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总结股动脉结扎治疗注射吸毒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体会。方法对45例注射吸毒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股动脉或髂外动脉结扎+瘤体切除术治疗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术后预防血栓形成及抗感染治疗,并随访患肢功能。结果44例患者保肢成功,近期患肢行走功能良好。1例术后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肢体坏死而截肢。结论34例(75.6%)获3~12个随访,疗效满意。股动脉结扎是治疗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血循环重建方法。方法 2003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84例因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男67例,女17例;年龄19~51岁,平均34.6岁。注射毒品时间1~11年,平均2.7年。13例股动脉缺损3~10 cm,其余患者股动脉破口范围1.0 cm×0.3 cm~3.0 cm×0.7 cm。5例行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29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24例行股动脉破口修补,26例行股动脉结扎。结果 2例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死亡。8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6例行血管重建或修补的患者,术后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或增强,无远端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26例行股动脉结扎的患者,术后1周行CT下肢动脉血管重建或下肢动脉造影显示肢体远端均有丰富来自同侧髂内动脉、臀上动脉以及对侧髂内动脉的侧支循环。82例术后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7.3个月。3例出现间歇性跛行,经扩血管,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后好转,肢体功能良好;其余行走正常。结论注射吸毒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应尽早外科手术治疗,彻底清创引流、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支撑环人工血管或大隐静脉重建以及破口修补,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感染严重、局部条件无法重建血管的情况下,结扎股动脉也是一种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外科治疗患者的资料.43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瘤体切除及彻底清创后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 另2例由于感染严重及瘤体巨大被迫采用瘤体切除并行近、远端动脉结扎.结果 随访3~12个月,平均7.82个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病例全部保肢成功,切口均二期愈合,无间歇性跛行; 行动脉结扎的2例中,1例因缺血坏疽行膝上高位截肢; 另1例保肢成功,但有间歇性跛行.结论 动脉瘤切除及彻底清创后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是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6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动脉瘤切除和动脉结扎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2例因吸毒致创伤后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治疗经过。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经腹膜后控制髂外动脉,并在动脉瘤远端暴露股浅动脉,切除动脉瘤,局部清创和血管结扎。结果无术后死亡,无术后大出血及截肢。平均随访32个月(3个月至4年),2例有轻度的间歇性跛行。结论 创伤后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须紧急手术治疗。动脉瘤切除、动脉结扎和彻底的局部清创治疗创伤后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安全、有效,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5.
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治疗体会(附3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疗法。方法对34例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例直接采用ePTFE人造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侧吻合术,3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其中1例术后吻合口破裂出血改行ePTFE人造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动脉和股浅端侧吻合术,18例股动脉结扎术。全部病例保肢成功。血管移植者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在患者不能采用合适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及人造血管移植时,运用结扎股动脉术是治疗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动脉反复注射毒品后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在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16例因经股动脉反复制注射毒品后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行病灶切除清创手术.其中3例行血管重建术,术后半年到一年均发生人工血管感染需手术切除人工血管.13例行股动脉结扎术,1例术后股动脉出血死亡,所有病例无一例术后发生下肢坏疽.结论应用股动脉结扎瘤体切除清创术治疗反复注射毒品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似乎是一种简单和安全的方法,似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如术后发生肢端严重缺血时,可再考虑紧急行髂-股动脉解剖外径人工血管旁路术.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主干结扎治疗毒品注射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合理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6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8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分析,均行下肢动脉主干血管结扎及瘤体清创术,其中2例术后行动脉造影。术中见破裂口长约0.5~3.5cm,5例位于股浅动脉,13例位于股总动脉或股动脉分叉。结果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下肢动脉缺血,2例经动脉造影证实瘤体周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结论血管结扎并瘤体切除是治疗吸毒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合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肢体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的3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致病原因、部位、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致伤原因:毒品注射17例, 介入治疗8例, 血液透析穿刺4例, 枪伤1例, 刀伤6例。致伤部位:股动脉26例, 肱动脉3例, 桡动脉4例, 胫后动脉1例, 股深动脉1例, 臀上动脉1例。治疗方法:3例行保守治疗, 13例动脉旁路移植, 动脉修复10例, 动脉结扎10例;静脉修补1例。结果:36例中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动脉吻合口瘘, 再次手术。术后随访30例, 人工血管阻塞5例, 其中有2例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动脉修补者血管均保持通畅;动脉结扎的者1例手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坏死而截肢;未见有动脉瘤复发。结论:假性动脉瘤的预后与致病原因关系密切, 注射吸毒导致的假性动脉瘤预后明显差于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9.
