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的CT征象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64例接受腹部CT扫描检查的TBP确诊患者,分析其CT征象表现,包括腹膜改变特征、腹腔积液情况、腹腔淋巴结改变等。结果 TBP的CT征象表现主要有:(1)壁腹膜增厚43例(67.19%),其中均匀增厚37例,不规则增厚6例;(2)大网膜改变45例(70.31%),表现为大网膜增厚,以污迹样增厚(38例)最为多见;(3)肠系膜改变48例(75.00%),表现为肠系膜软组织影,并可合并小结节影及不同程度肠管扩张;(4)腹腔积液52例(81.25%),其中少量腹腔积液30例,中量腹腔积液18例,大量腹腔积液4例;(5)腹腔淋巴结改变13例(20.31%),表现为增大、增多,大小、数量不等。结论 TBP具有壁腹膜增厚、大网膜增厚、肠系膜软组织影、腹腔积液、腹腔淋巴结增大与增多等CT征象表现,CT检查对其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核性与癌性腹腔积液的cT征象,提高两者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结核性腹腔积液(n=19例)和癌性腹腔积液(n=21例)的CT资料。比较两组间腹水量、CT值、腹水分布范围以及其它伴发CT征象(壁腹膜增厚形式及强化方式、大网膜改变、肠系膜改变、腹腔淋巴结改变)等差异性。结果(1)结核性腹水组少量腹水占84.2%(16/19)、高密度腹水占89.5%(17/19);癌性腹水中大量腹水占71.4%(15/2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8,P=0.0004:x2=32.68,P=0.00000):(2)结核性腹水组壁腹膜光滑均匀增厚且增强后明显强化者占88.9%(16/18),癌性腹水组壁腹膜呈不规则增厚伴轻度强化者占75%(15/2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5.64,P=0.00008):(3)结核性腹水组欠网膜呈饼样改变者占31.6%(6/19),而癌性腹水组占57.1%(12/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结核性腹水组肠系膜呈“放射状”改变者占47.4%(9/19),呈小结节改变者占42.1%(8/19)。而癌性腹水组分别为28.6%(6/21)和47.6%(10/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结核性腹水组腹腔内见增大淋巴结者占36.8%(7/19),癌性腹水组为62.0%(13/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分析腹水量、CT值及腹膜增厚等表现,对结核性与癌性腹腔积液的CT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点,包括病灶的CT分型及伴随征象(腹腔积液、腹膜转移、远处转移等)。结果36例卵巢恶性肿瘤,双侧病灶28例(占77.8%),单侧病灶7例(占19.4%),1例CT未发现病灶。共65个病灶,CT发现病灶60个,其中Ⅰ型4个,Ⅱa型12个,Ⅱb型20个,Ⅱc型22个,Ⅲ型2个。术前CT正确诊断57个(占87.7%),误诊3个(占4.6%),漏诊5个(占7.7%)。伴随征象主要为腹腔积液(28/31);腹膜种植,表现为大网膜(18/23)、子宫直肠窝(9/17)、右膈下(3/9)、肠系膜(7/13)、肠道侵犯(6/16)等。远处转移主要表现为肝转移(2/2)或淋巴结肿大(2/3)。结论CT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对卵巢恶性肿瘤的定性及定位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1例外伤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入研究组(A组,n=81);将同期入院就诊的81例普通胰腺炎患者纳入对照组(B组,n=81)。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其CT图像,记录其在CT征象、胰腺形态、肾筋膜形态、胰腺结构、假性囊肿发生情况、积液情况、腹腔内游离气体情况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变化情况等CT表现上的对比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肾周或胸腔积水、肾筋膜形态改变及假性囊肿发生率等CT表现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单个CT征象者56例(69.1%),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27例(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小网膜积液者29例(35.8%),腹腔积液者25例(30.9%),胰腺形态增大且胰腺结构清晰者33例(40.7%),周围脂肪间隙密度者23例(28.4%),腹腔内游离气体者15例(18.5%),均显著高于A组的9例(11.1%),7例(8.6%),7例(8.6%),7例(8.6%)和5例(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可作为临床鉴别外伤性胰腺炎及普通胰腺炎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道穿孔继发腹膜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穿孔性腹膜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能力。方法对36例拟诊穿孔性腹膜炎患者行CT扫描,着重观察与腹膜炎相关的6种CT征象并作出术前诊断,其中28例在CT扫描后24小时内手术,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穿孔性腹膜炎的部位及程度,8例经临床综合指标明确诊断;分别计算与穿孔性腹膜炎相关的6种CT征象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正确率,术前CT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对照采用相关系数法检验。结果术前综合运用主要CT征象对穿孔性腹膜炎的正确诊断率为86.1%(31/36),穿孔性腹膜炎的主要CT表现为腹腔游离气体影、腹腔积液、胃肠道壁增厚、壁腹膜增厚、肠系膜条纹征、肠郁张,其敏感度分别为82.1%、92.8%、67.8%、75%、89%、53.6%,特异度为25%、37.5%、62.5%、100%、89.3%、75%,腹腔积液、壁腹膜增厚、肠系膜条纹征与腹膜炎诊断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根据CT征象可在术前对穿孔性腹膜炎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沈为国 《吉林医学》2012,(32):7030-7031
