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应用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8年6月~2002年11月,对13例骨盆骶髂复合结构损伤患者采用后侧经骶髂关节的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男10例,女3例;年龄21~49岁,平均37.5岁。通过影像学柱查明确13例患者有15侧骨盆骶髂复合结构损伤。按照AO骨盆环损伤方法分型:B型损伤6例.其中B2型4例,B3型2例;C型损伤7例.其中C1型2例,C2型3例,C3型2例。患者麻醉后俯卧位,行闭合或开放复位后用骶髂拉力螺钉固定。取髂骨翼后侧进钉点,根据S1椎体上缘和骶骨翼走行确定进钉方向。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6个月,平均19.7个月。手术平均时问为70min。13例共置入骶髂拉力螺钉21枚。患者在术后2-3周可持双拐下地行走,3~4个月双下肢可完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体力劳动,未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松动、断裂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 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获得良好的即刻复位和固定,恢复骨盆的稳定性,适用于骶髂关节脱位及骶骨骨折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经皮空心骶髂螺钉LX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骶髂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螺旋CT和C形臂引导,经皮空心骶髂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治疗31例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的B型骨盆创伤及5例骶髂关节炎.2例骶骨囊性病变。男27例,女11例;年龄18-59岁,平均35.6岁。31例骨盆骨折按AO分类:B1型11例、B2型15例、B3型5例。术前摄骨盆CR片及骨盆前后环螺旋CT扫描,进行容积重建及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和骶骨曲面重建检查,其中隐匿性后环损伤28例。应用该技术结合经皮植骨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5例骶髂关节炎,2例骶骨囊性病变。结果:术中失血25-70ml,平均36ml。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5.6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及内植物断裂、滑脱等并发症。依据骨盆创伤疗效标准,术后影像学评价优34例,良4例;临床评价优32例,良6例。结论:对于骶髂关节痛损,经皮空心骶髂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康复快。  相似文献   

3.
骨盆环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盆前、后环微创内固定在骨盆C型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技术要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14例,C2型3例,C3型1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12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2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单侧骶骨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3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双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观察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可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7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1例,Majeed评分92.13±5.44。结论:骨盆前环损伤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选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胡勇  谢辉  徐荣明  薛波 《中国骨伤》2007,20(4):241-244
目的:探讨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复合体损伤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6月,对20例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复合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和后路在CT引导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男12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42.6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20例患者有34侧骨盆骶髂复合体损伤。按照AO骨盆环损伤方法分型:B型8例,其中B2型5例,B3型3例;C型12例,其中C1型4例,C2型5例,C3型3例。结果: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1个月,平均14.2个月。平均入院后第8天手术。前路手术时间平均150min,后路手术时间平均60min。前路术中平均失血200ml,后路术中平均失血30ml。20例共置入骶髂螺钉34枚。术后3周患者可扶双拐下地行走,3~4个月可完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体力劳动。未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断裂现象。耻骨联合分离患者术后影像学显示解剖学形态完全恢复,耻骨联合间隙<2cm。结论:前环耻骨联合分离时要考虑可能有后环骶髂复合体损伤存在。耻骨联合分离与骶髂关节损伤应分别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人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6例Tile—Mueller分类B型和C型骨盆骨折患者(同时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前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后,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人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3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人骶髂关节螺钉成功,经近2年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无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人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36例Tile -Mueller分类B型和C型骨盆骨折患者 (同时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 )前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后 ,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3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成功 ,经近 2年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 ,无并发症 ,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37-2041
[目的]探讨3D导航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移行椎的骨盆后环损伤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0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3D导航下经皮置入骶髂螺钉治疗伴移行椎的骨盆后环损伤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5~63岁,平均(45.79±3.28)岁。腰椎骶化者14例,骶椎腰化者7例。按照Tile骨盆骨折分型:B型8例,C型13例;骨盆后环损伤中,骶髂关节脱位4例,骶骨DenisⅠ区骨折17例;骨盆前环损伤中,单侧耻骨支骨折17例,双侧耻骨支骨折4例。[结果]共计置入22枚骶髂螺钉,25枚逆行前柱螺钉,每枚螺钉置入耗时平均(29.12±7.41) min。术后手术切口均未感染。21例患者术后随访6月~24月,平均(11.74±1.67)个月。本组病人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5.31±1.44)分下降至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1.57±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3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85.71%。影像评估方面,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依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48%。至末次随访时,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X线片、CT三维重建检查示内固定稳妥,空心螺钉未见断裂、松动及脱出。[结论] 3D导航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移行椎的骨盆后环损伤,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后骨盆骨折脱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探讨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患者术前进行肠道准备,术中俯卧位,切开显露髂骨外骨面,钻入克氏针,以X线透视正侧位以确定克氏针的位置,将φ6.5mm适当长度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植入S1.2椎体,术后行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6-14个月,7例患者术后无一例骨盆感染,无周围神经损伤,1例骶髂关节复位不佳,移位1.5cm,1枚螺钉误入邻近椎体,幸未产生后遗症。结论 骶髂拉力螺钉固定后骨盆环的技术具有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失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骶髂螺钉并发症包括固定失败,置位不当,神经损伤,感染,后骨盆复位不佳等。  相似文献   

