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对前臂血管条件的改善作用。[方法]依据人体的解剖学特点及人体力学原理并联合本次研究的目的设计弹力带训练动作,选择山西医科大学运动与康复专业8名学生进行锻炼,每个动作10次,两个动作间歇15s,做3个循环。每周锻炼5次,共观察12周。分别在锻炼前和锻炼第8周、第12周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桡动脉血流速度,测量锻炼前后桡骨茎突和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直径变化。[结果]锻炼12周后,病人桡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桡动脉远端、近端直径及头静脉远端、近端直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有助于增加前臂血管内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行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患者60例,按透析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按术后常规护理行握拳锻炼,每次3~5 min。术后2周对照组采用握力器进行锻炼,每次5~10 s,3~5 min/组,10~20组/d。观察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按相同的频次进行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第4周时头静脉血管直径、血流量内瘘成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4周,两组内痿成熟率、头静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头静脉血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分别为(5.83±0.43)周和(7.73±0.54)周。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8周后,观察组未成熟率为20%,对照组为43.3%,观察组成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内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能提高内瘘早期成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动静脉内瘘(AVF)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内瘘成熟程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于本院首次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4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桡动脉和头静脉血流量、血管直径。术后6周,观察患者成熟情况并分析与头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结果  术后1、3、6周,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术前(P < 0.05),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 < 0.05),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量和血管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P < 0.05);且术后1、3、6周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及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血流量、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力指数在术后1、3、6相邻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周,143例患者AVF成熟度为69.23%(99/143),成熟组头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血管直径和血流量均明显大于未成熟组(P < 0.05),阻力指数明显小于未成熟组(P < 0.05);术后6周头静脉血流量预测AVF成熟的ROC曲线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预测AVF成熟的临界值为387.98 mL/min。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反应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内瘘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自2016年7月—8月对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1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二维超声模式顺序探查内瘘吻合桡动脉近心端1cm处及吻合静脉距吻合口1cm、5cm、10cm处的血管内径、皮下深度,同时测量穿刺部位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闭塞等。[结果]糖尿病组吻合口内径、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吻合静脉距吻合口1cm、5cm处的血管内径及吻合动脉近心端血流量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中糖尿病组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均显著小于非糖尿病组(P0.05或P0.01);选择绳梯式穿刺的糖尿病组吻合口内径和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或P0.01);年龄65岁的糖尿病组吻合口内径和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动静脉内瘘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与非糖尿病病人存在差异。在血管通路维护和监测方面,需要加强糖尿病肾病病人内瘘吻合口内径和吻合动脉近心端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关注穿刺部位血管内径及狭窄程度,特别对扣眼穿刺的透析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端绳梯式穿刺法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和顺血流方向穿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60例(每例透析病人动脉端穿刺次数为600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端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逆血流方向穿刺法(80例),所有病人静脉端为向心方向穿刺.观察两组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穿刺法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端顺血流方向穿刺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后外周静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彩色超声下观察30例经贵要静脉置入4Fr-PICC导管病人的被穿刺血管,记录穿刺前后贵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血管内径及穿刺前后贵要静脉固定点血液流速.