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凌健  夏海鸥  贾守梅 《全科护理》2013,11(2):99-101
[目的]介绍腹膜透析病人管理的个案管理模式并探讨对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案例研究,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肾内科为现场,对腹膜透析病人、医生及专科护士进行为期2周的非参与式观察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结果]个案管理模式获得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的认可,运用个案管理模式对病人进行全程全面管理,提高了病人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提升了团队合作默契和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是腹膜透析病人管理的有效工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56例居家腹膜透析病人的电话随访资料,发现病人居家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指导,提高病人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定期规律电话随访,分析、总结资料,发现病人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容量管理不规范、营养不良、个人卫生差、依从性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通过电话随访,居家腹膜透析病人的依从性提高,门诊复诊率上升。[结论]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实行电话随访能提高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规范操作的依从性,降低透析并发症,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居家腹膜透析理论、操作培训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入院置管行腹膜透析的60例病人的资料,总结居家腹膜透析理论、操作培训方法及效果。[结果]60例病人经腹膜透析理论、操作培训合格出院,随访显示病人血清清蛋白下降不明显,血红蛋白明显上升,腹膜炎发生率为1/172.12病人月。[结论]规范的培训有助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诊科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急诊管理质量。[方法]通过《急诊标准化管理方案》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对急诊就诊布局、抢救室的标准配置、急诊管理制度、急诊服务流程、急诊工作指引、急诊应急预案、急诊人员培训方案等进行改进。[结果]急诊就诊布局更加合理,各项工作制度与流程及培训方案更加规范,病人及工作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急诊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规范了急诊管理,还进一步提高了急诊管理质量及临床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郭奕仙  李凤玲 《全科护理》2011,(36):3311-331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分析62例行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1例次,其中7例次治愈,2例次行肾移植,2例改为血液透析,1例死亡。[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病人的操作不当、隧道口和隧道感染、肠道和血源性感染有关;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风险增高;加强培训及长期严格有效的随访,加强导管隧道口护理、饮食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交互式随访平台在腹膜透析病人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行腹膜透析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电话随访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交互式随访平台,进行3个月随访,调查随访前后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自我护理能力(ESCA)得分,收集两组病人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随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ADL、ESC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居家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对随访管理满意度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号构建腹膜透析病人交互式随访平台,可有效提升随访管理的效果,减少居家护理不良事件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腹膜透析专科腹膜透析护理中专科护理会诊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3年4月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在非腹膜透析专科住院的56例腹膜透析病人进行的专科护理会诊,总结专科护理会诊的成效。[结果]专科护理会诊的实施,提高了非腹膜透析专科护士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建议请腹膜透析专科医生会诊协助治疗的有38例,纠正非腹膜透析专科护理人员对腹膜透析病人的不正确护理9例,提高了治疗及护理效果。[结论]建立非腹膜透析专科住院病人的护理会诊制度,解决了腹膜透析专科护理问题,使腹膜透析病人得到同质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专科护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培训腹膜透析病人自行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如何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肾性贫血需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病人,依据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人158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病人经护士培训其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合格后,在家自行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病人定期到医院由护士为其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两组病人随访6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人贫血改善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经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病人经自行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局部出血情况无明显区别(P0. 05);两组病人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培训合格的病人自行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新模式与护士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传统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一致,且可显著提升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邓香君  李玫 《护理研究》2009,(9):2333-2334
[目的]通过实行护理层级管理,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建立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并实施各层级护士年度培训与考核计划,对护士实行量化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工作权限及待遇,激励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结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护理层级管理模式为优化护理队伍的整体结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有利于加快护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控制腹膜透析病人高磷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4年2月在我院中心行腹膜透析置管术且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的100例高磷血症病人(血磷1.78 mmol/L)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高磷血症发生原因,寻找主要危险因素,以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作为本中心核心管理程序,通过设定病人血钙控制达标率、血磷控制达标率等目标值不断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整体质量,对控制高磷血症各个环节进行反复评估、整改,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性循环,使控制高磷血症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在实施过程中对100例高磷血症病人各阶段质量进行分时段评价。[结果]实施专病一体化管理后,病人各项护理考核指标明显高于实施前,病人的饮食控制达标率从31%上升至84%,遵医用药达标率也从46%上升至92%,且病人的门诊随访依从性、体重控制达标率等得到改善;病人血磷水平在3个月、6个月后均较入组时血磷水平有所下降,且病人也未因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或者贫血加重。[结论]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腹膜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桂蓉  夏敏  严欣  邱丹 《护理研究》2013,27(14):1397-1398
