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南京市消费者食品安全KAP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了解南京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态度与行为(KAP)现状,为在消费者中开展食品安全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消费者食品安全KAP调查问卷,对1600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结果南京市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7.1%;广播电视是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73.0%的消费者希望获得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被访者文化程度越高,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整体水平较低.获取相关知识的态度较为积极.在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习惯方面,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宣教干预,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与维权意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农村与城市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及维权意识现状的调查,为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山西省农村与城市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等重要因素进行调查,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相比城市消费者,农村消费者更倾向于将价格因素作为购买食品的首选条件;消费者整体维权意识较差。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维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村厨师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对313名农村厨师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13名农村厨师食品安全知识总知晓率为59.30%,食品安全态度信念总持有率为73.48%,食品安全行为形成率为57.6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技艺获得途径在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从业年限者食品安全态度信念和食品安全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厨师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食品安全行为形成率较低,必须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4.
邓莉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490-3491
目的了解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对疾病健康知识、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评价其健康教育效果,并对其物力、人力及财力需求进行调查,以期更好的改善医疗卫生现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增强周口市全民健康素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评价表对周口市人民进行问卷调查,按照随机抽样及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各县两个行政村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再根据问卷回答情况分别计算农村、城市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含健康常识、烟草与健康知识、肥胖、营养知识等);农村、城市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农村、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农村、城市安全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含食品安全、环境与水安全、用药安全、伤害等)。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周口市农村、城市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79%、81.03%;农村、城市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9.03%、59.6%;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安全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1.87%、70.45%;农村、城市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42%、78.74%。结论调查显示,周口市人民的疾病防治知识还是相对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知识知识知晓率很低,应加强后期农村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及城市健康教育巩固工作,达到项目预期目标,提高周口市全民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西省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食品种植养殖环节隐患依然存在,农村消费者缺乏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消费观念有待转变,市场流通环节存在漏洞,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2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为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城区2所中学学生1862人,填写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初、高中年级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8.597,P0.01)。62.6%的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69.3%的学生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现状比较不安全或不安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67.3%的学生更相信政府公告的说法。结论西城区2所中学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较低,主要是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府行政管理措施、消费者个人权益等内容缺乏了解。学生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度,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主要持负性评价。需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旅客餐车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与需求现状,为今后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上海铁路局江苏铁路地区管辖的320名餐车服务人员进行调查,有效应答率为98.75%。应用Epi Data 3.1录入数据,SPSS 16.0统计分析。结果旅客餐车从业人员对对餐饮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周期知晓率最高,不同文化程度、从业年限、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多数从业人员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为专业人员讲解;92.3%的从业人员最希望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为餐车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结论应继续加强餐车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将文化程度低、从事餐饮服务时间短的人员作为重点人群,结合从业人员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8.
了解豫北地区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和卫生行为现状,为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豫北地区61所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 236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结果 豫北地区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65.63%,城市学校为69.91%,明显高于农村学校的62.60%(P<0.01).能保持“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和“不用裸手拿取直接入口的食品”行为在城市和农村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98.82%,97.65%和95.18%,96.69%;“不将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行为的比例较低,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8.82%,73.83%.结论 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应加强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叶酸免费发放政策实施后,农村育龄妇女叶酸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6~9月在甘肃省农村地区整群抽取18~45岁育龄妇女804名进行叶酸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结果: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神经管畸形知晓率为19.0%,叶酸知晓率为37.4%;年龄、围孕期是否到医疗机构检查是影响育龄妇女叶酸认知的核心因素。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叶酸相关知识水平偏低,加强对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力度及重视叶酸相关知识宣传途径的合理性与多样化是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提高叶酸知晓率,从而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为下一步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成都市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各5所共计130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为53.3%,卫生行为正确率为70.7%;87%的小学生表示愿意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家庭和学校;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在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良好卫生行为形成方面比较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均较低,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现状及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状况,为开展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率、食品标签关注率和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9.3%、95.4%和67.3%,无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比例为46.7%。低年龄、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认知情况与行为习惯相对较好,而农民、工人等职业人群相对较差。电视和广播、政府相关部门分别是消费者获取知识的最主要和最信任来源,消费者最需要获取的知识是安全饮食知识。结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较高,应有针对性地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树立其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开展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赣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利用自制问卷表对赣州市3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赣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和知晓率较低,不同专业、性别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无统计学差异。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态度较为积极,但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缺乏信心。在食品安全行为方面,广播电视及网络是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重要途径,也存在一些不良食品消费习惯。结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使他们获得更多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阳市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贵阳市城乡各2所初中,共603人,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贵阳市中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78%,城市学生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知晓率(70.89%)高于农村(64.61%),女生(69.24%)高于男生(6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安全正确卫生行为形成率为84.58%,城(85.03%)乡(8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食品安全正确卫生行为形成率(85.82%)高于男生(8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86%的学生愿意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首选电视(65.28%),其次为纸媒(16.28%)。结论贵阳市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应侧重于农村学校和男生,开展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以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并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湖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的方法,对茶陵县部分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农村居民缺乏有关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担心的问题是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对于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结论]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宣传和加大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江西省为例,了解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匿名自填问卷的形式对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江西省1 216例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得分为69.42±14.16分。男性略高于女性(P0.05),未婚居民高于已婚、离异或丧偶居民(P0.05),城市居民知晓水平高于农村(P0.05),月收入3 000元以上的居民高于以下的居民(P0.05),居民年龄越低、文化程度越高、月收入越高的知识知晓率均越高。结论:江西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一般,应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少以及农村居民等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阙文进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37-1739
目的了解海安县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信念、行为(KAP)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和提高培训质量的方法,为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即KAP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项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等;另外还对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进行调查。结果该县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0.5%,安全行为平均形成率为56.1%;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职龄的增加,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安全行为形成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但安全态度正确回答率差异并不明显。结论该县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和业务指导,督促其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向社会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强化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形成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的良好工作氛围,从而改变食品从业人员不良的习惯和行为,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concerns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nsive dairy farming among rural smallholders in Kilifi District, Kenya. Househo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mong dairy farmers, dairy customers and a comparison sample from rural locations. Dairy farmers were better off than the rural sample as regards household income, food production, food consump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young children. These differences resulted from the dairy activities but also from greater involvement in crop cultivation and off‐farm employment.

Local milk purchases by dairy customers were mostly by wealthier households with wage employment. They had higher incomes and higher food consumption than the rural sample, and the children in these households had better nutritional status. Further analysis confirms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milk consump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independent of household income, energy intake and level of education. Other notable findings were the high incomes from off‐farm employment of dairy farmers; regular dairy customers are chiefly households with wage employment; milk consumption among the rural population was very low.

The results cast doubt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nsive dairy production as a means of livelihood for resource‐poor households and the importance of milk as a means to improv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in low‐income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