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维分割技术在辅助医学整形手术上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目标进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基于空间的方法,完成对同类属性组织CT三维图像的三维分割.结果 对手腕骨、眼眶骨、颌面骨、颅面骨的CT图像完成了三维重建与分割、控制、移动.结论 三维图像分割技术对整形手术术前计划的制定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尺神经及其血供的解剖特点和空间位置关系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为临床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上观察和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以及血管相关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尺神经及其血供的三维重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尺神经与其供血血管间的三维空间关系。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较好地显示了尺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立体位置关系,可为临床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动物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同名经穴位相继进针,对家兔鼻部痛感的抑制性影响,大于单经穴位进针;也强于同时进针。同名经穴位相继进针的方法,提高了针刺对腰痛的疗效。本文进一步观察同名经穴位扶突穴与足三里穴相继进针,对人体颈部痛阈、耐痛阈、辨别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穴位的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探讨虚拟针刺过程中穴位区的组织形变。方法:结合虚拟现实力反馈和组织形变技术,以穴位作为力反馈作用对象,通过局部形变方法建立局部形变模型。结果:完成了针灸学三维浏览器的开发,实现了虚拟针刺时穴位区组织结构的动态形变过程,给虚拟进针加入了逼真的动态视觉效果。结论:在融合了腧穴定位信息和穴区层次结构的数字化虚拟人体上,构建针刺时穴区的组织形变,并实现动态视觉变化的过程,能够增强用户现场操作的真实感,对针灸教学和针刺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委中穴针剌提供适宜的进针深度,避免对胫神经或胭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40例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依据国颁标准定穴进针,解剖观测进针层次及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果:伸膝,直剌进针,针体由皮肤到胭筋膜的深度为(0.81±0.20)cm.胭筋膜深面,针体周围是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针体穿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入深面可触及粗大的胫神经和腘血管束,针体由皮肤到胫神经的深度为(1.55±0.32)cm,到胭静脉的深度为(2.84±0.38)cm.胫神经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胴窝上、下角的连线.结论:委中穴针刺的适宜深度均值为1.55 cm.委中穴与胭窝的筋膜组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称为乳汁不行。针灸治疗此症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几年来,我科共治疗乳汁不行患者185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针灸穴位主穴:膻中、乳根(双侧)、少泽(单侧)。配穴:足三里(单侧)、少海(单侧)、曲池(单侧)、合谷(单侧)。二、针灸方法患者采用仰卧位,首先取膻中穴,宜沿皮刺,向乳房方向横刺,进针0.5~1寸,中等刺激不留针;乳根穴向上横刺,进针0.5~1寸,使感应向乳房扩散,中等刺激,留针;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肝胆管结石成因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1年1月~2011年7月本科室20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肝胆管结石患者64排螺旋CT扫描二维数据集,运用自行开发的软件-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edical Image Process System(MIPS)进行自动程序分割,将肝脏和各管道模型以STL(StandardTemplate Library)格式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确定各部位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并据此制定合理手术方案.结果 三维重建所获得的肝胆模型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交互性好;通过将肝脏及胆道系统透明化处理,可直观分析各部位肝胆管结石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为结石成因分析及手术方式确定提供可靠依据.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肝胆管结石成因分析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尸体发际内的穴位进行了解剖,以观察人体发际内经穴的结构基础。将穴区的神经管束称为穴树,提出穴树学说,并将其分为浅、深两种类型。认为观察到的穴区血管神经束与《内经》所述经穴部位一致,并认为《内经》所述发际内的所有穴位,均有穴树存在。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CT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髋关节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并对髋关节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研究,为影像诊断学和外科学提供准确、直观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20例患者,对其髋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上进行骨骼三维重建。选取中国首例女性可视化人体数据集之髋关节连续薄层断面解剖图像,在SGI工作站上对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分别进行精确勾画、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清楚显示髋关节骨性结构的毗邻空间关系。髋关节可视化重建对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结构均能进行三维立体重现。结论髋关节CT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可全面准确重现髋关节三维立体形态和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期门穴三维形态结构的可视化人体模型。方法:以VOXEL-MAN为操作平台,结合腧穴解剖学知识,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进行期门穴相关解剖结构的辨认、分割以及可视化。结果:实现了期门穴在可视人体中的定位与表达,完成了相关解剖结构的分割与可视化,建立了相关医学知识库,生成了QTVR格式的智能动画。结论:期门穴三维形态能多层次、多角度显示期门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全过程,有助于提高针刺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临床中修复桡神经浅支及利用该神经修复其他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 35例经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桡神经浅支的来源、走行 ,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与吻合 ,并测量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外径及长度。结果 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呈节段性或与神经干伴行中分支到神经干 ,在神经上 1 / 3段桡侧返动脉和桡动脉发支率较高。结论 前臂桡神经浅支是带血管蒂游离移植神经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游离移植股薄肌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4侧成人下肢股薄肌的主要血管支配、神经来源、血管蒂长度和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血管起于股深动脉占90.63%.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结论:股薄肌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较为衡定和集中.肌肉位置表浅,便于切取.是临床上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croRNA-93(miR-93)及Tspan1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预测两者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74例,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CT116、CaCo-2、LoVo、HT29)及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株(FHC),分别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93、Tspan1 mRNA及Tspan1蛋白表达,观察两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表达差异,Pearson法分析miR-93与Tspan1 mRNA的相关性,采用TargetScan及GeneCard软件预测两者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9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Tspa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与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比较,miR-93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P?<0.05),Tspan1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升高(P?<0.05);miR-93在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血管浸润阳性及高TNM分期患者中低表达(P?<0.05),Tspan1 mRNA在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血管浸润阳性及高TNM分期患者中高表达(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miR-93与Tspan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5(95% CI:-0.855,-0.535),P?=0.000]。生物信息学预测,miR-93及Tspan1在3''-UTR区可能具有靶向调控关系。结论 miR-93在结肠癌中低表达,Tspan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miR-93及Tspan1具有靶向调控关系,两者可能成为结肠癌的肿瘤标志物或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方法 ,对豚鼠胆囊P物质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及突触小泡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豚鼠胆囊含有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 ,以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这些神经纤维束是被神经膜细胞完全或不完全包裹的无髓神经纤维 ,其神经纤维内含有的突触小泡形态和大小不一 ,电镜下将其分为 3种类型 :①以小型无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大型有芯小泡。②以小型有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无芯小泡和大型有芯小泡。③以大型有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小型无芯小泡。豚鼠胆囊的神经纤维内 ,散在分布的突触小泡多为第 3种。但在血管、淋巴管周围的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内的突触小泡多为小型有芯小泡。提示豚鼠胆囊可接受SP和CGRP等肽能神经的支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儿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辅以石膏夹板固定2周,4周后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儿获得随访6~24个月。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40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96.4%。结论儿童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庞文欢  陈亨  叶程 《西部医学》2014,26(10):1310-1312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分析住院治疗的310例患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DM)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HT)92例、高血压组(HT) 74例、非糖尿病非高血压组(N-DM-N-HT)62例.对四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病程进行分析,并统计四种类型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HT组、DM-HT组、DM组的BMI显著高于N-DM-N-HT组(P<0.05).HT组、DM-HT组的血糖显著高于N-DM-N-HT组(P<0.05).HT组、DM-HT组、DM组的TC、TG、LDLC显著高于N-DM-N-HT组(P<0.05).DM-HT组的病程显著长于HT组和DM组(P<0.05).DM组及HT组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N-DM-N-HT组(P<0.01).并且DM-HT组最高56.6%;DM主要引起小血管病变47.5%,HT主要引起大血管病变1 6.2%;且与N-DM-N-HT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DM、HT、DM-HT组与大小血管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 DM、HT、DM-HT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Guasha (scraping therapy) on the histomorphology of scraped skins and on the expressions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and substance P (SP).

