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彭铭华 《吉林医学》2014,(6):1145-1145
目的:分析与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三踝骨折患者30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回顾分析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5±1.5)周,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情况均良好,并达到解剖复位,优良率为96.7%。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三踝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李鹏  曹阳  闫鹏  吕刚  张志新  董宽 《重庆医学》2012,41(22):2308-2309
目的探讨pilonⅢ型骨折应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MIPPO)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治疗46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组(MIPPO)各23例。结果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优21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MIPPO组优14例,差9例,优良率为60.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治疗粉碎、复杂的pilonⅢ型骨折患者更佳;其设计更符合pilonⅢ型骨折生物力学特征,对踝部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74岁,平均42.5岁.闭合性骨折42例,开放性骨折14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踝关节功能按Olerud与Mon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其中优45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07%.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胫骨后唇完全骨折伴内踝后丘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健  王蕾  王亚梓  陆宸照 《上海医学》2007,30(8):576-578,F0002
目的报道一种累及胫骨后唇和内踝后丘的特殊类型三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6例特殊类型三踝骨折,CT检查发现胫骨后唇横行完全骨折,有多个骨块,内踝后丘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经踝关节两侧后方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6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活动良好,无不稳定征象。结论根据影像学特征可及时发现这种少见类型的三踝骨折,恰当治疗能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踝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2003-2006年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7例跟骨骨折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48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针对治疗组49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跟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功能评分、踝部Bohler角、踝部Gissane角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明显,安全性高,预后佳。  相似文献   

7.
张武  赵烽  张仲子  熊鹰 《吉林医学》2009,30(7):595-596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5岁。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7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踝关节功能按O lerud与Mon 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其中优34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彦涛  秦旭 《吉林医学》2013,34(23):4778-4779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临床愈合和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评估。方法:对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资料完整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随访5个月~3年,按照疼痛程度、踝关节活动程度和X线表现评分,疗效优6例,好3例,差2例,优良率为81%。结论:对三踝骨折有移位的骨折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失败后应尽早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恢复其踝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4-2013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0例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8岁。根据AO分型:C3-1型8例, C3-2型15例 ,C3-3型7例。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术后一年取出内固定,骨折均愈合,无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愈后无疼痛,跛行等并发症。参照Leeds的判断标准愈后疗效评价[1],优良率87%。 结论: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本院于2007年5月~2009年6月27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适应症及优缺点.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有效内固定,术后获随访6~22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采用Kofoed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良率达92.3%,疗效满意. 结论 正确的术前判断、合适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住和恰当的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功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的21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22个月,平均13.5个月,21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8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0.5%。结论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于2006-06~2010-06间,4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并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有效内固定,术后获随访6个月~3年。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参照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良率达92.9%,疗效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前判断、合适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和恰当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功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受伤机制、手术冶疗方法,从而提高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5例三踝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月,平均14.7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月,平均4.5月。根据Baird--Jacksorl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94%。结论:准确的分型、精确的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早期合理的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6年4月—2019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进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运用Baird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全部复位成功,术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交通事故伤、运动伤、坠落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00.00%、100.00%、90.48%,3种不同损伤因素的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76,P=0.144);术后1.5年随访中均未出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提升踝关节灵活性、稳定性,且踝关节恢复情况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开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AO分型:A型12例,B型23例,C型17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8例,旋后-外旋型骨折25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后-内收型7例。单踝骨折8例,双踝骨折30例,三踝骨折14例,合并腓骨骨折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16例,均采取切开骨折复位,克氏针、螺钉、钢板等内固定,术中探查下胫腓联合韧带,必要时予以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结果:52例得到6~15个月的随访,参照评定标准:优良44例,可5例,差3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更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贾德卫  余利民  邵明  贾涛 《西部医学》2011,23(8):1490-1491,1493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受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采用内外踝标准切口,分别对外踝-后踝-外踝-下胫腓联合或者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进行整复。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6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5.7个月。36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19例,良14例,差3例,优良率91.7%。结论三踝骨折合并下胫骨联合分离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寿鹏 《医学综述》2012,(18):3132-3133
目的比较分析内固定、外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一组患者45例,对其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为内固定组;另一组患者45例,对其进行外固定手术治疗,为外固定组。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行外固定手术的患者中,22例术后痊愈,18例术后基本痊愈,而行内固定手术组的患者中,27例术后痊愈,15例术后基本痊愈,因此对于三踝骨折的患者实行内固定手术和外固定手术均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三踝骨折在临床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不同方法的选择对于患者自身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潘守峰  严伟  鲁成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8):1327-1330
目的 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应用体会。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9例,根据Lauge-Hanse分型分为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展型10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内收型1例,垂直压缩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手术体位均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先复位固定外踝,外踝复位后,由于后侧关节囊的牵张作用,复位固定后踝相对容易,术中采用“拉钩实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外踝处行3层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顺序是外踝、后踝,最后辅助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内踝,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术中辅以C型臂X线机荧屏监视证实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牢靠。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3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4~26)个月。术后半年全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超过95分者10例(25.6%),介于91~95分者23例(59.0%),5例评分介于81~90分之间,1例评分低于80分,总优良率为84.6%。 结论 俯卧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同时外踝及内踝也能获得良好显露、复位与固定,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于三踝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前内侧孤形切口暴露内踝、后踝。腓骨后缘直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骨折,按照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顺序,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结果:随访12~36周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分标准,52例中优30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90.4%,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结论:旋前外旋、旋后外旋三踝骨折通过切开复位、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骨折的可靠固定,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