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定护理干预对手术患儿家长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手术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家长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比较2组家长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并比较观察组内母亲组与父亲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家长特定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对女性家长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对手术患儿家长进行规范的特定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家长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尤其对于母亲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心理产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ACS合并焦虑心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焦虑心理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SAS评分和焦虑心理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焦虑心理缓解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焦虑心理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ACS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轻和消除焦虑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共情护理。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及其问题列表(PL)、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痛苦水平、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最终观察组有效样本59例,对照组有效样本58例。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痛苦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实施共情护理有助于减轻心理痛苦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减轻肾病综合征患儿和家长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肾病综合征(nephriticsyndrome,NS)患儿和家长焦虑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各108例患儿及家长均分为观察组患儿、家长各54例;对照组患儿、家长各54例。两组患儿及家长均在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及家长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NS患儿和家长的焦虑程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个性化心理护理、常规手术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方案对围手术期儿童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7~15岁围手术期儿童2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儿童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情绪的稳定性(N)评分,将患儿分为情绪不稳定组(C组)和情绪稳定组(S组)两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个性测试和心理护理,直接给予常规手术护理。用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 YRAS)对两组患儿手术前访视(T1)、入手术室(T2)、手术后6 h(T3)三个时点的焦虑水平分别进行评分,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手术前、后焦虑水平进行评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围手术期儿童及其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入手术室(T2)、手术后(T3)时点观察组患儿m YPAS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手术后STA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1);手术前两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STAI评分低于对照组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STAI评分低于对照组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患儿进行心理测量并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儿及其家长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手术舒适性和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PPIP)对围术期患儿合作程度、患儿家长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11月100患儿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2月~2012年5月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干预。观察组除常规心理干预外,由家长陪同患儿度过PPIP。采用诱导期合作评分量表(ICC)观察诱导时患儿合作程度,以Zung氏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测量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C评分明显降低、患儿家长围术期SAS评分明显降低,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家长陪同患儿度过PPIP,可以明显降低患儿家长围术期的焦虑水平,提高患儿合作程度及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心理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心理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将本科住院的163例突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适时实施护理干预,使患者情绪镇静,心理放松,减轻其焦虑心理。对照组给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心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轻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心理,改善内耳血液供应,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8.
罗文科 《当代护士》2014,(6):99-10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进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预防术前焦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并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忧郁等心理指数明显减轻,使造影术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在漏斗胸患儿Nuss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uss术的80例漏斗胸患儿及其家长80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0例及其家长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水平、照护能力、心理状态及患儿胸廓矫形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认知、照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胸廓矫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同步健康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家长疾病认知水平、照护能力及心理状态,提高Nuss术患儿胸廓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早期急诊流产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早期急诊流产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一般门诊计划生育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焦虑症状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早期流产急诊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急诊手术的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共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脏瓣膜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焦虑情绪对患者影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护理、家庭关怀与社会支持5个部分组成的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2022年1月—4月在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86名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由心理专科医生在门诊进行药物治疗与心理知识教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基于MPNFS模式的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焦虑、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得分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家庭亲密度和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PNFS模式的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并提升家庭亲密度与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长心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康复及其家长焦虑状况的效果。方法选择60名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之间来本院进行过治疗,将所有患儿分成2组,每组30人。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家长心理护理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2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同时评价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儿家长干预后的SAS评分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SAS评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有15人症状完全缓解,有9人部分缓解;观察组患儿中有21人症状完全缓解,有8人部分缓解,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运用家长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轻家长的抑郁程度,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家长心理状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经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家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收治时间分为2组,2017年1月~5月收治的4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5月~10月收治的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家长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医疗服务满意程度评分(CSQ-8)。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的SAS、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CSQ-8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家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明显,且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焦虑评分。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2.0%,略高于对照组的87.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孤独症行为评分(ABC)、Gesell发育评分及家长心理状况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长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孤独症症状,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利于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在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重庆某医院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得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弹性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情绪,调节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负性心理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家属负性心理反应对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9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运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2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和对患者社会支持的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负性心理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减少家属的抑郁、焦虑及恐惧心理,而且可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焦虑率、SAS评分变化及手术前后性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率和SAS评分均较自身干预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干预后焦虑率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2组术后3个月性功能各项指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3个月性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术后性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评分;随访2年,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症患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2年后,观察组抑郁症患病率为28.00%,对照组患病率为5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期对中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焦虑水平及抑郁症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