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板层素(LN)水平在肝硬变和慢性肾功不全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了35例肝硬变患者,37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A,Ⅳ-C,LN水平.结果肝硬变和慢性肾功不全组血清HA,Ⅳ-C,L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A,Ⅳ-C水平在肝硬变组和慢性肾功不全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功不全组血清LN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变组(P<0.01).结论血清HA,Ⅳ-C,LN水平不仅与肝硬变之肝纤维化程度相关,而且与慢性肾功不全之肾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肾小球基膜(GBM)是肾小球滤过蛋白的主要屏障,它不但可作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处,它的某些成份还可作为抗原引起相应的抗体,产生抗 GBM 抗体疾病。现认为 Goodpasture 综合征(肺肾综合征)与抗 GBM 抗体疾病不完全相同。Goodpasture 综合征可存在抗 GBM 抗体,也可不存在。有些存在抗GBM 抗体的肾炎又可不表现为 Goodpasture 综合征。GBM 是由蛋白质和葡萄糖氨基聚糖组成的结构。胶原是主要蛋白质成份,并主要是以前胶原形式存在的Ⅳ型胶原。Ⅳ型胶原上的羟赖氨酸-半乳糖-葡萄糖复合物可作为抗原。实验证明它可以与抗 GBM抗体疾病患者血清中或肾组织中的抗体起反应。用抗Ⅳ型胶原的抗体注射于兔子可引起肺出血和肾小球炎症。在19例 Goodpasture 综合征患者的血液中测得抗Ⅳ型前胶原抗体者有15例。在 GBM 中除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尸检正常肾肾小球系膜区Ⅳ型胶原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进行性积聚是肾小球硬化的重要特征,Ⅳ型胶原是系膜基质的重要成分。本研究评估老年人尸检正常肾肾小球系膜区基质中Ⅳ型胶原的分布。方法应用标记的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81例老年人尸检肾的肾小球系膜基质中Ⅳ型胶原分布情况,并且采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Ⅳ型胶原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肾小球系膜Ⅳ型胶原的数量及染色强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老年人肾小球已具有肾小球硬化的早期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各类肾小球疾病患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了96例各类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CRM)抗体。ELISA显示19例患者抗GBM抗体用性,占19.7%,其中5例肾组织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沿肾小球基底膜呈颗粒性沉积者中有3例抗GBM抗体阳性,提示部分GBM颗粒性沉积者可能与抗GBM抗体的参与有关。进一步应用免疫印迹法显示7例患者分别存在抗层连蛋白(Laminin)、抗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SPG)、扰Ⅳ受胶原7S抗体。本组病例中无一例临床诊断Goodpasture综合征,也无一例存在抗Ⅳ型胶原NC_1抗体,因而也反证了抗Ⅳ型胶原NC_1抗体对Goodpesture综合征的特异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肾小球系膜扩张,小结形成,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随输入和输出小动脉透明变性以及间质的纤维化。Ⅳ型胶原是肾基底膜和肾小球膜基质的主要成份。本研究测定了糖尿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水平与尿白蛋白程度,阐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测定血清Ⅳ型胶原的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根据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定门诊及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人109例,男37,女72。根据尿中白蛋白排泄量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正常蛋白尿组61例(尿中白蛋白排泄量<20μg/min),B组: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疾病者尿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方法对105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中纤溶酶原激活性抑制、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白进行测定。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各型肾小球疾病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均明显增高(P<0.05),慢性衰期及终末期肾病尿Ⅳ型胶原明显降低(P<0.05),尿层粘蛋白亦明显降低(P<0.05),PAI与SCr显著正相关(P<0.05);与Ⅳ型胶原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疾病尿中PAI均增高,且随肾功能损害加重增高更明显,在尿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用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中完整的Ⅳ型胶原分子进行检测.观察其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为89.663+8.445ng/ml,Ⅱ型糖尿病患者为472.986±227.143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血清Ⅳ型胶原水平逐步增加,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同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无相关性(r=0.0130和r=0.0232,P>0.05).结论血清Ⅳ型胶原浓度反映了Ⅱ型糖尿病患者Ⅳ型胶原合成的增加,对于鉴别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肾组织Ⅳ型胶原亚链免疫组化染色未见异常的Alport综合征 (AS)患者进行Ⅳ型胶原亚链构成比的定量分析,探讨不典型AS的发病机制,提高AS的诊断水平。 方法:选取临床、病理及电镜符合AS、但肾组织Ⅳ型胶原亚链染色未见异常的患者 14例,运用免疫荧光双套色法,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定量分析肾小球基膜(GBM)Ⅳ型胶原中α3链、α5链的含量。并选取 4例薄基膜肾病及 10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为轻度系膜增生性病变(MsPGN)患者的组织切片作为对照。 结果:入选的 14例患者在电镜下皆以GBM病变为主。通过定量分析GBMⅣ型胶原亚链构成比,我们发现,AS患者GBMα3链和α5链在Ⅳ型胶原总体分布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P<0. 05, P<0. 01vsMsPGN)。根据肾组织Ⅳ型胶原亚链构成比的不同,可以将这 14例患者分为三组:①2例患者α5链 /Ⅳ型胶原比值降低,α3链 /Ⅳ型胶原比值正常。这组患者男女各 1例,无明确家族史;②9例患者α3 /Ⅳ及α5 /Ⅳ比值同时降低。这组患者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家系分析显示遗传方式为X性连锁显性遗传。③3例患者α3 /Ⅳ及α5 /Ⅳ比值皆正常。这组患者男性 2例,女性 1例。家系分析显示遗传方式亦为X性连锁显性遗传。