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舒  卞春及  管怀进  陈辉 《眼科研究》2006,24(6):654-65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在反应体系中加入5%DMSO的改良法检测了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不合并有DR)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0例正常对照者(NC)的ACE基因I/D多态性。比较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R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24.39%:10.00%,P〈0.05),D等位基因频率也显著升高(46.34%:30.56%,P〈0.01)。结论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是DR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因启动子区-429T>C多态性与无锡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无锡地区120例汉族正常人及185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DR患者9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93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这些对象基因型。采用χ²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DR组与NDR组间临床特征比较显示,DR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t=2.25,P<0.05),2组间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NDR组及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1.1%、1.7%,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5%、13.4%、15.4%,DR组CC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938、6.119,P<0.05);DR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明显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317、5.456,P<0.05)。N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95、0.329,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C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人群DR发病的危险因素(OR=2.085,95%CI:1.216~3.574)。结论 -429T>C多态性与无锡地区DR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外研究表明,多元醇通路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山梨醇脱氢酶(SDH)基因作为该通路的限速酶之一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但国内尚未见相关的研究。目的探讨SDHG-888C基因多态性同2型DR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因型,其中DR患者118例,无明显DR组69例、健康对照组123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DR组与无DR组间的临床特征比较显示,DR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P=0.042),2组间其他基线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无DR组和对照组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6%、8.7%和8.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4%、25.4%和29.7%,DR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DR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G:P=0.007,P=0.001;G:P=0.001,P=0.004),无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型DR与无DR组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HG-888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人群2型D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SNP+276 G/T、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多态性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9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SNP+276的多态性位点,比较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①脂联素基因SNP+276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三种基因型(G/G、G/T、T/T),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2.0%、47.8%、1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3.0%、39.0%、8.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2.9%、37.8%、19.4%。②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三组脂联素基因SNP+276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9%、72.5%、61.7%;三组脂联素基因SNP+27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SNP+276多态性位点与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D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VEGF I/D基因和VEGF水平。结果:NPDR组和PDR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1);NPDR组和PDR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VEGF I/D基因多态性很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D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因启动子区-429T>C多态性与无锡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无锡地区120例汉族正常人及185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DR患者9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93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这些对象基因型.采用x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DR组与NDR组间临床特征比较显示,DR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t=2.25,P<0.05),2组间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NDR组及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1.1%、1.7%,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5%、13.4%、15.4%,DR组CC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8、6.119,P<0.05);DR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明显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17、5.456,P<0.05).N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5、0.329,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C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人群DR发病的危险因素(OR=2.085,95%CI:1.216~3.574).