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总结完全性重复肾的声像特点,增强腹部超声常规检查时对完全性重复。肾的识别和诊断能力,突出经皮穿刺。肾盂顺行超声造影对判明重复输尿管走行及其开口位置的独特价值。方法在正确诊断7例中的首例完全性重复肾后,及时分析其超声表现和总结检查技巧,对随后的6例均按此检查思路进行诊断,对2例患者进行经皮穿刺肾盂顺行超声造影。二维及超声造影结吴与静脉肾盂X线造影或肾盂穿刺顺行X线造影进行对照。结果7例完全性重复肾全部由超声检查最早提出诊断。上位肾盂积水者6例,无积水者1例。超声诊断后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3例,其中2例不显影。超声引导下穿刺上位肾盂顺行x线造影诊断6例,其中1例穿刺时发现淤积的尿液中有脓性物。7例超声诊断结果与尿路造影结果全部符合。2例超声造影病例的重复输尿管开口异位诊断更加清晰可靠。结论常规二维超声通过与X线造影检查的对照印证,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完全性重复肾。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恶性肿瘤的超声所见,探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11例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部分行彩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IVP、CT、MRI等检查,8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将所有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正确诊断肾细胞癌7例(100%):肾盂癌2例(50%);漏诊肾盂癌2例(50%).结论超声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是准确和方便的,可作为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对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09年10月诊治的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行超声检查、6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5例行CT检查。结果:超声明确诊断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膀胱癌1例、肾集合系统不规则低回声区1例、肾盂积水1例、肾错构瘤1例、超声未见异常1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3例显影,3例为无功能肾,CT检查4例可见肾盂占位。结论:超声对肾盂移行细胞癌肿块〉1cm和(或)伴肾积水者确诊率高,当病灶小或只表现为肾盂积水时,应建议其他影像学检查,以除外肾盂占位。因此。超声仍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对肾盂移行细胞癌诊断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胜利  闫娟  常芬琴  张小斌  李晓红  武坤  郭瑛 《吉林医学》2010,31(31):5505-550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实质脏器外伤的价值。方法:73例腹部外伤患者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手术或增强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73例患者中64例确诊为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常规超声检查的敏感性81.4%、特异性66.7%;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96.9%、特异性100%。结论:超声造影对腹部实质脏器外伤较常规超声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常规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常规彩超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实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5%、83.3%、96.5%,常规彩超诊断腹部实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0%、50.0%、68.6%,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彩超,它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实时、无需做过敏试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等优点,能发现常规彩超不能发现的小的裂伤、挫伤、活动性出血,腹部外伤后要尽可能做超声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杨静茹  李飞  周俭用 《河北医学》2012,18(8):1076-1078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T影像特点.方法:对我院18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18例行超声检查,呈低回声表现12例,中等回声4例,囊实混合回声型2例,其中1例为囊性肾癌.14例小肾癌瘤周肾门侧显示半环状血流信号,2例瘤周显示环状血流信号;上述16例中,3例瘤内探及1-2条线状血流信号,2例肾门侧近肿瘤肾血管粗细不均、走行扭曲.1例瘤周和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8例癌灶中,CT平扫10例等密度、6例低密度、2例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10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8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是目前诊断小肾癌的主要手段,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SonoVue超声造影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有无痛性血尿,18例患者腰痛,14例患者腰部肿块伴血尿,分别采取常规超声、静脉团注SonoVue造影剂造影法进行检查,对比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常规超声、SonoVue造影剂造影法检查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2%、88.5%,84.6%、96.2%,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剂SonoVue能使肾盂肿块显示更清晰,有助于肾盂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与分析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共162个结节,术前给予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记录了检查结果 ,将术后病理切片并与术前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对比与分析超声造影特点与声像图表现.结果 经过术后病理学检测,80例患者中行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7.50%(70/80),其中35例患者合并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3.75%,经过超声检测可见全部患者共有155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始增时间显著延长,峰值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同时对甲状腺结节及周围甲状腺组织进行对比,可作为一种理想诊断方法 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应用B型超声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50例其中包括肾癌37例,肾盂癌13例。B型超声诊断符合率,肾癌为92.1%,肾盂癌为76.9%。与X线肾盂造影进行对比分析,B型超声诊断对于肾癌优于X线造影,对肾盂癌则不及X线逆行造影。阐述了肾肿瘤的声象图特点,分析了B型超声诊断漏诊与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B型超声与肾造影、肾CT用于肾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检查的肾结核患者92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入院治疗之后均进行了相应的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结果 92例肾结核患者接受B型超声诊断,其中出现79例患者接受肾造影,61例肾结核患者接受了肾CT检查,其中1例肾盂积水并发症感染患者、2例重症肾盂肾炎患者和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患者被误诊为肾结核。B型超声敏感性为95.3%,诊断正确率为94.57%(88/92),假阳性率1.08%(1/92),假阴性率6.51%(6/92)。肾造影敏感性为95.3%,诊断正确率为96.7%(89/92),假阳性率2.17%(2/92),假阴性率3.26%(3/92)。肾CT敏感性为96.1%,诊断正确率为94.57%(88/92),假阳性率3.26%(3/92)。结论 B型超声与肾造影、肾CT用于肾结核患者临床诊断工作,三种检查方法均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更加准确的假阳性率,有效的完成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及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诊治的乳腺癌女性患者30例,分别对患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对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准确性.结果 ①联合检测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造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相比、超声造影和联合检测相比,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以及两者联合检测乳腺前哨淋巴结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68、0.76和0.90,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常规超声曲线下面积与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90-93
