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检测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对其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因胸痛拟诊冠心病患者114例,其中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患者34例为NIC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41例为UA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39例为AMI组,6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NICP组、UA组、AMI组胸痛发作3、6h血清中IMA、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图评估IMA、H-FABP、cTnⅠ以及IMA与H-FABP联合对ACS的诊断效能。结果胸痛发作3、6h,AMI组患者血清IMA[(87.48±16.17)、(92.63±14.70)u/mL]、H-FABP水平[(24.06±13.12)、(28.83±13.33)μg/L]均高于UA组[IMA(80.00±11.91)、(84.21±13.01)u/mL、H-FABP(17.19±6.11)、(18.96±6.95)μg/L]、NICP组[IMA(66.18±13.23)、(67.68±13.30)u/mL、H-FABP(2.97±1.18)、(3.35±1.23)μg/L]和对照组[IMA(63.40±8.83)u/mL、H-FABP(3.22±1.24)μg/L](P0.05),UA组高于NICP组和对照组(P0.05),NIC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3h时AMI组、UA组、NICP组和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6h时AMI组血清cTnⅠ水平[(0.436±0.359)μg/L]高于UA组[(0.041±0.037)μg/L]、NICP组[(0.033±0.029)μg/L和对照组[(0.031±0.018)μg/L](P0.05),UA组、NICP组和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3、6h,血清IMA和H-FABP检测对ACS诊断的灵敏度[IMA(82.5%、85.9%)、H-FABP(81.3%、83.3%)]、阴性预测值[IMA(65.8%、72.1%)、H-FABP(69.4%、74.5%)]均明显高于cTnⅠ[灵敏度(10.0%、62.8%)、阴性预测值(30.8%、55.4%)](P0.05),且IMA联合H-FABP检测诊断ACS的灵敏度(97.5%、98.7%)、阴性预测值(93.1%、96.9%)均高于IMA、H-FABP、cTnⅠ单独检测(P0.05);当IMA最佳截断值为77.8u/mL时,诊断ACS的AUC为0.843(95%CI:0.790~0.888),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77.9%;H-FABP诊断ACS的AUC为0.920(95%CI:0.884~0.955),灵敏度为81.7%、特异度为100.0%。结论 IMA、H-FABP在心肌损伤早期(3h)即升高,检测IMA、H-FABP可对ACS进行危险分层,并排除NICP,联合检测IMA和H-FABP可提高诊断ACS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D-二聚体(D-dimer)及超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hs-cTn 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东莞市常平医院急诊科157例胸痛患者、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静脉血,分离得血清及血浆.测定所有研究标本的h-FABP、D-二聚体和hs-cTn T.所有实验数据均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ACS患者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血清h-FABP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清hs-cTnT水平均高于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胸痛3h以内组和3~6h组ACS患者血清h-FAB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胸痛3~6 h组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清hs-cTn 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单独应用h-FABP诊断ACS(胸痛3~6 h)的敏感度为87.07%,特异度为73.62%,准确性为82.03%.h-FABP、D-二聚体及hs-cTn T联合应用诊断ACS(胸痛3~6 h)的敏感度为97.41%,特异度为59.22%,准确性为87.65%. 结论 血清h-FABP是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优于hs-cTnT和血浆D-二聚体对ACS发病早期的心肌缺血诊断作用.联合检测h-FABP、D-二聚体及hs-cTnT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A)和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清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血浆中的IMA,结果以吸光度单位(ABSU)报告,用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比对照组IMA、D-二聚体值明显升高,AMI组与UAP组IMA、D-二聚体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A和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ACS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7例疑似ACS患者在胸痛发作3h内采取静脉血测定PAPP-A、IMA及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0倒,ACS组40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结果]①ACS组中PAPP-A及IMA含量(16.19±2.13 mIU/L,0.608±0.097ABSU)明显高于SAP组(4.720±1.960 mIU/L,0.436±0.022 ABSU)及对照组(4.390±1.150 mIU/L,0.246±0.135 ABSU)(P<0.001),IMA与PAPP-A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②PAPP-A及IMA对检测ACS早期的灵敏度分别为85%及80%,两者联合灵敏度达95%.[结论]PAPP-A及IMA在外周血中明显升高,可能是ACS早期的预测因子,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CS早期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103例疑似ACS患者[非心肌缺血性胸痛(NICP)45例(NICP组),ACS 58例(ACS组)]在胸痛发作5 h内取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并在入院后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同时选择3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检测,经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NICP与ACS最佳,临界值点(Cut-off值).IMA、cTnI、CK-MB及ECG结果分别与最终诊断结果(NICP,ACS)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诊断ACS的敏感性.结果 ACS组与NICP组IMA值分别是(89.66±25.82)、(46.79±17.20)U/ml,2组间比较I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0.935,最佳临界值为71.6 U/ml,此时IM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1.4%、82.8%和83.3%.而同步测定cTnI、CK-MB、ECG诊断ACS的阳性率分别为29.3%、27.6%、48.3%.结论 IMA是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灵敏指标,可明显提高ACS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I(TnI-Ultra)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健康对照组30例、非缺血性胸痛组(NIC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7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21例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19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MA、NT-proBNP和TnI-Ultra水平并进行比较;记录胸痛发作时间,分析ACS患者胸痛小于3h内与3~6h间各项指标的变化;计算3项指标单独检测及其联合应用对AC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性。