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患者高压氧介入时间对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的影响,为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最佳介入时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30例,根据受伤时间分为对照组25例,综合康复1组(TBI〈15d)与综合康复2组(15d≤TBI≤30d)各40例,综合康复3组(TBI〉30d)25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措施,综合康复各组在前述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共40次,以治疗前和治疗第30天、60天的FI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资料完整、实际纳入组TBI患者共123例,各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各组内TBI患者在治疗第30天、60天的FI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BI患者第1天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综合康复1、2组在第30天、6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TBI患者2个月内FIM评分改善呈匀速好转趋势,30d内的高压氧综合康复1、2组对认知与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优于综合康复3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介入综合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TBI)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1组(TBI病程<15d时康复介入)和康复2组(TBI病程≥15d时康复介入)各40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以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进行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结果:两组TBI患者康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FMA、FIM评分与康复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第1个月变化速率最快;而康复1组较康复2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TBI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而TBI<15d时介入康复疗效优于≥15d时介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性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功能损伤特点及其与康复治疗后功能独立性的相关程度。方法 将79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治疗前,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Sheikh法躯干控制测定(Sheikh法)评定患者躯干控制能力,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1个月后,采用功能独立量表(FIM)对患者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躯干控制能力(Sheikh法)、平衡能力(FMB)以及治疗后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均较脑梗死组低(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除脑出血组FMA评分和FIM评分中度相关(P〈0.005)。脑梗死组MMSE评分和FIM评分低度相关外(P〈0.05),2组其余初评指标均与FIM评分高度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脑出血组中,MMSE评分、FMB评分、ESS评分为FIM评分有意义的自变量;脑梗死组中,MBI评分、MMSE评分、ESS评分、FMA评分为FIM评分有意义的自变量。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较脑梗死患者差,经康复治疗后,其功能独立性较脑梗死组差。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的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与其治疗后功能独立性依次相关;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则与其治疗后功能独立性依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不同病变性质和半球损伤对患者早期认知、平衡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早期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将住院的7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左侧出血)14例;B组(左侧梗死)21例,C组(右侧出血)15例和D组(右侧梗死)25例,均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作认知功能评定(MMSE)、平衡能力评定(Fugl-Meyer,FMA)及功能独立评定(FIM)。结果:4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1个月后MMSE、FMA平衡及FIM评分均低于正常值。其中A组FMA平衡治疗前、FIM治疗前后评分均低于B组(P〈0.01或0.05)。康复治疗后除D组MMSE评分无提高外,其它组评分均有提高(P〈0.01,0.05)。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脑出血患者功能独立性提高与平衡功能提高相关,右脑出血功能独立性提高与认知功能提高相关;而脑梗死患者无论左右侧病变,功能独立性提高与认知、平衡功能提高均有关。4组治疗后FIM评分分别与各自FMA平衡或MMSE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平衡和功能独立性均有下降,其中左脑出血较左脑梗死患者表现更明显;早期康复均能提高患者的上述功能。脑出血患者早期平衡和功能独立性的能力能预测其康复后早期功能独立性的能力;左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性、右梗死早期功能独立性恢复的程度能预测康复后早期功能独立性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早期高压氧介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联合组32例,予常规药物、高压氧和康复治疗;高压氧组30例,予常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康复组30例,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28例,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4组均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6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CNS、FMA、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周后4组患者CNS、FMA、MBI评分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高压氧组及康复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最好,均优于高压氧组和康复组(P<0.05),康复组的FMA、MBI评分优于高压氧组(P<0.05),两组的CN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接受中西医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各进行一次评估,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FIM评分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观察组在MBI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方面评分提高的更明显(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介入,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中、重型TB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针灸、物理因子等治疗,观察组加用综合康复锻炼、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给予简明精神量表(MMSE)、改良巴氏指数(MBI)、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平衡Berg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MMSE、MBI、FMA、BBS等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BI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虚拟现实(VR)训练对脑外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临床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VR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明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量表(FMA)以及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24.37±3.80)分、(70.12±12.40)分和(64.15±10.33)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R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综合功能的疗效。