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目前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为干扰素-α(IFN-α)和拉米夫定。但单用任何一种抗病毒药物疗效往往不佳。苦参素是植物提取药,据文献报道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1]。为提高抗HBV疗效,我们采用了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S1抗原检测及其与HBeAg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在体内复制和感染的存在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80例乙肝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eAg阳性患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eAg的阳性符合率高达91.43%。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eAg平行存在,是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存在的复制和感染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持续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 (CHB)病情反复不愈并演变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根源。α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HBV复制的CHB患者疗效较为可靠的药物之一。本研究应用α1b干扰素 (赛若金 )治疗6 2例HBV复制指标阳性的CHB患者 ,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 )一般资料 治疗组CHB患者 6 2例 ,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其中男 5 0例 ,女 12例 ,年龄 15~ 5 0岁 ,平均为 (31± 9)岁。对照组CHB患者 32例 ,入选标准同治疗组 ,其中男 2 1例 ,…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L)测定2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平滑肌自身抗体(SMA)的结果。分析表明:甲型肝炎病毒(HAV)无论是单纯感染或是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SMA的阳性率均较HBV感染时高(P<0.005),而且与HBV复制受抑制相关。HAV感染后可抑制HBV的复制,可能因患者血清中曾存在循环干扰素(IFN),鉴于这种HAV与HBV之间的病毒干扰现象,作者提出,定期多次应用甲肝疫苗或其它药物不断诱生IFN,有可能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地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采用综合治疗,但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的治疗措施。目前医院临床上应用干扰素品种很多,常用于扰素使用最多仍然是塞若金(注射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  相似文献   

6.
<正> 20世纪90年代在肝病学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包括干扰素-α和核苷类似物等用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1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在世界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慢性HBV感染者肝病的进展通常发生于病毒复制活跃者。目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作(LMD)和干扰素(IFN)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它们有各自的特点,LMD快速强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但有耐药变异及停药反跳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IFN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既往有报导两者联合运用优于单用者[2].我院应用LMD,IFN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林 《四川医学》2004,25(8):917-917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目标就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减轻肝脏纤维化,减少肝癌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作为乙肝复制指标HBV—DNA定量的动态观察意在揭示HBV-DNA复制水平与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间的量效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在体内复制和感染的存在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280例乙肝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eAg阳性患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eAg的阳性符合率高达91.4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eAg平行存在,是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存在的复制和感染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一直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标志,但近年来研究表明,HBsAg和HBe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和复制[1],发现pre-S1Ag是HBV感染和复制的又一新指标。本文对119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M和HBV-DNA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一般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55%左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约9%.长期以来,HBeAg阳性一直被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及复制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表明,即使血清中HBeAg阴性,也并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1].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如果能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就有可能减缓或停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干扰素虽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病毒的双重功效,但不良反应较多,疗效也不尽人意。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是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一个里程碑,疗效确切,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然而长期应用可导致患者产生耐拉米夫定HBV变异株,出现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的反复,甚至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杂交技术是目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敏感而且可靠的方法之一。它对于了解体内HBV复制状态,考核抗病毒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18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近年来核苷(酸)类似物的发展很快,已成为继干扰素(IFN)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HBV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路显锋  王晓丹  冯建鹏 《医学综述》2012,(19):3226-3228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阻断HBV复制,只有清除HBV才能阻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发展,减少并发症。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制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近年来核苷类似物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该类药物抗HBV作用较强。现主要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疗效比较、联合用药、安全性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人类白细胞干扰素于1976年首次由Merigan TC的研究小组应用,显示出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其后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近年来国外有关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作一扼要综述。一、μ-干扰素的来源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作用机理α-干扰素是由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应答而释放出来,可使周围组织处于抗病毒状态。目前应用的是以病毒刺激原始淋巴样细胞(lymphoblastoid)培养产生的α-干扰素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迄今尚无治愈药物。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于HBeAg/HBsAg血清转换清除率较高、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成为临床抗乙肝病毒药物之一,但由于仅约20%~40%的患者对IFN有较好应答,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阻碍。鉴于此,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利用体外HBV复制感染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与临床乙型肝炎患者队列,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一方面研究IFN及IFN诱导的细胞基因在抗HBV及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及新机制,另一方面研究HBV复制和蛋白表达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IFN诱生和抗病毒效应的影响,同时以此为基础探索优化干扰素治疗及治愈慢性乙肝的新型措施和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是病毒核壳蛋白,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它反映血清中Dane颗粒的存在及肝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9.
抗乙型肝炎病毒非核苷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世界性传染疾病.HBV一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每年由于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100万[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干扰素和核苷类抗HBV药物虽然在治疗乙肝病毒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免疫调节剂的低应答率和核苷类似药物耐药性病毒株的出现以及停药反弹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20.
王贵强 《肝博士》2006,(6):11-15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前C区)编码的可溶性蛋白,尽管HBeAg在病毒复制和急性感染中并不是必需成分,但其是病毒复制、传染性、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应答评价具有重要作用的指标。以往认为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DNA水平高,当HBeAg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