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20mg,qd,28例)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40mg,qa,26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LDL-C、hs—CRP、sCD40L和APN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C、LDL-C、hs-CRP、sCD40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瑞舒伐他汀组血清hs-CRP、sCD40L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明显降低,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降低TC、LDL-C、sCD40L、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PTX-3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3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PTX-3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L-C、HDL-C、TG及TC水平,并评价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血清PTX-3、LDL-C、TC及TG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血清PTX-3、HDL-C、LDL-C、TC及TG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治疗后血清PTX-3、LDL、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血清PTX-3、LDL、TG、T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他汀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PTX-3水平变化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PTX-3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0.67±0.05)μg/L、TNF-μ(65.1±13.2)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0.74±0.08)μg/L、TNF—±(73.6±12.0)μg/L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氧自由基丙二醛(MDA)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本院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n=25)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5)。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口服阿托伐他汀0.02g/次,每1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14d。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外周血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MDA表达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NDS)测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NF—α、IL-1β、MDA浓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临床治疗效果NDS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和MDA水平,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途径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挥治疗和保护脑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CRP变化及血脂达标率。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TC、TG、LDL-C、H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查颈动脉B超有粥样硬化斑块(IMT≥1.2mm)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不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其他调脂治疗,并在患者出院后6,12个月复查颈动脉B超及血脂指标。结果干预组颈动脉动脉斑块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纽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纽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防脑卒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T-1和NO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且血脂正常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1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ET-1和NO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 modified barthell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血清ET-1水平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血脂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并不依赖于其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淼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70-171
目的探讨降低血脂与抗血小板凝集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及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炎症水平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结果血脂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等血脂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及MM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低血脂与抗血小板凝集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同时改善患者脂质代谢功能和抗炎功能,增加斑块稳定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潘文森  于金香  顾莹  杨红申 《河北医药》2016,(18):2725-272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卵清白蛋白致敏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影响。方法清洁级 SD 雄性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哮喘组大鼠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和激发,阿托伐他汀组在致敏和激发前以阿托伐他汀口服。采用肺功能检测3组大鼠气道呼气阻力;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组织切片中的支气管壁内周长、支气管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面积;胶原表达通过气道壁 Masson 染色进行观察;实验动物血清中白介素-13(IL-1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以 ELISA 法测定。结果肺功能检测显示哮喘组平均呼气阻力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组低于哮喘模型组( P <0.05);病理检查显示哮喘组气道炎症明显,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与之相比炎症轻微;阿托伐他汀组大鼠气道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图像分析和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阿托伐他汀组肺组织中胶原沉积表达较哮喘组减少( P <0.05);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 IL-13和 TGF-β1较哮喘组降低(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降低哮喘大鼠的气道基本阻力;减少肺组织中胶原沉积,降低气道管壁面积、平滑肌层面积,减轻哮喘气道重构。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血清中 TGF -β1和 IL-13水平,或为其减轻炎症和气道重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及hs-CRP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TG及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而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的最佳剂量。方法将2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2组给药均每天1次睡前服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素(BNP)、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脂联素(AP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BNP、CD40L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和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APN水平均有所上升,试验组下降或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心肌梗死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M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尤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09-29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AC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35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IL-6、IL-8及TNF一仅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IL一8及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素(田)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40例)及阿托伐他汀组(常规降压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40例),另选取3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T和NO水平。结果脚患者治疗前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EH患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T降低和N0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少芳 《海峡药学》2015,(4):198-199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效果,并对其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68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以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总体显效率明显要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归于正常值,心绞痛情况得以大幅度改善,应当引起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测量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水平,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6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d1次,每晚睡前服。对照组服用非诺贝特胶囊0.1g,每日3次。为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IMT、斑块面积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好的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能降低斑块面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相关检测指标以及疗效评价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尿蛋白量,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糖尿病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钟天书  龙欣 《中国药业》2012,21(17):61-6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脉压差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汤利荣  赵强  李娟 《中国药业》2014,(23):24-2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随机将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5 mg/次;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30 mg/次,两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均每天1次,疗程为5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比较5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5个月内,试验组与对照组HDL-C水平、并发症及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记录,并发症无明显加重,且还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血脂,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均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