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验观察了在模拟海拔6000m缺氧冻伤对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大鼠血清ACE活性以U(nmol·ml-1·min1)表示。致冻前,缺氧习服缺氧冻伤(FHAC)组和急性缺氧冻伤(FAH)组大鼠血清ACE活性分别为50.0±5.8和60.0±6.7U(P>0.05)明显低于平原冻伤(FN)组的78.1±4.0U(P<0.01和P<0.05);冻后4h,FAH组和FHAC组大鼠血清ACE活性均呈现较冻前增高趋势;冻后24h,FAH组与冻前无差异,而FHAC组冻后72h仍呈增长趋势。结果表明:单纯缺氧暴露可使大鼠血清ACE活性降低,而缺氧复合冷损伤则使大鼠血清ACE活性呈现增高趋势,提示可能有内皮细胞损伤,缺氧习服缺氧冻伤后内皮细胞损伤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海拔6000m低氧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双后足冻伤对大鼠新鲜血浆和致冷血浆中冷凝蛋白(CIP)含量的影响。冻前平原冻伤组(FN)和急性缺氧冻伤组(FAH,冻前在模拟6000m高度停留4h)大鼠新鲜血浆中CIP含量分别为109.1±8.9μg/ml和110.1±6.2μg/ml(P>0.05),明显低于缺氧习服缺氧冻伤组(FHAC,模拟6000m高度每日停留4h,共4周)的135.6±7.6μg/ml(P<0.05)。冻后4、24、48和72h,FN、FAH和FHAC三组大鼠新鲜血浆和致冷血浆中CIP含量均明显增高,除个别时间点外,FAH和FHAC组新鲜血浆中CIP含量均高于FN组。FN、FAH和FHAC三组大鼠致冷血浆中CIP含量均比相应时间点新鲜血浆中CIP含量约高3倍以上。上述结果表明CIP可能是一种应激蛋白,缺氧习服、冷损伤、冷冻过程中的低氧暴露及血浆冷藏均可使CIP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急性缺氧和缺氧习服对冻伤大鼠直肠温度和冻足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平原冻伤(FN)组在冷冻与复温过程中,大鼠直肠温度(Tr)不变或升高;冻足皮肤温度(Ts)在冻后1~2天升至高峰,随后降低,冻后6~7天降至接近未冻足水平。在模拟6000m缺氧条件下,大鼠冷冻前、后的Tr均降低,但急性缺氧冻伤(FAH)组较4h/天连续4周缺氧习服大鼠的缺氧冻伤(FHAC)组降低更明显;复温过程中FAH组Tr继续降低,而FHAC组Tr不再下降。冻后冻足Ts变化:FAH组与FN组接近;FHAC组冻后2天内稍升高,随之快速降低,冻后7天仍低于未冻侧。上述结果表明,缺氧使大鼠呈现低体温,缺氧复合一定强度冷刺激使低体温加重;缺氧习服可相对减轻缺氧性低体温的程度,但冻足Ts减低,外周组织抗冻力减弱。  相似文献   

4.
