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钱皎  王卓  李静 《骨科》2015,34(6):756-758
目的 为临床药师参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HIT患者,并提供个体化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排除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的药物因素并最终判定HIT,提供合理的替代抗凝治疗方案,提出临床药师对于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结论 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专长,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伍三兰  叶晓芬  蔡映云  韩勇  师少军 《骨科》2015,34(6):824-826
目的 小结临床药师在重症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中药学监护作用。 方法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1例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及疗效评估,监护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用药教育,对重症肺炎患者提供有效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药物治疗中潜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临床药学监护的体会.方法:针对具体病例,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以及完善配伍禁忌等方面阐述了药师进行药学监护的重要性.结果:药师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发现不良反应,解决配伍禁忌,合理选择药物,完善用药方案.结论:药师参与临床医学监护可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自身价值,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践,实施周全的药学监护,切切实实地参与临床治疗团队中去,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降低风险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本院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诊疗过程,从患儿感染的原因、用药治疗和药学监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参与临床治疗的方法和作用。临床药师对治疗用药过程中给出合理化用药方案,药学监护周全,均被医师采纳,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如何开展药学服务,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冠心病合并房颤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包括监测抗凝强度、血压、心室率等指标,根据监护结果提出药物剂量调整及药物选择使用建议,并按照人体生物节律和药物作用时辰制定最佳给药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通过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了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结论该冠心病合并房颤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效合理。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疾病治疗水平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付琦芳  孙青  何希瑞 《骨科》2015,34(6):831-833
目的 小结临床药师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学监护作用。 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并结合患者疾病特点、用药史、药物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建议医师选择药物,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后伤口愈合期,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通过药学查房,临床药师可以提出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并及时发现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支持,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在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例肝功能不全、肛周脓肿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对该患者通过临床症状观察、与患者沟通及资料查询等手段探求患者发热原因及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对该患者进行全程监测,认定患者的发热原因为硫普罗宁引起的药物热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优化了治疗方案。结论临床药师与医师密切合作,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发挥专业特长,协同医师优化给药方案,同时也避免了抗菌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徐珊珊  胡云珍 《骨科》2015,34(4):556-55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个体化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脑出血患者药物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药学建议。结果医师接受临床药师的药学建议,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得到及时纠正,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房颤患者围手术期个体化抗凝治疗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普外科1例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房颤患者预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围手术期的桥接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监测和对影响因素的关注。结论临床药师与医师密切合作,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并积极开展药学监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青  马传学 《骨科》2015,34(5):687-688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放疗)后持续高热患者救治的临床药学监护。方法分析患者发热原因,指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疗建议,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采用药师的治疗方案1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原放疗方案得以继续进行。结论临床药师参加疑难病症会诊时,结合药学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给药方案,能取得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通过该病例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个体化方案。方法 在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由初始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最后患者以管饲肠内营养为主,辅以半流饮食,并作疾病的进一步治疗。结果 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医师对患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顺利进入肠内营养支持阶段并辅以半流饮食,为疾病术后恢复奠定了基础。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过程的监护和分析,协助医师优化营养治疗方案,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救治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方法:报告22例肺部感染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症肺部感染13例,肺部感染早期或症状较轻的9例.前者立即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后者减少或调整免疫移植剂用药方案等.13例检出病原菌,其中混合感染10例.结果:18例治愈,移植肾功能正常;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及时停用或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和组合方案,保护移植.肾的功能和及早确定病原菌等,均有利于提高其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特点及有效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49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中,细菌感染者22例,真菌感染者18例,病毒感染者7例,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各1例.其中31例发生于术后半年以内,28例为混合感染.住院治疗后46例康复出院,3例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在明确感染病原体之前可采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待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时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99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将99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供者类型、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是否合并败血症及休克、ARDS分型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2例重症肺部感染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17例发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后。58例患者治愈,41例死亡。9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体167例次,感染病原体以细菌为主(126/167)。多因素分析可知供者类型、合并败血症、合并休克、免疫抑制方案、经济状况、ARDS分型是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41、0.225、0.074、0.143、0.093、0.124,P均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与供者类型、是否合并败血症及休克、经济状况、免疫抑制方案及ARDS分型有关,针对以上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指导临床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17例(58.6%)救治成功,12例(41.4%)因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是肾移植受者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果断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早期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尽可能早期明确病原学诊断,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40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风险模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类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血红蛋白、血糖、血清肌酐(Scr)、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发生排斥反应、输血、输注白蛋白、输注免疫球蛋白、使用呼吸机、给氧方式、免疫抑制方案、免疫抑制剂剂量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住院时间共20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无吗替麦考酚酯(MM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包含MMF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和早期联合抗感染治疗可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病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96%,术后3个月以巨细胞病毒为主,3个月以上以细菌为主。治愈率为79.59%,死亡率为20.41%,混合感染的治愈率较其他感染低(P〈0.05),死亡率较其他感染高(P〈0.05)。结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抗感染及调整免疫方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黄传峰  夏荣芬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73-173,18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中开展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方法通过在12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路径实施过程药物种类、剂量的选择,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监测,查找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前、中、后药学相关问题。结果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临床药师做为重要因素参与不足,医护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患者存在擅自用药及停药现象。结论临床药师要在临床路径下更好的服务患者,需要在提高自身业务修养,准确定位身份,合理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在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第281医院肾移植中心收治的7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肺部感染发生于肾移植术后2~6个月52例,7~18个月15例,18个月以后11例。其中单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4例,单纯细菌性感染17例,混合性感染28例,病原体不明感染9例。根据患者情况,予调整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应用激素及针对病原学进行抗感染治疗,其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表现,激素逐渐减量。同时予钙剂预防骨质疏松,予抗凝及调脂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予抑酸剂预防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结果 78例患者中,治愈73例,死亡3例,并发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转院1例。3例死亡病例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2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1例患者免疫抑制方案改为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MMF+FK506+甲泼尼龙治疗,另1例通过血液透析过渡,免疫抑制方案改为MMF+FK506+甲泼尼龙治疗,均得以成功逆转。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脑血栓2例,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治疗,应在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配合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重度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9年1月期间24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致ARDS患耆的临床资料:肺部感染致ARDS多在肾移植术后1~12个月发生。尤以术后2~6个月多见.且大剂量激素冲击多为诱因。24例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并按照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方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中。9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死亡率为37.5%;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障碍者死亡8例,最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1例最长呼吸机辅助呼吸达33灭.最终痊愈出院。本组患者肺部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多以巨细胞病毒、真菌、耐药菌群和条件致病菌感染为主。结论:移植肾功能的保护或替代是治愈的决定因素;合理、及时调整抗生素是治愈的关键;肠内营养支持是治愈的基础;早期有利的呼吸功能支持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