[结果]穿刺前贵要静脉内径0.247 cm±0.068 cm,腋静脉内径0.363 cm±0.109 cm,锁骨下静脉内径0.616 cm±0.201 cm;穿刺后贵要静脉内径为0.285 cm±0.088 cm,腋静脉内径0.431 cm±0.126 cm,锁骨下静脉内径0.696 cm±0.245 cm;穿刺前后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管内径改变值呈正态分布,但与血管穿刺前内径无相关性;贵要静脉段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PICC置管后相应静脉血管内径有所扩张,但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频式八邪操配合经络按摩对尿毒症病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5月在本科室(肾内科)住院并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的病人3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宣教动静脉内瘘的锻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0月在本科室治疗并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的病人3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锻炼动静脉内瘘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视播放视频,并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4周、术后8周及首次内瘘穿刺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首次穿刺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视频式八邪操配合经络按摩能使内瘘血流量增加,成熟时间提前,减少并发症,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的可调节、可量化的动静脉内瘘活动器对内瘘血管成熟时间、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手握橡皮握力球或握力圈)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制的动静脉内瘘活动器进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病人的随访结果、AVF成熟情况和血管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AVF成熟度、成熟时间、开始使用时间以及AVF的血管内径、内膜厚度、血管距皮下深度和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VF病人围术期采用自制的动静脉内瘘活动器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AVF的成熟,提高AVF的血管质量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行动静脉人工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5月我科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PTFE人工血管行动静脉人工内瘘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8例病人术后通畅率为100%,3个月时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术后血管通畅。分别于第4周~第8周开始使用人工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知识宣教,预防并发症发生,正确使用动静脉内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患者功能锻炼开始时间。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3例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于术后3 d(A组)、术后12 h(B组)及术前2周(C组)开始指导功能锻炼,比较3组术前2周、术前1 d、术后2周、4周及8周头静脉内径;比较3组术后2周、4周及8周吻合口血流量;比较3组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3组头静脉内径术后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头静脉内径术后2周、4周及8周增宽速度低于C组(P<0.05);C组术前1 d头静脉内径大于术前2周(P<0.05)。A、B 2组术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吻合口血流量得到快速提升(P<0.05);A、B两组术后2周、4周及8周吻合口血流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成熟时间较A、B组短(P<0.05)。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早期有针对性地实施术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可在保障动静脉内瘘安全的前提下,增大血管内径及血流量,改善血管条件,缩短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七合剂联合微波理疗对延长动静脉内瘘寿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肾病内科行血液透析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120例,将其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B组使用喜疗妥乳膏外擦治疗,C组采用三七合剂联合微波疗法治疗。评价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疼痛缓解、皮下血肿消退情况;随访病人规律治疗2个月,追踪发生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及闭塞状况,比较透析前后3组病人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疼痛消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24h血肿直径较治疗前及A组、B两组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透析后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比较,C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三七合剂联合微波理疗能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观察新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记录窃血现象和血流量,分析血流分布及流量与窃血现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4例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患者。患者均为术后2~6周。多普勒超声评估吻合口近端桡动脉血流量、吻合口远端桡动脉血流量和头静脉血流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吻合口两侧桡动脉血流方向,判断患者有无窃血现象。根据有无窃血,将患者分为正向血流组和反流组,比较2组各血管血流量。结果反流组35例患者,窃血现象发生率79.5%,正向血流组9例患者。2组患者血流量比较,吻合口近端桡动脉血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向血流组明显高于反流组(t=-2.899,P=0.006)。吻合口远端桡动脉血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P=0.048),正向血流组低于反流组。反流组头静脉平均流量为(500.31±191.49)ml/min,正向血流组头静脉平均流量为(452.22±170.50)ml/min,2组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0,P=0.500)。反流组35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通路相关性缺血综合征,流量显示,吻合口远端桡动脉流量>吻合口近端桡动脉流量。结论窃血现象是动静脉内瘘术后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吻合口远端桡动脉反向血流(窃血)对内瘘成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玉玲  蔡晓燕  潘蓉 《护理研究》2011,25(13):1163-1165
[目的]观察场效应治疗仪用于保护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4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热敷组、浸泡组,实验组采用场效应治疗仪护理(测温计测得温度为41℃),热敷组以温度为40℃~42℃热水袋热敷,浸泡组用40℃~42℃热水浸泡整个内瘘侧前臂。比较3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血管并发症与热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浸泡组(P<0.05),实验组皮肤并发症明显低于浸泡组和热敷组(P<0.05)。[结论]场效应治疗仪用于老年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可减少各种内瘘及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首选的血管通路,最常选用的部位是桡动脉-头静脉~[1]。国内外指南及操作规程~[2-3]均提出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建议最好等待8周~12周后再穿刺。但多篇文献报道~[4-6],有28%~53%的早期内瘘出现失功,不能满足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5.
