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老龄大鼠急性局灶性I/R损伤模型,观察脑脉通及尼莫地平对老龄大鼠脑缺血3h及再灌注12、24、72h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脑脉通与尼莫地平均可减少脑I/R后凋亡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脑脉通可以抑制脑I/R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纤溶酶原激活系词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将老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尼莫地平组,后三组又分为脑缺血3h和I/R6、12、24h、3、6d组。采用电镜、免疫组化和酶谱分析等法,观察各组脑徽血管结构、纤溶酶原激活系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徽血管病理损伤明显,t-PA(I3h-I/R6d)、u-PA(I/R12h-6d)、PAI-1(yR6h-3d)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组徽血管病理损伤明显改善,t-PA(I/R6h-3d)、u-PA(I/R12h-3d)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和PAI-1(I/R12h-3d)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各组PAI-l的酶谱分析比较,其量的变化与免疫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VR徽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对纤溶酶原激活系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R)血-脑脊液屏障(BBB)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尼莫地平组,后3组又分为脑缺血(I)3h和I/R6、12、24h,3、6d时间点。观察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免疫球蛋白(IgG)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升高,IgG漏出增加,BBB通透性增加。脑脉通降低脑组织含水量(I/R24h、3d)、减少IgG漏出(I/R24h~6d)、降低BBB通透性。结论脑脉通改善I/R脑损伤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BBB通透性、降低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8只),再灌注模型组(8只),牛磺酸低、中、高剂量(30mg/kg、100mg/kg、300mg/kg)组(各8只)。再灌注后观察各组血清SOD、LDH、MDA含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①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SOD、LDH、MDA含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LDH、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牛磺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LDH、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②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I/R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为(45.6±4.6),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8.50±1.13)(P〈0.01),牛磺酸低、中、高组分别为(37.03±3.52)、(30.32±8.23)和(25.62±6.12),均明显低于I/R(P〈0.01)。结论牛磺酸可降低再灌注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值,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脉泰胶囊口服,2彬次,3次/d。对照组服用脑复康0.8g,3次/d,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BS积分、MMSE积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各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高脂血症,能提高MMSE和BBS评分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不同月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脑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阻断血流2h后再灌注4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月龄段大鼠局灶性脑I/R后血浆ADM。结果 正常大鼠脑内即有ADM表达,假手术后ADM表达略有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I/R后ADM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大鼠脑I/R后缺血侧及缺血对侧ADM免疫阳性细胞均增多,但以缺血侧区域增多最为明显(P〈0.05)。老龄大鼠脑I/R后ADM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青年大鼠(P〈0.05)。结论 脑I/R后ADM表达增强,ADM表达增强与血管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JNK通路在内质网应激预处理诱导海马CAI区神经元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缺血/再灌注(I/R)组、内质网应激预处理(IP))组、IP+IR组、Curcu-min+I/R(CU)组、Curcumin+IP+I/R(CP)组、Anisomyein+IR(AN)组、Anisomycin+IP+VR(AP)组及溶剂对照+I/R(VE)组。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GRP78、p-JNK及c—Jun蛋白在海马CA1区的表达。结果SH组GRP78蛋白表达微弱,与其相比,I/R、CU、AN及VE组表达升高(P〈0.05),IP、IP+IR、cP、AP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P组比较,IP+IR、CP、AP组GRP78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P+I/R、cu及cP组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和p-JNK及c-Jun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1),降低程度为CP组〉IP组〉cu组,AN组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和p-JNK、c-ju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Anisomycin可部分抵消内质网应激预处理的保护效应。结论JNK通路参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性凋亡,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CA1区JNK磷酸化、减少c-Jun蛋白表达而保护海马细胞,内质网应激预处理与抑制JNK通路激活对脑缺血耐受有相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在不同时间窗对脑梗死(CI)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按起病至治疗开始时间分为〈24h组、24~48h组、49h~7d组。3组患者均使用LMWH 5000抗Xa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共7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检查甲襞微循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尤以〈24h组为著,但3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显著差异;3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h组大于49h~7d组(P〈0.01)。结论LMWH在不同时间窗均可改善CI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疗效以24h内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前成骨样MC3T3-E1细胞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MC3T3-E1细胞分组培养,应用4个浓度的IGF-1(1ng/mL、10ng/mL、30ng/mL、50ng/mL)干预24h。观察MC3T3-E1细胞动态生长状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蛋白P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血清对照组相比,无血清对照组MC3T3-E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无血清组相比,IGF-1组MC3T3-E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ax表达减弱(P〈0.05),Bcl-2表达增强(P〈0.05);各浓度组间比较,(1~50)ng/mL浓度范围内MC3T3-E1细胞凋亡率随IGF-1浓度加大而逐渐降低(P〈0.05),Bax表达逐渐减弱(P〈0.05),50ng/mL浓度组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1),Bcl-2/Bax灰度比与细胞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917,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IGF-1同时调节Bax和Bcl-2表达,抑制无血清培养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存在剂量依赖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CPR组(12只)、胰岛素组(12只)。经食管超速起搏诱发心室颤动6min后行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10min,胰岛素组于左侧脑室内注射12.5μl(1U)普通胰岛素,对照组和CPR组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在不同时间点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在CPR前后监测大鼠血糖。结果①CPR后大鼠NDS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在各时间点NDS评分无差异;CPR后24、48、72h,CPR组和胰岛素组的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CPR后7d,三组大鼠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后24h,胰岛素组NDS评分高于CPR组(P〈0.01)。