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沙培林(OK-432)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及单独应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浅表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沙培林组(40例)术后1周开始常规灌注沙培林5KE,膀胱内灌注保留2h,每周1次连续6周,之后每月1次连续8个月.吡柔比星组(38例)灌注吡柔比星30mg,灌注方法同沙培林组.沙培林膀胱联合吡柔比星组40例,交替灌注,剂量不变,每周1次,每种药物达6次,之后每月1次,每种药物灌注8个月.结果 沙培林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吡柔比星组复发5例,复发率13.16%,联合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沙培林组与吡柔比星组复发率比较P >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沙培林组或吡柔比星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例数分别为3,4,4,三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培林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灌注药物,疗效满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羟喜树碱(HCPT)联合白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HCPT)和联合组(HCPT+ IL-2),两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即刻开始行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8周后改为每月1次,治疗总周期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成2年随访后,对照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23.6%(18/76),联合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0.5% (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0,P<0.05),膀胱刺激征及血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9,P>0.05).结论 HCPT联合IL-2灌注预防NMIBC的效果优于单用HCPT,不良反应率低,耐受性好,可作为灌注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3.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min。结果:经10-12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5.9%;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患者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得发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三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珐对130例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THP(48例)、Ⅱ组HCPT(41例)、Ⅲ组MMC(41例),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3组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Ⅰ、Ⅱ和Ⅲ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6.67%(8/48)、17.07%(7/41)和36.59%(15/41);3组比较Ⅰ、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Ⅰ、Ⅱ组复发率均低于Ⅲ组,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O.05)。结论THP、HCPT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差异。方法 9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被随机分为3组行早期加维持性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1例;丝裂霉素(MMC)组32例;顺铂(DDP)组32例。随访2年,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95例术后随访2年。HCPT组31例中9例复发,复发率29.0%;MMC组32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31.3%;DDP组32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31.3%,各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MMC、DDP膀胱灌注化疗均能达到降低肿瘤复发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7例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免疫治疗,其中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36例,单用沙培林膀胱灌注31例。随访12—2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复发以及复发的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无肿瘤复发率97.22%(35/36),肿瘤复发率2.78%(1/36),复发1例为PT1G2-3,复发时间为术后第24个月。单用沙培林组无肿瘤复发率80.65%(25/31),肿瘤复发率19.35%(6/31),两组病例在肿瘤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多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 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进行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6例,HCPT 2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2例,DDP 6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HCPT+DDP组38例.DDP6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3 d后HCPT 2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至满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 min.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观察有无肿瘤复发. 结果 106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HCPT组36例患者中复发12例.DDP组32例患者中复发11例.HCPT+DDP组38例患者中复发5例,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PT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用HCPT或DDP,但其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交替疗法及其联合疗法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来本院诊治的113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均应用THP+ HCPT交替法或THP+ HCPT联合法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3年,观测两组在3、6、9、12、18、24、36个月时的肿瘤复发率及灌注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HP+ HCPT联合组、THP+ HCPT交替组术后3、6、9、12、18、24、36个月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5%、0.0%,8.8%、1.8%,14.0%、1.8%,15.8%、3.6%,19.3%、5.4%,22.8%、8.9%,28.1%、12.5%. THP+ HCPT交替组的术后复发率低于THP+ HCPT联合组,术后9个月后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3.8%、25.0%(P<0.05),血尿发生率分别为14.0%、1.8%(P<0.05),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6%、1.8%(P>0.05),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3%、1.8%(P>0.05).结论 浅表膀胱癌在行TUR-BT后,膀胱内灌注THP+ HCPT交替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确定,较THP+HCPT联合法复发率低,毒副作用亦低,可能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4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分为两组:(1)α-干扰素+丝裂霉素C组20例,α-干扰素3000万IU+丝裂霉素C40mg 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2)丝裂霉素C组22例,丝裂霉素C40mg 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然后每2周1次,连续6次,以后每月一次连续2年。结果: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α-干扰素+丝裂霉素C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10%,丝裂霉素C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36%,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卡方检验,P<0.05)。结论:α-干扰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两种膀胱内灌注方法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次吡柔比星灌注剂量30mg,治疗组术后24h内膀胱灌注1次,此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灌注,此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随访16.3个月。其中治疗组随访期内2例复发,复发率8%;对照组随访期内4例复发,复发率1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结论:本研究显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用药方便,患者耐受性好;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常规灌注较常规灌注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TURBT术中羟基喜树碱单次大剂量灌注与术后多次常规剂量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浅表性膀胱癌101例均行TURBT术.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49例),手术结束时立即单次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30 mg;第2组(52例),术后1周开始灌注,剂量20 mg,第周1次,8次后改为每月1次,至术后24个月.比较它们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6个月,第1组和第2组总复发率分别为18.4%和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第1组和第2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2%和30.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羟基喜树碱术中单次大剂量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与术后多次常规剂量灌注化疗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费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加吡柔比星(tetrahydnopyrany adriamyrin,THP)灌注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48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均行TURBt,术毕用THP40mg+注射用水40ml行灌注化疗30min,术后每周化疗1次,共8次,然后改为每个月1次,持续1年。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膀胱穿孔、膀胱出血等并发症。48例患者平均随访2.1(0.5~3)年,术后1年内6例在非原来位置复发(12.5%),再次行TURBt加THP灌注,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TURBt加THP膀胱灌注疗效确切,可降低复发率,是治疗表浅膀胱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沙堵林(OK-423)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浅表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沙培林组(40例)术后1周开始常规灌注沙培林5KE,膀胱内灌注保留2h,每周1次连续6周,之后每月1次连续8个月.对照组(38例)灌注吡柔比星30mg,灌注方法 同沙墙林组.结果随访6~36个月.原发...  相似文献   

14.