METHODS

50 rats,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bservation time points. Dorsal setae were shaved for the exposure of skin on both sides of the spine. Even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rats in Guasha groups on the site equivalent to bladder meridian of human body on one side of the spine, and the skin was scraped from top to bottom until rash of measles occurred. The skin tissues with rash of measles were taken down after perfusion. The corresponding sites of rats in group A were also taken down as control. The tissues were made to sections and used for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HE staining of antibodies such as SP and CGRP.

RESULTS

After Guasha,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ppearance, hair follicle and blood vessel on local skin scraped on the back of rats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In different time points, the differences reduc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 of CGRP and SP when compared local skin scraped on the back of rats in different time points.

CONCLUSION

Guasha didn'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morphology of nerve fibers inside local skin, and the histomorphology of hair follicle, blood vessel and etc. However, after Guasha they basically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within five day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表达,以探讨MCP-1/CCR2信号轴在HT-PTC发展过程中与PTC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及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的人甲状腺新鲜组织(包括PTC组的癌组织、PTC-HT组的癌组织及病理证实的HT组的新鲜组织标本)及患者的外周血血清.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析MCP-1/CCR2在人PTC、PTC-HT及HT组织和外周血血清的表达,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3组基因表达情况并进行多组差异基因筛选,构建共表达网络及显著性差异基因功能分析.结果 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CR2 mRNA在HT甲状腺组织的表达水平(10.98 ±14.49)×10-3明显高于PTC癌组织(2.63 ±4.97)×10-3及PTC-HT癌组织[(3.77±4.65)×10“,x2=3.78,P=0.03];PTC患者的CC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呈负相关(P=0.01),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呈正相关(P =0.03,P=0.01);②CBA结果显示PTC-HT组患者外周血血清MCP-1的表达水平为(64.76±96.08) pg/mL,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P=0.36);③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显示,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2 mRNA的表达在HT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 =0.014,FDR=0.082),共表达网络分析表明与CCR2表达相关的差异基因共有8个,显著相关性功能主要集中在与免疫相关的19项功能通路中.结论 MCP-1/CCR2信号轴在HT-PTC发展过程中与PTC的发生无协同互作相关性,CCR2可能通过与TGAb和TPOAb的正相关关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腓肠神经移植桥接吻合骶神经根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及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段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7例患者,选择截瘫平面以上最近位2条正常的肋间神经,完整游离后移位到腰后,显露骶2、3神经根起始部,选择性切断每条神经根的大部分神经束;取同侧等长度的带血管腓肠神经;行2股电缆式移植桥接吻合移位的肋间神经近端与骶2、3神经根远端,每股缝合2~3针,吻合肋间血管与腓肠神经血管、腓肠神经血管与臀下动脉。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时间为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50~550ml,平均400ml;住院时间10~14天,平均12天;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1例术后12个月有排尿、排便反射及主动排尿功能的恢复,但仍存在轻度的尿失禁,会阴部S1~2级的感觉恢复,右提睾反射恢复,2例术后10个月有排尿便意改善,1例术后9个月出现会阴部S1~2级的感觉恢复,1例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带血管腓肠神经移植吻合骶神经根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可控性排尿功能是可行的和有效的,重建的排尿功能最接近生理性,可能是目前重建弛缓性膀胱功能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