实验观察了冷习服及性别对大鼠重度冻伤的影响。重度冻伤后,冷习服(CA)大鼠冻足组织存活面积(TSA)较未冷习服(NCA)大鼠冻足TSA明显增高(P<0.01),雄、雌大鼠皆如此。不论冷习服与否,雌鼠冻足的TSA均高于相应雄鼠冻足的TSA,即大鼠抗冻能力存在着性别差异。这种差异还表现为NCA和CA雌鼠冻足与未冻足皮肤温度差(ΔTs)分别高于NCA和CA雄鼠ΔTs。ΔTs增高间接反映了冻区血液循环较好,这是冻足组织损伤较轻的原因之一。上述结果表明,冷习服锻炼是减轻重度冻伤损伤的简单有效方法。在研究冷冻损伤的实验中,应排除性别差异的影响。作者认为应进一步研究性激素在冷耐受和冷应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低氧条件下冻伤大鼠骨骼肌水肿程度的改变。体重200±2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平原冻伤组(FN);急性低氧冻伤组(FAH,模拟海拔6000m缺氧4h后冻伤)和低氧习服冻伤组(FHAC,模拟海拔6000m每日缺氧4h,连续4周后冻伤)。大鼠的右后肢冻伤后不同时间,用称量法测定冻伤肌肉中的含水量,计算其水肿程度。结果表明,各冻伤组冻后肌肉水肿程度均明显增加,其中以FN组较为严重,FAH组肌肉水肿程度与FN组无差别,而FHAC组冻伤肌肉水肿程度较轻且消退较快,组织干性坏死出现较早。结果提示单纯急性低氧未加重冻伤损伤程度,而低氧习服则可加重冻伤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兔足冻伤后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对兔足Ⅰ~Ⅳ度冻伤前及冻伤后12、24、48、72h时血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各度冻伤组冻后12h时,SOD、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均较冻前对照值明显升高,P<0.01。(2)轻度(Ⅰ、Ⅱ度)冻伤各指标变化小于重度(Ⅲ、Ⅳ度),且在冻后24h恢复到冻前水平。(3)重度冻伤各组SOD活性在冻后24h达到高峰,与冻前比P<0.01,48h则下降到低于冻前,P<0.05。CAT、GSH-Px活性在冻后24h虽稍有下降,仍显著高于冻前,P<0.01。Ⅳ度冻伤组于72h时显著低于冻前,P<0.05。重度冻伤后MDA一直持续高于冻前,P<0.01。结果说明冻伤早期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幅度及时间过程与冻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β-胡萝卜素和核黄素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身笏  梅节 《营养学报》1999,21(1):22-27
目的:进一步探讨亚硝胺通过脂质过氧化而致癌的可能途径,以及研究β-胡萝卜素(β-C)和核黄素(VB2)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影响亚硝胺致癌的可能途径。方法:将50只二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实验组在每日灌胃二甲基亚硝胺(NDMN)1.75mg/kg的基础上,每日分别给予β-C25mg/kg和/或VB218mg/kg补充,实验期为28天。实验结束时,收集血液,摘取肝脏和肾脏,测红细胞和肝肾匀浆SOD活性,全血GSH-Px活性,血清和肝肾匀浆MDA含量,血清ROOH以及全血Hb含量。结果:1.NDMN可使SOD和GSH-Px活性下降(P<0.05),MDA和ROOH产生增多(P<0.05)。2.添加β-C后,SOD和GSH-Px活性有明显提高(P<0.05),MDA和ROOH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3.添加VB2后,肝SOD和全血GSH-Px活性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MDA和ROOH的含量没有差异(P>0.05)。4.同时补充β-C和VB2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单纯β-C组基本一致。结论:脂质过氧化也是亚硝胺致癌的途径之一;一定剂量的β-C可对抗NDMN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核黄素对提高抗氧化?  相似文献   

8.
陈起萱  梅节 《卫生研究》1998,27(2):105-108
探讨了给予二甲基亚硝胺(NDMN),同时补充β-胡萝卜素(β-C)后,大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的NDMN可使大鼠血红细胞、肝肾匀浆SOD活性和全血GSH-Px活性下降(P<0.05),血清和肝MDA和血清ROOH产生增多(P<0.05)。添加β-C(25mg/kg)后,SOD和GSH-Px活性均比单纯NDMN组有明显提高(P<0.05)。MDA和ROOH含量明显低于NDMN组(P<0.05)。提示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也是NDMN及其它亚硝胺致癌的途径之一;一定剂量的β-C可对抗NDMN引起的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9.