组内比较,CPR组大鼠复苏后24h的NDS评分最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胰岛素组复苏后48h的NDS最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②CPR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124.8±17.4)高于对照组(5.1±3.2,P〈0.01)和胰岛素组(92.8±7.5,P〈0.05);胰岛素组凋亡神经元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24、72h的NDS评分与凋亡神经元计数呈负相关(r=-0.893,P=0.030;r=-0.767,P=0.026)。④CPR前后不同时间点,CPR组与胰岛素组的静脉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CPR后大鼠海马CAI区神经元的凋亡,达到其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神经细胞凋亡方面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老龄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 3h及再灌注 3h、6h、1 2h、2 4h、72h各组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的Bcl 2、Bax基因表达影响 ,并与尼莫地平对照。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细胞损伤明显 ,细胞凋亡显著 ,Bax表达增强。脑脉通和尼莫地平能够明显改善脑组织损伤 ,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尼莫地平可使缺血 3h及再灌注 3h的Bcl 2表达增强 ,降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Bax表达。脑脉通可明显促进Bcl 2表达和降低Bax表达。脑脉通促进Bcl 2表达的作用明显强于尼莫地平。结论 脑脉通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 /Bax基因表达 ,对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后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 h和3、5 d 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Bcl-2及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相应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 h 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Bcl-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48 h最低;而Bax阳性细胞则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高峰;Bcl- 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阳性细胞相一致;各时间点均可见神经元凋亡,48 h达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元凋亡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与Bcl -2和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517,r=-0.529,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存在大量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B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IP组,每组40只,后2组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模后,各组于再缺血后12 h、1、2和3 d 4个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2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GADD3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GADD3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12 h 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1、2和3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BIP组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较脑缺血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BIP可诱导GADD34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aspase-3抑制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利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aspase-3抑制剂组、尼莫地平组和caspase-3抑制剂联合尼莫地平组(联合用药组).利用Bederson法评价神经功能缺失,采用TUNEL染色和梗死面积评价神经细胞损害.结果 caspase-3抑制剂组、尼莫地平组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失.联合用药组与尼莫地平组、对照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联合用药组、caspase-3抑制剂组和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视交叉冠状面的梗死面积均明显减少(P<0.01);联合用药组与尼莫地平组相比,梗死面积亦明显减少.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情况下,联合caspase-3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肌中插头转录因子O1(FoxO1)在糖尿病(DM)小鼠心肌中表达量变化及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90只健康雄性Swiss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I/R组、DM+Sham组、DM+I/R组及DM+FoxO1SiRNA+I/R组,每组18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链脲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DM小鼠模型。采用FoxO1SiRNA心肌点注射下调心肌FoxO1表达。心肌I/R损伤模型的建立,采用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方案实施。心肌再灌注3 h后,用原位缺口末端标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ELISA法检测心肌中 Caspase-3的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中FoxO1的表达量。心肌再灌注24 h后,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MI)的面积。结果: 与Sham组比较,DM+Sham组心肌中FoxO1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DM+I/R组MI的面积增大(P<0.05),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及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P<0.01)。与DM+I/R组相比,DM+FoxO1SiRNA+I/R组心肌FoxO1的表达量下调(P<0.05),MI面积及Caspase-3的活性减小(P<0.05),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1)。结论: DM小鼠心肌中FoxO1表达量的增加可加重心肌I/R损伤;而下调心肌中FoxO1的表达量后,心肌I/R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单纯缺血组)35只及局灶性脑缺血+西地那非组(西地那非组)35只。西地那非组在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模型再灌注后2 h喂服西地那非3 d。单纯缺血组和西地那非组在术后2 h、1 d、3 d、5 d、7 d、10 d和14 d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及梗死灶周围VEGF的吸光度值。结果假手术组几乎无微管相关蛋白表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西地那非组7 d、10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组5 d、7 d、10 d、14 d微管相关蛋白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地那非组3 d、5 d、7 d、10 d VEGF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西地那非能够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神经及血管再生,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脑脉通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脑脉通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和聚集肽Aβ25~35制备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盐酸多奈哌齐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0.85 mg/(kg·d)灌胃,脑脉通组给予脑脉通复方制剂1.50 g/(kg·d)灌胃,联合用药组同时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和脑脉通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50 mL/(kg·d)灌胃,持续灌胃8周。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周、3周、5周和8周时测定血清糖萼损伤标志物(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水平。于给药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检测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脑脉通组和联合用药组脑组织海马神经细胞排列恢复一定的规律性,数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脑脉通组与联合用药组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脑脉通组BDNF、NGF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BDNF、NGF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脑脉通组在灌胃5周时,联合用药组在灌胃3周时,血清Syndecan-1和硫酸乙酰肝素水平降低(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与脑脉通联合用药对老年痴呆大鼠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糖萼、抑制炎症反应,进而修复海马神经组织和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