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伟  吴彪  贾杰 《海南医学》2012,23(17):72-75
目的 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住院收治的23例AFLP患者的临床表现、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并进行随访.结果 23例AFLP发生孕周平均为34+2周,常见的主要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21例(91.3%),黄疸21例(91.3%),腹水13例(56.5%)和腹痛12例(52.2%);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18例(78.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11例(47.8%),产后出血10例(43.5%),肝性脑病8例(34.8%),合并妊娠期高血压6例(26.1%).3例孕产妇死亡,8例围产儿死亡.结论 AFLP是发生于妊娠晚期的一种罕见临床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34周左右.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AFLP预后的关键,多科协作、综合治疗、有效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6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敏  任芳  赵先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21-2623
目的 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AFLP的早期诊治能力,从而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6例AFLP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方法.结果 16例(61.5%)AFLP患者发生在妊娠35周左右,26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23例(88.5%)患者出现黄疸,患者均表现为血清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21例(80.7%)患者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而25例患者尿胆红素阴性.其中2例患者经阴道自然分娩,其余均在确诊后及时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例AFLP患者死亡,4例新生儿死亡,1例死胎.结论 AFLP是一种妊娠期间特发的,以多脏器受损为特征的产科危重病,多发生在妊娠35周左右.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AFLP预后的关键,多科协作、综合治疗、有效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多发生于妊娠28 ~ 40周,临床上少见,发生率约为1/13 000次分娩.AFLP起病急,病势凶险,病死率高(达85%)[1].本文报道1例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救治,供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4.
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和危害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9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产妇治愈,2例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1例,胎死宫内2例.认为AFLP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红  张文远  韩盛玺  沈通良 《四川医学》2001,22(12):1149-1150
妊娠急性脂肪肝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发生于妊娠晚期的一种特有并发症。其主要病变为肝脏脂肪变性 ,常伴有肾、胰、脑等多脏器的损害 ,其母儿病死率高达 85 % [1] 。随着近年来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提高 ,及早终止妊娠 ,预后获得明显改善。现将我院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 7例AFLP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AFLP7例患者 ,年龄 2 0~ 2 8岁。初产妇 4例 ,经产妇 3例 ,发病孕龄 30~ 38周 ,平均 34周。母亲存活 4例 ,死亡 3例。男婴 5例 ,女婴 1例 ,未娩婴儿性别不详 1例。新…  相似文献   

6.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产科干预对策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处理、产科干预对策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2001年间收治的36例AFLP的妊娠结局.结果 AFLP发生率为本院同期分娩的2.13‰,其中经病理检查证实12例,余24例符合AFLP的诊断标准.经产科与多科协作抢救成功26例,死亡10例,病死率27.8%.结论 AFLP一经诊断,在完善重症监护措施,提供积极有效的综合支持治疗下,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AFL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妊娠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诊治水平,减少母婴死亡率。方法:对近10年16例急性妊娠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多见于妊娠晚期初产妇,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母婴死亡率高。结论:急性妊娠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妊娠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对近11年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妊娠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FLP多见于初产妇,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黄疸、出血、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低血糖及DIC指标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阴性,母儿死亡率高。结论:急性妊娠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妊娠急性脂肪肝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多发生于妊娠28~40周,临床上少见,发生率约为1/13 000次分娩。AFLP起病急,病势凶险,病死率高(达85%)[1]。本文报道1例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救治,供临床医师借鉴。临床资料患者27岁。孕35周 1 d,因恶心、呕吐、纳差伴上腹痛1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71例妊娠合并严重肝损害住院患者的临床类型、发病率、发病与孕周的关系、辅助检查、对母儿的影响,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复习2002年-2004年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收治的71例妊娠合并肝病孕产妇的病历资料,在临床类型、发病率、发病与孕周的关系、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对母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妊娠合并肝病患者中妊娠合并肝炎(VHP)53例(74.65%),妊娠胆汁瘀积综合征(ICP)6例(8.45%),急性妊娠脂肪肝(AFLP)3例(4.23%)。VHP中乙肝50例(94.34%)。肝损害与肝炎分度一致;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在轻中度组无明显改变,在重度组明显降低。ICP均发生于孕晚期,AFLP均发生于孕晚期(36w-38w),HELLP综合征发生于37周,肝功能全面损害,产后迅速恢复。结论:妊娠合并肝病以VHP、ICP及AFLP常见。VHP以乙肝居多,妊娠各期均可发病,晚期好发。