谢伟军 《全科护理》2020,18(7):851-854
[目的]探讨Teach-back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功能锻炼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血液透析室收治的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Teach-back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病人内瘘功能锻炼知信行得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瘘成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内瘘术后功能锻炼知信行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Teach-back模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中能有效加强病人对功能锻炼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内瘘成熟时间,促进内瘘恢复。  相似文献   

16.
邵娜娜  高艳平 《全科护理》2021,19(33):4671-4674
目的:总结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与功能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病人头静脉血管内径与血流量、内瘘成熟率、内瘘成熟时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实施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后,研究组病人头静脉血管内径与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内瘘成熟率为72.50%(29/40),对照组内瘘成熟率为50.00%(20/40),研究组内瘘成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无内瘘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研究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7.50%(39/40),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为80.00%(32/40),研究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总结了促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功能锻炼的最佳护理证据,并进行实证研究,能明显提升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助于缩短病人内瘘成熟时间,并提高内瘘成熟率.  相似文献   

17.
汝琨  何金云 《护理研究》2015,(6):738-739
[目的]探讨以最佳的角度行血管穿刺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血栓形成病人行溶栓治疗,以减轻疼痛刺激。[方法]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20°和40°从静脉上方对人工血管穿刺行溶栓护理,帮助再通。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溶栓效果等。[结果]两组病人溶栓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40°从静脉上方穿刺病人感受的疼痛程度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率较高。[结论]行人工血管溶栓时进针角度的不同影响病人的疼痛程度感受及穿刺成功率,宜40°从静脉上方穿刺,以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流量,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内瘘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测量指标包括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分析自体AVF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比较AVF不同部位的血流量。结果 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管径均显著扩张,各段血管峰值流速明显增高、频谱多普勒呈低阻型改变。自体AVF的头静脉血流量与桡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肱动脉的血流量相近(P=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可作为评估AVF的血流量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血液透析患者AVF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动静脉内瘘锻炼握力检测装置的应用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留我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患者5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中心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留我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患者4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在术后2周拆线后,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握力锻炼:挤压握力器15秒,缓慢放松,重复上述动作,10imin/次,5~10次/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握力器进行锻炼;观察组:采用带有握力检测装置的握力器进行锻炼,在锻炼前患者预先通过输入装置输入标准参数(包括标准握力值、标准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锻炼结束后通过查看显示屏或语音提示和指示灯提示,对未达到标准握力的锻炼次数进行重新设定和补充锻炼。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4、8、12周头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量检测,内瘘成熟率和成熟时间,实施握力锻炼依从性。结果术后第4周、8周、12周,观察组头静脉血管内径分别为(4.73±0.51)mm,(4.89±0.65)mm,(5.15±0.95)mm,高于对照组的(4.30±0.65)mm,(4.41±0.71)mm,(4.65±0.89)mm(t=-2.970,P=0.004;t=-2.298,P=0.025,t=-2.928,P=0.041);观察组头静脉血流量分别为(501.12±125.32)ml/min,(568.13±183.39)ml/min,(675.33±213.04)ml/min,高于对照组的(443.64±112.21)ml/min,(496.88±164.74)ml/min,(538.84±190.08)ml/min(t=3.003,P=0.005t=2.932,P=0.006t=2.765,P=0.001)。观察组内瘘成熟率为97.96%,与对照组87.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1,P=0.049),且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75周。观察组握力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5,P=0.002)。结论握力检测装置的使用,能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握力锻炼,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锻炼的规范性,提高锻炼的有效性,促进内瘘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20.
马翠琴  郝瑞红 《护理研究》2007,21(12):3252-3253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先决条件,也是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生命底线。要想保证及时有效的透析效果,必须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上肢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是目前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但临床上一些病人由于头静脉闭塞或者管腔狭窄而无法行常规内瘘术。对于这些病人选择一条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至关重要。我院2006年9月-2007年6月为4例尿毒症病人成功实施了移植大隐静脉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