结果NSTEMI组、STEMI组患者血清IMA、NT-proBNP、TnI-Ultra水平均高于NICP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IMA和NT-proBNP均值水平在胸痛小于3h组和胸痛3~6h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应用诊断ACS的敏感度、NPV和准确性均高于任何一项单独检测。结论血清IMA可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IMA、NT-proBNP、TnI-Ultra水平变化可反映ACS发病的不同阶段,通过联合检测3项指标可提高ACS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对AC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床旁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69例重症监护室行床旁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彩超检查结果,计算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截断值,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床旁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床旁彩超诊断无血栓组39例,血栓组30例,男女比例分别为26∶13和15∶15,平均年龄分别为(63.7±13.8)岁和(65.9±12.6)岁,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26(0.91,6.22)mg/L和6.72(3.33,13.24) mg/L(P0.05)。血浆D-二聚体截断值为4.54 m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69.2%,阳性预测值为60.6%,阴性预测值为72.2%,诊断准确率为68.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大于4.54 mg/L可作为临床医师申请床旁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的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AMI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血浆BNP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D-二聚体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和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570.10±187.20)pg/m L,(3.40±1.3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4±2.11)pg/m L,(0.22±0.01)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治疗后,观察组血浆BNP浓度和D-二聚体含量(162.30±102.00)pg/m L,(1.62±1.07)mg/L均降低,与治疗前(570.10±187.20)pg/m L,(3.40±1.3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BNP和D-二聚体对AM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邱力军  彭图元 《新医学》2004,35(12):741-742
目的:探讨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重度窒息组22例、轻度窒息组18例.另取同期正常新生儿20名作为对照组.重度窒息组中用肝素治疗1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静脉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正常新生儿组的血浆D-二聚体值分别为(4.2±2.0)mg/L、(2.2±1.4)mg/L和(0.7±0.2)m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中14例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2±2.0)mg/L、(0.8±0.5)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浆D-二聚体,可了解窒息新生儿体内凝血与溶血功能的变化,为早期诊断DIC提供依据,并可作为窒息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早期运用。方法将68例ACS患者,分别于胸痛发作2 h、6 h采血检测IMA、肌钙蛋白Ⅰ(cTnⅠ)。同时拣选60例健康体检者标为正常对照组,于早期参照分析出IMA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患者IMA水平于胸痛发作2 h呈现明显增高,6 h后降至正常,而cTnⅠ在胸痛发作6 h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ACS的IMA与cTnⅠ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IMA和cTnⅠ对ACS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AMI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2生化仪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cTnI、Myo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MI发病2h后血清D-二聚体、cTnI及Myo浓度分别为(1.71±0.14)mg/L、(1.18±0.28)ng/mL、(90.53±2.36)ng/mL,对照组D-二聚体、cTnI及Myo浓度分别为(0.25±0.12)mg/L、(0.10±0.02)ng/mL、(23.61±4.15)ng/mL,AMI组D-二聚体、cTnI及Myo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cTnI及Myo水平,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4.65%和98.5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TnI及Myo对AM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Ⅰ(cTn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诊断为ACS的43例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IMA、cTnI、NT-proBNP和hs-CRP的检测,统计IMA、cTnI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AC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43例ACS组患者IMA、cTnI、NT-proBNP和hs-CRP结果分别为(82.0±18.5)U/L、(1.54±1.96)ng/ml、(1 040±915)ng/L、(16.1±9.4)mg/L,与对照组比较有较大差异,IMA、cTnI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ACS的灵敏度分别为79.5%、55.9%、91.1%,特异性分别为81.8%、97.7%、84.8%。结论 IMA、cTnI可用于ACS的早期诊断,NT-proBNP、hs-CRP用于判断ACS的严重程度,这四项指标对ACS的诊断和治疗有比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早期诊断老年冠心病并判断其急危重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122例老年冠心痛患者,分为4个亚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1)组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OMI+ACS)组34例.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的hs-CRP,应用免疫散射法测定各组的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组间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两两比较,OMI组[(0.25±007)mg/L]与SAP组[(0.27±0.08)mg/L]、OMI+ACS组[(0.58±0.80)mg/L]与ACS组[(0.56±0.72)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间患者hs-CRP水平进行两两比较,OMI组[(3.76±0.61)mg/L]与SAP组[(3.90±0.81)mg/L]、OMI+ACS组[(6.57±2.09)mg/L]与ACS组[(6.19±1.84)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P<0.01).