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经临床和X线证实的61例66膝膝关节僵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有效康复锻炼,观察术前及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等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1例患者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95.0±11.3)°vs(40.4±4.9)°,t=2.782,P〈0.01],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89.2±5.8)分vs(43.7±6.5)分,t=2.805,P〈0.01]。经术后有效康复锻炼,本组疗效优良率为96.72%,共5例(8.19%)发生并发症。结论:结合术后合理康复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僵硬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2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均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给予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及H0lden步行能力分级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及H01den步行能力分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机器人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帕余森病廉者下肘话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永乐  王颖  武广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05-106,1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静注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康复意义。方法选择本院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罗哌卡因25 mL镇痛,每天3次,持续3 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股神经阻滞的基础上,手术结束前30 min及术后12、24、48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态、动态VAS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统计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提高,但研究组术后1、2、3 d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5.418、9.379,P〈0.05或P〈0.01)。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态t=8.714、6.572、10.165、6.429、4.981,P〈0.05或P〈0.01;动态t=8.032、9.743、8.169、7.925,P〈0.05)。两组安全性均较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静注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显著,间接促进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训练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36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增强肌力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用HSS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rating scale)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综合康复治疗后HSS评分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显著。结论 对膝关节损伤后的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下肢综合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指导。调阅以往同种诊断及术式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3月、6月复查,实验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家庭健康教育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2~5d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及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于治疗后2周用HSS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效果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值比较,观察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健康教育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36-139
目的 研究中药塌渍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腓骨截骨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腓骨截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Ⅰ组行单纯腓骨截骨,治疗Ⅱ组行腓骨截骨加早期中药塌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等情况(VAS及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1个月、6个月HSS评分和VA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Ⅱ组治疗1个月、6个月后HSS评分高于治疗Ⅰ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Ⅱ组治疗1个月、6个月VAS评分低于治疗I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Ⅱ组总有效率优于治疗Ⅰ组(P<0.01)。结论 早期中药塌渍可较好地促进膝关节骨关节炎腓骨截骨术后功能康复,中药塌渍药物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居家可行,无服药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影响因素,为康复预测及患者预后恢复提供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菏泽市中医医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327例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s回归分析、S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危险评分(RAPT)、特殊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骨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等进行差异度比较.探究个人因素与临床治疗因素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5例推迟手术治疗,21例拒绝随访或退出研究,最终共301例达到研究终点.经S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BMI与患者住院时间(r=0.457、0.366、0.281、0.356)、并发症(r=0.156、0.245、0.462、0.154)呈正相关性(P<0.05).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BMI与HSS评分呈负相关(r=-0.147、-0.362、-0.475、-0.276、-0.176,P<0.05),与WOMAC评分呈正相关(r=0.138、0.562、0.278、0.245、0.374,P<0.05);RAPT评分与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WOMAC评分呈负相关(r=-0.267、-0.218、-0.527,P<0.05),与HSS评分呈正相关(r=0.472,P<0.05);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286;0.156,P<0.05),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呈正相关(r=0.145,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史、RAPT评分高危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年龄≥65岁、糖尿病史、RAPT评分高危是影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于术前及术中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其影响,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叶立亮   《中国医学工程》2014,(9):F0003-F0003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1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比较本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提升(P〈O.05);ROM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优19例,良10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8%。结论对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有助于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蕾 《海南医学》2010,21(20):148-149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5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6),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术后除常规护理方法外同时还按计划进行规范的早期康复训练。按HSS膝关节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后两周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和关节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按HSS膝关节评分,试验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程度、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和膝关节稳定性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良好的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陈禄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2):117-120,136
目的:探讨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PKJD)的综合治疗及疗效。方法:了解本院骨科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83例(90膝)。治疗包括系统正规的康复手段以及手术介入。康复手段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神经生理治疗技术、身体适应性训练等;手术介入包括传统的伸膝装置黏连松解、内固定物取出同时黏连松解、小切口有限股四头肌成形+关节镜松解、Ilizarov技术、工人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创伤后晚期膝关节功障碍)。结果:90例住院均未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入院后68例行康复治疗,22例手术治疗。平均膝关节活动度(ROM)入院时0°-9.5°-56.3°,股四头肌肌力Ⅲ~Ⅳ级;出院时0°-4.7°-89.8°,股四头肌力Ⅴ级,治疗前后膝关节ROM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0例出院时仍残留5°-10°膝关节伸直迟滞,5例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效果欠满意,3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精神抑郁症。73例平均20.5月随访时膝关节均能伸直到0°,其中屈曲≥120°者10例。结论:①原始创伤处理不当和治疗后未行早期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造成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不可忽视的原因;②康复治疗和适当的手术介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③工人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创伤后晚期严重功能障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②方法 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将79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术后即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心理康复、主动功能锻炼及被动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术后3周后按传统康复方法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测量.③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措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压冷疗系统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膝骨关节炎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在关节镜术后每8小时使用加压冷疗系统1次30 min,并用药物镇痛、做功能锻炼,对照组用药物、做功能锻炼。此后分别在16 h、24 h、32 h、40 h、48 h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术后48 h用HSS评分法评估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2 h、40 h、48 h 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44,P=0.043,P=0.026,P=0.028),治疗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使用加压冷疗系统能早期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无痛性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5例患者(90膝)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46膝)和观察组28例(44膝)。对照组患者术后均不接受镇痛处理,并按照常规模式展开关节功能训练,持续2~3周;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接受镇痛护理。术后对2组患者无痛性恢复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评分标准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结果对照组5例行走正常,观察组16例行走正常;对照组3例关节稳定性正常,观察组51例关节稳定性正常;对照组4例肌力优,观察组28例肌力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疼痛程度更低、关节稳定性、活动度、患肢肌力以及行走功能均明显更优(P〈0.05)。结论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早期无痛康复可有效缓解疼痛,并有利于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顺利恢复,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12膝).观察术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畸形矫正程度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载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0±4.0)分,术后HSS评分平均为(87.6±12.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SS疼痛评分为(14.8±3.6)分,术后为(2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61.0±14.7)°,术后平均为(107.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胫股角(FTA)为(182.1±10.7)°,术后平均FTA为(176.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自体骨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达到缺损部位的理想修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又重建了胫骨假体的均衡力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刀闭合软组织松解术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加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120膝)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60膝)采用针刀闭合软组织松解术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液加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38例(60膝)采用针刀闭合软组织松解术加口服尼美舒利治疗。治疗后4周,运用VAS、HSS评分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功能评分和总体疗效。结果实验组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针刀闭合软组织松解术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加中药熏洗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午2月~2008年8月,对28例(28膝)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表面关节置换术,均使用台联后稳定型表面膝关节。2例合并外翻畸形,26例合并内翻畸形,21例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286%,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除、关节活动功能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晚期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痛点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3组:A组予膝关节周围压痛点注射配制药液治疗;B组予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C组予局部痛点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3组均为每周1次,连续4次。结果4周后,c组H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A、B、C组膝关节AROM度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但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韩晶  徐海 《新疆医学》2013,43(3):25-27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单侧、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4倒,女性28例,平均年龄64.80±6.78岁,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等综合康复训练。随访6周,接HSS(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 Scale)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在疼痛、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较术前有明显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骨关节炎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宁夏第五人民医院骨科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常规抗炎治疗组(保守治疗组,30例),一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治疗组,30例),对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AKS膝、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显著大于保守治疗组(P<0.05),HSS评分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的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76.7%(23/30)(P<0.05),S-FMMFA评分、BBS评分、RMI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躯体、认知、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较常规抗炎治疗更能有效提升骨关节炎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