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中HPV16/18、p53、PCNA三因素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维吾尔族患者宫颈组织的HPV16/18DNA和p53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鳞癌中检出率分别为12.5%、22.5%和50.0%;p53、PCNA在三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2.5%、54.7%和6.3%、62.8%、81.2%。统计学分析表明,p53、PCNA在子宫颈癌与非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 p53蛋白、 PCNA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5例患者,3例为HPV16/18、p53、PCNA三项均阳性。结论:HPV16/18、p53、PCNA与子宫颈癌发生均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HPV16和HPV18)感染及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关系,应用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活组织,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癌组织中的HPV16、HPV18;并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蜡块标本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48例肺癌组织标本中未检出HPV16、HPV18;p53蛋白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54.2%(26/48),其中鳞癌66.7%(18/27),腺癌57.1(4/7),小细胞癌33.3%(1/3),大细胞癌33.3%(2/6),类癌20.0%(1/5)。提示肺癌的发生可能与HPV16、HPV18感染无关,而与p53基因突变有关,尤以与鳞癌和腺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SP法免疫组化技术对柳州地区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20例食管粘膜慢性炎的材料进行地高辛标记的HPV6B/11、16、18DNA及HPV16、18早期蛋白E6、P21ras和P53癌基因产物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中HPV16、18DNA及E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5%(10/40)和65%(26/4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E6、和P53蛋白呈双阳性者为52.50%(21/40),其中90.48%(19/21)阳性表达出现在同一区域同一癌细胞核内,似表达E6、可与P53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导致野生型P53的降解或突变。本组鳞癌组织中P21ras与P53、P53与E6的阳性表达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高危HPV16、18感染与多癌基因协同在本地区食管癌病因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鉴别尖锐湿疣(CA)与假性湿疣(PV),对102例外阴,阴道及宫颈赘生物进行组织学诊断,Apgar积分,凹空细胞分型,其中CA31例,PV22例行免疫组化检测HPV-Ag,PCNA观察PCNA上移,核发裂象上移及HPV在组织中的分布,计数PI,MI,结果:CA71例均≥9分,PV22例均≤5分,9例6~8分之间为可疑病例,CA.HPV阳性87.10%(27/31),PV.HPV阳性27.2  相似文献   

5.
应用E6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的HPV6,16和18DNA。并应用免疫组化研究p53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65例标本中7例不适应用于PCR,其余58例中HPV16DNA阳性45例(77.6%),而HPV6DNA和18DNA为阴性。免疫组化显示,65例中p53表达阳性49例(75.4%)。在45例HPVDNA阳性标本中,p53表达阳性34例(75.6%);13例HPVDNA阴性标本中,p53表达阳性11例(84.6%)。提示,HPV阳性或阴性与p53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p53基因突变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银染色法检测了61例子宫颈癌、5例子宫颈间变、14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53基因5、6、7、8外显子的变异。结果显示,子宫颈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2%、40%及14.3%(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0%,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分析银染色法检测了61例子宫颈癌、5例子宫颈间变、14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53基因5、6、7、8外显子的变异。结果显示,子宫颈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82%、40%及14.3%(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0%,而子宫颈间变及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未见有突变,其中12例突变阳性的癌组织中9例呈HPV阴性,3例呈HPV阳性。提示HPV16、18感染在子宫颈癌发生中起重要的病因学作用;p53基因变异可能是部分子宫颈癌变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危HPV除了通过E6/p53蛋白复合物形成使p53蛋白失活的致癌途径外,可能还存在通过p53基因突变的致癌途径。  相似文献   

8.
喉乳头状瘤p53过度表达及与HPV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王植平  张勇 《北京医学》1999,21(2):101-103
为探讨成人型喉乳头状瘤p53基因表达和HPV 16/18感染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32例成人喉乳头状瘤标本进行了p53和HPV检测。结果显示:p53和HPV16/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和62.5%。在随访中先后有4例发生了恶变。  相似文献   

