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实际应用。方法应用SD-Ⅱ型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对2000例孕20-37w孕妇进行监测,妊高征指数(R)〉0.6为预测阳性,结果妊高征预测阳性30例,本地户口20例,外地户口10例,其中有2例为高排高阻型,孕晚期发展为子痫前期,妊高征预测阳性组血管阻力(TPR)、血液粘度(V)、心排指数(CI)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孕晚期(孕32w-分娩),妊高征发生率与2005年相比明显下降,且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对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对31例正常妊娠和28例妊高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升高 ,其中 ,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显著升高 (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 ,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 ,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 ,继发血液浓缩 ,血流缓慢 ,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导致氧运输量减少 ,微循环淤滞 ,直接影响胎盘血液循环灌注减少和胎儿缺氧。不利于胎儿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生长发育 ,提示血液流变学测定在妊高征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MMP-2、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法测定了32例妊高征肾病和50例无肾病组及35名正常孕妇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妊高征肾病组和无肾病组血清MMP2水平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而MMP9水平则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妊高征肾病组与无肾病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对其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53例妊娠高血压伴高粘血征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①53例妊高征患者约77.36%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粘血征,并随妊高征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53例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诸项指标较非妊高征者有显著性差异;③12项常用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值明显高于非高粘组,尤以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为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常孕妇妊娠晚期和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KX-21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分别对正常孕妇(118例)、妊高征患者(59例)及对照组(正常婚检妇女59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测定。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因此,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流变指标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对52例妊高征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流变指标和血脂和检测。结果妊高征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及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浓度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05,P<0.01,P<0.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血清脂质代谢的紊乱 ,这些异常改变监测其变化对妊高征患者诊断和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行高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妊高征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量sICAM-1和sVCAM-1浓度。结果:妊高征组血清sICAM-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妊高征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结论:sVCAM-1可能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可能对于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Hcy、NP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对33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Hey、NPY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在治疗前血浆leptin和血清Hcy、NPY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O.01),经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Hcy、NPY水平的变化已被认可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浆ET-1、leptin和NPY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leptin和NPY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0例妊高征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ET-1、leptin和NPY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浆ET-1、leptin和NP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浆ET-1、leptin和NPY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5812、0.6015,P〈0.01)。结论:检测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浆ET-1、leptin和NPY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产迈瑞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正常晚期妊娠妇女(70例),妊高征患者(70例),对照组(正常体检妇女70例)血液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着重观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的结果,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因此,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液流变学指标预测妊高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血液流变学指标对预测妊高征的作用,对124例健康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从孕20周开始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24例预测对象中,发展为妊高征者25例(20.16%),寒冷季节组发病率显著高于湿热季节组发病率(P<0.05);寒冷季节组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值显著高于湿热季节组(P<0.05);孕末期妊高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多项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孕中期血液浓缩者,后期发生妊高征的可能性较大。说明妊娠期血液浓缩在妊高征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寒冷季节可加重孕妇血液浓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50例正常晚孕妇女及74例任高征患者产前、产后6小时、72小时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g)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发现:产前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膜结合Fg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且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膜结合Fg含量呈递增趋势。产后6小时,妊高征组及正常晚孕组血小板膜结合Fg均明显增加。产后72小时两组均降至产前正常晚孕组水平。提示: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膜结合Fg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瑞士ABX MICROS60-OT血液分析仪对妊高征患者(80例)标本进行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5);妊高征的PLT、PCT显著低于对照(P〈0.01)。对照组MPV、PDW显著低于妊高征组合正常孕妇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PLT减少,MPV、PDW明显增高,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妊高征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内皮素、一氧化氮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9例妊高征患者、28例正常晚孕妇女产前及产后血浆遥含量,同时采用reiss法测定亚硝酸盐及硝酸盐以间接测定NO含量。结果:妊高征2产前ET较正常妊高征组明显升高,NO则明显下降(均P〈0.01),且与妊高征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产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妊高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ET合成释放增加,NO释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王革玲  周江华 《医学信息》2007,20(7):1228-1230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黏度、血沉及红细胞的变化。方法 时42例妊高征患者、41例正常妊娠者和40例正常非妊娠者应用全自动血黏度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初)。温氏法测血沉及红细胞压积。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妊娠组,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妊高征组没有中、重度妊高征组的全血黏度等指标变化明显。在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上各个实验组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高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没有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或Cortas法分别对58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27名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以及20名未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血中β-HCG、N0和ET-1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是:妊高征患者血中β-HCG和ET-1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妇女,β-HCG和ET-1水平越高,妊高征病情越严重;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清NO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妇女;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β-HCG与ET-1呈明显正相关,而NO与ET-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是: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胎盘滋养细胞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妊高征待产孕妇45例(妊高征组),正常妊娠待产孕妇45例(正常妊娠组),正常非妊娠期妇女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妇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及血浆粘度。结果:(1)妊高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2)妊高征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正常妊娠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较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CysC、TGF-β1和H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和酶联法对38例妊高征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CysC、TGF-β1和H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清CysC、TGF-β1和H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CysC水平与TGF-β1和HGF水平呈正相关(r=0.6012、0.5784,P〈0.01)。结论:检测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CysC、TGF-β1和HGF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2例正常晚孕妇女及50例妊高征患者产前及产后72小时P-选择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妊高征患者P-选择素含量明显大于正常晚孕妇女,P-选择素含量在轻、中及重度妊高征患者呈递增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产后72小时其P-选择素含量降至正常晚孕妇女水平。提示:P-选择素可作为妊高征早期诊断及监测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妊高征患者进行IFN-γ、IL-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不同病情妊高征孕妇与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情况,计算IL-4/IFN-γ的比值。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IL-4轻度妊高征组略有降低,但不明显(P〉0.05),中度妊高征组与中度妊高征组则非常明显(分别为P〈0.05、P〈0.01);IFN-γ轻度妊高征组略有升高,但不明显(P〉0.05),中度妊高征组与重度妊高征组比较则非常明显(P〈0.01)。妊高征孕妇轻、中、重度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IFN-γ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或P〈0.01);并且随着病情加重,IL-4/IFN-γ的比值与正常妊娠组的差别越明显。结论:妊高征孕妇体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现象;并且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程度与妊高征的病情密切相关。临床可以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IL-4和IFN-γ含量,并计算IL-4/IFN-γ的比值,作为评价妊高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