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群体组成的生态系统,各微生物群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该系统的动态平衡。分析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与失调情况,综述肠道微生态与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肾阳虚证、胃肠积热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证候研究方向应包括开展肝脾相关证候与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方测证"探究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作用、建立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证候的动态联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尿液和胃肠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由肠道菌群和其寄居的环境组成,具有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吸收、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作用,与机体生理及病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人体微生物群落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等组成,他们之间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肠道微生物生物量占人体微生物总生物量的78%,约有400~500种肠道细菌。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具有稳定性,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细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生态平衡。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杆菌受到抑制,会发生各种肠道疾病和肠外疾病。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人类抵抗肠道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关系密切。关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药也成为打开肠道微生态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着手,系统论述了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代谢障碍所致慢性全身性骨病。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且非常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现代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系统可有效地调控骨代谢。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故而人体骨的疾病发生与中医“肾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在本文中,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成果“肠道微生态”,论述中医肾经肠道微生态系统调节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症,最终论述中医学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性,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脏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等特点,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主要的、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调节、信号传导等重要生命活动,进而维持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肠道微生态之间及其与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本质上是阴阳平衡。一旦阴阳平衡关系被打破,则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功能异常、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减少等,他们在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医阴阳理论视域下,糖尿病肾脏病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犹如中医阴阳制约太过,或制约不及,或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阴消,或阳消。针对不同的病机变化,采取“阴病治阳”或“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等方法,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以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该文拟基于中医阴阳理论,以肠道微生态为靶标,以中医药调控肠道微生态干预糖尿病肾脏病为切入点,阐释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脏病的科学内涵,以期为揭示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中医药的效应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关联。认为肠道微生态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系统观、恒动观、平衡观和中土思想,传统中医思想的科学内涵可通过现代肠道微生态理论得以部分解析和揭示。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微生物与宿主动、植物普遍共存,形成共生形式的微生态系统,共同参与机体复杂代谢。随着微生态理论在中药学中的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方面,中药在防治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进行纠偏与调整;另一方面,微生态系统实时调控中药品质,影响中药疗效。由此,逐渐形成了中药微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该文对中药微生态的产生背景,理论构成,研究方向,关键问题及其与人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以期推动中药微生态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中药药效的微生态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微生态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微生物与宿主动、植物普遍共存,形成共生形式的微生态系统,共同参与机体复杂代谢。随着微生态理论在中药学中的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方面,中药在防治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进行纠偏与调整;另一方面,微生态系统实时调控中药品质,影响中药疗效。由此,逐渐形成了中药微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该文对中药微生态的产生背景,理论构成,研究方向,关键问题及其与人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以期推动中药微生态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中药药效的微生态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知肝传脾""治肝实脾"乃中医临床治疗肝病的经典思路,肝脾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脾气健旺,使肝有所藏"。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受到脾脏功能的调控同时,通过肠—肝轴影响肝脏。临床治疗上也把调理脾功能作为一种主要的治法,疗效显著。故文章基于对中医肝脾理论的认识,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进行探讨,初步认为脾脏的"主运化"和"主卫"功能体现在肠道微生态,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和免疫功能是中医"治肝实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微生态学是近年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便秘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功能性便秘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其机制可能与黏蛋白分泌异常、肠道动力紊乱等相关。本文基于肠道微生态,从脾、肺、肝对"清浊相干"理论在功能性便秘防治中的理论内涵进行探讨,认为肠道微生态是阐释中医防治功能性便秘机理的重要途径,"调理脾肺肝,升清降浊毒"应是中医防治功能性便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治法之一;肠道微生态是近年来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其所具有的营养、免疫等功能与中医"脾"的部分功能相对应。在理念上,中医健"脾"与肠道微生态平衡均讲究扶正祛邪、未病先防、治病求本、三因制宜;在临床上,中医健脾治疗肥胖、便秘、腹泻等疾病及针灸、捏脊、健脾复方的治疗机制均和微生态有关。本文结合中医"脾"及健"脾"的相关文献,探析中医健"脾"的治疗理念、临床应用,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并结合最新文献进行了阐述,旨在和同行交流,促进中医"脾"的微生态方向研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作为当前常见慢性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并影响着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目前许多研究提示肠道菌群紊乱与T2DM的发病密切相关,通过中药微生态制剂改变肠道的微环境以及肠促胰岛激素成为糖尿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新突破口,祖国医学对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将对近年来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失调和肠促胰岛素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慢性病,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并影响着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目前许多研究提示,肠道菌群紊乱与T2DM的发病密切相关。通过中药微生态制剂改变肠道的微环境,成为糖尿病临床治疗新的突破口。随着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失调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研究的开展,近年来大量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态作为近些年来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研究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其在宿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宿主共代谢的作用机制已得到证实。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致力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本文总结了2014—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领域肠道微生态研究的申请、资助情况;分析了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肠道微生态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在该学科的前沿科学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金华  狄留庆  单进军  毕肖林  赵晓莉 《中草药》2008,39(12):1902-1904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之间的研究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对其研究已得到创新性进展。综述甘草、芦荟、番泻叶以及芍药等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影响下的代谢过程和机制,并阐述了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调理等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拮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和中医脾失健运互为因果。本文从脾虚证与肠道菌群失调的联系、中医健脾方剂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2个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从脾论治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稳态,以期为进一步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中医健脾方剂作用机制提供借鉴。关于中药方剂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充分体现疾病或是证候的临床特点,在建立成熟的证候模型或病证结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等微生态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中药制剂对肠道微生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明确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某一疾病优势肠道细菌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有效物质基础、揭示其作用本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41-2444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肠道菌群在内环境的作用机理,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达到微生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作者通过研究近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旨为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学的发展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对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临床组方用药有重要价值。气机升降有序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必要条件,是人体“内稳态”的具体表现形式。肠道微生态在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影响脾胃、肝、肺气机升降,导致脾胃湿热证的发生发展。因此,可通过调畅气机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以治疗脾胃湿热证。本文基于气机升降理论,阐述脾胃湿热证与肠道微生态关系,有助于揭示脾胃湿热证的微观机制,为中医辨治脾胃湿热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442-2445
现代微生态学主要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人类、动物、植物)之间的对立统一而形成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1]。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的临床医疗、药物与病症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作者就十五年来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在中医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来综述,通过分析阴阳学说、天人相应整体观、正邪学说理论以及脏象学说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分别探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药与病证两个方面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联系,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人体肠道存在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营养代谢、废物排出、生物拮抗、机体免疫及内环境平衡等生命活动。本文从中医学脾主运化理论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健脾中药对肠道菌群作用机制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从脾论治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稳态,为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健脾中药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而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为最终证实"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肠道微生态存在相关性"的理论假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