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临床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型3例,壁厚型5例,腔内型4例。4例合并胆囊结石与胆囊炎,6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4例伴腹腔淋巴结肿大,3例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伴腹水。结论:CT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性胆囊癌进行诊断和分型,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术前均采用东软Neusoft双排螺旋CT,行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探讨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16例CT表现。结果:根据CT所见分为:肿块型9例,腔内型5例,厚壁型2例。发生肝脏直接侵犯6例,黄疸2例,腹水3例,淋巴结转移6例,合并胆囊炎及胆囊结石5例,腹膜侵犯1例,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均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诊断为胆囊癌12例(75.0%)。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较为快速准确方法,掌握胆囊癌特征性CT表现及鉴别诊断,可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的19例胆囊癌的CT资料,均经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9例,胆囊壁局部或弥漫增厚型6例,腔内结节型4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7例,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腹水1例,10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 CT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特征进行探讨.方法 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癌CT表现为:肿块型25例,腔内型6例,厚壁型4例;胆囊癌肝浸润17例,肝内胆管扩张11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12例;肝内转移2例;胆总管周围及胰十二指肠上淋巴结转移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原发性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以及指导手术的价值,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CT表现。结果:根据CT表现分为:肿块型12例(48%),结节型8例(32%),壁厚型5例(20%)。常伴有胆囊结石,易发生肝浸润转移及胰头周围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胆囊癌术前用CT检查正确诊断22例,占88%。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CT检查直接征象有肿块型、腔内结节型和壁厚型。掌握原发性胆囊癌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癌变的肝硬化结节侵及胆囊。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胆囊癌中的意义。②方法 对9例行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及CT、B超联合诊断的胆囊癌进行分析。③结果 壁厚型1例,肿块型5例,腔内型2例,阻塞型1例。7例胆囊癌并发胆囊结石及胆囊炎。8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④结论 MRI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优势。胆囊癌应与胆囊炎、胆囊息肉、腺肌癌及肝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CT与MRI在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CT、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①方法患20例均行CT、MRI检查后并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癌进行分析。③结果:囊壁增厚型3例、团块型10例、腔内结节型5例、胆囊颈型2例。14例胆囊癌并发胆囊结石及胆囊炎,16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④结论:CT、MRI在胆囊癌诊断和应用中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胆囊癌的CT征象.结果 本组27例胆囊癌,腔内型6例,占22.22%,壁厚型9例,占33.33%,肿块型12例,占44.44%;正确诊断24例,占88.89%,3例误诊,占11.11%.其中16例合并肝内转移,5例合并肝门区和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14例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19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结论 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归纳总结胆囊癌的CT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癌的CT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1.3岁.术前13例均行CT平扫,同时10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 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7例,腔内结节型2例,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型4例.肝脏受侵犯6例,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肝外胆管扩张4例,合并胆囊结石9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76.92%(10/13).结论 CT是一种无创、有效地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方法,并且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归纳总结胆囊癌的CT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癌的CT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1.3岁.术前13例均行CT平扫,同时10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7例,腔内结节型2例,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型4例.肝脏受侵犯6例,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肝外胆管扩张4例,合并胆囊结石9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76.92%(10/13).结论:CT是一种无创、有效地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方法,并且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MSCT表现,评价MSCT对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10月间于我院就诊并行64层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胆囊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MSCT表现征象。结果胆囊癌MSCT直接征象:厚壁型12例,腔内型8例,肿块型13例;间接征象:肝脏直接受侵11例、肝内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15例、胆道梗阻4例,合并胆囊结石14例。结论胆囊癌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伴有间接征象时多能作出正确诊断,MSCT是诊断胆囊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在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MS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M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胆囊癌MSCT直接征象表现为:肿块型16例、结节型6例、胆囊壁肥厚型10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间接征象有:合并胆囊结石14例、邻近侵犯12例、肝脏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17例、胆道梗阻15例。29例术前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MSCT平扫结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征象及常见的间接征象,对胆囊癌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特征,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25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对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和目测法分析,分别与单纯PET、CT、病理检查及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5例胆囊疾患中恶性肿瘤21例(其中原发胆囊癌19例,胆囊癌术后复发2例),良性病变4例;胆囊床受侵及肝内转移14例、十二指肠受侵2例、骨骼等远处转移3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7例;PET/CT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准确监测疗效。  相似文献   

14.
林昌能  陈杜芳 《吉林医学》2013,(8):1410-1411
目的:探讨CT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脑转移瘤CT表现。结果:28例中共检出102个病灶;多发19例,占68%;单发9例,占32%;CT平扫呈等、低或等低混杂密度20例,占71%,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灶8例,占29%;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增强扫描,等密度部分均有中度或明显变化,呈环状或结节样;18例有明显灶周水肿,6例有轻度水肿;19例原发灶在肺,4例原发灶为乳腺癌,2例为鼻咽癌,4例为胃癌。结论:资料表明,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可靠的准确性;颅外肿瘤的查找有助于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 carcinoma,ICC)的临床价值,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诊断治疗的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CT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CT诊断总体符合率为87.5%(28/32),初期末梢型胆管癌CT诊断符合率为80.0%(4/5),晚期末梢型胆管癌CT诊断符合率为88.2%(15/17),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符合率为90.0%(9/10)。结论 CT扫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提高脑内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3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  13例中共检出 4 0个病灶 ;多发 9例 ,占70 % ;单发 4例 ,占 30 % ;CT平扫呈等、低或等低混杂密度 9例 ,占 70 % ;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灶 4例 ,占30 % ,全部病例平扫后均行增强扫描 ,等密度部分均有中度或明显变化 ,呈环状或结节样强化。 11例有明显灶周水肿 ,2例有轻度水肿。 8例原发灶在肺 ,2例原发灶为乳腺癌 ,2例为鼻咽癌 ,1例为胃癌。结论 资料表明 ,CT对脑内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可靠的准确性。颅外肿瘤的查找有助于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 ,特别是肺部的CT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癌的CT征象,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36例的CT表现,其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术前36例均行CT平扫,同时14例行增强CT检查,12例择日也作了增强扫描。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16例,腔内结节型6例,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型27例。肝脏受侵犯21例,淋巴结转移1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21例,合并胆囊结石26例,肝腹水2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75%(27/36)。结论:CT扫描在目前是一种简捷、方便、无创及有效地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有效方法,并且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卢定友  陈望 《中外医疗》2016,(23):188-190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整群收集该院2009年11月—2015年12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共54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54例中,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癌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4例,甲状腺囊肿2例,Graves病1例。该组病例依据其CT表现,分为三大类型:①单结节型33例,包括甲状腺腺瘤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囊肿2例;②多结节型16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3例;③弥漫肿大型5例,包括Graves病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4例。结论甲状腺病变CT分型、CT平扫和增强特点,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关系,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是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灶性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甲状腺病变的CT资料,51例均行平扫,43例加作增强。结果51例甲状腺病变中,甲状腺腺瘤12例,5例有囊变,6例有钙化,肿块均有完整包膜,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25例,22例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胸内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为髓样癌。12例有细钙化及小斑点状钙化,10例有囊变,22例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转移癌2例,均有多处转移。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7例囊变,1例钙化,肿块边界清楚。结论注意肿块的钙化、肿块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是判断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