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降血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达标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肽水平(C-p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C-p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日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降血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更快、平稳的控制血糖,更好的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比较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pH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及pH恢复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OD、MDA、GSH PX及TAC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中,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可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pH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电集团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新诊断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采取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对比两组用药对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 h血清C肽(2 h C-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观察组的FC-P、2 h C-P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HBCI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T2DM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促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CS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骨关节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A组)和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组(B组),其中A组38例,B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及其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对术后4周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A、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分别为(29.80±5.02)U·d-1和(19.16±5.13)U·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浅表手术部位感染(SSI)1例。B组下呼吸道感染(LRTI)1例。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比单独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缩短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前围手术期时间,胰岛素泵和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均有效减少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急性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魏志勇  李玉  丁言玲 《安徽医药》2016,37(7):829-831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酮酸症中毒患者接受持续静滴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濉溪县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比两组血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血浆pH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平均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及血浆pH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平均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4±0.34)U·kg-1·h-1,5.2% vs (0.71±0.08)U·kg-1·h-1,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相晓梅  吕晓芳 《药学研究》2022,41(9):621-624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疗效,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达标率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137例糖尿病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9),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立足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格列汀治疗。评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的血清胰岛素(Ins)、C肽、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3.8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胰岛素、C肽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胰岛素、C肽水平,降低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胰岛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少,用药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渴清颗粒联合利格列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唐山市第八医院2018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本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利格列汀片,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消渴清颗粒,6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胰岛β细胞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MI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胰岛素(INS)、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S、HOMA-β比对照组高,HOMA-IR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降低,脂联素(APN)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β、IL-6、TNF-α比对照组低,APN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渴清颗粒联合利格列汀可提高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提高血糖控制效率,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分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骨代谢和成本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于每晚睡觉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 U/(kg·d),并停用其他降糖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格列美脲片1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种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骨代谢和成本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β细胞(Homaβ)、修正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MBCI)、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和C肽曲线下面积(AUCc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Homaβ、MBCI、EISI、AUCins和AUCcp水平在治疗后显著升高,而AUCglu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omaβ、MBCI、EISI、AUCins和AUC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UCglu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的骨密度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 PG和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降糖药物成本低于对照组,但两种治疗方案药物成本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沙格列汀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是可行的,可结合患者具体特点,在早期应用药物,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骨代谢,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进展,经济效果较佳,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南京大学医院收治的52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诺和锐30注射液,2次/d,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于三餐前口服阿卡波糖片,50 mg/次,3次/d,诺和锐30注射液的用法同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变化情况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天七点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三餐后2 h 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诺和锐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曹梅  桂莉  李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303-2307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使用原胰岛素剂量暂减1/3,联合使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每周电话随访一次指导胰岛素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CP、PCP、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OMA-β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HDL-C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4.89%、12.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114例,根据胰岛素应用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等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等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胰岛素泵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糖具有很好调节作用,对保持内环境稳定,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糖控制较差的住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治疗组(CSⅡ)80例和采用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法的对照组(MSⅡ)80例,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2组患者的空腹与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CSⅡ均优于MS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血糖得到稳定和良好控制,减少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是目前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255-256
目的: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胰岛素泵治疗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检验以及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健康知识的得分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装泵后14d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值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血糖控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能够更符合生理胰岛素分泌,可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血糖的稳定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健  牟军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60-206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喉癌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喉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择期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口服降糖药,观察组在围术期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血糖水平及术后血糖水平、手术耐受性、喉瘘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血糖水平及术后血糖水平、手术耐受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喉瘘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可提高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的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行静脉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48例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2.3±0.8)d短于对照组的(4.8±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8%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控制血糖安全、稳定,疗效迅速,低血糖发生率低,适合不同个体的生理需要,是控制应激性高血糖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贵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7+59-57,59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给药,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住院2周调节血糖,观察血糖谱的变化,出院后定期复查并随访6个月,检测血糖变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血糖控制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效果较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比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给药方式给予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胰岛素泵给药组60人,采用胰岛素泵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给药组60人,采用皮下注射给予胰岛素,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探讨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胰岛素泵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血糖谱正常率为(7.31±1.17)d、83.67%,均优于皮下注射组的(10.51±2.14)d、61.54%,随访3~6个月,胰岛素泵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多,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皮下注射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给药控制血糖效果好,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5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雾化吸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加入生理盐水3 m L,1次/d,10 min/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1 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 L中,1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炎性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0%和96.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IL-8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方面上均优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可加快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