9.
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固定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固定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10具尸体操作的基础上,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14例骨盆后环损伤行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固定术.男7例,女7例;年龄28~75岁,平均41.6岁.Tile B型损伤4例,C型损伤10例.患者仰卧位,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以髂前上棘上2 cm与腋后线交点及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为进钉点,若两点距离较大,则在透视下确定最佳进钉点.进钉角度为向前20°~30°角,向尾端倾斜5°~15°.经皮骶髂置入一枚直径7.2 mm空心钛螺钉固定.术后摄骨盆正位、骶骨侧位X线片,并行骶髂关节CT扫描,观察螺钉在S1椎体的位置.结果 14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3个月骨盆骨折均临床愈合.14例共置入15枚空心钛螺钉,未发生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随访期间无神经损伤、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无骨盆畸形及骶髂部疼痛.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9%.结论 采用体表双定位法,可提高仰卧位骶髂置钉固定术的安全性;仰卧位经皮骶髂置钉固定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点,设计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导板。每具标本置入6枚空心螺钉,通过X线检查、CT扫描、标本剖开观察螺钉在骶椎内的位置。(2)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上采用3D打印新型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固定12例骨盆后环损伤病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5.75±11.58)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CT扫描评价骶髂螺钉位于骶椎椎体内的情况。结果 (1)实验共应用骶髂关节螺钉导板16个,双侧共计置钉48枚。参照Smith评定标准:0级45枚,准确率93.75%。3枚螺钉穿出骶骨皮质,其中Ⅰ级2枚,Ⅱ级1枚。(2)临床1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共置入骶髂螺钉26枚,25枚完全位于骶椎椎体内,评为0级,准确率96.15%。仅1枚穿出骶椎进入骶管评为Ⅰ级(3.85%),但没有神经症状。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复位...  相似文献   

11.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处理、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8例手术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耻骨上支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2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固定;6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2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结果18例患者全部恢复行走功能,所有保守治疗患者骨盆骨折均畸形愈合,遗留骶髂关节部位酸痛6例,遗留双小腿、双足麻木3例,行走跛行2例。8例手术治疗患者骨盆外形均恢复好,仅1例患者诉沿髂嵴切口有不适,2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宜同时固定骨盆前、后环或先行前环切开复位内固定,2~3d后再次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 22例均随访,时间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固定,后路单纯经皮或开放复位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9.1±7.2)个月。术后2~3个月全部获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可重建骨盆前后环的稳定性,能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避免二次手术创伤,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Fixation of posterior pelvic ring disruptions through a posterior approa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Stable internal screw fixation of posterior pelvic ring disruptions through a posterior approach. Indications  Complete, unstable sacroiliac dislocations with incompetence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acroiliac ligaments. Sacroiliac fracture dislocations. Displaced vertical sacral fractures. Contraindications  Damage to posterior soft tissues. Acceptable closed reduction of sacrum or sacroiliac joint. Ipsilateral acetabular fractures treated through an anterior approach. Inadequate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ic visualization of posterior pelvis. Surgical Technique  Vertical paramedian incision overlying the sacroiliac joint. Release of origin of gluteus maximus. Inspection and reduction of sacroiliac joint. Stabilization with iliosacral screws under image intensification. Secure repair of gluteal fascia. Results  107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ring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which 83 had an open reduction of posterior ring injuries. Accuracy of reduction: more than 95% of patients had residual displacement of less than 10 mm. Two patients had a deep wound infection postoperatively. Two-thirds of the patients were able to resume their previous occupation. Pain was either absent or occurred only with strenuous activities. 63% had a normal gait.  相似文献   

15.
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 2月至 2010年 12月, 治疗 46例伴耻骨联合分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 男 27例, 女 19例;年龄 18~61岁, 平均 34.6岁。按 Tile分型: B1.1型 4例, B1.2型 7例, B2型 2例, B3型 2例, C1.1型 7例, C1.2型 7例, C1.3型 10例, C2型 5例, C3型 2例。行闭合复位经皮耻骨联合螺钉内固定后, 再行后环 固定, 包括经皮骶髂螺钉、经皮髂骨后部螺钉固定。除 4例 B1.1型骨折仅固定耻骨联合外, 余均同时行 后环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 15~65 min, 平均 45 min;出血量 10~50 ml, 平均 25 ml。 46例患者均置入 1 枚耻骨联合螺钉, 35例术后行骨盆 CT检查, 其中 3例发现螺钉侵入盆腔, 但未引起任何临床症状。术后 无一例发生切口及钉道感染。 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5~48个月, 平均 23.5个月;随访期间未 发现明显的复位丢失。根据 Matta和 Tornetta标准, 末次随访时优 43例, 良 3例。 31例(67.39%)患者恢 复原工作, 6例因合并损伤而改变原工作, 9例尚处于恢复期。 28例患者无骶髂关节疼痛;13例仅在用 力时有耻骨联合部或耻骨微痛,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5例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疼痛。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安全可行, 操作简便, 损伤小,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微创手术治疗26例骨盆骨折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20—62岁,平均4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单侧骨盆环破坏17例,双侧骨盆环破坏9例。骨盆后环损伤类型:骶髂关节脱位8例,骶骨外侧纵形骨折12例;骨盆前环损伤类型:单侧耻骨坐骨支骨折9例,双侧耻骨坐骨支骨折7例,耻骨联合分离6例;合并休克6例。前环应用经皮耻骨上支拉力螺钉固定术,耻骨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术;后环采用经皮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术或骶骨棒固定术。术前摄骨盆CR片,骨盆螺旋CT检查,了解骨折表面及内部的细节,明确骨折情况。采用体表定位结合C形臂引导手术。结果:术中失血10-50ml,平均30ml;手术时间30-50min。CR观察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周。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等。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锁定加压钢板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5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7~49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撞伤2例,挤压伤2例,坠落伤1例。按照AO骨盆环损伤分型:B1型1,B2型2例,B3型1例,C1型1例。骨盆后环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区4例,Ⅱ区1例。结果5例患者获3~12个月(平均5.8个月)随访。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50min,术中无输血,出血100~400mL。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腰骶及下肢活动、感觉均正常。无会阴部感觉障碍。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