鱼油对感染大鼠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膳食鱼油对感染机体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NS+CLP,FO+CLP及SHAM(假手术)三组(n=15),术前分别灌食鱼油或等渗盐水1ml×3周,于CLP后第二天采取标本检测血清TNF、IL┐6、PGE2浓度及小肠谷氨酰胺(Gln)含量,并用RT┐PCR方法测定小肠粘膜TNFmRNA的含量。结果:NS+CLP组大鼠血清TNF、IL┐6、PGE2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1),小肠粘膜Gln含量显著减少(0.28±0.11vs0.99±0.21,P<0.01),而TNF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之相比,灌食FO大鼠血清TNF、IL┐6、PGE2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小肠粘膜Gln含量明显高于NS+CLP组,同时,小肠粘膜TNF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鱼油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改善小肠粘膜的血循环,或降低粘膜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阻断细胞因子对肠粘膜结构功能及细胞代谢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22只右后足Ⅲ、Ⅳ度冻伤的家兔冻伤前、冻伤后12、24、48、72h分别采耳缘静脉血,进行血液有形成分9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重度(Ⅲ、Ⅳ)冻伤早期白细胞(WBC)数呈上升趋势,与冻伤前比较PM<0.01,与冻伤后不同时间呈直线相关,(r=0.974,P<0.01)。回归方程Y=12.716+0.151X(X:冻伤后时间);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容积比(HCT)冻后12h一过性升高(与冻伤前比P<0.01、P<0.05),而后下降,变化基本一致;血小板(PLT)冻伤后12、24h降低与冻伤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和P<0.01)。  相似文献   

11.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特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萍  王忱  李莉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619-1621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AHH后全血粘度、Ho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雏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肢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作为外用剂型对血瘀证大鼠血流变学、血管内皮紧张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作用。方法将观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组、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组3组,检测各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等指标。结果 1.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组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均明显低于血瘀模型组(P0.05)。2.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血瘀模型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血瘀模型组(P0.05)。3.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组可显著降低血清ET含量(P0.05),并能明显升高大鼠血清NO含量(P0.05)。结论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可明显改善血瘀证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具有确切的活血化瘀、改善血瘀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3至2019-03住院治疗的243例估计合格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2010年新版CONSORT指南进行人群排除,120例符合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总抗氧化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TAC)、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0.33±0.19)次/周,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为(1.23±0.56)min/次,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TAC(12.89±2.45)kU/L、LPO(3.02±0.56)μmol/L、SOD(84.69±5.88)U/L、MDA(2.05±0.39)μmol/L、红细胞聚集指数(2.11±0.35)%、血浆黏度(1.07±0.05)mpa.s、全血黏度低切(7.16±0.52)mpa.s、全血黏度高切(5.32±0.59)mpa.s、LVEF(51.79±8.95)%、ESV(21.54±2.65)ml、EDV(51.44±4.68)m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冷冻损伤后大鼠血液流变性质改变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血液粘度法,对不同程度冷冻损伤后大鼠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进行了评价。将大鼠双后足造成轻、中、重度冻伤,分别在冻后4、8和24h由心腔穿刺取血,测定血浆粘度、RBC比积及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根据公式计算出RBC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硬度。结果表明,冻伤后各项流变学参数均发生明显改变,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这些参数异常改变的程度与冷冻损伤程度基本一致,组间差别显著。表明血液粘度法能较确切地反映冻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透明质酸预防性应用效果及对盆腹腔粘连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4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4例。两组均常规剖宫产手术分娩,治疗组术中加用透明质酸。比较两组盆腹腔粘连发生、血液学(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全血粘度)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MMP-2,粘连相关因子纤维粘连蛋白(FN)、IV型胶原蛋白(CIV)、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术后治疗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11.2%),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全血粘度等两组均较术前升高,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以及首次月经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FN、CIV、TGF-β1等粘连因子以及IL-6、IL-10、TNF-α等炎性因子均较术前升高,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MMP9及MMP2水平较术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透明质酸预防性用于剖宫产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及粘连相关