9.
运和PCR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肺癌组织中HPV病毒感染及P53M、K-ra突变情况。结果:HPV感染率为33%,K-ras突变率为22.8%,P53阳性表达为38.6%,显示HPV、P53、K-ras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突变绝大多数在HPV阴性病例中出现:肺组织癌变是一个多步化,多因子协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3例女性宫颈病变组织及其配偶精液、尿液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检测。结果:宫颈病变组织、精液和尿液HPV16型检出率分别为57.6%、57.6%和18.1%;HPV18型检出率分别为30.3%、12.1%和3.0%。配偶间精液与宫颈病变组织HPV16同型检出率为73.6%;HPV18同型检出率为30.0%。研究表明:女性感染HPV的同时,配偶也有潜伏感染。实验证实了HPV通过精液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用多聚酶链反应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HPV感染与宫颈炎的关系,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128例慢性宫颈炎及48例正常宫颈标本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并对HPV进行16、18型别分析。结果慢性宫颈炎组HPV检出率为32.9%(42/128),HPV16、18及双重感染(16+18)各占其中的54%(23/48)、11.9%(5/24)、11.9%(5/24),对照组.HPV的检出率为6.3%(3/48)。两组HPV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感染,尤其HPVI6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相关,但与年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HPV-16,HPV-18)感染与慢性宫颈炎、宫颈癌的关系。②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2例正常宫颈、55例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癌的子宫颈组织。③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18的检出率均为0.00%,慢性宫颈炎分别为18.18%和7.27%,宫颈癌分别为56.67%和3.33%.统计学处理表明,宫颈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织(χ2=13.624,P<0.01),而且Ⅲ度宫颈糜烂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也较Ⅰ,Ⅱ度的检出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550,P<0.01),但不同宫颈疾患组织中HPV-18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子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以HPV-16尤为明显,PCR技术是检测组织中HPV-DNA的敏感、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任占平  石哲 《医学文选》2000,19(2):127-12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P^53癌基因协同在大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10例腺瘤恶变、53例大肠腺癌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HPV16、18E6,P^53蛋白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腺瘤、腺瘤恶变和腺癌组中E6,P^53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6.7%(1130)、33.3%、(10/30),60.0%(6/10)、60.0%(6/10)和54.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双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喉乳头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结果与常规PCR(三温循环)相同;30例喉乳头瘤中HPV总检出率为46.7%(14/30),HPV-6/11/16的检出率分别为40%(12/30)、16.7%(5/30)和6.7%(2/30)16.7%(5/30)和6.7%(2/30),HPV-6的检出率极显著高于HPV-11/6(x^2=10.6,P〈).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感染及抑癌基因p53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及抑癌基因P53突变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及其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60例宫颈癌组织DNA进行检测,同时选择宫颈糜烂及正常宫颈各50例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呈明显梯度关系,且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远比腺癌高,并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相反,腺癌中HPV18的检出率比鳞癌高。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生肝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的的表达。结果表明,mp53和PCNA的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核内,表达分布呈避灶、散在3种表现。其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肝癌(PHC)中,mp53蛋白为45.0%(18/40),PCNA为72.5%(29/40);癌周肝组织中,mp53蛋白为53蛋白为2.5%(1/40),PCNA为40.0%(16/40);癌周肝硬变中  相似文献   

17.
赵建华 《铁道医学》1999,27(1):32-33
目的 探讨胃癌中p53、nm23、PCNA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72例胃癌中p53、nm23、PCNA的表达。结果 p53、nm23、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62.5%、73.6%和80.5%。结论 p53、PCNA过表达与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双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喉乳头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结果与常规PCR(三温循环)相同:30例喉乳头瘤中HPV总检出率为46.7%(14/30),HPV-6/11/16的检出率分别为40%(12/30)、16.7%(5/30)和6.7%(2/30),HPV-6的检出率极显著高于HPV-11/6(x2=10.6,P<0.01)。初步结果表明,本地区喉乳头瘤主要与HPV-6的感染密切相关。该法具有缩短检测时间、节省一个恒温水浴箱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周本成  罗祝泉  张伟 《广东医学》1999,20(12):925-926
目的 探讨肺鳞癌中HPV与P53蛋白的表达状况、两者的关系及其在肺鳞癌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7例肺鳞组织中HPV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37例肺鳞癌其中9例(24.3%)HPV阳性,23例(62.2%)P53蛋白阳性。肺鳞癌的分化程度与HPV和P53的阳性表达无关。结论 HPV感染可能与部分肺鳞癌的发生有关。P53基因突变或野生型P53蛋白与HPV合成的E6蛋白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8型(HPV16和HPV18)与喉鳞癌、喉乳头状瘤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4例喉乳头状瘤、83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HPV16及HPV18的DNA.③结果喉乳头状瘤及喉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为14.71%和30.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06,P>0.05);HPV18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未检出,而在喉鳞癌组织中为6.0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87,P>0.05)。高分化喉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分化鳞癌(χ2=6.032,P<0.05),而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鳞癌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351,1.500,P均>0.05);不同病理分化喉鳞癌组织中HPV18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60,P>0.05)。④结论喉鳞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尤以HPV16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