结论 -429T>C多态性与无锡地区DR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启动子区374T/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120名正常人及185名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包括DR患者9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esretinopathy,NDR)患者93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受检者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t=2.254,P=0.01),两组间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NDR组及对照组AA基因型频率为6.5%、2.2%、3.3%,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23.9%、14.0%、15.4%;DR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著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5;P=0035、P=0.027)。N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等位基因是T2DM人群DR发病的危险因素(OR=1.934,95%CI:1.132~3.303)。结论 RAGE基因启动子区374T/A多态性与无锡地区DR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A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中国汉族人群中血管内皮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66例临床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年龄40岁以上,个体间无血缘关系的85例白内障、骨折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无DR组、非增生期DR组(BDR组)和增生期DR组(PDR组)。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均为汉族。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cNOS基因第四内含子中27个碱基对(bp)重复的多态性。结果 PCR产物测序结果经检索GeneBank,扩增序列与GeneBank中ecNOS基因相应区域的序列相一致,显示在汉族人群中同样存在27个bp的重复序列,等位基因b重复5次,等位基因a重复4次。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和无DR组、BDR组、PDR组中均存在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正常对照组中基因型bb、ab、aa分别为80.0%、16.5%、3.5%、无DR组分别为77.2%、13.9%、8.9%、BDR组分别为80.5%、17.1%、2.4%、PDR组分别为78.3%、13%、8.7%;正常对照组、无DR组、BDR组、PDR组两两比较,等位基因频率(χ2=1.841)和基因型频率(χ2=3.847)均无统计学意义(P>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DR与ecNOS基因重复多态性无关。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ecNOS基因第四内含子存在27个bp重复的多态性,但可能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无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特异性受体(RAGE)在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AGE基因Gly82Ser存在多态性,但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DR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无锡纳入汉族无亲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依据2002年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R(NDR)组(93例)和DR组(92例),同期纳入健康体检对照者120名.各位受检者均行眼部检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及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和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及空腹血糖水平检测.采集受检者外周血各3 ml,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受检者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1).DR组、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受检者RAGE基因Gly82Ser位点均存在G和A2种等位基因,其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DR组:x2=0.51,P=0.48;NDR组:x2=1.38,P=0.24;健康对照组:x2=0.20,P=0.24).DR组、NDR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5%、3.2%和2.5%,DR组患者AA基因型频率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46,P=0.023;x2=5.039,P=0.037);DR组受检者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明显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94,P=0.019;x2=5.235,P=0.023),而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NDR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G:x2=4.260,P=0.039x2 =4.794,P=0.027;G:x2 =5.309,P=0.021;x2=5.476,P=0.032);NDR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受检者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A:x2=5.346,P=0.127;GG:x2 =6.981,P=0.137;A;x2=5.618,P=0.082;G:x2=4.860,P=0.088). 结论 RAGE基因Gly82Ser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无锡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是促进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apelin-APJ系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85例,参照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DR组346例,非DR(non-DR,NDR)组539例。两组均行眼部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及血脂等实验室检查。采用定量PCR方法获得apelin基因rs3115757、rs56204867、rs3761581和APJ基因rs7119375、rs9943582共5个位点的基因分型,比较不同性别两组间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pelin和APJ基因5个SNP与DR的关系。结果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DR组糖尿病病程均显著长于NDR组(均为P=0.000)。男性apelin基因的3个SNP位点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在DR组与NDR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PJ基因2个SNP突变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DR组与NDR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女性的5个SNP突变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DR组与NDR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携带rs3115757-C、rs56204867-C、rs3761581-A突变等位基因者患DR的风险均明显高于携带相应野生等位基因者(均为P<0.05)。