结论 D-二聚体和hs-CRP可作为判断老年人冠心病发生或存在的指标.D-二聚体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处于稳定期,是否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但不能用于鉴别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是否已经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32例疑似ACS患者在胸痛发作5小时内采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入选患者均经规范诊断、危险分层、标准治疗.IMA测定结果由吸光度单位表示,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非心肌缺血性胸痛(NICP)与ACS最适界值点(Cutoff)值.IMA、cTnI及ECG结果分别或联合与最终诊断结果(NICP,ACS)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诊断ACS的临床价值.结果 NICP与ACS组间I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978,在Cutoff值ABUS=0.52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9.8%.入院即刻检查IMA、cTnI和ECG诊断ACS的敏感性分别为85%,20%和40%,而三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敏感性至95%.结论 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且明显提高对ACS早期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抢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AAD 24例(夹层组)与急性心肌梗死45例(心梗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不同类型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D-二聚体诊断AAD的临界值,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急诊入院时夹层组、心梗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0366.91±945.93)μg/L、(3859.43±590.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Stanford A型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e BakeyⅠ型、Ⅱ型、Ⅲ型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ROC分析显示,当D-二聚体临界值设定为500μg/L时,其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0.3%,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率为93.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AA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协助急诊医生进行AAD快速筛查,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选取的61例颅脑损伤患者和59例健康人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再根据损伤的不同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合重型组,分别为21例、20例和2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于4 h、6 h及12 h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79±0.58)mg/L、(3.07±1.01)mg/L、(4.11±1.09)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15)mg/L](P<0.05);重型损伤组和中型损伤组患者明显较轻型损伤组患者高,且重型损伤组患者明显高于中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以胸痛发作3h内急诊就诊的患者,通过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IMA、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评价IMA对ACS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IMA、cTnT、ECG诊断ACS的敏感度分别为84.2%、32.6%、45.7%.结论 IMA可明显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与脑梗死发病及体积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梗死组)和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MGB1、D-二聚体含量,进一步将脑梗死组分为大梗死灶(>10 cm3)20例、中等梗死灶(5~10 cm3)40例、小梗死灶(<5 cm3)30例,分析不同脑梗死体积患者HMGB1、D-二聚体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MGB1和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5.67±1.17)μg/L、(1.60±0.59)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2±0.46)μg/L、(0.25±0.21)mg/L(P<0.01)。大梗死灶患者血清HMGB1、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中等梗死灶和小梗死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HMGB1、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脑梗死和判断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与血浆中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关系。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85例肝病患者行肝脏活体组织穿刺病理检查,根据病理诊断分为急性乙型肝炎(11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1例)、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19例)、肝炎肝硬化(24例),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血浆D-二聚体、vWF的水平,并与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0.75±0.14)mg/L、(0.84±0.13)mg/L(、1.06±0.21)mg/L与慢性乙型肝炎轻度(0.45±0.11)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二聚体水平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为0.788、0.645,均P<0.01);各组vWF的含量(126.97±48.78)%(、113.46±25.81)%、(143.77±50.77)%与慢性肝炎轻度(83.56±2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WF与肝脏炎症、纤维化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s分别为0.502、0.333,均P<0.01);血浆vWF与血清PCⅢ、CⅣ、HA、LN有显著相关关系(r分别为0.474、0.614、0.483和0.515,均P<0.01)。结论D-二聚体为反映凝血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vWF有助于判定肝纤维化程度,血浆D-二聚体、vWF的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 D-二聚体、肌钙蛋白 I(cTnI)及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 AMI 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2生化仪检测其血清 D-二聚体水平,cTnI、Myo 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MI 发病2 h 后血清 D-二聚体、cTnI 及 Myo 浓度分别为(1.71±0.14)mg/L、(1.18±0.28)ng/mL、(90.53±2.36)ng/mL,对照组 D-二聚体、cTnI 及 Myo 浓度分别为(0.25±0.12) mg/L、(0.10±0.02)ng/mL、(23.61±4.15)ng/mL,AMI 组 D-二聚体、cTnI 及 Myo 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测血清 D-二聚体、cTnI 及 Myo 水平,对 AMI 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4.65%和98.5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D-二聚体、TnI 及 Myo 对 AMI 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