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假性股动脉瘤患者,其中注射毒品引起14例,外伤性6例,医源性3例。1例拒绝手术,22例假性动脉瘤被切除,其中8例行股动脉修补,10例行人工血管搭桥,3例行股动脉结扎,1例下肢缺血坏死,股动脉缺损无法修补或搭桥,行高位截肢术。结果拒绝手术的1例出院1周后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3例失访,19例获随访,平均1.7(1~3)年,3例股动脉结扎者患肢皮温正常,1例人工血管旁路手术者术后3年复查DSA示人工血管闭塞但侧支循环良好,不影响患肢功能,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假性股动脉瘤一经发现须早期手术治疗,破裂、感染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假性动脉瘤切除、自体血管重建或人工血管搭桥是首选治疗方法。对病程较长、瘤体较大、压迫症状明显者可行高位股动脉结扎。  相似文献   

10.
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重建17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5月~2004年8月,对17例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例,年龄24~38岁。除1例为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外,余16例均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中14例接受人工血管原位或旁路移植重建,1例行截肢手术,1例因休克未及时手术致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果重建血管的14例患者中,13例恢复良好,近期均无远端肢体缺血表现;1例因术后感染再次手术截肢,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9例移植血管通畅,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结论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瘤体附近行人造血管重建是非常危险的,但在无适宜自体血管前提下,使用人造血管重建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充分引流、强有力的抗生素及抗凝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腹主动脉瘤是指瘤体最大直径30~54 mm的腹主动脉瘤。虽然多数患者无症状且破裂风险较低,但临床工作中仍会遇到小瘤体破裂的患者。瘤体一旦破裂其病死率极高。同时,随访过程中给予手术干预的比例也非常高。目前尚缺乏成熟的针对发病机制层面的治疗策略。如何做好临床随访工作、预测破裂风险及时行外科人工血管置换术或腔内隔绝术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目前小腹主动脉瘤的临床随访现状以及如何精准预测破裂风险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一体式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以及髂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一体式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15例、髂动脉瘤5例及腹主动脉或髂动脉夹层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时间42.4 min,手术成功率100%(25/25)。术后无I、III型内漏,发生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3~16个月复查无动脉瘤复发和II型内漏。结论:一体式覆膜支架是腹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方法的一种较好选择,具有快速、简单、有效的优点;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非外伤性主动脉破裂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主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5例胸片均可见左上纵隔影增宽,主动脉走行区密度增高,主动脉结增大或轮廓消失;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夹层动脉瘤破裂3例,主动脉斑块穿透性溃疡2例。1例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放弃治疗,于48h内死亡;对4例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2例恢复良好出院,2例于术后第3、5天死亡。结论认识胸片上的异常征象,及早行CT检查,对于明确诊断、采取恰当措施治疗主动脉破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6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7~70岁,中位数年龄56.5岁;其中14例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或脐周痛,另外2例分别因肾结石及胸腺癌复查CT时发现SISMAD。所有患者均经过CTA扫描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腔内血管重建术及开放手术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成功10例,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成功5例,1例保守治疗中出现血压下降,怀疑夹层破裂出血急诊行开放动脉修补术,成功重建肠系膜上动脉血运。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0个月,平均(28±13)个月,在随访期内无腹痛复发及肠道缺血症状。随访CT显示,保守治疗的患者无夹层瘤样扩张,腔内治疗成功的患者支架均通畅。结论:对于SISMAD,当诊断明确、肠系膜血运没有受到夹层严重影响、无腹膜炎征象时,应先给予保守治疗;没有缺血性肠坏死或腹膜炎征象、经保守治疗腹痛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时,应考虑采取腔内修复术;若出现夹层破裂出血、肠坏死或腹膜炎征象则应积极采取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治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3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ISMA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的选择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3例SISMAD患者中男2例,女1例;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痛,伴恶心呕吐;治疗前CTA均示肠系膜上动脉内由内膜片分割形成的真假腔,其中Sakamoto II型2例、III型1例;均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或肠坏死。