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症急性胰腺炎53例,治愈48例,好转5例,有效率为100%;重症急性胰腺炎5例,治愈2例,好转2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80%。结论:急性胰腺炎预后好,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1、2、4、7天时的血清CRP水平,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①入院时和入院后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重症急性胰腺炎CRP水平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P<0.05);③入院第1天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急剧升高(P<0.05);④急性胰腺炎病人CRP峰值出现在入院后第2天;⑤入院第4天时轻症急性胰腺炎CRP开始下降(P<0.05),而重症胰腺炎CRP水平仍然较高(P>0.05):⑥第7天时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CRP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其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CRP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内外科急症。近20年来,其总死亡率已经降至5%-20%。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率仍高达30%。  相似文献   

4.
陈爱平  邓戎  刘猛丽 《四川中医》2001,19(12):24-25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22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2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97例,4周内治愈106例(86.87%),好转8例(6.55%),转入重症监护室2例(1.63%),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6例(4.9%)。结论:益活情下法应贯穿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始终,早期通下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胰腺炎的护理。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间10例妊娠合并胰腺炎患者资料。结果: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和重症,是因胆道疾病、高脂饮食、高脂血症等诱发。10例患者中轻症患者8例,重症患者2例。经治疗和护理后有8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经治疗后情况转好。结论: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腹部体征的观察,并同时对胎儿密切监护及心理护理,是影响孕产妇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是非常常见的腹部疾病,它的病因很多,其致病机理就是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发生消化、出血、水肿、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和急性上腹痛。在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胰腺水肿,预后不会对身体造成其他影响,因此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少数重症患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并会有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癌,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重症胰腺炎发病速度快,病情非常严重而且复杂,因此在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是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现在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从2001年2月-2010年9月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得到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轻症胰腺炎的中西医护理方案实施效果。方法回访实施中西医护理方案的80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结果 80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治愈60例(75.00%),好转18例(22.50%),未愈2例(2.50%)。结论急性轻症胰腺炎的中西医护理,能更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为更优质的护理干预提高途径。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病种,轻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自限性,而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黄宗文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益活清下”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科学性强,可行性大。此法有改善胰腺血循环、抑制胰酶及吸收、促进肠蠕动、抑制细菌移位、保护肠道屏障、抗内毒素、抗炎等作用,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2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程度以及对病程的影响。结果:3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128例合并有肝损害,占40.2%,其中轻症胰腺炎(MAP)238例,肝损害重症胰腺炎(SAP)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较轻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率高(分别为95.7%和21.1%,二者比较P〈0.01)。SAP肝功能损害较MAP重,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区嘉玲  张斌 《新中医》2011,(3):151-152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其中轻症胰腺炎(MAP)死亡率为零,重症胰腺炎(SAP)的死亡率可达10%~30%。中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通里攻下。  相似文献   

12.
柴芩承气汤加减管喂、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常规治疗配合柴芩承气汤加减管喂及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朱培庭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朱培庭教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经验.将重症急性胰腺炎分为胃肠热结型、肝胆湿热型、热毒血瘀型、饮停胸胁型辨证论治;同时强调中医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注重治疗过程中顾护阴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方法分析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营养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工作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胰腺炎(AP)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2013年亚特兰大国际消化学术会议上对AP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将AP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有无器官功能衰竭来区分MAP和SAP,及脏器衰竭在48h内是否能恢复区分MSAP和SAP。对此,笔者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胆道梗阻及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近5 a我院收治的轻症非梗阻型、轻症梗阻型、重症非梗阻型及重症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轻症非梗阻型53例,发病后2周内非手术治疗均治愈;轻症梗阻型38例,其中4例72 h内中转手术,全部治愈;重症非梗阻型36例,非手术治疗32例,手术2例,急诊手术治疗4例,死亡1例;重症梗阻型40例,早期2周内非手术治疗29例,死亡1例,36 h内手术治疗8例,死亡1例,急诊手术3例,死亡1例。结论总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度过急性炎症反应期(2周左右),限期手术解除胆道病变,成功率较大,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脑卒中(急性重症脑梗塞与脑出血)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oine,Hey)血症的关系及维生素干预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与50例轻疰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重症组与轻症组两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重症组Hcy水平与轻症组Hcy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但重症组与轻症组在年龄、TC、GLU方面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轻症脑卒中组。但重症脑卒中组与轻症组患者的甘油三脂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即重症组低于轻症组,而血脂增高艾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更说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害性,因此对患者高Hcy血症的干预治疗对其生存期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非手术治疗31例,治愈24例,手术治疗4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具有病因复杂、病情险恶、发展迅速、预后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我院对2000年7月~2004年10月收住的急性重症胰腺炎1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轻者多见,预后良好;少数为重症胰腺炎,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中医以“胰瘅”命名,按“腹痛”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