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戒酒初期男性酒依赖患者( alcohol dependence,AD)注意偏向特点及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0例戒酒初期的男性AD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7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实验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结果 AD组在中性词、负性词、线索词的反应时[分别为(1382.13±323.38)ms,( 1365.76±313.03) ms,(1433.20±342.23)ms],高于HC组[分别为(797.27±216.97)ms,(794.11±209.41 )ms,(799.40±215.8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7,P<0.001;t=8.922,P<0.01;t =9.234,P<0.01);AD组对中性词、负性词的错误数[(3.70±2.56)次,(4.23±2.53)次],高于HC组[(2.11±1.87)次,(1.92±1.8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9,P=0.005;t=4.355,P<0.01);在线索词错误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酒相关线索词的注意偏向与首次饮酒年龄存呈负相关(P<0.05),与持续饮酒时间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成瘾年龄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戒酒初期男性AD患者对酒相关线索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这可能与犒赏中枢的异常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是一种非物质依赖的行为成瘾,具有一些与其他成瘾行为类似的特征.大量研究证实,具有成瘾的个体,往往存在某些认知功能的改变,对相关刺激表现出注意偏向[1-2].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情绪stroop的实验室方法,探讨不同程度网络使用者对网络相关刺激和消极情绪词汇的注意加工偏向,以了解网络成瘾者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而为通过认知策略的调整来防治网络成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注意偏向是强迫症认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强迫症注意加工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强迫症个体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强迫症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应用类型:Stroop方式、点探测方式、负启动方式、返回抑制方式。提出强迫症注意偏向研究的方向:关注强迫症抑制困难的潜在机制;注意偏向的特有程度;注意偏向训练对强迫症治疗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1].它是一种复杂的感觉过程,不仅与疼痛强度、疼痛类型、疼痛定位等感觉属性相关,还与警觉、注意、觉察、唤醒度的水平、焦虑、恐惧、期待、预期等多种心理因素相关.近年来慢性疼痛的认知-行为模式认为,认知因素特别是认知偏向(对疼痛相关刺激的加工偏向)是慢性疼痛产生、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  相似文献   

5.
焦虑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焦虑相关疾病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惊恐障碍(PD)、特定对象恐惧症(SP)、社交焦虑障碍(SA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强迫症(OCD)等.另外,本文所指焦虑个体还包括高特质性焦虑个体(HTA).认知理论认为注意偏向是焦虑症状得以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指相对于中性刺激,个体对威胁性刺激表现出的不同的注意分配[1].注意偏向包括对威胁性刺激相对容易和快速的注意定向,以及从威胁性刺激上脱离注意而转向新刺激的难度相对增加.另外还包括注意回避,指的是倾向于将注意转向威胁性刺激相反或相对应的位置上[2].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较多,结果却并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研究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本文系统回顾了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程序相关变量及被试相关变量两个方面,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决策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心理学家Kahneman在2002年因为在决策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对其数十年研究的肯定,更代表了人们对于决策领域的关注.酒成瘾的核心特征是不顾后果的强迫性地从事饮酒行为,丧失了自我控制.无法从酗酒严重的结果反馈中改变自己的选择偏好.酒依赖( alcohol dependence,AD)患者这种行为特征意味着,他们可能较正常人更难学习新的行为策略、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导致成瘾相关的刻板行为和固着倾向出现.本文从神经心理学及研究范式、神经电生理学及影像学领域就近几年AD患者决策领域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腰腿痛患者对痛觉相关信息注意偏向机制研究。方法利用Neuroscan32导脑电工作站记录并比较慢性腰腿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16例对3类词汇(中性、痛觉、威胁)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同时记录其32导联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脑电特征。结果慢性腰腿疼痛患者对痛觉相关词汇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威胁性词汇在两组被试各脑区诱发P200幅值显著高于中性词汇;慢性腰腿痛患者疼痛相关词汇诱发P300幅值显著高于中性词汇。结论慢性腰腿痛患者存在对痛觉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其产生机制可能与情绪控制加工有关;两组对威胁性信息均存在注意偏向可能号隋绪的自动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非注意状态下,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个体对情绪词的大脑加工模式,检验抑郁症与"对积极刺激加工的减弱和对消极刺激加工的增强"有关的理论假设.方法 8例抑郁症患者和8名健康个体参加了试验,刺激呈现时积极、消极和中性词被掩蔽,要求被试对掩蔽符号进行知觉判断.采用事件相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用2.0 T GE Prestige全身MRI扫描仪进行脑功能活动的数据采集,应用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积极词与中性词相比,抑郁症患者没有表现出任何脑区的激活,而健康个体则激活了右侧眶额、右侧前扣带回、右侧丘脑和双侧尾状核等多个与积极情绪加工有关的脑区;消极词与中性词相比,抑郁症患者激活了左侧壳核和左外侧苍白球两个皮下区域,健康个体则激活了脑岛.结论结果支持抑郁症患者对积极信息加工能力受损的假设.本研究从非注意加工的角度进一步揭示 了抑郁症患者消极认知偏向和社会功能失调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钰  汪咏梅  陶睿  庞良俊 《安徽医学》2019,40(9):1014-1017
目的研究酒精依赖(AD)患者戒酒治疗前后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男性接受戒酒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AD患者作为AD组,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范式在系统戒酒治疗前和戒酒治疗42 d后的1周内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同期选择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周围社区49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C)组,同样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范式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中文情绪词stroop范式中负性词、中性词、线索词的反应时间及错误数。结果 AD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在中文情绪词stroop范式的(负性词、中性词、线索词)的反应时间的差值大于HC组2次测验反应时间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D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在中文情绪词stroop范式的(负性词、线索词、中性词)错误数的差值大于HC组2次测验错误数的差值,在中性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在负性词及线索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D患者系统的戒酒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注意偏向反应时间和中性词错误数。  相似文献   

10.