[目的]寻求一种快速提高护士素质的管理模式。[方法]针对护士成长特点,建立低年资护士岗前教育、分层培训、导师制教学及综合考核的规范化培训体系。[结果]实施分层培训及规范化管理使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技能、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结论]坚持对低年资护士实施系统的规范化培训及管理能加速护士成长,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促进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尹建华  赵红 《全科护理》2012,(5):407-408
[目的]探讨"5个E"在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5个E"推行小组,慢性肾衰竭病人腹膜透析中应用鼓励(en-couragement)、教育(education)、锻炼(exercise)、工作(employment)、评估(evaluation)等"5个E",比较"5个E"实施前后病人生活质量评价情况。[结果]实施"5个E"后病人生活质量较实施前提高。[结论]在腹膜透析病人中应用"5个E",可提高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疗效、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腹膜透析病人采用口头教育、示范教育、因人施教、集体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方法进行教育。[结果]通过有效健康教育,100例腹膜透析病人和家属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并建立良好遵医行为。[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腹膜透析病人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华  黄宏敏  陈梅 《护理研究》2013,(26):2895-2896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腹膜透析换液教具在腹膜透析病人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行腹膜透析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操作培训方法培训;观察组使用自制简易腹膜透析换液教具进行培训,观察两组病人培训所需时间、换液及换药操作的规范程度、腹膜炎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培训时间明显缩短,病人换液、换药操作的规范程度明显提高(对照组规范操作考核成绩为76.5分±15.3分,观察组规范操作考核成绩为87.9分±8.8分),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照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2.5%,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1%)。[结论]自制简易腹膜透析换液教具在腹膜透析病人规范操作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可行的、值得推广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腹膜透析初期病人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实施临床路径前45例腹膜透析初期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临床路径后45例腹膜透析初期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临床路径指导下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病人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满意度、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腹膜透析初期病人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病人的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初期病人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能有效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降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中心管理质量。 方法 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回顾分析农村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制订适合农村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录制通俗易懂的换液操作视频;建立农村腹膜透析患者培训档案,实施多样化培训;完善对农村腹膜透析患者的考核;标准化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肠道管理措施, 分析实施改善措施后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情况。 结果 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由干预前0.28次/(患者·年),降低为干预后0.18次/(患者·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学科协作制订并实施预防农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改善措施能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梁启玲 《全科护理》2012,10(23):2173-2174
[目的]探讨反问式查对流程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反问式查对流程管理小组,对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根据每项护理操作及专科疾病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查对流程,在工作中实施与监控,比较实施反问式查对流程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反问式查对流程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反问式查对流程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使护理工作不断规范化,实现了病人安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张秀琼  林宝娟 《全科护理》2012,10(27):2521-2522
[目的]运用奥瑞姆自护理论对腹膜透析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肾内科收治的腹膜透析病人50例,运用奥瑞姆自护理论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根据个体情况,制订相应自护理论指导计划,定期组织病人及家属开展腹膜透析理论操作培训、知识讲座、咨询、健康教育等,教育病人不断调整及完善病人的自理能力。[结果]病人及家属的护理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及家属对护士健康宣教工作满意度为97.8%。[结论]自护理论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香君  李玫 《护理研究》2009,23(25):2333-2334
[目的]通过实行护理层级管理,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建立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并实施各层级护士年度培训与考核计划,对护士实行量化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工作权限及待遇,激励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结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护理层级管理模式为优化护理队伍的整体结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有利于加快护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