目的分析腹部高频与腔内超声联合应用方法及其诊断输尿管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手术病例确诊为输尿管癌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开展超声检查,整理患者超声检查资料,比较腔内超声、腹部高频和联合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输尿管扩张、肾积水等。输尿管癌超声诊断肾实质萎缩变薄,梗阻部位输尿管腔狭窄或者中断,下段肿瘤部分自输尿管口呈现菜花状,多数肿瘤低回声,少数中等回声。腹部高频和腔内超声确诊病例数差异不明显(P0.05),联合诊断确诊比例显著高于腹部高频和腔内超声单一使用(P0.05)。腹部高频和腔内超声两种诊断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P0.05)。联合诊断结果显示,5例无肾盂扩张,最小肿瘤体积1.8×1.1×1.1 mm~3,肿瘤最大体积4.3×3.1×2.1 mm~3,肿瘤直径与扩张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肿瘤6例发生在上段,35例中下段,10例下段。结论腹部高频与腔内超声联合诊断输尿管癌准确性更高,比常规腹部探头检查更加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甲状腺肿物患者128例,共168个结节,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及与弹性超声成像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90.0%、特异性84.6%、准确性86.9%.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94.3%、特异性93.9%、准确性94.0%.两者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4,P<0.05).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可以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绵肾在超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经过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为海绵肾的患者同时结合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海绵肾声像图表现概括为:肾脏形态大小基本正常,其主要病变表现在肾实质内,声像图表现为肾实质普遍增厚,回声呈不均匀蜂窝状改变,如果肾髓质出现钙质沉积时,于肾髓质乳头部可探及呈放射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而且肾窦区回声结构模糊,海绵肾发病多累及双肾。结论:超声对海绵肾诊断既无创又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20,(3):333-336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及CT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105例,均进行超声造影及CT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单独CT检查、超声造影检查、CT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共81例(77.14%),其中甲状腺瘤18例(17.14%),结节性甲状腺肿54例(51.43%),桥本氏甲状腺炎9例(8.57%);甲状腺恶性结节共24例(22.86%),其中乳头状癌15例(14.29%),髓样癌3例(2.86%),滤泡状癌6例(5.71%);超声造影联合CT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显著高于单独CT检查与单独超声造影检查(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鉴别诊断中CT与超声造影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且联合诊断方式对患者无创伤性,检查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较好,对降低误诊与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诊断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1例超声漏诊小肾癌患者,并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超声诊断小肾癌的方法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 报告1例超声漏诊小肾癌病例的诊治过程,回顾199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国内超声诊断小肾癌的相关文献,总结小肾癌的超声诊断方法及漏诊、误诊原因.结果 患者首次超声检查漏诊右肾占位,仅检出左肾占位,首次超声复查未改变检查设备仅改善检查条件仍未检出右肾占位,后连续2次更换成像质量更高的超声设备,同时改善检查条件,最终超声诊断为双肾占位,恶性可能.术后病理双肾占位均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检索共获得37篇超声诊断小肾癌相关文献,计1611个小肾癌病例.小肾癌超声回声类型以高回声[39.4%(329/836)]和低回声[39.0%(326/836)]为主,血流分布以病灶实质内树枝状血流信号最常见[44.7%(220/492)],超声造影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且不同病理类型的小肾癌其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c2=37.58,P=0.01).常规超声诊断小肾癌的灵敏性与超声造影、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96).小肾癌常规超声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15.3%(139/908)、1.8%(17/919),误诊疾病以肾错构瘤最常见[47.3%(52/110)],漏诊因素主要包括超声设备图像质量、小肾癌的相对位置、操作医师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 小肾癌的回声类型、血流特点、造影剂充填和消退速度均呈现不同特点.超声设备条件可能影响小肾癌的筛查效果,超声医师充分了解设备性能并全面把握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与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对35例患者观察肝细胞癌的可疑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造影剂2.4 ml,观察肝细胞癌的部位、范围及造影增强特征;应用CT对35例肝癌患者扫描。所有结果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34例肝细胞癌的部位、形态、范围,1例肝细胞癌灶未显示,其显示肝细胞癌的敏感性为97.1%(34/35)。增强CT可清晰显示肝内的28个肝细胞癌灶,另7个肝细胞癌灶未显示,敏感性为80.0%(28/35),超声造影敏感性高于CT(P〈0.05)。在判断肝细胞癌上,超声造影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水平,与CT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滕晓云 《当代医学》2021,27(22):168-169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类型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前均给予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及与病理类型的一致性.结果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病理类型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理类型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超声造影以及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理类型诊断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35).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价值高,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并为术前乳腺癌病理类型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的临床诊断经过.结果 仅表现为肉眼血尿8例、仅表现腰痛4例、血尿伴腰疼6例、无明显症状患者3例;B超检查阳性率29%、尿细胞学检查阳性率33%、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阳性率52%、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阳性率67%、CT检查阳性率71%、输尿管镜检100%.结论 结合血尿、腰痛等主要的临床表现,合理、综合的运用超声、影像、细胞学、内镜等检查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评价排泄性尿中和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超、CT检查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的影像学资料,18例经IVP检查;10例逆行肾盂造影检查;10例经CT检查;22例经B超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IVP的敏感性为38.8%;逆行肾盂造影 的敏感性为90%;CT的敏感性为70%;B超的敏感性为65%。IVP、逆行肾盂造影CT和B超在肾盂癌的诊断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逆行肾盂造影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