CSF、 hIL-4诱导单核细胞成为未成熟的MoDC, 加入PolyI: C刺激,获得成熟的MoDC. PolyI:C刺激后0、12、24、48h收集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及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IRF3和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MoDC细胞上清液中IFN-β的浓度变化.结果:12h健康对照组MoDC中IRF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达高峰与0h相比差异显著(P<0.05),24、48h表达逐渐下降.而患者组MoDC中IRF3 mRNA的表达上升不明显.24h健康对照组MoDC中TLR3表达上调显著(86.27%±14.74% vs 70.78%4±11.1 6%, P<0.05),48h TLR3表达与0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患者组0、12、24h TLR3表达上调不明显,48h TLR3表达上调显著(85.46%±6.87% vs 69.17%±20.43%, P<0.05).健康对照组IFN-β 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的浓度与0h相比显著升高(P<0.05),较患者组0、12、24和48h IFN-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HBV慢性感染患者在感染病毒后不能激活IRF3从而导致宿主不能分泌足够的IFN-β以清除病毒,这可能是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