沙培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沙培林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安全性及其机制。方法 :对 3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沙培林进行膀胱灌注 ,随访 12~ 2 4个月 ,检测患者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2 (IL 2 )、肿瘤坏死因子 (TNF) ]的变化情况。结果 :无肿瘤复发率为 83.4 % ,复发率为 16 .6 %。IL 2灌注前为 1.2 0kU/L ,灌注后为 1.5 9kU/L ;TNF灌注前为 0 .30 μg/L ,灌注后为1.37μg/L。两者灌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沙培林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患者耐受性好 ,无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沙培林膀胱内灌注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途径达到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介苗、羟基喜树碱、表柔比星做为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23医院2003年4月~2009年3月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采用3种药物膀胱内灌注化疗的患者资料164例。其中卡介苗组42例、羟基喜树碱组73例、表柔比星组49例。均为手术后1~2周开始,按8~10方案行膀胱内灌注化疗,疗程12月,完成疗程后随访8~24月,平均(16.4±0.4)月。随访内容为肿瘤复发情况和灌注后不良反应。结果 3组的复发率分别为:卡介苗组26.19%(11/42)、羟基喜树碱组31.51%(23/73)、表柔比星组16.33%(8/49),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和血尿,卡介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表柔比星组次之,羟基喜树碱组副作用最少,但复发率最高。结论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小剂量结核菌素(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择31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组(A组)、HCPT膀胱灌注组(B组)各156例.A组:术后第7d用HCPT 10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第14d用BCG 1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之后每隔3d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第56d;术后第63d开始,每隔1周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第183d开始,每隔15d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第438d开始,每隔1个月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2年.B组:自术后第7d起,用HCPT 10mg+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至术后第56d;术后第70d开始,每隔2周灌注1次,共8次;术后第198d开始,每隔1个月灌注1次,共8次;术后第468d开始,每隔2个月灌注1次至术后2年.各种药物灌注剂量同首次灌注.分别观察两组0~18、19 ~24、25 ~60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随访60个月,A组复发率分别为0(0~18个月)、3.21%(19 ~24个月)、18.67%(25~60个月),B组分别为11.54%、7.10%、20.13%,两组0~18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非细菌性膀胱炎、血尿、低热、血象异常等毒副反应,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轻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98例膀胱癌患者在TURBT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00例)定期行膀胱灌注吉西他滨,术后24h内使用1.0g,膀胱内灌注保留2h,1周后行常规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8周,然后每月1次,连续10个月,共1年。Ⅱ组(98例)对照组灌注盐酸吡柔比星,术后24h内灌注使用30mg,膀胱内灌注保持30min,1周后开始常规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而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共1年。结果:第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第2年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术后随访2年,Ⅰ组复发率6.52%,Ⅱ组复发率10.11%,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是化学性膀胱炎症状。结论:膀胱癌术后灌注吉西他滨能有效预防膀胱癌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盐酸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84例膀胱癌患者在TVRBt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平均分成两组:Ⅰ组(92例)定期膀胱内灌注盐酸表柔比星,术后第1天使用50 mg,膀胱内灌注保留2 h,1周后开始常规灌注化疗,每周1次连续3次,然后每月1次连续11次,共1年;Ⅱ组(92例)为对照组灌注丝裂霉素40mg,灌注方法同Ⅰ组。结果随访10~46个月,平均(30±4)个月。复发率Ⅰ组为6.5%,Ⅱ组为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尿路刺激症状、肉眼血尿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URBt后早期膀胱内灌注盐酸表柔比星化疗,可以显著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