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摭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为脾肾两虚、水湿内停。指出刘明教授认为肺、脾、肾三脏均与人体水液代谢有关。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性畏土,其制在脾。提出健脾益肾法、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认为扶正固本、勿忘泄浊利湿;扶正固本、勿忘活血化瘀。标本兼治,灵活用药,方能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2.
介绍金劲松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金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在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临证分为肺脾气虚,风邪外袭、脾肾气虚,水液停聚、肝肾阴虚,瘀水互结三型,分别治以益肺固表,健脾利水、补益脾肾,化气利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并配合西药、中医食疗及中医外治等法综合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介绍沈其霖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经验。沈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以肺气虚为主,渐及脾肾,后期肺、脾、肾三脏俱虚,痰浊、血瘀、水饮互结,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COPD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即肺、脾、肾三脏亏虚,治疗宜以补肺健脾温肾为法,兼活血化瘀。自拟冬令咳喘膏方应用于临床,收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长期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病位在肾,与脾、肝、肺等关系密切。治疗上坚持病证结合,强调补脾益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自创矢志方以健脾益肾、活血利湿。  相似文献   

5.
介绍刘建秋教授治疗哮病的经验。认为发当攻其邪,根据风、热、痰、气、寒、瘀六种主要致病因素,提出了祛风涤痰法、清热宣肺法、温肺化饮法、活血化瘀法、温阳理气法、扶正固脱法六法。未发当扶其正,根据肺、脾、肾三脏虚损是其致病基础,提出了健脾益气法、调补肺肾法二法。  相似文献   

6.
汪秀梅 《四川中医》2012,(10):19-20
小儿慢性咳嗽病位在肺,临证时在宣肺、清肺、润肺、敛肺的基础上,从肺、脾、肝、心、肾五脏论治,分别采用宣清补敛、益气健脾化痰、清肝泻火敛肺、养心活血化瘀、滋阴益肾通络治疗大法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兰者  孙英莲 《陕西中医》2009,30(4):452-45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辨证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和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肾为本。总结出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祛风补肾,健脾温肾,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收涩固精,益气养血,温阳降浊,攻下逐水的治疗10法。  相似文献   

8.
樊平  董盛  戴双明 《陕西中医》2009,30(9):1195-1196
目的:探讨治疗肾小球肾炎水肿的常用大法。方法: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本人治疗肾炎水肿的临床经验进行论述。结论:调整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是治疗肾炎水肿的关键。根据治水肿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以及腰以上水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尿等原则,拟定5法:疏风宣肺利水法、补气健脾利水法、补肾温阳利水法、活血化瘀利水法、疏滞泄浊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因湿致咳的理论来源、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提出湿邪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是致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病理基础。基于对祛湿方药功用的探析,总结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应根据湿邪在肺、在脾、在肾和因湿致瘀的不同,分别施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补肾固本、健脾祛湿,化痰健脾、活血化瘀等不同治法。  相似文献   

10.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应从肾、脾胃、气血三个方面进行论治,主要治则有补肾、健脾益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脾主肌肉与骨骼的关系而言,健脾益胃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岭南地区人群湿困脾胃体质较多,故很多疾病可以从脾论治,治疗骨质疏松症也非常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汪某男性患者腹泻4年余,经用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温肾壮阳、脾肾同治、脾肺同治、益气固脱等法治疗不效。患者自述缘4年多  相似文献   

13.
刘以敏导师认为,治疗过敏性紫癜,关键在风、热、湿、瘀,病位在肺、脾、肝、肾,初期以祛邪为主,中后期标本兼治。分别采用祛风散瘀,清热凉血消瘀,清热利湿化瘀,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温肾健脾益气摄血等治则。临床辨证论治,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傅晓骏认为慢性肾脏病多是积病日久,脾累及肾,脾肾两虚,由虚致损,气阳虚衰则气化运行均失衡,其后果一方面导致湿浊内停,另一方面也可因气衰血行不利而致瘀血内蕴,这样由虚致实,互为因果,形成脾肾正虚为本,湿瘀内阻之实为标的本虚标实的病机。治疗上强调通过补肾益气、健脾和胃、清金保肺等法扶助正气,并根据湿热、瘀血、浊毒的不同,分型论治。临床观察尤以阳虚血瘀型为多见,创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肾毒宁方化裁治疗相关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15.
脾主水液运化,肾主津,泄泻的发生与脾肾密切相关,脾肾同病是泄泻常见的病因病机,健脾益肾法包括健脾益肾气、健脾温肾和健脾滋阴。健脾益肾法具有中医理论基础,在泄泻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广泛,分别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糖尿病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现探讨健脾益肾的中医理论基础,概述其临床运用,强调健脾益肾法治疗泄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流产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转归及预后与肾、肝、脾三脏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冲任失调、胎元不固是其病机关键。治疗当从肾、肝、脾三脏论治,以补肾填精、疏肝解郁、健脾渗湿、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从脏腑辨证归肾、脾两脏,本在肾,肾阳虚衰,标在脾,脾阳虚弱,运化水湿无力,久致痰湿瘀阻治病。为探讨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取穴规律,笔者利用CNKI数据库,以针刺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关键词,检索文献里有穴位记录的有效文献共18篇。将文献中的穴位按照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将本病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温阳通络法、活血化瘀法、健脾利湿法三大类。温阳通络法取穴以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活血化瘀法以行气活血为原则,取穴以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主藏血之肝经,化生气血之脾经为主;健脾利湿法取穴方法多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之健脾利湿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 水肿,《内经》称之为“水”,《金匮要略》称之为“水气”。它是病邪侵袭人体或饮食起居失常,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停骤体内的病变,正如《景岳全书·臌胀篇》所言:“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治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这就指出了“水不自行,赖气以动”之理。因此,在治疗上除用发汗(宣肺)、利尿、攻逐等法外,还有健脾、温肾等法。若有瘀血征象,还应合以活血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19.
何平  朱瑛  苏艳 《中医药学刊》2006,24(3):404-405
刘以敏导师认为,治疗过敏性紫癜,关键在风、热、湿、瘀,病位在肺、脾、肝、肾,初期以祛邪为主,中后期标本兼治。分别采用祛风散瘀,清热凉血消瘀,清热利湿化瘀,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温肾健脾益气摄血等治则。临床辨证论治,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家发 《光明中医》2002,17(3):18-20
胃癌前病变大多病程长久、病情复杂 ,缠绵难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采用补气健脾、活血化瘀 ;行气化痰、活血散结 ;健脾益胃、调畅气机 ;滋养阴液、清解虚火 ;清利湿热、和胃畅中 ;温补脾肾、振奋中阳 ;行气达郁、调和肝脾等不同治法 ,用丹参饮、膈下逐瘀汤等化裁治疗 ,防治胃癌前病变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