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异氟醚全麻作用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氟醚全麻作用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异氟醚主要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膜蛋白质发挥全麻作用的。其中包括增强GABAA受体的功能,抑制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和钙通道,激活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使突触间隙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含量增多、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影响胞内第二信使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异氟醚全麻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但至今仍不能确切阐明。目前认为此药主要通过增强GABAA受体及降低NMDA受体的功能,抑制电压门控性钠通道,激活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同时也与一些神经递质及第二信使有关。  相似文献   

3.
异氟醚全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氟醚全麻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但至今仍不能确切阐明。目前认为此药主要通过增强GABAA受体及降低NMDA受体的功能,抑制电压门控性钠通道,激活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同时也与一些神经递质及第二信使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神经系统中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GCs)对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以及神经递质的释放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目前对VGCs在全麻机制中的作用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将综述VGCs的分类、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和作用以及其在参与全麻机 制中的研究情况,并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与全麻药物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经系统中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GCs)对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以及神经递质的释放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VGCs在全麻机制中的作用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将综述VGCs的分类、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和作用以及其在参与全麻机制中的研究情况,并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维库溴铵肌松增效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七氟醚或异氟醚均可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1],但对于七氟醚或异氟醚在目前临床常采用的静吸复合全麻时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的程度和时间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观察1 MAC七氟醚或异氟醚在静吸复合全麻中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麻药的作用比通常认为的更具有选择性,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极少的靶位相结合而起效。临床应用浓度全麻药主要作用于配体门控性(而不是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增强突触后抑制性通道的作用,这与全麻时进行的药理学观测非常符合。尽管第二信使系统在全麻机理中的作用尚未确定,但现已明确:全麻药可直接作用于蛋白质,而不是脂质。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利多卡因对异氟醚和地氟醚MAC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本研究以BIS>50作为指标来确定异氟醚和地氟醚的ED50值(MACBIS50),观察硬膜外利多卡因对异氟醚和地氟醚达到满意麻醉深度时用药量的影响。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和地氟醚组,每组又随机分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单纯全麻组(每组12例)。患者术前阿托品肌肉注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给予1.6%利多卡因10ml。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插管后吸入异氟醚和地氟醚,待呼气末浓度(ET%)达到预定值并且稳定10 min后,记录相应的BIS值。采用上下波动法分别计算异氟醚和地氟醚MACBIS50,BIS值和呼气末浓度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MACBIS50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异氟醚组0.77%、地氟醚组3.87%)和单纯全麻组(异氟醚组1.16%、地氟醚组5.18%)比较显著降低(P<0.01)。四组BIS和ET%均呈直线相关。结论硬膜外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异氟醚(34%)和地氟醚(53%)维持足够麻醉深度的呼气末浓度,并保持BIS值和呼气末浓度的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压力反射敏感性比较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观察发现七氟醚对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但七氟醚麻醉组病人的心率慢于异氟醚麻醉组。我们试验用升高和降低血压来干涉压力感受器 ,比较七氟醚 氧化亚氮和异氟醚 氧化亚氮全麻中手术患者压力感受器的功能 ,推测自主神经在两者心率变化差异中的作用。资料和方法选择 32例全麻手术病人 ,年龄 30~ 46岁 ,体重 45~ 6 7kg ,ASAⅠ~Ⅱ级 ,无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征得病人同意随机分为七氟醚组 (S组 16例 )和异氟醚组 (Ⅰ组 16例 )。全麻诱导用芬太尼 0 1mg、硫喷妥钠 5mg/kg、琥珀酰胆碱 1 5mg/kg …  相似文献   

10.
全麻药的作用比通常认为的更具有选择性,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极少的靶位相结合而起效,临床应用浓度全麻药为要作用于配体门控性(而不是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增强突触后抑制性通道的作用,这与全麻时进行的药理学观测非常符合,尽管第二信使系统在全麻机理中的作用尚未确定,但现已明确,全麻药可直接作用于蛋白质,而不是脂质。  相似文献   