关于注意偏向的理论有很多,其中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注意偏向在抑郁症的开始、持续以及复发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抑郁症的认知研究中,也强调了伴抑郁症而来的对负性刺激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包括情绪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情绪GO/NO GO范式和眼动追踪范式等。抑郁症患者对特定的负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但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深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可为理解认知和情感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酒依赖( alcohol dependence,AD)人数仅次于尼古丁依赖,是全球第二大成瘾物质,全球约4. 9%的人群受其影响,每年饮酒导致每100000 人中约有257 人丧失劳动能力[1]. 中国研究[2]显示,2005年以后中国酒精消耗出现了递增的趋势,得益于医疗条件的改善,酒引起的伤残调整寿命年由1719/100000降至1250/100000,饮酒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负担. 有研究[3]提示酒精会影响人体的糖、脂代谢、乳酸盐,从而影响包括中枢系统在内神经元的代谢功能,造成AD患者对外界信息加工能力下降. 酒成瘾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饮酒者均会出现成瘾行为,饮酒成瘾可能与遗传及基因密切相关,故本文从国内外饮酒相关遗传及基因相关研究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意偏向训练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注意偏向、心理渴求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90名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酒精线索图片与中性图片按1∶1比例导入E-Prime软件,采用点探测范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8次有注意偏向训练及无注意偏向训练,每次训练后软件自动记录对线索图与中性图的反应时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 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 =0.383)、注意警觉(r =0.204)呈显著正相关(P <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眼动特征。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53例为抑郁组,无抑郁症状患者44例为对照组,以中国情绪面孔系统(CAFPS)为刺激材料,比较被试执行过程中的眼动指标(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首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总时间偏向分数),并以"分组情况"和"呈现时间"为因素,对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和注视总时间偏向分数进行效应分析。结果抑郁组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和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0.05)。"分组情况"与"呈现时间"对首视点定向偏向的主效应明显(P<0.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情况"与"呈现时间"对总注视时间定向偏向主效应明显(P<0.05),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时间"对总注视时间定向偏向效应高于"分组情况"(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向情况,偏向自刺激开始随即发生,反应时长更久,可进一步加剧注意偏向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冯正直  王立菲  光裕 《重庆医学》2018,(12):1569-1571
前额叶功能异常是抑郁症患者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腹内侧前额叶和背外侧前额叶分别是情绪加工和认知控制相关的高级脑区.它们的功能异常与负性自我加工密切相关.本文从腹内侧前额叶与背外侧前额叶相互作用的角度,在外显加工和内隐加工两个水平上对抑郁症负性自我加工偏向研究进行阐述,提出研究假设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黄蕊  吴利利 《华夏医学》2022,35(1):71-75
目的:研究应用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7例P 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54例联合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认知偏向、神经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CPBQ)、...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对痛觉相关信息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采用E-prime 2.0程序编写情绪Stroop范式,记录并比较慢性疼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对3类词汇(包括中性、痛觉、威胁)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考察慢性疼痛患者的注意偏向。结果慢性疼痛患者对痛觉相关词汇的颜色命名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86.02±18.15)ms vs(774.73±17.34)ms,P〈0.05],威胁相关词汇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92.35±17.72)ms vs(774.73±17.34)ms,P〈0.05];健康对照组威胁相关词汇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79.75±20.99)ms vs(764.74±20.53)ms,P〈0.05],对痛觉相关词汇的颜色命名反应时与中性词汇无统计学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存在刺激类别的主效应(F=18.86,P〈0.01),以及组别和刺激类别的交互效应(F=4.48,P〈0.05)。慢性疼痛患者痛觉相关词汇注意偏向与疼痛持续时间无关,与患者焦虑水平显著相关(r=0.471,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存在对痛觉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并且与焦虑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中不同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汉语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 采用点探测任务,使用汉语材料,比较不同特质焦虑个体(高焦虑组21、正常组20、低焦虑组21)在不同条件(负中词对、负正词对)下,对探测目标的反应时和注意偏向值差异.结果 当刺激为负中词对时,3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差异有显著性[D1=(14.44±26.22)ms,t =2.401;D2=(12.05±19.89)ms,t =2.571;D3=(-13.14±24.07)ms,t =2.379;P <0.05];当刺激为负正词对时,只有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差异有显著性[D4=(21.07±32.91)ms,t =2.791;D6=(-8.98±18.04)ms,t =2.170;P <0.05].结论 高焦虑被试对负性汉语存在注意偏向,低焦虑被试对负性汉语存在回避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高原军人心理健康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对高原某部4 631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①SCL-90高分组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各因子、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得分上均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而在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上则显著较低(P<0.01);②SCL-90总分与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负性沉思偏向、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均呈显著正相关(r为0.210~0.551,P<0.01),与情感求助、自我安慰显著负相关(r=-0.07、r=-0.11,P<0.01);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中负性沉思偏向、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3个维度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中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3种方式可有效预测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解释率为38.5%.④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认知重视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与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应重点关注高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认知重视使用频率,有利于维护和提升高原军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情绪面孔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通常将正性和中性面孔情绪表情判别为负性,影响了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基于面部表情刺激任务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使人们对抑郁症负性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主要对抑郁症的面部表情任务的任务范式及相关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