因子水平,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流血量以及首次月经恢复时间,改善盆腹腔粘连情况,快速恢复子宫内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以及Lpa与其它血脂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肾脏等大血管合并症和酮症酸中毒)患者43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血测血脂、Lpa、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对两组Lpa与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及其它血脂作相关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存在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Lpa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Lpa在糖尿病组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0.01),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p〈0.01)。结论1.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但在高甘油三脂条件下Lpa无明显增高。2.高浓度的Lpa可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红细胞聚集,导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97%异丙基硫杂蒽酮(97%ITX)对大鼠的慢性经口毒性效应,确定其无作用剂量(浓度),为拟定人类每日容许摄入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用含97%ITX 1000.0、250.0、62.5、0 mg/kg的饲料给480只大鼠连续喂饲染毒2年.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记录其体重和进食量.试验结束时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尿常规和尿生化指标,观察脏器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试验期间动物无明显异常表现.高剂量组雄性大鼠体重和总食物利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雄性、雌性大鼠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及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红蛋白浓度与染毒剂量呈明显的负相关(雄性、雌性大鼠r值分别为-0.433,-0.337,P<0.01);红细胞计数与染毒剂量亦呈明显的负相关(雄性、雌性大鼠r值分别为-0.266,-0.317,P<0.01或P<0.05).高、中剂量组雄性及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胆固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胆固醇含量与染毒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雄性、雌性大鼠r值分别为0.479,0.417,P<0.01).染毒组大鼠尿液检查未见异常.染毒组雄性、雌性大鼠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高剂量染毒组雌性、雄性大鼠肾管型、局灶性间质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97%ITX可影响染毒大鼠的营养状况,使其血中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减少;干扰脂类代谢;97%ITX可致大鼠肝脏代偿性增加,并对大鼠肾脏有所损害.97%ITX给大鼠喂饲染毒2年,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雌性为4.63 mg/kg,雄性为4.06 mg/kg.  相似文献   

18.
苯致白细胞减少大鼠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苯致白细胞减少大鼠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取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白细胞数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3组分别灌胃给苯400、800、1 600 mg/kg,每周5 d,800 mg/kg组于第6周用于其他实验,其余两组连续给苯23周;空白对照组不处理;溶剂对照组灌胃给予花生油。在不同时间尾静脉采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液生化、脏器指数、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1 600 mg/kg组给苯1周后,白细胞下降为50%(P<0.01),其后逐渐稳定在40%~50%之间,第2周红细胞显著减少(P<0.05),第3周血小板显著减少(P<0.05)。第23周,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酐(CRE)升高(P<0.05),脾、肾指数和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苯剂量为1 600 mg/kg时,连续灌胃3周后,可复制出白细胞减少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9.
红曲改善高血脂大鼠血液流变学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明  李悠慧等 《卫生研究》2001,30(3):173-175
为了观察红曲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以高脂饲料喂饲Wistar大鼠 ,同时以 0、0 6、1 2g kgBW红曲预防性给予高血脂模型大鼠 2 8天 ,并另设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 :大鼠明显形成高脂血症 ,红曲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总甘油三酯 (TG) ,并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红曲能够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 (IDEI) ,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 (AI)、血小板黏附率 (PADT)、5s 1切变率下全血粘度 ,对血小板聚集率 (PAGT)无显著性影响。提示红曲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从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硝酸羟胺(HAN)亚慢性染毒大鼠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大鼠染毒后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HAN6.97、13.93和27.86mg/kg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HAN组与对照组大鼠均以隔日腹腔注射的方式染毒,连续染毒13周后处死3/4(每组30只)动物,剩余1/4(每组10只)动物停止染毒再饲养4周后处死,分别检测染毒期与恢复期相关血液指标,网织红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各系增生情况。结果染毒期,HAN染毒组大鼠白细胞数显著升高,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染毒组大鼠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染毒剂量显著正相关;骨髓细胞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粒/红比例明显下降,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各系增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N长期染毒对大鼠骨髓造血系统有一定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对红细胞系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