11.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异氟醚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异氟醚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评价NO合成酶抑制剂L-NOARG和L-NAME对异氟醚保护心肌抵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结果:异氟醚能显著增加冠脉流量(CF),促进缺血后再灌注期间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恢复。L-NOARG和L-NAME能完全拮抗异氟醚增加CF的作用,并且显著降低了异氟醚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对异氟醚增加CF的作用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异氟醚的心肌保护作用。再灌注末,对照组和阿托品组心肌A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治疗组(P<0.001);L-NOARG 异氟醚组和L-NAME 异氟醚组显著低于异氟醚组和阿托品 异氟醚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内源性NO释放但不是M-受体介导的NO释放参与了异氟醚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异氟醚麻醉期间应用M-受体阻断剂有可能降低其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采用^3H-TdR掺入方法,观察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对肝细胞增殖和分泌白蛋白功能的影响,旨在从细胞生物学水平探讨卤族吸入全麻药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肝细胞分离培养,经地氟醚、七氟醚或异氟醚作用后,固相膜片法测定肝细胞增殖功能。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Alb分泌量。结果:地氟醚组在临床剂量和超临床剂量对肝细胞增殖功能和Alb分泌均无明显影响,七氟醚和异氟醚组在临床剂量对增殖和Alb分  相似文献   

13.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是一种新型μ受体激动剂,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苏醒快,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异氟醚具有麻醉诱导及苏醒快,致吐作用轻,循环稳定,扩张冠状动脉,肌肉松弛良好等优点。本文将瑞芬太尼辅用于异氟醚吸入全麻,观察瑞芬太尼与异氟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异氟醚对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药可影响颅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Ach)。异氟醚对颅内神经递质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观察不同浓度异氟醚对大鼠海马Ach释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微透析导引管植入 选择6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将SD大鼠置入充有异氟醚的密封罐中,待其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高血压大鼠(SHR)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异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后LVEDP、LVDP、+dp/dt、-dp/dt和CF的影响,并用Luciferin/Luciferase法测定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结果:1.5MAC的异氟醚能显著增加正常血压(NTR)和SHR离体心脏的CF。在缺血期间,异氟醚显著抑制了NTR和HR心肌缺血性挛缩的发生时间和幅度。再灌注期间,异氟醚促进了NTR和HTR心脏收缩功能和心肌ATP含量的恢复,但是异氟醚促进SHR缺血心肌收缩功能恢复和心肌ATP再合成的作用显著低于NTR。结论:异氟醚对HTR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显著低于NTR心肌。  相似文献   

16.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与七氟醚等,在产生全麻作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心肌的收缩力。导致这种负性肌力作用的因素有很多。近年来,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现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诱导复合吸入异氟醚对减轻插管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插管反射所引起血压、心率骤升是全麻诱导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为减少这种危险性 ,我们采用复合吸入异氟醚有效减轻了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 4 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诱导用药先静注咪唑安定 0 15~ 0 2 5mg/kg ,同时面罩紧闭吸氧 ,继而静注氟芬合剂、维库溴铵 0 1mg/kg ,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 ,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异氟醚组 :诱导静脉用药与对照组相同 ,开始诱导同时开启异氟醚挥发罐 ,插管时异氟醚浓度为 (1 0 1± 0 11) % ,插管指征 :意识消失 ,各…  相似文献   

18.
异氟醚和地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1.0MAC异氟醚或地氟醚对罗库溴铵增效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地氟醚和异氟醚组,每组在静脉诱导麻醉后,先测得维持90%肌松并达到稳定后罗库溴铵的注射速率,然后吸入异氟醚或地氟醚,使呼气末浓度为1.0MAC,再调整罗库溴铵的注入速率,维持90%的肌松,观察吸入全麻后罗库溴铵的注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异氟醚、地氟醚均显著降低了罗库溴铵的注入速率,且随吸入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异氟醚吸入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6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给予异氟醚吸入全麻,手术前1d及术后第7天分别进行1次神经心理学测试,通过Z评分的方法诊断POCD,计算其发生率,同时记录可能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异氟醚吸入全麻关节置换术后POCD的发生率为48.5%,而POCD的发生与术中低血压、低氧血症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异氟醚吸入全麻术后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为48.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吸入不同浓度异氟醚对大鼠大脑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探讨异氟醚麻醉的中枢机制。方法 6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实验前2 d埋入导引管和微电极。实验前将微透析针插入大鼠大脑皮层,收集透析液,将微电极和HXD-1型多功能监测仪连接,同时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95%边缘频率(SEF);分别于吸入异氟醚前、吸入不同浓度异氟醚(0.6%、1.0%、 1.4%)30min后和停止吸入1h后收集透析液并同时记录BIS和SEF。结果随着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增加,透析液中乙酰胆碱和胆碱含量逐渐降低(P<0.05或0.01)。停止吸入后1 h,乙酰胆碱和胆碱未恢复至基础值水平。BIS和SEF随着异氟醚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停止吸入后1 h,BIS和SEF恢复到基础值水平。角膜反射消失时BIS、SEF分别为44.2±2.2、11.6±1.7。结论异氟醚全麻作用的中枢机制与中枢胆碱能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