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量表》自正式颁布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临床和健康管理。然而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少学者发现体质判定标准及体质量表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给体质辨识造成困惑。通过梳理目前体质量表的应用现状及有关体质量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修订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使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探讨一种科学性、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在实施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运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规范化的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针对患者的体质分型,提供个体化的体质调护指导.结果 有助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复发.结论 对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和国家医疗费用,全面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将人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形态之人,其判断方法是依据人的体型,心理特征,体质特点及中医诊断角度等来分类。目前中医在五行体质学说的分类上,虽有一些评估工具,但是在客观及准确度尚有改善的空间,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效客观及准确的评估模式,是建立中医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为解决中医师们在个人主客观不一且缺乏一致性的缺点,利用修正式德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及层级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来协助决策评估者建立准确的决策评估模式,可以较系统化且准确的判断出"五行体质"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体质诊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体质诊断的思路、方法研究,至今仍未有实质性的突破。目前,专家们已提出了多种不同的体质分类体系,但这些不同的分类体系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首先是方法的一致性,人们主要采用传统中医诊断学的四诊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辨别;其次,由于方法的影响,造成不论是何种分类体系,都无法将体质与证候截然分开,证候与体质概念混淆,使得体质诊断的实践过程与辨证的实践过程实则同一,导致体质诊断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水平,无法真正实现其价值,严重制约了中医体质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进行体质诊断,这是中医体质学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只有合理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体质学在疾病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在此,对于体质诊断的基本思路,笔者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2002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发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此前,《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课题协作组,在1982年全国体质研究学术会议上,提出“体质综合评价”概念,该课题组经过3年的研究,于1985年经专家鉴定通过了《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但这些研究没有和城乡学生体质监测和健康检查的指标体系完全吻合,从而降低了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的有用性和可比性。国内绝大部分的综合评价研究,未将心理健康和健康缺陷等方面的疾病指标包含其中,而以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或派生指标较多。除体育界专家多用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判别分析、Q型聚类等统计数学方法筛选指标和分配权重外,大多研究者的指标体系为经验推断,并无加权概念。只有少量研究报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分配权重,为经验咨询实现数量化作了有益的尝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属综合评价范畴,综合评价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的因素综合分析,综合评价必须建立在单指标评价基础上,是单指标评价加权的集合。因此,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标准,必须包含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状况和健康缺陷等指标,而且要科学分配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量表编制程序编制易怒体质量表,研究因怒引发的不同情志病证的体质特点。方法:依据文献及3家医院住院病历的回顾性调查,建立初选条目池。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520例研究对象,以初选量表为调查工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4种统计学方法建立初始易怒体质量表,并对其进行可行性、信度及效度考评。结果:确立了易怒体质的含义,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形成了包含4个维度37个条目的易怒体质量表,分别从形态结构特征、怒伤肝、机体功能下降、心理特征方面描述易怒体质,其可行性、信度、效度良好。结论:易怒体质量表可以试用于人群的易怒体质评价,为有效预防情志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藏医体质量表,为藏医体质类型的辨识提供量化的工具。方法运用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以藏医理论为指导,基于藏医《四部医典》和其他古籍的记载,通过对12名藏医专家的问卷咨询确定条目,建立量表初稿,然后通过对15例成年人的语言测试进一步修改量表,最后采用修改后的量表开展了300例18~65岁成年人的人群横断面预调查。采用条目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内容效度等评价量表的性能,统计调查结果。结果藏医体质量表分为隆、赤巴、培根3个亚量表,共37个条目,涉及生理功能、心理性格、病理特征、适应能力4个维度。3个亚量表的克朗巴哈α系数分别为0.7159、0.6914和0.7022。专家对量表各条目的共识度均在83.3%(10/12)以上。结论运用量表研制方法对藏医体质进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藏医体质量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大样本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兼杂规律。方法 :选择7 882份中医健康体检报告中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作为数据源,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14.1中的Apriori模型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小支持度阈值为6%,最小置信度阈值为80%。结果:体质类型的兼杂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单一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较为常见;在兼杂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可能是除特禀质以外的6种偏颇体质的基础体质;挖掘出与兼杂体质有关的分类关联规则22条。结论:采用《中医九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进行的体质辨识其辨识度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9.