3例均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再行腔内支架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腹痛症状缓解。随访2~8个月,3例均存活,症状消失,支架通畅。 结论:对有症状的疑似SISMAD的患者,应行CTA检查明确诊断;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肠坏死SISMAD的患者,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腔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肠系膜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动脉瘤已出现破裂大出血,病情危重,治疗风险大。本文回顾性分析肠系膜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8例患者行腹部CTA或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为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腹腔动脉造影+栓塞术;1例因腔内治疗失败后选择行开放手术;1例首选开放手术。8例患者均抢救成功,3例患者腔内治疗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药物保守治疗好转;1例患者开放手术术后出现创伤性胰腺炎,予以药物治疗治愈。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再出血、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与再次手术。8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患者正常饮食后无腹痛腹胀不适,无再次出血;复查腹部增强CT或CTA提示动脉瘤栓塞良好,血肿明显吸收。结论 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疾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做出正确诊断。手术治疗方案可分为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均安全和有效,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瘤体位置和形态决定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治疗术(EVAR)的发展和推广使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也伴随越来越多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术后主髂动脉继续扩张最终破裂,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EVAR术后主髂动脉破裂的病例,探讨、总结该疾病的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8月手术治疗AAA行EVAR术后主髂动脉破裂患者2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85.7%)例;主动脉和髂动脉发生破裂时最大直径分别为(111.1±13.1)mm和(100.4±6.6)mm;破裂平均发生在术后(62.0±21.2)个月;导致瘤体破裂的原因包括:I型内漏15例(71.4%),II型内漏4例(19.0%),不明原因内漏2例(9.5%)。 结果:5例(23.8%)行急诊手术,10例(47.6%)采用腔内手术,11例(52.4%)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主髂动脉缩缝”的开放手术。腔内手术和开放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1±12.0)min和(236.4±48.6)min。围手术期死亡1例(4.8%),开放手术重症监护时间1~3 d。平均随访时间(21.3±17.7)个月,2例(2/9,22.2%)腔内手术患者因腹主动脉病变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结论:主髂动脉破裂是一种严重的EVAR术后远期并发症。内漏,尤其I型,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腔内手术是首选治疗策略,“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缩缝技术”的开放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临床灾难性疾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病灶、防止瘤体的破裂以及保持血流通道。尽早足疗程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的基础,包括原位重建及腋股旁路术的传统外科手术符合外科治疗原则,但清除感染病灶后的原位重建术后移植物感染率较高,腋股旁路术后有可能出现移植物阻塞及主动脉残端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腔内治疗与外科处理原则不尽相符,但临床现有的资料证实高龄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病例仍然适用。后腹膜旁路术能有效减少移植物感染并保持移植物通畅,是较合理的IAAA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血管外科极具挑战性的一种疾病,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或者间接感染腹主动脉所引起的,具有进展快、破裂风险高、病死率高以及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对于IAAA的治疗是以抗感染作为基础,应用腔内腹主动脉覆膜修复术或外科手术来进行干预。笔者将就国内外对于IAA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与进展进行一综述,从而为患者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