结论 apelin基因的3个SNP rs3115757、rs56204867、rs3761581与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目前研究致病基因突变较为理想的检测手段. 目的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汉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一家系的3例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该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中国汉族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共有4代48人家系成员,其中Ⅰ1和Ⅰ2已去世.在Ⅱ、Ⅲ、Ⅳ代中各取1例患者的静脉血8 ~ 10 ml,采用全外显子捕获和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与人类HA PMAP8、dbSNP130和1000 Genome Project数据库进行比对,过滤已报道的常见变异后,再过滤掉同义突变,最后通过Sanger法测序排除外显子测序的假阳性结果,筛选出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突变筛查.结果 该家系的所有成员中共11例患病者,且各代均有患病者,男女发病比例相当,符合ADCC的遗传规律,所有患者均为核性白内障.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在各候选基因中,主要内源性蛋白(MIP)基因是ADCC的已知基因,故采用Sanger法首先对MIP基因进行验证并确定杂合突变(chr12:56845250 C>T)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该突变位于剪切位点上,造成由第4外显子编码的61个氨基酸被亮氨酸-组氨酸-丝氨酸所替代,导致异常截短蛋白的产生.结论 MIP基因剪切位点的杂合突变是导致该ADCC家系致病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翼状胬肉的遗传度。患者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8.04%,对照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24%,遗传度为49.9%。40岁以前年龄组遗传度为42.30±4.44%;40岁以后年龄组遗传度为54.36±5.33%。结果说明:遗传因素在翼状胬肉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年龄因素亦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先天性无虹膜是临床上罕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眼病.研究显示,配对盒转录因子6基因(PAX6)与先天性无虹膜症密切相关,但不同患者中PAX6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 目的 对中国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PAX6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方法 于2014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一汉族先天性无虹膜家系,采集该家系9名成员及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标准酚-氯仿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对比及突变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和比较该家系中患病者与该家系表型正常者和健康对照者淋巴细胞中PAX6 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 该家系共3代9名成员,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共5例患病者,成年患病者均表现为虹膜缺失和白内障,儿童患病者表现为无虹膜;其他4名家系成员表型正常.测序结果显示,家系患病者均存在11号染色体PAX6基因10号外显子的移码突变,第796位核糖核苷酸G缺失(c.796 del G),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而家系正常成员及100名对照者均无此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家系中患病者淋巴细胞中PAX6 mRNA表达水平比家系中正常成员约低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9,P=0.016). 结论 PAX6基因c.796 del G为此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扩增了PAX6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4.
表观遗传学是传统遗传学的分支之一,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中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而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如miRNA等方式对基因表型进行调控并可进行遗传的科学。目前已发现,表观遗传学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在眼科学领域,表观遗传与各种眼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均有关联。由于传统遗传学导致的疾病不可逆,而表观遗传是可逆的过程,因此表观遗传与眼科疾病关系的研究正逐渐引起重视。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长、分化、衰老、上皮一间充质转化(EMT)等均受到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晶状体疾病,如白内障可能与表观遗传学因素有密切关联,大力开展晶状体表观遗传学研究可能为研究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已将表观遗传学方法应用于晶状体生理和病理的研究,国内的眼科医学工作者应关注和跟踪这些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并积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先天性无虹膜是双眼发病的遗传性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先天性无虹膜患者配对盒转录因子6(PAX6)基因突变位点具有多样性. 目的 通过目标序列捕获测序结合一代测序验证技术对1个中国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和遗传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本研究组于2016年3月纳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个中国汉族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并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致病突变基因检测.该家系全体成员均接受神经系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全身体格检查以及眼科相关检查.采集现存家系所有成员前臂静脉血10 ml以提取基因组DNA,以先证者基因组DNA为模板行前房角发育异常致病基因的目标基因定点捕获测序分析,经与各基因库比对筛选出候选致病基因位点,采用PCR法对该家系成员行致病基因位点DNA片段扩增,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在该家系除先证者以外的2例患病者和表型正常成员中进行候选致病基因验证. 结果 该家系共3代9名成员,Ⅰ1去世,现存8位成员,包括患病者3例(Ⅱ2及其子代Ⅲ1、Ⅲ2)和表型正常者5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所有家系成员未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均呈阴性.3例患病者视力均明显下降且不能矫正,眼压平均值为21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均存在虹膜完全缺如、角膜基质层混浊、眼球水平震颤、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症状.此外,Ⅱ2患者存在左眼上睑下垂、右眼先天性白内障表现,Ⅲ2同时存在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双侧晶状体不全脱位.先证者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分析及数据库比对显示,所有患病者PAX6基因第6号外显子上碱基替换c.183C>A,经Sanger测序验证后证实突变基因与表型共分离. 