我们还发现,蛋白尿的发生与α5链 /Ⅳ型胶原比值的降低程度密切相关,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Ⅳ型胶原在慢性肝病上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层粘蛋白、透明质酸比较.方法:用放免法(RIA)测定114例各种肝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升高极显著(P<0.01),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含量亦显著升高(P<0.05).与慢性肝炎、肝硬化比较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Ⅳ型胶原含量升高明显(P<0.05);结沦:血清Ⅳ型胶原为判断肝纤推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清Ⅳ型胶原变化及葛根素对其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老年糖尿病肾病 (DN)发生隐匿 ,为对其及早发现和治疗 ,我们测定了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DN早期的相关性研究 ,同时观察葛根素对血清Ⅳ型胶原及尿白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治疗作用。  方法  老年糖尿病(DM )患者 46例 ,对照组 3 0例 ,测定血清Ⅳ型胶原及血液流变学 ;观察Ⅳ型胶原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年龄、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早期DN组给予葛根素 1个疗程治疗后 ,观察用药前后的尿白蛋白、Ⅳ型胶原 ,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  老年DM患者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早期DN组较正常白蛋白尿组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结论  Ⅳ型胶原水平是DN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使用葛根素治疗前后可看到Ⅳ型胶原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改善 ,尿白蛋白降低 ,因此葛根素对早期DN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免疫组化检测Alport患者基底膜Ⅳ型胶原α链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晓霞  陈楠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2):812-815
为了观察Ⅳ型胶原各链在Alport综合征(AS)患者基底膜上分布,初步探讨AS的发病机制,评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Ⅳ型胶原对AS的诊断价值,采用针对Ⅳ型胶原α1、3、4、5链NC1片段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Ⅳ型胶原在8例Alport患者的肾(6例)及皮肤(5例)基底膜上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4例X伴性显性(XD)遗传男性Alport患者肾小球基底膜上有α3、4、5(Ⅳ)链共同缺失,表皮基底膜上α5(Ⅳ)链间接免疫荧光亦为阴性,而3例常染色体显性及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Alport患者间接免疫荧光均为阳性,与正常结果相同。提示AS存在Ⅳ型胶原生化组成异常,XD-AS的发病与Ⅳ型胶原α5链的生成异常有关;皮肤及肾组织Ⅳ型胶原α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对XD-AS具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和肾组织TM免疫组化染色特点,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SLEDAI)、血管病变、肾功能、蛋白尿、肾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LN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sTM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小球和间质血管TM的表达。结果:Ⅱ型LN患者血浆sT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Ⅳ型LN患者血浆sTM水平显著高于Ⅱ型LN;而合并有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LN患者血浆sTM水平显著高于Ⅳ型LN,血浆sTM水平与狼疮的病变活动度和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与蛋白尿多少无关。肾组织TM免疫组化染色示Ⅳ型LN肾小球与血管TM染色强度强于Ⅱ型LN;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LN患者肾小球与血管TM的染色强度与Ⅳ型LN相似。结论:血浆sTM水平与SLEDAI、血管病变轻重、肾功能损害程度及肾组织病变类型有关。肾小球和肾间质血管的TM表达强度与LN病理类型有关,但不能反映血管病变的轻重。血浆sTM水平不仅反映SLE疾病活动性,而且与LN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血浆sTM水平可作为LN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IgA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小球内皮细胞是肾小球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维护肾小球血管壁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 ,增强内皮细胞通透性。本研究通过观察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VEGF及其受体 (flk 1 )和Ⅳ型胶原的表达 ,分析VEGF、flk 1表达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血压、血肌酐、肾小球Ⅳ型胶原表达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IgA肾病患者 2 4例 ,男 1 4例 ,女 1 0例 ,年龄1 6~ 49岁 ,平均 (2 8 6± 1 1 7)岁。所有患者均行肾活检术 ,肾组织病理检查符合IgA肾病诊断。根据病理改变的程度分…  相似文献   

14.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对44例病因、病理类型和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同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研究(包括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5例、结节性硬化性糖尿病肾病10例,膜性肾病19例)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损伤,并进行TGFβ1、α-SMA、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它们与肾小管间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肾小球的损伤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TGFβ1的表达位于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Ⅰ、Ⅲ型胶原和肌纤维母细胞(α—SM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增生的肾间质,其中,Ⅰ、Ⅲ型胶原还见于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它们的表达均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关。肾小管TGFβ1的表达还与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相关。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又与肾间质Ⅰ、Ⅲ型胶原表达相关。