目的:对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的CT检查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TBP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有CT扫描资料的TBP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经腹腔穿刺和(或)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24例,观察TBP累及腹膜腔及腹膜后的CT表现特征。结果:腹水25例,占本组病例的92.6%(25/27),其中中量、少量腹水以下腹部为主的19例,占本组腹水的79.2%(19/24);肠系膜改变23例,占本组病例的85.2%(23/27),表现为增厚、结节状、污秽状;网膜改变12例,占本组病例的44.4%(12/27),表现为污秽状及饼状网膜;腹膜增厚13例,占本组病例的48.1%(13/27);淋巴结肿大及钙化共6例,占本组病例的22.2%(6/27)。结论:螺旋CT检查作为临床诊断TBP的辅助手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在多排螺旋CT 中的不同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经穿刺活检、病理及综合征状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34 例、癌性腹膜炎的患者42 例,比较其多排螺旋CT 影像,利用卡方检验分析疾病发生率.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组的34 例患者中,大量腹水者所占比例为35. 4%,癌性腹膜炎组的42 例患者,大量腹水者所占比例为76.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腹膜炎组患者以肠系膜污迹样改变、壁层腹膜均匀增厚为主,癌性腹膜炎组以结节、壁层腹膜块样增厚为主,两组患者壁层腹膜增厚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以壁层腹膜改变为主,结合腹水改变、肠系膜改变等CT 征象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29-13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漏诊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经临床或治疗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共17例的~(18)F-FDG PET/CT和MRI资料,对比分析~(18)F-FDG PET/CT漏诊组和未漏诊组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特点。结果 17例患者MRI共诊断43个病灶,~(18)F-FDG PET/CT漏诊6例共12个病灶,漏诊率27.9%(12/43)。漏诊病灶均呈稍长或长T2、长T1信号,11个(11/12)病灶环形强化、1个均匀强化;漏诊组病灶T2WI最大径(中位数1.45 cm)明显小于未漏诊组(中位数2.2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病灶的MRI强化范围(中位数0.65 cm)明显小于未漏诊组(中位数1.4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与未漏诊组病灶有水肿个数占比分别为58.3%(7/12)和54.8%(1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病灶与未漏诊组病灶有囊变个数占比分别为33.3%(4/12)和45.2%(1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漏诊脑转移瘤与未漏诊者MRI表现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评价肺内多发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51例(肺尘埃沉着病组)及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48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组)的CT资料,观察小结节的分布类型、分布区域、分布特征与肺部合并征。结果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肺气肿、磨玻璃征与叶间裂增厚发生率(82.35%、27.45%、45.10%)均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0.00%、8.3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中上肺野小结节、钙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小结节中下肺野、内中外带所占比例及多发空洞发生率明显低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淋巴管周围分布比例(88.24%)、边缘清晰(86.27%)与磨玻璃征发生率(27.45%)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8.33%、70.83%、8.33%),而小结节随机分布、大小均匀、分布均匀、密度均所在比例显著低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征象特点明显,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粪性腹膜炎的超声征象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胎粪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总结胎粪性腹膜炎的超声征象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胎粪性腹膜炎产前超声征象包括腹腔内钙化20/25例(80%)、肠管扩张15/25例(60%)、腹腔积液9/25例(36%)、羊水过多4/25例(16%)、胎粪性假性囊肿2/25例(8%)、阴囊钙化1/25例(4%);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超声征象包括肠管扩张15/25例(60%)、腹腔内钙化13/25例(52%)、腹腔积液9/25例(36%)、腹腔假性囊肿2/25例(8%)、阴囊钙化1/25例(4%).新生儿术后治愈率23/25例(92%),未愈率为2/25例(8%).结论超声检查能明确胎粪性腹膜炎的诊断,为及早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78例50岁以上胸腔积液患者.以结核性、癌性较多见,各占30例.发热多见于结核性,咳嗽、咯血以癌性多见.胸水分布在结核性中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但癌性右侧较多(63.33%).胸水中等量以上者占多数,大量者以癌性为主.胸膜增厚及包裹在结核性中多见.胸水化验,绝大多数为渗出液,血性胸水癌性中多见.癌性胸水以腺癌较多.在讨论中,结合文献重点分析了结核性和癌性胸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腹水-血清CA125梯度在腹水性质分析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龙  吴雄芳  张填 《海南医学》2010,21(16):7-9
