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3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和35例正常人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FI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颅脑损伤组间IAI差异显著(P<0.05).结论①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存在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S)且与病情有关.②IR和HIS可能是颅脑损伤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并且可能对颅脑损伤发展、演变及临床处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进行常规颅脑损伤治疗。治疗者1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GOS和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差值、GCS、COS评分相比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规范化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34例经规范化的院前救护(治疗组)与31例未经规范化的院前救护(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的结果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入院时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的院前救护措施,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氧合指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阳初玉  吕泽平  徐薇  陈秀琼 《广西医学》2011,33(10):1329-133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癫痫(PTE)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PTE患者28例(PTE组),重型颅脑损伤未合并PTE 26例(非PTE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PTE组并给予抗癫痫治疗.随访1~5年,观察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急性期胰岛素抵抗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岛素抵抗 (IR)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抵抗近年来被广泛重视。为此 ,我们观察颅脑操作患者血中IS水平及IS敏感性指数 (IAI)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意义。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颅脑损伤组  5 3例平均年龄 42 5 7± 15 2 5岁。男41例 ,女 12例。其中GCS评分≤ 8分 ,重型颅脑损伤 2 8例。GCS评分 9~ 12分中型颅脑损伤 2 5例。对照组 :35例 ,平均年龄 45 2 8± 10 0 5岁。男 2 6例 ,女 9例。经询问病史 ,体检 ,实验室检查 ,两组均排除糖尿病 ,高血压病 ,冠心病及痛风等。1 2 方法1 2 1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1] (I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75 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 75 6例 ,死亡 34 8例 (46 % ) ;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 136例 (18% ) ,死亡 38例 (2 7.9% ) ,闭合性颅脑损伤 6 2 0例 (82 % ) ,死亡 310例 (5 0 % )。手术和保守治疗病死率分别为 44 .5 %和 49.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除与原发性伤的轻重有关外 ,还与其他多种因素有关 ,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早期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24h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颅脑损伤的伤情程度和伤后时间的关系.方法:39例颅脑损伤24h内惠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1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6~8分)1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15例,以上3组再根据伤后距手术时间不同分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24-27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GCS评分3~8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颅脑手术、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VH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变化。结果治疗组1 d、3 d、5 d及7 d颅内压(IC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治疗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曲线,更有利于维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执行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早期康复技术,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康复组经早期康复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9.8±16.9)分、(60.5±9.8)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4.3±12.4)分、(41.4±6.2)分,(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以尽早的刺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损的中枢神经,促进瘫痪肢体肌肉恢复自主活性,避免关节挛缩,改善患者自理能力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颅脑损伤致脑疝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外伤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结果根据格拉斯哥分级(GOS)评分,3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恢复良好者(无明显功能障碍)15例、中残(有一定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5例、重残(生活不能自理)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急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颅脑损伤致脑疝是颅脑损伤危害的显著性标志,早期及时的临床综合救治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存活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深入.现将研究的概况作以下综述.据Boumad1982~1991年对186例颅脑损伤昏迷指数(格拉斯哥评分即GCS)<8分的病人测定脑循环量(CBF)结果有33%病例在伤后0.7~4h局部缺血4~6hCBF最低.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加强医疗病房(ICU)21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其中106例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将重型颅脑损伤组各血脂水平分别与中型颅脑损伤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结果重型和中型颅脑损伤组血清TC、TG、LDL-C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46例,存活52例,死亡组血清TC低于存活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血脂明显降低,提示在颅脑损伤急性期低TC、低TG和低LDL-C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中/重度颅脑损伤组15例(GCS≤12分)和轻度颅脑损伤组21例(GCS>12分), 同时选择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前19例患者CSF和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患者CSF和血清的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和CSF中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P<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和CSF中的IL-6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中/重度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CSF中的IL-6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L-6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CSF和血清IL-6水平的差异表达对脑损伤机制探讨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临床特征,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疗后半年随访Frankle评分达到E级(感觉,运动恢复正常)7例,D级(可运动)8例,C级(运动不能)5例,B级(感觉受损)1例,A级(感觉,运动不能)1例,因重型颅脑损伤死亡7例,因颈椎颈髓损伤死亡3例.结论 及早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是提高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bil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将79例带着残疾出院回家康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40例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家庭随访给予康复指导干预。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出院后1年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评定两组的ADL。结果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半年、1年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随访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及规范的康复知识与技能指导,是帮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增强其ADL、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耀隆  何朝晖  刘浏 《重庆医学》2013,42(18):2098-210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不同时间段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关系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分别于伤后1、2、3、4、5d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值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HOMA-IR之间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根据IL-6的动态变化,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IL-6含量之间关系。结果不同程度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清胰岛素和HOMA-IR越高,急性颅脑损伤的程度越重,同时血清IL-6含量在伤后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增高较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更为明显(P<0.05)。结论空腹血糖值、HOMA-IR及血清IL-6含量与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了35例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38例无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组Glu和G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无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组(P<0.05);无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组Glu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组治疗后血清Glu水平为(4.8±1.4)mmol/L,明显低于入院时Glu水平(9.1±3.2)m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6个月,无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组恢复良好率为(42.11%),明显高于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组(2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Glu水平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也可作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入住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通过检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通过PICCO技术分析指导液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P<0.01),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通过对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指标的检测,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血容量状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多属急剧、加重.在临床实践中变化多而快.如何做好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的措施. 我院自2002年以来共抢救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颅脑损伤病人(315例)其中包括颅内血肿,脑干损伤.严重的脑挫裂伤等重型颅脑损伤(28例),颅脑损伤合并颅骨骨折及脑脊液,耳鼻漏型颅脑损伤(39例),轻度脑挫伤及脑震荡(248例),共治愈(304),死亡(1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症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6年对37例重型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其中发生ARDS 14例)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结果。[结果]37例患者均早期行呼吸机辅助通气,26例呼吸功能恢复正常,1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70.3%。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O2、PCO2、GCS评分、LIS评分及ALI等指数均有显著改变(P<0.05),ICP通气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能暂时降低颅内压,增加全身氧供,缓解重症颅脑损伤的继发性脑损害,为及时手术治疗争取了时间,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