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中医传统防治观点可总结为:未病先防,调摄固本;既病防变,治在证先;已愈防复,重视调理.并以此浅议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治未病”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预防为主,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皇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阐述得更为翔实、具体.他十分重视治未病医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将其主要体现于<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一书中,所涉及的范围有未病先防、未雨绸缪;有病早治、防微杜渐;已病防传、举一反三;病盛防危、亡羊补牢;新愈防复、饮水思源五个方面.目前临床中所说的未病具有三重含义:其一是无病,身体健康,此时的"治未病"为预防以养生;其二是各种潜在的病情和病机,病而未发,此时"治未病"为有病而早治;其三是指疾病发展还未到危重阶段,此时"治未病"为从轻防重已病防危.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内经>,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预防疾病,中医又称"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防病于未然,"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注重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防"病后病",疾病痊愈后,注意调护,防止复发.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五脏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因此"治未病"需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平衡着手.本文就应用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注重养生,有病早治、重视整体,既病防变、全面调理,愈后防复、寓养于治等多方面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策略,以期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维护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治疗“未病”,从古到今,就历受各位医家的重视。《黄帝内经·素问》:“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的四层含义:①“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②“欲病救萌”:对疾病做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既病防变”:即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④“愈后防复”: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及治疗疾病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明显优势。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将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疾病的致死、致残率以及发病率。“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提前干预以防止高血压病的进展即有病早治;进行合理治疗以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即既病防变;进行综合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即瘥后防复。探究运用耳穴压籽、穴位针刺及贴敷、太极拳及中药内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将高血压病防治的阵线前移,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优势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中医学理论的精髓之一."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是"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就是采取各种养生保健和防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在"未病"、"欲病"、"已病"、"愈后"四个阶段,应用"治未病"理论积极干预,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其含义主要有三层: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瘥后防复,痊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后遗症.“治未病”思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等实践中.尤其在儿科的预防保健方面,《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传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治未病”思想之所以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仲景继承和发扬<内经>治未病思想,对现代预防医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治未病思想包括:养生防病,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内容.仲景治未病思想对于日常生活和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内经》中"治未病"的实质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概而言之,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时,固护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病之时,防止疾病传变;病情缓解之时,预防复发。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来论述《内经》中"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体质在经间期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归纳法总结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常见体质偏颇类型,使用演绎法分别阐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护中纠正各型体质偏颇的具体方法。[结果]经间期出血患者常见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瘀血质,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可以通过药物、饮食、情志、锻炼等方法滋补肾阴、补气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调整体质偏颇。[结论]运用"治未病"思想纠正经间期出血患者体质偏颇,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或欲发的阶段注意保健,养护身心,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即疾病发生后要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发生传变和发展;瘥后防复,即病后应积极采取措施促使疾病康复与防止复发.“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治疗的整个过程,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正治未病,就是通过运动养生、饮食起居、情志调理等多措施,调养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少生病不生病,真正实现未病先防。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医术全面,擅长内、妇、儿、针灸各科,尤其精于手术和麻醉术。华佗深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懂得锻炼身体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因而他特别提倡保健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4.
李伟杰  梁润英 《中医学报》2019,34(12):2516-2520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有规范、系统、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优势。骨质疏松症是当今世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普遍存在的医疗和健康问题,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完全可以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该病防治的始终。①未病先防,摄生保健:固肾、健脾、养肝;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对处于微而未显"欲病"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要秉承"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既病防传,病盛防危:对既病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既要个体化精准治疗,又要防止其传变,减少并发症,阻止危重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④新愈防复,久愈调理:积极采取巩固治疗,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不仅要防复,更应该注意调理,确保机体康复,以期邪尽病愈、病不复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都一直为各医家推崇,被视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层次。目前,"治未病"思想可以指导多种疾病的防治,无论在预防、治疗,还是康复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愈防复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亚型以腹泻型最为常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且存在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近年来该病的诊疗思路强调防治结合、预防为先,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特色及优势日益显现。"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精粹,囊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原则,对防治该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结合正邪、天人合一、四时、形神合一等学说,运用特色的健康养生调摄方法,采用中医内治、外治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手段,将危险因素及体质学说作为指导愈后防复的理论基础,实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精准预防及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治未病"思想已深入人心,医者患者都在寻求"治未病"的方法。本文从疾病诊疗的治其未发、欲病先防、既病防变、已愈防复四个方面浅谈小儿推拿在"治未病"的应用,为现代儿科"治未病"方面提供一种纯天然的诊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包含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几方面内容.该理论贯穿于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成为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的指导原则.本文着重介绍了肺系疾病未病先防的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在《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有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5个方面。所以,医学有2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从根本意义上讲,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故而医学关注方向也从"已病人群"的"疾病医学"逐渐向‘"未病人群"的"健康医学"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与中医的"治未病"相一致。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的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式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亚健康,《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  相似文献   

20.
【学习重点】防治原则是指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本篇重点介绍有关“治未病”和治疗疾病的原则。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涵义,应重点掌握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具体措施。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治则是本章的重点。主要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以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六个方面。其中要求重点掌握治病求本中的“标”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