结论 PAX6基因c.183C>A突变是该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VEGF-2578 C/A基因多态性与DR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是一个研究热点. 目的 明确VEGF-2578C/A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引起DR的风险. 方法 按照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最后检索日期为2014年4月,对筛选VEGF-2578C/A与DR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指标包括VEGF-2578C等位基因与DR的关联性、VEGF-2578C/A基因多态性与DR的关联性、欧洲人VEGF-2578A等位基因与DR的关联性分析,并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所有研究的合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共筛选出8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共9组数据,包括DR组1228例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WR)组1 224例.VEGF-2578C/A与DR有关联,其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为DR的危险基因A与C:OR=1.39,95% CI:1.08~1.800,Z=2.52,P=0.01;AA与CC+C/A:OR=1.53,95% CI:1.05 ~ 2.24,Z=2.20,P=0.03;CC与AA+C/A:OR=0.70,95% CI:0.50~0.98,Z=2.10,P=0.04);将非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的研究纳入进行敏感性分析,其结果不受影响(A与C:OR=1.35,95% CI:1.09 ~ 1.67,Z=2.74,P=0.006);欧洲人VEGF-2578 C/A与DR相关联,且其A等位基因为其危险基因(OR=1.50,95% CI:1.02~2.21,Z=2.07,P=0.04),但VEGF-2578AA及CC基因型与DR无明显关联(P>0.05);亚洲人VEGF-2578C/A与DR无明显关联(P>0.05).各研究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欧洲人VEGF-2578C/A与DR相关联,且其A等位基因为其危险因素,而亚洲人未发现VEGF-2578C/A与DR相关联.仍需来自不同人种的大样本量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表观遗传学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疾病的发生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一类以视网膜血管病变为核心病理改变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是多种环境因素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方式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表观遗传机制介导环境因素,参与视网膜血管病变相关基因的调控,影响疾病最终的发生发展。因此,眼科医生应重视表观遗传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追踪表观遗传学方法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关注表观遗传学的应用前景。寻找这些疾病的表观调控因子,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些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同时还能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多数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有关.目前已知的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有关的基因有39个. 目的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法对一ADCC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进行筛查和分析.方法 纳入2014年8月-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一ADCC家系,分别采集家系中14例患者和14名表型正常成员外周静脉血各10 ml,同期同法采集100名健康体检者10 ml的外周静脉血作为对照.用标准酚-氯仿提取法提取所有受检者基因组DNA,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法将先证者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与数据库对比后筛选出候选基因突变位点,设计突变基因位点引物后采用PCR技术对家系中受检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的该基因位点进行扩增并测序,以验证候选基因的致病性并分析其致病机制.结果 该家系共5代68名成员,患病者20例,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患者均双眼发病,晶状体混浊以皮质性为主.先证者全外显子组测序后分析发现,13号染色体GJA3基因的2号外显子第143位核糖核苷酸A突变为G(c.143A>G),导致其编码的第4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甘氨酸(p.E48G).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患病受检者DNA均有此突变,但该家系中表型正常的受检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该候选基因均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GJA3基因c.143A>G为该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增补了GJA3基因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137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遗传类型及临床表型。方法 137例确诊的R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家系调查以及视力、验光、直接或间接检眼镜、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网膜电图等全面的眼科检查。根据家族史及眼底表现进行分型;结合视力、OCT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137例中55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82例为散发型患者。55例患者中29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16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RP,10例为X-连锁遗传(XL)RP。有明确家族史及散发的108个家系中,ADRP 8个家系,占7.4%;ARRP 15个家系,占13.9%;XLRP 3个家系,占2.8%;散发型RP 82个家系,占75.9%。其中,15个为近亲结婚家系,占有明确家族史的26个家系的57.7%。患者年龄6~70岁。根据眼底表现分为典型RP和非典型RP。前者102例,占74.5%;后者35例,占25.5%。所有ADRP患者和XLRP患者均表现为典型RP;在ARRP患者中,10例表现为典型RP,占62.5%,6例为非典型RP,占37.5%;散发型RP患者中,53例表现为典型RP,占64.6%,29例为非典型RP,占35.4%。非典型RP患者中,17例为无色素型RP,占48.6%。3例年幼的无色素型RP均被误诊为弱视。最小视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ADRP患者≥51岁组平均为1.04±0.51;ARRP和XLRP患者21~30岁组,分别为0.92±0.61和1.70±0.02。屈光状态:123例RP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占患者总数的89.8%。OCT检查提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ADRP患者≥51岁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85.73±1.23)μm;ARRP及XLRP患者21~30岁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73.21±0.98)、(170.49±1.15) μm。结论 ADRP、XLRP表现为典型RP,非典型RP均为ARRP或散发型RP。非典型RP中以无色素型RP多见,在儿童期易误诊为弱视。ARRP及XLRP较早累及黄斑区光感受器,21~30岁时即可出现明显的中心视力损害;ADRP较晚出现中心视力损害,51岁后仍能保持一定的中心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