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echanical wentilation,MV)治疗48h后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生率12.2%,病死率29.3%<'[2]>,国内VAP发生率43.1%,病死率51.6%<'[3]>.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48小时发生的肺实质感染[1],,在接受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中,肺部感染明显升高,约为无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的3-21倍,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率为9%-69%,机械通气每增加l天,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2].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下简称VAP)是指经气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后48h内所发生的肺炎。在ICU此病的发病率为9%~27%,病死率20%~50%,在抗菌药应用不当及多数耐药菌感染的病例病死率高达70%[1]。因此,加强对VAP的预防护理显  相似文献   

4.
与呼吸机相关的肺炎(VAP)系指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施行机械通气后,所引发的细菌性肺炎,其中不涉及气管内导管源的感染。 据报告,成人ICU内以感染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最高,占3%~52%。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危险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机械通气10d,发生VAP的可能性为6.5%,而20d时则增至19%。若住院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则发生VAP的危险将提高7~21倍,平均住院时间延长3倍,医疗费用相应增加。发生VAP的死亡率为71%,较非VAP患者高29%。 1 VAP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使用机械通气的 ICU 病人因其肺炎并发症率高达30~50%,以致其死亡率也至少在25%左右,因此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倍受关注。1978年 Atherton和 White 发现机械通气病人的胃和气管所繁殖的细菌相同,因而猜想患者胃内细菌的过度生长可能导致气道的继发感染。氏等建议口服非吸收性抗生素使胃肠道得到“消毒”,当可降低机械通气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这一建议受到颇多作者的重视,并陆续有几组成效一致的报道。报道中提到的抗菌素因不同作者所面对的细菌菌种不同而各异,分别是多粘菌素、妥布霉素、两性霉素 B、制霉菌素、甲氧苄氨嘧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葡萄球菌为主者则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0%~加%[1].俯卧位及侧卧位可改善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效果[2-5].本研究拟评价 ARDS患者侧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或气管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根据患者人群不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为6%52%。与其他住院患者相比,ICU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VAP的患病率增加1052%。与其他住院患者相比,ICU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VAP的患病率增加1020倍[2]。VAP会造成患者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  相似文献   

8.
ICU机械通气患儿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居各种院内感染之首。据报道,ICU内需机械通气的病人,其肺部感染发病率为20%,病死率为30%~70%[1]。感染及其所造成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ICU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ICU1995年1月至1998年4月共收治心脏手术后病人289例,发生肺部感染36例,余均于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89例中男152例,女137例,年龄4个月至14岁。术后均采取机械通气2~242h。发生肺部感染36例(12.5%)。临床表现:发热,气管、支气管脓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79例接受气管切开手术的急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按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的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甲组患者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10 d,乙组患者气管切开距气管插管10 d,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留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甲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92±58)h较乙组(348±53)h明显缩短(t=-12.490,P=0.000)。甲组患者ICU时间(9.8±2.7)d明显短于乙组(15.9±2.2)d(t=-11.058,P=0.000)。甲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6.2%(6/37),明显低于乙组38.1%(16/42)(χ~2=4.686,P=0.030)。2组成功撤离机械通气的例数分别为34、38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对于短时间内不能撤离机械通气的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住留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2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22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05%(71/322);经单因素分析发现,ICU入住时间15天、基础疾病、单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雾化吸入、使用抗菌药物2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为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15天、使用抗菌药物2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及单纯气管切开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可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机冷凝水的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冷凝水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热导线型湿化器防止冷凝水形成,观察及比较两组机械通气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0.8%、病死率为17.0%,对照组分别为41.5%、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冷凝水的控制可明显减少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序贯(NIPPV)治疗结合自主呼吸试验(SBT)和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作为NIPPV切换点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后立即给予无间隙无创(NIPPV)序贯通气,肺部感染控制窗后过渡撤机。对照组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气变化、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等。结果研究组在动脉血气变化、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以PIC窗为转折点结合SBT试验,予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有效,优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院内感染肺炎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死亡率约为30%。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系指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发生细菌性肺炎。在气管插管后48~72h发生为早期肺炎,通常由插管过程误吸引起;在此以后发生的为晚期肺炎。早期肺炎常  相似文献   

14.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在ICU防治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1024-1025
重症病房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极高,尤其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其病程较长,治疗上也较普通患者更困难,治愈后易复发,病死率高[1]。我院ICU自2004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61例重症病房须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31例使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1例入住ICU的重症病房须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插管15例,气管切开46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46.08±2.57)岁。APACHEⅡ评分(16.47±3.52)分;其中42例有呼吸机(Servo-s)通气。入住ICU时常规查血常规、胸部CT,痰培养检查无肺部感染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监测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呼吸道感染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机械通气密切相关,发病率9.0%~60.0%[1],可使病人的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ICU对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179例病人进行病原学监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病死率、易感因素,指导VAP的临床防治。方法:对近3年内我院SICU65例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发生率为66.2%,病死率为67.4%,长时间机械通气及高APACHE Ⅱ分、低GCS分和不恰当初始抗菌治疗等是VAP的易感因素。结论:在SICU病房,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蒋文  曾群丽 《护理学杂志》2007,22(23):21-22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46例VAP患者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 基础疾病多、机械通气时间长、不用人工鼻湿化及没有气囊上吸引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P<0.01);病原菌中铜绿假单孢菌、鲍氏不动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占前3位,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占89.1%.结论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采用合适的湿化方式,加强呼吸道管理以及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可以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258-1261
[目的]评价需机械通气的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及晚期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颈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共36例。按气管切开的时机分为早期组及晚期组。观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总时间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时间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时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同时评估两组气管切开的并发症。[结果]早期组有明显较短的机械通气时间,包括总机械通气时间[(23.46±2.23)d VS(34.55±4.53)d]和气切后机械通气时间[(15.24±4.74)d VS(25.41±9.74)d],及较短的ICU住院时间[(21.92±5.94)d VS(39.04±15.95)d],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肺炎的发生率无差别(60%VS 80.95%);两组总体并发症的例数,早期组要低于晚期组(1例VS 5例)。[结论]需机械通气的颈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及长时间插管的并发症,且并未增加颈椎手术切口感染。但并不能减少与机械通气相关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发生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6例行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3.8%,发生率受患者年龄,气管切开,GCS评分,合并胸外伤,机械通气及吸烟史的影响(P0.05)。病原菌分离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占72.41%。结论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应加强对相关因素的控制及预防从而降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0.
常规刷牙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刷牙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为寻找更为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9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传统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后均给予口腔冲洗和咽部深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常规刷牙配合口腔冲洗及咽部深吸引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