方法:对入住本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确定65例右大脑半球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治疗为观察组,23例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作业治疗为实验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①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FIM、FMA、MMSE评分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②3组治疗前后FIM、FMA、MMSE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FIM、FMA、MMSE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时头穴留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留针进高压氧组30例、高压氧组28例、针刺组25例、针刺后进高压氧组26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留针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进高压氧舱,舱内为避免出血不再行针,于出舱后起针;高压氧组仅采用高压氧治疗;针刺组仅采用针刺治疗;针刺后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治疗,起针后即刻进入高压氧舱接受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在双盲状态下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分别评估4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 结果 治疗4周、8周、12周后,4组患者的FMA、MBI、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留针进高压氧组的FMA、MBI、BBS评分分别为(88.50±0.71)分、(82.62±0.83)分和(53.90±0.68)与组内治疗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8周、12周后,留针进高压氧组的FMA、MBI、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其余3组同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穴留针进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USN)及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tDCS组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增加tDCS治疗,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直线二等分试验(LBT)、Albert线段划消试验(AT)、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和MMSE量表评定患者功能。结果:治疗后, 2组LBT和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tDCS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2组的FMA、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 (均P<0.001),且tDCS组的FMA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 (均P<0.01);tDCS组和常规组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DCS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单侧空间忽视症状,同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组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成人简易智力测验(MMSE)测评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FD评分明显下降,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联合组治疗后NFD评分明显下降,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住入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进行评测,确定18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为观察组,将27例无忽略的右侧大脑半球病变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列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观察组的MMSE评分在治疗后虽有提高(P<0.05),但其FMA、FIM评分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FMA、FIM、MM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86例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均常规治疗结合康复功能训练,高压氧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恢复期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康复路径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医疗成本效益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多中心单盲平行随机对照方法,搜集早期康复治疗结束后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86例,其中15例患者在试验未开始前撤回知情同意书,14例患者出院失访,10例中途退出。最终有247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临床康复路径组(129例)和常规康复组(118例)。临床路径组接受标准化的康复流程干预及药物治疗,常规康复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周时和康复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值及改善程度;比较2组患者住院6周的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临床路径组治疗6周后与治疗3周时的FMA和MBI评分增值以及FMA和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2组患者康复治疗3周时和治疗6周后的FMA评分增值和FMA评分改善程度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其MBI评分增值和MBI评分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常规康复组FMA和MBI评分每增加1分与临床路径组相比,均需多花费2166元和1940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康复路径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ADL)能力,提高医疗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康复组由同一康复医师进行评估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社区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2组均于入组后第1天(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康复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神经内科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康复组加用Bobah技术、运动再学习法;采用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组间的MMSE和MB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评分的变化均数比较显示康复组的ADL和认知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治疗对患者的ADL和认知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BI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3组患者MoCA、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MoCA评分[分别为(28.3±4.2)分、(27.8±4.5)分]、MBI评分[分别为(58.2±5.2)分、(57.8±5.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3.3±4.6)分、(51.6±5.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Hz及5 Hz rTMS干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钟裕  吴行才  谢志彬 《中国康复》2014,29(3):203-204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在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3组,高压氧组80例,接受高压氧、康复及药物治疗;康复组81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78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康复效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3组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巴氏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高压氧组及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压氧组又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3组康复效率比较,高压氧组和康复组的康复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压氧联合组的康复效率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对应的常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MVF疗法治疗,对照组则仅进行假MVF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理能力部分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4.36±1.08)期和(3.57±1.34)期]、FMA上肢部分评分[(37.93±19.96)分]、MBI评分[(82.71±14.44)分]、FIM自理能力评分[(26.79±5.74)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除手部Brunnstrom分期外,其余各项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VF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