目的探讨腹水-血清CA125梯度在腹水性质分析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肝硬化腹水、19例自发性腹膜炎、16例结核性腹膜炎及28例腹膜转移癌患者的血清、腹水CA125水平以及腹水-血清CA125梯度进行检测,并以20例健康人血清CA125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性质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彼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膜转移癌患者腹水CA125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P〈0.05),但彼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腹水患者的腹水、血清CA125水平之间显著相关(P〈0.01或P〈0.05);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膜转移癌患者腹水-血清CA125梯度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腹膜转移癌患者更为明显(P〈0.01),与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腹水CA125均为非特异性腹水标志物之一,对鉴别腹水性质的意义不大,但腹水CA125可能在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腹水-血清CA125梯度更有助于腹水性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及3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结核性脓胸患者CT表现胸膜增厚类型、胸廓体积缩小情况差异显著(P〈0.05);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肺内、胸壁受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膜增厚情况、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可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49-151
目的 研究ESAT-6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检测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62例疑似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分为结核性腹膜炎组50例和肿瘤性腹水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SAT-6的阳性检出率、腹腔积液中ESAT-6的阳性检出率;对ESAT-6在结核性腹膜炎检测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结核性腹膜炎组患者外周血中ESAT-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性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腹膜炎组患者腹腔积液中ESAT-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性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ESAT-6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与腹腔积液T淋巴细胞中ESAT-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AT-6在结核性腹膜炎的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的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对结核性腹膜炎和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结核性腹膜炎和16例癌性腹膜炎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对照分析并总结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的MSCT表现,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在腹膜及大网膜的形态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水多少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的MSCT表现为壁腹膜呈均匀光滑增厚、大网膜呈污垢样增厚;大多数癌性腹膜炎的MSCT表现为腹膜呈结节状增厚,大网膜呈饼状增厚,并且可发现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穿刺、病理及临床综合指标且经抗结核治疗、随访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者9例,CT检查主要观察:(1)网膜、系膜的增厚形式,(2)腹水的分布及密度,(3)腹腔淋巴结及增强表现。结果结核性腹膜炎的64层螺旋CT表现有:(1)大网膜增厚8例,污迹样增厚7例,饼状大网膜4例,腹膜结节2例;(2)肠系膜受累5例,磨玻璃样改变3例,条索3例;(3)壁层腹膜增厚5例,以均匀增厚为主。上述3种表现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存。病变腹膜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4)淋巴结肿大4例,其中一例环状强化;(5)小肠改变3例;(6)腹腔积液4例。结论腹部64层CT平扫加增强对发现和诊断渗出性结核腹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检测腺苷脱氨酶和血清结核抗体鉴别胸腔积液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液和血清的腺苷脱氨酶(ADA)以及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上的价值。方法对2001-2004年确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51例、恶性胸腔积液34例,其它渗出液27例及漏出液12例患者的胸腔积液、血清进行ADA和TBAb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胸液ADA值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血清ADA值与其它组比较则无差异。血清TBAb阳性率高于其它三组(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清ADA低于其它三组(P〈0.05);漏出液组胸液ADA值均〈35U/L。结论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清TBAb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C反应蛋白(CRP)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病因不同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86例和恶性胸腔积液34例,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CEA和CRP水平。结果 CEA水平及阳性率恶性胸腔积液组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而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CEA〉8μg/L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55.88%,特异性为100.0%,而CRP〉6 mg/L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78.18%,特异性为87.18%。结论 CRP和CEA联合监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