蒋志伟  尚磊  徐勇勇  陈长生 《医学争鸣》2004,25(11):1050-1052
目的: 寻求一种适合于应征青年体质状况综合评价的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3个县(区)4110名应征青年进行调查.利用体质量/身高、胸围/身高、肺活量/体质量、心功指数、立定跳远和俯卧撑6个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根据不同类间的差异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由此计算各个体体质得分,并进行评价.结果: 快速聚类将样本分为3类,不同类间体质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第Ⅰ类体质明显劣于第Ⅲ类和第Ⅱ类;体质量/身高、胸围/身高、肺活量/体质量、心功指数、立定跳远和俯卧撑6个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0.3556,0.1789,0.1179,0.0140,0.1295和0.2041;各类间体质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以体质得分95%单侧参考值范围临界点-0.79为分界点,将样本分为体质正常和较差两组,与聚类分类结果比较显示体质较差组内的样本绝大多数分布在第Ⅰ类,与第Ⅰ类样本体质较差的判断相符.结论: 利用聚类分类不同类间的差异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根据体质得分的高低对体质进行评价简单可行,可为应征青年体质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609名1~6岁体检儿童的体质分布规律及舌象特征,阐释二者的关联与规律,为小儿体质判定与分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儿童(1~6岁)为对象,运用舌象采集仪及发放填写量表的方式,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本调查共发量表6...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南昌市区对自制的老年人多维度体质综合评估量表进行可行性、实用性检验。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进行现况调查,分层随机抽取6个年龄段(分60~64、65~69、70~74、75~79、80~84、≥85岁,每组200人,男女各半)共1200人,利用老年人多维体质综合评估量表对南昌市青山湖、西湖、东湖等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质进行测量;百分位数法(Px)将每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体质得分划分为五段式(P95)。统计分析老年人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水平,并采用生物统计学的Linear、Logarithmic、Inverse、Quadratic、Cubic、Compound、Power、S、Growth、Exponential、Logistic等11种模型对个体的体质综合评分与个体年龄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完成有效体质量表971人份,男女比0.974∶1,老年人体质总分为33.57~87.68分,形态体貌、机能、素质得分分别为3.56~11.76、8.53~29.35、21.19~47.72分;总分值和同一维度分值的不同年龄段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Quadratic模型对个体的体质与年龄进行拟合绘图的效果最佳。结论老年人体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年龄增大而升高,该量表适用社区老年人群体质测评,便于社区60岁以上个体的体质综合评估和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医五行理论设计中医五行体质检测评估表,建立数字化五行理论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以《黄帝内经》五行理论及对五形人分类的阐述为基础,结合中医诊断问诊,运用大数据、数字化技术等进行软件研发,通过临床数据采集,比较评估方案的准确率,并对上海地区人群进行初步的体质调查.通过五行理论健康管理软件的问诊,用户可获取五行人的分类及对应的保健方案,包括芳疗、茶饮、膳食等.与临床数据比较,研发的五行理论辨识评估方案准确率>80%.上海地区人群五行体质比例为金、水、木、火、土依次增加,且体质分布与BMI分布无明显相关性.基于五行理论的体质检测评估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配套研发的健康管理软件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老年人跌倒风险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降低老年人跌倒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问卷》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调查老年人跌倒风险及中医体质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老年人跌倒风险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分与平和质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余8种偏颇体质类型呈显著正相关(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是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因素,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因素。结论:纠正偏颇体质,提升体质平和状态,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肝移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方法应用文献调研法和德尔菲法构建肝移植评估指标体系,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肝移植评估指标量表,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研究过程中,通过计算专家权威系数、意见协调性,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最终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结果肝移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及权重分别为“有效性”-33.61%、“安全性”-28.24%、“经济性”-18.81%、“社会和伦理适应性”-19.34%,14个二级、8个三级指标及权重具体见文中所列。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肝移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吸收了临床专家的意见,最终所得指标权重量表科学、合理,可为决策者合理选择此项技术提供科学信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谢胜  刘园园 《中医学报》2016,(10):1518-1521
体质及体质状态的影响因素颇多,而五运六气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以及大运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体质状态的最终格局;而经络红外热像图作为一种融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时空变化为一体的"象"可以很好地揭示体质状态这一"动态藏象"的变化。因此,完善十大类"运气本命阶段"经络红外热像图,建立"五行十态"体质经络图库,对中医"治未病"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手段用AHP模型以人一机对话的方式对我国各省市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和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得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排序权值。结论:这种方法具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人在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估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与FS值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及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为标准,对1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及中医体质判定,并收集FS值。结果〓1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中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9.1%、17.6%、16.8%.血瘀质患者的FS值最高,阴虚质较高,湿热质、阳虚质次之。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呈一定的规律分布,中医体质类型与FS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体质与癫痫难治性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收集322例癫痫患者的一般资料、服药情况、发作类型及发作次数、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评分,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癫痫严重程度及难治性的判定,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体质癫痫患者在癫痫严重程度、是否难治的分布差异.[结果]平和质患者在...  相似文献   

19.
赵颖  王梅  翁秋瑾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89-90,93
目的探讨体质类型与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王琦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PMS患者及正常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按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分析其体质类型特点。结果 PMS组以气虚、气郁、阳虚、血瘀四种体质类型为主;对照组以平和、气虚、阴虚、气郁四种体质类型为主。两组人群经比较,体质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MS患者存在体质偏颇。通过调整体质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治PMS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质偏颇,总结其特殊体质类型,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和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正常健康女性进行调查,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判定,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女性体质类型分布相比较发现,两组人群在体质分布构成比上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两种偏颇体质的血瘀质、湿热质、血瘀-湿热质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为生育期女性。临床上各种表现之内异症,其体质虽略不同,但总体分布基本一致。内异症患者存在体质偏颇,与血瘀质、湿热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