ICP好发于孕晚期,AFLP好发于孕晚期,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多呈暴发性肝损害表现,对母儿影响极大。HELLP综合征患者发生于孕晚期,肝损害明显,产后迅速恢复,对胎儿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急性妊娠脂肪肝(AFLP)为特征的疾病,以初产妇和双胎妊娠多见,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晚期、病死率很高的妊娠并发症,其主要特点是肝脏的脂肪变性,多伴有肾、胰、脑等脏器损坏,病因不清,多于妊娠晚期发生,多见于年轻初产妇,尤其是双胎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和对照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天及一周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比较不同病情患者终止妊娠、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1)AFLP患者及时终止妊娠后,病情逐渐恢复(P〈0.05);(2)血浆置换可以加快重型患者病情恢复速度(P〈0.05)。结论AFLP患者经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病死率,血浆置换可以改善重型AFL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是妊娠末期发生的以肝细胞脂肪浸润、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为特征的疾病,为妊娠晚期特有,其发病率约为孕妇的1/130 000,发生在妊娠的第28~40周,平均第36周,孕妇及胎儿病死率分别达33.3%和66.7%,预后较差,以初产妇和双胎妊娠多见.AFL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表现与重症肝炎极其相似,预后和诊治及护理水平直接相关.现将笔者多年来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蓝海星 《华夏医学》2000,13(4):462-463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晚期一种少见并发症[1],至1990年国外文献报道仅200余例[2]。现将本院1992~1998年的14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2~35岁,其中农民5例,工人6例,干部3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3例;单胎妊娠13例,双胎妊娠1例。发病孕龄在28~38周之间,平均(34±2)周。均无肝炎病史,HBsAg均阴性。8例接受系统围产期检查,6例仅接受不正规的产前检查,4例在院外分娩后黄疸加重和出现产后出血急转入院。1.2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首发症状均为恶心、呕吐、纳差、乏力、上腹…  相似文献   

15.
李佳宁  钟蕊  李侗曾 《北京医学》2015,37(5):463-465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北京佑安医院2008年5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8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在发病前1~2周均出现不同程度乏力、不适症状,38例均有肝功能障碍,18例肝肾功能衰竭,死亡4例(10.5%),围产儿死亡3例(7.3%).结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凶险,应早期诊断治疗、及时终止妊娠,AFLP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比例较高,应严密监测及调节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浆置换治疗可有效降低母体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in pregnancy,AFLP)的临床特点,通过对7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并总结护理体会。为进一步提高AFLP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7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AFLP均为初产妇,发生于围分娩期,以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厌食、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及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其中孕产妇死亡2例,均发生在2000年前,病死率28.57%,2000年后5例经多科协作综合支持治疗均抢救成功。围生儿存活5例(1例为双胎),死亡3例,围生儿死亡率37.5%。结论:AFLP是围分娩期的一种以可逆性肝衰为主要表现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和多学科合作综合支持治疗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92014年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AFL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0例患者早期均出现消化道症状,短期内较快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凝血功能改变,严重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早期诊治,及时终止妊娠,积极预防DIC,补充凝血因子,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心衰对母儿的危险性.方法收集1993年1月~2001年3月就诊的40例妊娠心衰病例,回顾性分析发生心衰的病因、发生时间及对母儿的影响和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心衰病例中风心、先心和妊高征性心脏病分别占25%;平均心衰发生时间是28.70±7.43周;平均终止孕周为35.64±2.27周,早产发生率为62.50%,平均新生儿体重2 345g,其中14例体重<2 000g(1 130~1 990g);围产期孕产妇死亡2例(5%),围产儿死亡7例(17.5%).结论妊娠心衰的主要病因为先心、风心和严重妊高征;妊娠心脏病者在妊娠各期应反复进行心功能评估;<30周发生心衰者应及时终止妊娠,而≥30周可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围剖腹产期的正确处理可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AFLP)的临床特点、诊治及母婴围产结局,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回顾我院近6年出院确诊为AFLP的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 产妇平均年龄28.67岁(22~39岁),平均发病孕周34周(28~39孕周).9例均出现肝肾功能不全(100%),代谢性酸中毒(100%),凝血功能障碍(100%),产后出血4例(44.4%),肝性脑病3例(33.3%).剖宫产8例,阴道分娩1例,2例因凝血功能障碍、DIC、产后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产妇围产死亡率11.1%.双胎3例,围产儿共计12人;新生儿窒息死亡1例,死胎2例(其中1例为巴氏水肿胎儿),羊水Ⅲ度污染4例,胎儿窘迫率58.3%,围产儿死亡率为25%.9例中有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出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也可以同时发生AFLP的新观点.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及人工肝的合理应用,母婴围产结局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5年中经临床诊断为AFLP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为初产妇,经济条件差,均有乏力,恶心,黄疸等临床表现,除1例产前放弃治疗外,余5例分娩,产后3例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5),产后产妇死亡1例(1/5),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3例(3/6),婴儿死亡2例(2/5)。结论 AFLP的发生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提高AFLP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