结论 损伤的肾小管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受缺血缺氧、尿蛋白和尿糖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途径,产生多种细胞因子(TGFβ1等)和表型转化(产生Ⅰ、Ⅲ型胶原等),在人类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至肾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栓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木糖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糖尿病5%木糖醇组(低剂量组),糖尿病10%木糖醇组(中剂量组),糖尿病20%木糖醇组(高剂量组).第8周末处死大鼠,用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每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取肾脏测定肾小球Ⅳ型胶原(Col-Ⅳ)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8周末糖尿病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均较NC组升高(P<0.05);低、中剂量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DC组(P<0.05);高剂量组血清尿酸水平较DC组下降(P<0.05).肾小球Col-Ⅳ表达比较:实验8周末糖尿病各组与NC组相比呈高表达(P<0.05);低、中剂量组与DC组相比呈岛表达(P<0.05),高剂量组则呈低表达(P<0.05).结论 低、中剂量木糖醇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肾小球Col-Ⅳ的积聚增加,可加重糖尿病肾病.高剂量木糖醇可使血尿酸水平降低,肾小球Col-Ⅳ的积聚减少,使糖尿病肾病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7.
用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中完整的Ⅳ型胶原分子进行检测。观察其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为89.663+8.445ng/ml, Ⅱ型糖尿病患者为472.986&;#177;227.143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血清Ⅳ型胶原水平逐步增加,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同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无相关性(r=0.0130和r=0.0232,P>0.05)。结论血清Ⅳ型胶原浓度反映了Ⅱ型糖尿病患者Ⅳ型胶原合成的增加,对于鉴别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中胶原降解指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终肽 (ⅠCTP)、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 (Ⅳ C)、层黏连蛋白 (LN)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6 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33例 )及 30例健康者血清中ⅠCTP、Ⅳ C及LN的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ⅠCTP、Ⅳ C及LN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人 (P <0 .0 1)。结论 :ⅠCTP、Ⅳ C及LN可能是判断不稳定斑块较好的生化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efensin α1-3在不同病理类型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7例LN患者的肾活检的肾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Ⅱ型7例、Ⅲ型6例、Ⅳ型29例、Ⅴ型5例,以及11例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远离肿瘤的肾皮质区的肾组织作为正常对照,使用defensin α1-3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defensin α1-3在各个病理类型LN肾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并分别与相应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肾小球病变活动指数(GAI)和肾间质病变活动指数(TIAI)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各个病理类型LN肾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的肾小球、肾间质中均有defensin α1-3的表达,其中肾小球的defensin α 1-3的表达在Ⅱ、Ⅲ、Ⅳ型LN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间质中defensin α1-3表达在Ⅳ型LN组高于其他类型的各组及正常对照组.Ⅳ型LN组的肾小球区域的defensin α1-3的表达与Ⅳ型LN组的肾小球区域的PCNA阳性细胞数(r=0.785,P<0.05)、及GAI评分之间(r=0.749,P<0.05)呈正性线性相关.Ⅳ型LN组的肾间质的defensin α 1-3的表达与其TIAI之间呈正性线性相关(r=0.767,P<0.01).结论defensin α 1-3可能参与了Ⅳ型LN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黏附分子及胶原代谢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及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中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影响。  方法 :43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 [血肌酐正常 ,尿蛋白阴性 ,尿微量白蛋白和 (或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异常 ] ,按血压高低分为 3组 (原发性高血压 1组、原发性高血压 2组、原发性高血压 3组 ) ,给卡托普利治疗 8周 ,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中sICAM 1、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另选 1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治疗前血清中sICAM 1、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显著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及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0 0 1)。卡托普利治疗后 ,无论降压明显与否 ,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血清中sICAM 1分别与Ⅲ型前胶原 ,与Ⅳ型胶原间呈显著正相关 (γ分别为 0 6914、0 70 99,P <0 0 1)。治疗后下降值之间也呈正相关 (γ =0 65 3 1、γ =0 6742 ,P <0 0 1)。  结论 :①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血清中sICAM 1升高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可能参与了肾纤维化的发生 ;②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已有胶原代谢紊乱 ;③卡托普利降低血清sICAM 1、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 ,可减轻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